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印象中吃过最难忘的美食是什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至少有ni


上学的时候,老师天天讲“五讲四美三热爱”,每人放学回家要做好事“学雷锋”。

这是一个作业,每周都要评选优秀个人的,有经常捡到钱交老师的,有帮“五保户”干活的。可是我身边既没有“五保户”,我也捡不到钱。(那个经常捡钱的同学,是捡的自己家的钱,后来露馅了)咱不能老当拉拉尾,给班级拖后腿不是。

家门口有个邻居老太太,小脚,挺干净利索的。她女婿是我父亲的同事,和她挺熟的。

说实话,那时候老太太在学生放学时,都不怎么敢在马路边上站着。只要一站,保证有几个孩子过来给扶马路对面去,第二天就有交差的了。

所以我每天放学上她家门口守着,一出门咱就扶着,把老太太都造楞了。

这样我也可以交差了,但不能天天扶啊!也帮老太太打打酱油,买个醋啥的。咱是天天做好事不留名的红领巾呀!

一天又跑她家门口等着去了,就闻到她家屋里飘出阵阵香气,一闻就是咸鱼的味道。肚子怎么就不听话的骨碌骨碌叫起来了,进门问问今天有啥可帮忙的呀?

看见她在锅里往外拿饼子,边拿边来回颠着,不时的吹吹手指(烫啊)。饼子的中间是一盆咸鲅鱼。

她看见我来了说“帮姥姥把鱼端桌子上去。”今天的作业又完成了,赶紧给端上桌了。就是闻着鱼和饼子的味,不自觉的咽了咽口水,而且眼睛也离不开这饼子和咸鱼了。

老太太掰一块饼子,揪一块鱼说“别烫着,快吃吧。”嘴里说着不要,怎么就伸手接过来了呢?

饼子是豆面和新玉米面掺一起贴的,靠锅的那一块有金黄的肐,吃一口,甜,香,脆。就一口鱼,咸,鲜,香正好和饼子的味道相得益彰。

现在我们这的饭店,饼子咸鱼几乎每家都会做。几天前去一家有名的渔家乐吃,饼子和咸鱼已经做的高大上了。

饼子切小块油炸至金黄酥脆,鱼也煎的冒油,还配上小葱,生菜。

我告诉老板,没有从前的味。他竟然也有同感说,以前的东西是原生态,最简单的方法就很好吃。

最重要的是,你以前肚子里装的什么。吃个饺子还得等过年,现在跟以前比不就是天天过年么?所以你也吃不出,以前的味了。



73神牛


十多年前,在华北省会城市的一个破旧的工厂大院里练车学驾照。这个工厂旁边的厂房正在拆除,来自四川的施工队在这里工作。他们都是来自四川的老乡。

这一天,我和另一个师兄练车至中午,饥饿难奈,此刻,工地方向飘来饭菜的香味,惹得饥肠辘辘的我们心猿意马。

我们顺着香味走过去,看见刚刚下工的四川老乡们正在开饭。自带的川厨大婶在砖头砌好的临时灶台上的大锅里翻炒着四川经典名菜:回锅肉。黄橙橙的猪肉片和着青绿色的蒜苗和鲜红的辣椒,闻着那个香哦,快馋死我们了都。

我们竟然鼓起勇气怯生生说了句:额,能不能给我们也吃一碗,我们给钱。

四川大婶笑了一下。顺手拿着碗,给我们盛上满满的大米饭,铲了一堆回锅肉盖在上面,递给我们,说:吃吧,不要钱。

我俩捧着热气腾腾的大米回锅肉,紧挨着老乡们一起蹲在墙角,狼吞虎咽。

这个回锅肉大米饭的滋味真的美轮美奂,十多年过去了,至今仍令我念念不忘。我只想对那些善良勤奋的老乡说,祝你们一生平安幸福!





龙年大视野


今年过年如往常一样回了老家湖南衡阳常宁,感觉小时候记忆中的年味越来越淡,惟有怅然。小时候的玩伴已离乡远去,懂年俗的老一辈也多已离开,我尝试在历史和食物中寻找小时候的年味及背后的文化。

家乡的风景

今天食物越丰富,年味感受越贫瘠

北方俗语说“腊八一过就是年”,但我记忆中,家乡不过腊八节,真正感觉要过年了还是要到腊月二十一,所以“二十一,莫着急”就非常贴切了。每每跟着父母去街上置办年货便会心花怒放,因为可以吃到很多平时吃不到的零食,其中最喜欢的是“猫耳朵”和西瓜子,当年的糖果和饼干大多是最简单的酥心糖和葱香饼干,今天大多已替换成了曲奇、开心果和巧克力,食物丰富了,小时候舍不得吃的感觉却再也回不来了。那时瓜子和花生一般是几家合着炒,公用一个大灶,用龙头锅,柴火中还可以烤番薯和芋头,那是额外的奖赏。

猫耳朵

虽然小时候觉得鸡鱼等肉类好吃,但自家做的豆腐和粑子才是记忆深处最浓的年味。豆腐一般也是几家合做:有人磨豆子,有人烧火,有人压豆腐,有人炸豆腐……这大概是集体主义时期的分工合作残留吧,但那种热火朝天喜气洋洋的氛围今天已很少见了。豆腐出来之前会有豆浆、豆花和豆腐皮,小时候觉得这些可以吃非常神奇,因为豆腐一般不生吃,但豆腐成型之前的半成品却可以直接吃,太不可思议了。后来进城读中学、去北方上大学,才知道小时候的自己太过孤陋寡闻,但年幼的想法却是很好玩呢。

龙头大锅炸豆腐

粑子又名饺粑,以糯米为主要原料,纯糯米粉制作做的又叫糍粑,火烤、油煎都非常香甜可口;糯米粉加水调成糊状,上面放上几颗黄豆,油炸后的食物叫作豆油饼,吃起来香脆可口;红薯切成条,放在糯米糊糊里,再一起油炸,叫红薯饺粑,红薯的脆软加上糯米的香甜,美味异常,吃过难忘。这几种食物到今天我都十分爱吃,但现在已不多见,而且机器做出来的也不那么美味,除了原料不同,大概还有对食物的珍惜和对家人的感情吧。

红薯饺粑

找回年味,先了解传承年俗背后的文化

今天很多人都在感叹年味的淡薄,但大多并不了解年俗背后的文化,不知道那些年俗为何值得保留、怎么保留。春节期间,我翻出了乾隆《衡州府志》、同治《常宁县志》,了解春节前后时序风俗,对照小时候印象中和今天残留的年俗,从文化角度来理解年味。

《衡州府志》

“冬初上坟祭扫如清明”(同治《常宁县志》),想起初去广东上班,听其他地方的同事说春节要祭祖,还觉得很奇怪,其实年节礼俗传统中一直有祭祖这一项,只是在历史发展中,很多地方已逐渐失传了。

“腊月二十四日,为小年节,是日拂除粱尘,至夕设酒焚香楮祭祀灶,传灶神朝天申奏人间善恶。”(同治《常宁县志》)全国都有俗语说“二十四,扫房子。”不过,说这一天是祭灶神节更为家喻户晓,乾隆《衡州府志》说了灶神夫妇名字,并明说了是向玉皇大帝汇报。还有说是为了用糖黏住灶神夫妇的嘴,所以那天会有“寸金糖”、麦芽糖吃,这样是为了让灶神“汇报工作”时嘴甜些,为百姓多说说好话。

“除夕。设酒焚香祀神祭祖毕胜爆竹。家人会饮,曰团年。换桃符,贴门神,以红纸书春联贴牖户,灯烛围炉达旦,谓之守岁。杜诗云: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同治《常宁县志》)团年饭、守岁是已流传下来的除夕年俗,“换桃符,贴门神,以红纸书春联贴牖户”现只留下贴对联,且时间提前了,贴门神今天家乡非常少见,“小门神”神荼、郁垒今天大概会更加寂寞吧。

每家每户都贴上了新春联

这里的杜诗为杜甫的《杜位宅守岁》,乾隆《衡州府志》关于除夕除了这首杜诗,还引了一句“欧诗云:隋宫守夜沈香火,楚俗驱神爆竹声。”指的是欧阳修《除夜偶成拜上学士三丈》。

关于春节,“元旦昧爽,启户向吉方出行,焚香楮拜祖先,然后以序拜其尊长,亲邻往来相拜贺。爆竹声喧,是日禁扫地……”(同治《常宁县志》)“正月一日为元旦,昧爽,启户向吉方出行,设香楮酒果拜祖宗,然后少长以序拜贺。饮屠苏酒。亲友往来,互相拜贺。城市择日列肆……”(乾隆《衡州府志》)两段差不多,遵照年俗“大年初一禁扫地”的大概也不多了吧,最多是垃圾先留着,不倒掉。至于这里说的“屠苏酒”,大概是用米蒸馏的“胡子酒”吧,这以前倒是没想到。

一年团圆时

妈妈做的年夜饭

其中很多祭祀相关文字提到的“楮”就是钱纸。楮树皮是制造桑皮纸和宣纸的原料,这里是纸的代称,也就是民间所谓的纸钱,家乡人称此行为为“烧钱纸”,祭祀活动中和烧香一起进行。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用上了电子鞭炮

爆竹的基本消失是年味远去的一个重要的象征。小孩放烟花、鞭炮的乐趣也一去不复返了。《荆楚岁时记》有云:“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今天大概也没人相信有恶鬼了吧,哪怕是曾经巫风盛行几千年的楚地。

舞龙

春节上演湖南衡阳花鼓戏

“正月十五日,剪纸为灯,或悬之庭户,或列之街衢,有龙灯鳌山诸戏。街市游观,午夜不禁。”(乾隆《衡州府志》)希望今年“龙灯花鼓夜”能再来,虽然我没空看啦,因为回深圳上班啦。


老梁养生汇


印象中吃过最难忘的美食是妈妈蒸的肉丁花卷;小时候因为不经常吃肉,记得有一次中午放学回家,妈妈蒸了一大锅的花卷,香气扑鼻。我迫不及待的拿了一个热气腾腾的花卷吃了起来,花卷的松软,葱花的香味,再加上肥瘦相间的五花肉丁;当时那种好吃的感觉令我一直难以忘怀。(有机会我把具体做法分享给大家)








今儿美食物语


小的时候家里条件都不好,只有在别人家办酒席的时候才能吃到的油炸的猪肉。类似于现在的酥白肉,外面裹着淀粉,甜甜的,很好吃。因为平时吃不到,所以就特别特别期盼谁家办酒席,可以解解馋。呵呵,我是一个馋丫头啊,那种入口即化的感觉,那种幸福的感觉是现在的孩子再也体会不到的。现在长大了,生活条件都好了,即使是同样的东西也吃不出童年的美味。80后的我们,一份独有的童年回忆,一份难忘的美食。



博爱155403331


记得16年去了福建泉州,作为一个回族的小伙儿,我们有很多饮食方面受限,所以一度和泡面蛋炒饭度过了3个月的时光后来有一次工作需要去了厦门第一件事情就是找一家清真的饭馆,我记得很深刻那是一个青海的人开的,进门第一件事就是点一份 土豆烧牛肉盖浇面,期待了十几分钟后上桌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被我一扫而空,那种感觉像是在沙漠里行走看见水一样的感觉。吃完又点了一份,边吃边流泪,这是什么?这是家的味道啊。原谅我脆弱的心灵。


天天百味斋


柳州螺师粉!13年在那边工作,每天晚上吃夜宵都要骑着摩托车跑好几公里去吃一碗螺师粉,那家店的名字现在已经想不起来了,只记得当时23点排队买宵夜,队伍都排到马路边了,生意非常的火爆!轮到我的时候“老板”一碗螺师粉,多加辣和葱花,加卤蛋,还有花生奶!一顿夜饭,吃的太过瘾了,柳州正宗螺师粉至今那个味道时常在回味!


华夏古都田丰


香菜,吐的稀里哗啦。到时现在吃很多菜时已离不开它。


ningyuan2


小时候家里自己种的葱花,自己养的鸡下的鸡蛋,妈妈自己做的煎饼,葱花炒鸡蛋卷煎饼,那时候吃着真香,现在吃不到了。


视界美


父母烧的饭菜,可惜再也吃不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