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1983年第一屆春晚堪稱經典,至今無法超越,你怎麼看?

隨分享


那個年代娛樂匱乏,電視機普及率都很低,聽聽半導體都很開心。

更何況當時就算有電視,也沒什麼電視臺可看,認識的明星也就那麼幾個。而春晚幾乎就是當時全國最大規模的盛會,一臺晚會雲集了所有人喜歡的人物和作品,而且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節目,當然會成為難以超越的經典。

就比如你十幾年來一共喜歡過十幾位明星,十幾首最喜歡的歌曲,兩三段最喜歡相聲,全都一勺燴給你放在春晚,而且還出人意料的創了兩三首傳唱度極高的新歌以及經典小品,那你一定也會認為這是一次無法超越的經典。

另外,人們厚古薄今的潛意識始終存在,要說春晚的演員越來越多、越來越職業,舞臺和燈光、特效等方面投入也越來越大,但是每年都看春晚的觀眾就認為現在春晚一年不如一年,從每年必看變成了寧肯玩遊戲聊微信也不愛看,可是以前沒怎麼看過春晚的後生晚輩,對於現在的春晚評價卻還不錯,這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了人們對晚會的要求越來越高,審美也越來越高,標準自然不同。如果83年春晚演完第二天就播放最近幾年春晚,人們一定不會再認為83年春晚是無法超越的。


子夜的風


1983年和1984年的春節聯歡晚會當然是經典,那會雖然沒有現在的舞臺大,也沒有現代化科技元素,可晚會突出了聯歡二字,本來春節聯歡晚會就是以聯歡來回歸大家除夕的熱鬧氣氛,節目主持人都是喜劇演員和電影演員來但任,那會的歌曲就是到現在大家都記憶猶新,廣泛流傳,那會我們都是一口氣從頭到尾看完,現在的春節聯歡晚會,雖然條件好了,舞臺也非常美,音響效果好,但失去了聯歡,主持人都是一副嚴肅的表情,帶動不起和觀眾的互動,在說把一個聯歡晚會搞成了和國慶晚會,七一晚會一樣的形式,所以好幾年的晚會我都沒有完整去看,感覺和春節沒有關係的一場晚會。


手機用戶4198940191


嗯,估計把1983年春晚當做經典的人大多都是奔4奔5以上的年齡段了,正好小編也是這個年齡段的,所以說它是經典,小編是贊同的。

之所以把這屆春晚當做經典,小編總結,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首開以電視晚會的形式歡度春節的先河


雖然在那之前,也有用節目表演的方式歡度春節,同樣也叫春節晚會。但它更像是一場彙報演出,節目相對單調,演員和觀眾沒有互動,而且是錄播,時長又很短,所以產生的反響並不大。

1983年的春晚則真正的是一場演員和觀眾的節日狂歡。所有的節目都是圍繞著春節歡樂祥和的主題,四個多小時的表演時長也讓這臺晚會彙集了當時國內幾乎所有的表演藝術家。

二、創造了節目種類之最


迄今為之,還沒走哪一屆春晚的節目種類有第一屆春晚的多。你能想到的節目,在技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那一屆都有了。有的節目形式在那一屆晚會後就很少出現了,比如啞劇。

三、改革開放後文藝工作者第一次厚積薄發的集體創作

在小編的印象裡,那時候除了大型舞蹈史詩《東方紅》,還沒有哪一個晚會類節目能彙集這麼多頂級的藝術家,而1983年的春晚做到了。

參與演出的所有演員都對晚會報以極大的熱情,他們不計報酬,不辭辛勞,為辦好晚會出謀劃策。他們也把這第一次的電視春節聯歡晚會當做了藝術的試驗場:第一次由電影演員、相聲演員做晚會主持人,第一次開通現場熱線電話接受觀眾點歌……

那時候還沒有聯排概念,像如今這種把春晚所有演員召集在一起彩排好幾次,在那會兒是不可想象的。所以那時候的表演都是現場第一次,我們說第一次的表演是最真實也是最真誠的。

這也凸顯了那屆晚會的稀缺性和珍貴性。

當然我們這些中年人的觀點可能不會被現在的年輕人認可,先入為主吧,誰讓它是首屆春晚呢,它留給我們的印象太深了。


城南柳畔


剛寫完一個回答,又來一個邀請,註定今天是瘋狂的,哈哈!

83年那年春晚司馬看過,當時還是小學生,鄰居買了一部14寸黑白電視,在鄰居家看的,印象很深。從今天審美角度來評價它,實際就一個字——“土”,但是回過頭看節目質量還是不錯的!以後幾年,辦晚會幾乎成了社會時尚了。

至於說超越,其實是個偽命題。接下來幾年春晚,包括節目質量,舞美效果都有所提高,除了85年在工體辦的那次嘗試之外,當然,那次也不能去批評,畢竟也是一次大膽嘗試,只不過技術支持不夠,導致慘敗!

那麼為什麼會提出無法超越呢,其實很簡單,這是好事,經過四十年社會主義改革開放,人民生活質量提高,對於文化需求也在提高,春晚呢?由於面向全體,過於追求完美或者突破,結果鬍子眉毛一起抓,抓了芝麻丟了西瓜。再加上場外諸多因素,政治因素,資本因素等等,確實質量有所下降!這實際上不正是體現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主要矛盾嗎?

對於春晚,司馬認為,實際上經歷三十多年洗禮,應該也成為新時代中國春節文化的組成部分了,當以平常心對待,司馬要求很簡單,每年春晚只要能有三五個節目出彩,留下深刻印象,就可以算是成功了!畢竟四個小時,那麼多節目,不可能個個精彩,是吧?

回答倉促,不足之處,見諒!!


司馬缸砸缸第二季


83年笫一屆春晚那時我二十多歲,當時老百姓無處可去、有條件的家裡有電視機、無條件聽聽收言機,那屆春晚演員來自文藝屆,有工廠、街道、有解放軍、有各大院校的和先進勞模代表。總之演員都來自基層,都是來互相學習的,有會跳、有會唱的、抖學唱人才齊全,那屆春晚給中國家庭帶來歡樂和幸福,從那以後老百姓都喜歡春晚了,央視春晚一年一年辦的好更好了,話又說回來那時的人比較單純,沒有過多的想法,大家都在一個水平線上,你比我富不了多少,只有欣賞快樂,現在就不一樣,想法多了、欣賞就不一樣了,這是本人的觀點不代表所有人。


用戶3524765526458


83年春晚,實際上不等於現在的春晚,因為那時候電視很少,人民的欣賞水平普遍偏低,普通人家,都是聽收音機,去別人家看到人,象直播的春節晚會,心中感覺就怎麼這麼好啊,所以在心中就留下了第一印象,還特別深刻,所以就拿後來的和他作比較,但是,畢竟事過境遷,還是看現在的吧,要與時俱進,沒辦法,因為我們已經老了。


無所謂


無所謂的看法是正確的,不要說春晚,毛主席去世那年(七六年)收音機都很少聽,因為95%的家庭沒有,電視是個全新的高科技產物,象電影一樣,又有圖象又有聲音,想到五幾年汽車開進村覺得是個怪玩乧一樣,這麼多年過來之後,慢慢不稀奇不稀罕了,也漸漸品評出:什麼節目好,什麼演員演的好,象老趙確實給人們帶來歡樂和愉悅,大家都歡迎,有的一上臺嘻皮笑臉,哭哭裂裂,有的在臺上簡直是狼嚎鬼叫,不僅我不喜歡就連大家也不歡迎!!


看破紅塵3812


1983年的春晚拿到現在看都好看,是以茶話會的形式,臺上的演員和坐在臺下的演員互動,場面很是熱鬧活躍。特別是現在再看,那麼多熟面孔曾經那麼的年輕青澀……,太親切了!


愛雨156571901



路遙lgy


83年的春晚深受關眾歡迎!後來一年不如一年,到如今這些明星們只為自己經濟利益轉錢,五花八門,流氓之類全部出籠,不管關群情緒,春晚成了所為的明皇們的發大財變大款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