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儒家最大的糟粕之一就是“高估了人性的善而低估了人性的恶”,你认同吗?

艺术就是谎言


既然要说性,那就不得不说百家争鸣,这是关于性的第一次广泛的大讨论,也为后世定下了基调。其中有一些典型人物,如下:

孔子:不讨论。

墨子:性善论。

告子:无善无恶论。

孟子:向善论。

荀子:有恶论。

韩非子:性恶论。

既然问者说儒家,我们就在这里主要说一下儒家。

在孔子时代,因为当时处于百家早期,论战相对较少,所以各家对人性讨论很少,孔子也并未对此进行研究讨论。

到了孟子时期,百家日盛,而且批孔运动如火如荼,各家之间论战很多,这个时候很多问题都要归结到人性这个本原上来讨论,所以孟子不得不讨论。孟子的主要观点是:“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看到这句话很多人都说孟子主张性善论,这点我不敢苟同。我对我周边的朋友常说,看古文,不能只看一两句话,要看时代背景和语境。不然和现在那些挑事的媒体和喷子没什么区别。孟子的这段话来自和告子的辩论。在此我们不对这次辩论做详解,有兴趣的可以查一下。孟子说这段话的同时也指出,如果引水,水也可以向上流,如果没有河道,水就会流的到处都是。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孟子主张善,但是也肯定外力的作用,这就是礼。水是向下流的,但是这不是因为水本来就是向下流的,是因为有很多外力。所以我更倾向是向善论。

到了荀子,荀子展现出更多的社会学家属性。荀子把性分成了“性”和“伪”。性便是天生为性,为人的动物性。伪便是人为为伪,为人的社会性。荀子强调了人之性, 生而有好利焉。在这里我并不认为荀子主张性恶,而是有恶,因为利并不一定就是损人而得利。而且荀子更强调伪,就是人要自我约束,学习,来改掉自己身上的动物性,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社会属性的人。

以上就是最早的儒家人性讨论。之所以后来变成了性善论,完全是因为统治的需要。在秦以后,大家认识到了,性恶论法家的危害,性善论顺应时代潮流。而且性善论也完美解决了君权的正确性问题,因为如果按性恶论来说,君主同样也是恶的,这当然是不能被接受的。而性善则可以解决君主的这一矛盾,而且基于性善,也更好推行道德教化,达到攻心的目的。

所以说从来不存在所谓的高估善恶问题,只有政治需要,墨子主张上同,必须要有性善来支撑,不然全是恶,怎么同。韩非主张权术制衡,全是善干嘛要制衡。这种历史问题要辩证的看待,如果总是一棍子打死,那么你什么也学不到。


江山如画任君游


穿着破长衫的孔已己正在咸亨酒店喝着小酒吃着茴香豆,忽然听到赵四老爷的侄女被美帝加拿大抓了,顿感十分气愤,连声说:反了,反了,这万恶的美帝竟敢抓赵家小姐,这还得了,老子和他拼了……。说着就迈开大步向前走,酒店掌柜的赶忙拦住去路,说:哎,老孔可不能走哇,你现在必须把前几次欠的和今天的酒饭钱结清才行!


敖包相回


你这个是伪命题。儒家的祖师爷孔子对人性善恶是闭口不谈的,孟子说人性善,荀子说人性恶。你说儒家对人性善恶有统一的说法吗?既然儒家学说对人性善恶没有统一,何来"高估了人性善而低估了人性恶"?对人性善恶论述最精准的是道家老子。《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意思说:天下人都知道,为了美名而去做好事,那就是恶了;都知道为了善名而去做善事,那就是不善了。老子认为,出自内心的真诚去做好事、做善事,那才是美善。为了美名或善名而去做好事、做善事,那就是恶了。人性既有美善,也有丑恶,善恶只有一念之差。老子还认为,人性善恶与世间事物一样都是相反相成的,相反相成是永恒不变的自然规律也。所以,老子接着说:"故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傾,音声之相和,前后之相随,恒也!"


朱清国1


认同!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而荀子却坚决说人性本恶。孟子并未说人之初为何性本善,无理论根据只给出一个答案。儒家以德为上,从不提法,而同是儒家的荀子却培养了两个法家李斯和韩非。

人性之恶被法家看透了,而儒家宣传和鼓吹的那套道德观念,其根本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的。统治者从不讲仁义道德,而却要求百姓尊从,等级森严。儒家相信人本善,既便是恶也可通过教化而改变。实在不行则避之。孟母不是三迁吗!事实证明,仅依靠道德教化和自省人性之恶是不可能扼制的,唯有法及道德双管齐下,才可收到实效!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来的民主和法治说明了这一点!


非常各


儒家讲仁义,并提出一系列说辞,只可惜人的罪性,使人很难做的到,孔丘刚当了官就杀掉了少正卯,他算仁义到家了。做不到,还得守,只能变成了假冒为善、道貌安然。老子曾开导过孔子,人若没有道,是行不出德来,更谈不上仁义了,孔子天生愚笨不开化,爱钻牛角尖,不服老子,便四处丢售自己的学说,四处碰壁,最后走不动了,老实下来当先生,但历来爱当王的统治者,觉得用老孔的一套来统治别人挺好,当然自己不在里面受约束,便大用特用,推孔子为圣人,让人民学孔老二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套,自己便君君王王高高上上。一部中国史,改朝换代,杀人如麻,孔毒不除,祸及子孙。


风华正茂135672356


你应该谦虚恭敬的去学习了解我们的儒家思想,要去领悟里面的智慧,才会让你受益终身。要了解一点易经思维,才能比较容易理解孔子的思想,否则你永远只能够执着于文字表面入不了门,得不到一点受益。人性本善这个善不是指好坏的意思,是纯净纯善之意,如同一杯清水,所以叫性相近习相远,人人的本性都一样的,只是烦恼习气不同,恶肯定不是人的本性,只是烦恼习气而已,好人是教出来的,恶人也是教出来的。善是最接近人的本性的,比方说人们会因为善的高尚的道德事迹而感动,打开心扉泪流满面。没有人会因为谁自私造恶而感动,发自内心大叫好的。做了恶内心反而会惭愧自责。人是教的好的,所以古圣先贤是非常重视教育的,这个做人道德教育是直指人心,教化人民,民风淳朴,长治久安。而不是今天一些人说的那样洗脑愚民,那是压抑人的本性,民智已开,谈愚民岂不是天方夜谭。


钰溯淋锋


1、“人性善论”和“人性恶论”都是把人性进行了简单的静止划分,都是片面和有失理性的!

2、不论儒家的“人性善论”还是法家的“人性恶论”都是基于当时的历史现实和进行改造当时的社会现实,而对当时的现实不满而提出的改造当时社会药方的需要而提出的理论,这种理论对于当时社会战乱频繁,社会生产和人民生命遭受极大戕害都是一种有力的控诉,对于改进社会秩序有不小的参考和利用价值。

3、儒家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它的好多理论,如大一统理论,思想专制集中理论等对于维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都有巨大的作用!即使到了今天仍有不小的借鉴意义!

4、因此对于历史上的任何理论和思想都应该吸其精华去其糟粕,采取扬弃的态度,而不能采取泼洗澡水也把婴儿联带泼掉的态度!





情感温度百态人生


不懂儒学的人,才是糟粕之物也是喷子说难听一点就是渣了没事找事。

所谓:高估了人性的善而低估了人性的恶?儒学知行合一《传习录》王阳明说过,善恶本一物。为什么如此讲…大家自己去寻觅内容这里不多说了顺便提一下“善恶”之要中庸之道:善者则无过/不及,有过之或不及处便是恶,所以本一物。智者自能懂一看便明。

什么是“循天理去人欲”意思就是指处理事物要遵循天则规律,排除欲速求效私心欲望冲动之作而指。只要事事正其心念念诚其意,便致知而物能格。儒学只是教人不违于道,循天理则近呼于道。什么人性善恶之指又是什么道之理?全是人欲之指之论…你若一钻入自蔽障究之点而研恶极,如何看得懂物理规律本体之善端。


代用名


错。儒家的善,是一种理想,是一种手段。从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你可看到"善"?从历代文人对宋襄公"泓水之战"的态度,你可看到"善"?从历代文官你死我活的斗争中,你可看到"善"?

儒家的善,更多的是其标榜的理想。

儒家的善,实际上是一种手段,一种工具,一种法律手段的补充——道德绑架(又称抹黑)。想弄死政敌,抹黑他,说他造反,说他荒淫无道,……王安石就被人说与侄女通奸而下台,历代末代皇帝哪个不荒淫无道?最惨的是明朝皇帝几乎没有一个不道德败坏的。想想,皇帝睡几个女人就能亡国?

儒家的道德绑架得到了很好的发扬光大。陈光标捐个款,目的可疑;广场舞噪音震天,你敢管,你敢不让老人们锻炼一下身体?车上你没让座,揍你,你懂不懂尊老爱幼?小舅子不务正业,你就不能把房卖了给他买婚房?你想断了我家香火?你是不是我兄弟,你的房不就我的房吗?


tony0214


首先,亮明观点,对这种说法,我不认同。

说儒家思想高估了人性的善而低估了人性的恶,根据可能是《三字经》的头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这有错吗?

一个人从母腹中呱呱坠地,三岁前,对整个世界是茫然无知的。六岁前,对是非观念是极其淡薄的,十四岁前,还被认为是未成年人,世事不明,犯了罪而不追究司法责任的。

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在人的少年时期,对善恶是非有一个从不知到初识,再到立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把孩子看成天真无邪的小天使,看成善的载体,而加以教育引导,提高升华他的善的本质,从而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如果按照法家的“人之初,性本恶”观点,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孩子看成恶的载体,孩子在成长期,会处于一个多么恶劣的环境啊!成人们像防小偷一样盯着自己的孩子,时刻准备实施惩戒教育。这叫做“疑恶从有。”

想必谁也不会认为自己的孩子,生下来,身上就带着邪恶!如果真有人这样认为,那就不是孩子的善恶问题了。而是老子有病,而且病的不轻!

为啥人人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呢?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人人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最聪明,最可爱,最善良。所以,最普遍的社会意识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经》在中国历史上之所以能够广为传播,经久不衰,是有深厚的民意基础的。

这也和社会现实是一致的。尽管有残忍弑母的熊孩子,也有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但都是极少数,连百分之一都不到!

充分说明人的本性是从善的,善是整个社会,整个世界的主流!

儒家并没有高估人性的善,也没有低估人性的恶,对善要升华,对恶要教化。这些不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