為什麼俄羅斯一直拒絕開放西伯利亞領空?

洸茗


雖然俄羅斯拒絕完全執行《開放天空條約》,但也沒全部禁止,多數情況下,西伯利亞領空,對中國和歐洲民航班是開放的。

不過,早在蘇聯時代,西伯利亞和遠東上空,的確屬於“禁飛區”,別說是軍機,外國民航都進不來。任何飛機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均不得進入其領空,否則蘇聯/俄羅斯空軍會毫不猶豫地將它擊落,即便對方只是架民航客機。

比如,1983年8月31日,一架從紐約飛往漢城的大韓航空波音747班機,中途離了航線,誤入蘇聯堪察加半島領空(為蘇聯的遠東邊疆區,還沒到西伯利亞)。

在民航正試圖修改航線,返回日本海上空時,蘇聯的一架米格戰機發射導彈,將其擊中,波音747在9000多米的高空爆炸,機上240名乘客和29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

那邊,搞出人命的蘇聯呢,卻理直氣壯的拒絕了美、日、韓等國要求賠償的照會,並在安理會動用了一票否決權,廢掉了美國等16個國家提出的關於這一事件的決議草案。

很顯然,對於軍機來講,經過他國領空,尤其是蘇聯/俄羅斯這種霸氣國家,基本上是門都沒有,除非是想提前見上帝。那麼民航呢,很多情形下,即便主動向俄羅斯去交保護費,說軟話,花大價錢也很難買到通行許可。

長期以來,鑑於戰鬥民族曾經的很“過火”行動,冷戰時代,大家誰都不敢輕易涉及毛熊的底盤。

然而,眾所周知,地球是個球型,越靠近高緯度的地區,距離越短,所以海空交通方面,自然是要儘量往高緯度上靠攏,這樣時間和經濟成本會明顯降低。

比如,全球變暖後,唯數不多的利好效果——北極航線。

俄羅斯的西伯利亞領空也是同理,屬於遠程航線裡,最划算的飛行路線,省時間也省燃料。

好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跟歐洲國家們的關係緩和了許多,加上實在是太缺錢,西伯利亞逐步開始對歐洲民航開放了領空。歐洲航班飛往亞洲,是可以過境西伯利亞,“抄近道”的。

目前,每年歐洲各航空公司需要湊大約3.3億歐元,提前向俄羅斯方面共繳納下一年度的“過境費”。即便如此,相比起省下的燃油和時間成本,這也是非常划算的。

本世紀以來,飛經西伯利亞是成了歐洲與東北亞之間最重要的民航通道。

然而,到了2014年,因為敘利亞問題上的諸多分歧,俄羅斯跟歐洲關係曾經一度緊張。於是,俄羅斯開始限制歐洲航空公司飛越西伯利亞領空。搞得禁令生效的一週內,1600多個歐亞之間航班受到了影響,光是德國漢莎、英國航空、法國航空三家航空公司的損失,就達到了2億歐元。

目前,東亞和歐洲的航線已經恢復,但飛美國還得兜個圈子,美國民航是不能直接過境西伯利亞的。

客觀看,西伯利亞對於很多俄羅斯本土人來說,都屬於禁地。除了石油、天然氣、各種有色金屬和森林資源外,蘇聯/俄羅斯的很多“神秘部門”和“保密工程”都主要活躍在西伯利亞。比如,各種軍事基地、實驗場所,還有大量極具威懾力的洲際彈道導彈發射井及配套的戰略核武器。

尤其在蘇聯時代,衛星偵察精度不太夠,GPS系統也沒出現,蘇聯方面出於保密需要,還故意在公開出版的地圖上,把西伯利亞地區的一些地理座標標錯,城鎮隱去,人為的搞出一些誤差,隱真示假,來保護國家機密。

甚至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人才得知,西伯利亞境內,竟然秘密存在著數十座封閉城市,100多萬人在其中生活。

至今,西伯利亞很多凍土帶,在谷歌地圖上還是一片模糊,被刻意的進行了隱藏(下圖),。

很多人由此認為,西伯利亞凍土帶可能隱藏秘密城市,在搞一些驚世駭俗的“黑科技”、測試新式武器,或者建有秘密的導彈基地和雷達站。甚至有人腦洞大開的推測,根據類似地區周圍的環境照片顯示,它似乎“克隆”了俄羅斯的其它部分,還模擬了歐美一些場景,可能會是一個巨大的間諜活動和培養基地。

此外,在一團團的模糊影像的基礎上,還衍生出了各種神秘傳說,比如什麼穿越時空的入口,UFO聯絡基地等等。這方面,大家當笑話看看就行了。

總之,西伯利亞作為俄羅斯的“大後方”和戰略、資源要地,俄方拒絕完全執行《開放天空條約》,其實也無可非議。畢竟,所謂的以《開放天空條約》為框架,來增進軍事透明度,提高互信程度,那也得是互相的。現在這個情形下,俄羅斯的體量並不支持其軍機和民航頻繁過境美國境內,尤其是民航,基本沒太大往北美洲直飛的需求;軍機呢,也就是在阿拉斯加周邊晃一晃罷了,在太平洋溫帶水域沒有軍事基地的俄羅斯,真要折騰到美國本土,對續航能力是個挺大的考驗。

那邊,對於美國來講,民航需求量大,經濟效益明顯。而且,從其遠東的軍事基地出發,軍機也能輕鬆飛抵俄羅斯的遠東地區,進入西伯利亞。

這麼看,所謂的《開放天空條約》其實還不夠公平,算是某些國家的特權保護條約。別說俄羅斯是“有條件的加入”,咱們中國根本就沒入夥。原因跟俄方類似,我國目前尚不具備互相“開放”的條件,所謂的“開放”,只能是一邊倒的,顯然讓人無法接受。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其實早在蘇聯時期,西伯利亞領空就曾被劃定為禁飛區域;當然,這一禁令主要針對的是那些外國軍、民用飛機,蘇聯本國飛機則不受此限制。

而之所以這樣做,也是莫斯科基於冷戰背景下的特殊考慮。二戰期間,西伯利亞自然而然地承擔起了蘇聯大後方的角色,這裡產出的生鐵、煤炭、焦炭、鋼材等資源在全國同類產量中佔比頗高。

進入五十年代後,蘇聯進一步加大了對西伯利亞的開發和建設。這裡不僅建立起了多個生產結構複雜的大型區域性生產組織,蘇聯時期最大的石油天然氣基地——秋明油氣田——也坐落於此;正是因為有了秋明油氣田,才使蘇聯的原油產量在短短二十年間完成了對美國的追趕。

到了七十年代,蘇聯更是在西伯利亞鋪設了一條直通太平洋的交通要道:貝阿鐵路;這條全長3145公里的鐵路隨即便成為了串聯西伯利亞和俄遠東地區的重要途徑,而西伯利亞儲藏豐富的自然資源也因貝阿鐵路的存在得以大量且快速的運出。

科研人才領域,八十年代的蘇聯在西伯利亞地區曾設立五十多個研究所和兩百餘個科研單位。他們立足於西伯利亞的自身特性並結合蘇聯的戰略規劃,因地制宜的讓該地區成為助力國家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因此不難發現,冷戰時期的西伯利亞可謂是蘇聯最重要的戰略後方,為了防止美國等敵對勢力可能地偵察和襲擊,莫斯科索性將這一地區劃為對外禁飛區。

不過,蘇聯的禁令也讓一些航空公司頗為苦惱:往來於歐亞的客運航線因此不得不選擇繞道飛行,而長此以往無疑加重了飛行成本。所以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歐洲航空公司經過不懈努力終於和蘇聯達成協議:後者允許前者的民航飛機飛經西伯利亞領空。

按照俄聯邦航空運輸署公佈的數據顯示:這一協議讓每架飛往亞洲的歐洲客機可以節省三萬美金的燃油費、單次飛行里程最高可減少四千公里。當然,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歐洲航空公司必須按年向蘇/俄繳納不菲的過境費,預估每年約3億美金。

俄羅斯作為前蘇聯的政治主體,自然也繼承了與歐洲航空公司的過境協議。這樣不僅可以加強俄歐之間的聯繫,順便也能為俄羅斯創收,何樂而不為呢!但是,近些年來隨著俄歐關係的惡化,俄羅斯曾多次以“封鎖西伯利亞領空”作為反制歐洲對俄製裁的重要籌碼。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至於為什麼俄羅斯一直拒絕開放西伯利亞領空這個問題嘛,請你最好去請教普京總統,他會給你你想要的答案的。


松鼠快樂翁


投資力度太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