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为什么不惜一切代价要在美军之前攻下柏林?

色影君


首先介绍一下柏林战役的大致情况。作战时间是45年4月16日到5月8日。苏军指挥官是朱可夫,科涅夫,罗科索罗夫三位元帅。德军总指挥是凯特尔元帅和陆军的大将约德尔。此役苏峻消灭德军七十个师,俘虏四十八万人。柏林战役结束以后,标志着德国正式失败。

首先必须要指出的是,当时美英联军确实想进攻柏林,但也确实是有心无力,一是当时苏军处于最有利地区,二是美英担心伤亡过大,第三美英已经得到情报。斯大林已经电告朱可夫,不惜一切代价,必须首先进攻柏林(斯大林还准备活捉希特勒游街)。再就是美英国家属于海空军强大,而德苏属于陆军强大,美英联军未必能够轻易拿下柏林,付出的代价和得到的利益相比得不偿失。既然如此,就把柏林让给"好虚名"苏联岂不美哉。同样,斯大林之所以要单独占领柏林,就是为了在战后战略利益布局中占据话语权和有利地位。


在军事方面,希特勒的阿登战役,让美英联军整整推迟进攻一个半月。而此时苏军离柏林只有六十里。而美英联军却有二百多公里。在军事上已经无法采取主动权了。再就是苏军既然有机会单独攻克柏林,就绝对不会允许他人染指。而正式由于苏联单独攻占柏林。让欧洲舆论认为苏联对二战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事实也是如此)。但现在大都认为是美国。舆论的转化随着苏联的解体而消散。

还有一点就是美国人对德国人的印象不错。毕竟德国和美国没有直接利益冲突。二者也是间接作战。最关键的是,美国当时军事力量重点是对付日本以报珍珠港之仇,无暇顾忌柏林,丘吉尔虽然想进攻柏林,无奈形势比人强。英国根本无法单独行动。可以说,苏联攻克柏林,是三大巨头共同妥协的结果,也是斯大林强势的表现,这也标志着苏联作为战后的一级终于登上了他历史的巅峰。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期待


清水空流


客观而言,在"进攻柏林"这件事情上,美国也做了一定的顺水人情:事先已经预见柏林一战必将血流成河、白骨累累;既然有义愤填膺的苏联人冲在前面,美国人何必送上人头!

从史料记载来看,柏林会战基本上就是纳粹德国与红色苏联的单挑:斯大林集中260余万兵力发起猛攻、希特勒80万残部负隅顽抗……

1945年开春后,包括美、英、法、苏在内的盟军都已经开始在德国本土作战。而此时的苏军和美英法盟军距离柏林都仅一百公里左右,在此期间还发生了东西两线盟军首次碰面的著名事件:易北河会师(美苏)。

其实早在攻打柏林之前,同盟国作战委员会经过协商,已提前确定将柏林划归为苏联战区。之所以能达成该协议,很大程度上是考虑到苏联曾是德国最大的受害者之一!

尽管已有协议在先,但美英等盟国临近柏林城的时候依然有所动摇!毕竟谁攻下柏林对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不过在最后关头,美英一方面考虑到毫无疑问的巨大伤亡,另一方面则是自己在该地区的兵力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

实事求是地评价,苏军攻进柏林后更多的是复仇,烧杀抢掠无所不做,许多已经缴械投降的德军士兵仍会被当场击毙……苏军高层对这种情况熟视无睹,直到持续五天后才命令宪兵进行制止。

我是军武最前哨!


军武最前哨


苏联为什么不惜一切代价要在美军之前攻下柏林?笔者认为只有两个原因:其一、向英美联军展现苏联力量,避免战后被英美联军趁势攻灭;其二、向德国复仇,他们要亲手击败德军,为死难的苏联人民复仇。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国与国之间的只有赤裸裸的利益,友谊长存是不现实的,只有暂时的合作。

1944年11月7日苏联近卫军第6师在围攻贝尔格莱德市的德军,结果莫明其妙的遭到美军3个轰炸中队的攻击。苏军立即组织军队对美军进行反击,并从附近的机场调来一个整编的歼航团参与空战。双方一阵混战后,苏军损失惨重,但是美军也尝试到了苏军强大的攻击力,双方相互指责对方,最终此事不了了之,因为击败德军更重要。

1944年底,二战的情势已经十分的明显了,法西斯集团的灭亡只是迟早的事,因此盟军内部也开始各打各的小算盘。苏联与众不同的政体让欧洲国家十分仇视,同时苏联的地广物博也让英美垂涎三尺。英国首相丘吉尔在计划中表示击败德国后,英美联军当趁势击跨苏联,以实现欧洲大陆的均势。因此二战中苏美互战其实就是在相互试探彼此的战力,为战后利益分配增加筹码。

苏联军队众多,有着人海战术的传统,在作战中不怕牺牲,勇往直前;而英美联军十分重视士兵的生命,不希望在攻占柏林的时候有过大的牺牲。基于以上原因,斯大林决定独自击破柏林,向英美展示苏军强大的战斗力和顽强的战斗精神。柏林会战中,苏军集中250万大军围攻德军100万残部,以牺牲33万苏军士兵生命的代价攻占了柏林。

苏军强大的战斗力让盟军看到了苏联并不是一个傻大穷,而是十分的强大现代化国家,因此英美取消了攻进苏联的计划。苏军攻入柏林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比德军入侵苏联时残暴了两倍不止,柏林90%以上的建筑被毁,超过10万德国女子被苏军强暴。不少投降的德军被苏军无情的当场枪决,居民的财产被苏军一掠而空。苏军通过占领柏林并施暴平民战俘实现了他的复仇计划。


大秦铁鹰剑士


柏林战役,苏军250万人攻城,盟军百万大军在柏林西部按兵不动、静静观战。

看似很奇怪吧?!其实放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这一切再正常不过了。大家各取所需罢了。

虽然英美苏等巨头在二战中结成同盟,但随着德日法西斯崩溃,这种同盟自然就逐渐回归昔日的敌视了,苏联迫切需要一场硬仗,给英美等国展现一下苏联的实力,为自己赢得安定的战后重建环境。

我们知道,冷战的开端就是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作为一个非常反苏的领导人,他骨子里就很不喜欢苏联,这可能也代表了几百年来欧洲对沙俄的一贯态度。
二战末期,英美盟军在欧洲集结了500万军队,上万架飞机和上万辆坦克,可谓兵锋正盛,丘吉尔就幻想着乘势把苏联政权也一块儿消灭掉。

在丘吉尔看来,苏联能反败为胜不过是依赖于英美的援助,苏联在几年的战争中已经被严重削弱了,而且也绝不会想到盟军会进攻它,所以丘吉尔把这个攻苏计划制定为“难以想象”,力求一举攻入苏联,肢解苏联。

在计划中,丘吉尔说:“苏联军队此时已非常虚弱……装备也已消耗殆尽……把他们赶回到战前边界……迫使斯大林下台应该没有任何困难……作为恐吓,可以轰炸莫斯科……。

英美政客对苏军战斗力的忽视也情有可原,毕竟苏军一直在东线和德军死磕,英美联军1944年中期才登陆欧洲,对苏军战斗力并不了解,也未曾想去了解。

由于几十年来西方媒体一如既往地丑化苏联形象,在西方很多政客心里,苏联也不过是个落后和黑暗的国家,只要外国军队进去,苏联人都会夹道欢迎。

而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去世,接任总统的杜鲁门是个个性极强、也非常反苏的人,正好和丘吉尔不谋而合,而两国统治集团内许多人页开始上蹿下跳,鼓动对苏战争。

对于这些战争威胁,斯大林怎么会感觉不到?他决定抢先攻克柏林,向西方显示苏联军队的实力,有力震慑他们的企图。

于是,从4月16日到5月2日,250万苏军,集结了6200多辆坦克,7500架飞机,对柏林展开了排山倒海的立体进攻,久经战场考验的苏军对于这“关键的最后一战”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士气如虹,一举消灭了柏林内外的上百万德军,并俘虏了48万德军,缴获上万火炮和坦克以及4500架飞机,德国政府在冷战结束后也承认了苏军战报的准确性。

柏林战役可以说是二战中规模数一数二的攻城战,250万人攻城的巨大规模,百万盟军全程目睹了攻势,那些怂恿攻苏的英美政客和将军们见状后,立刻就软了下来,谁也不敢再提攻苏的念头,因为谁想攻苏,谁就是疯子。

于是,这个世界就清净多了,英美苏安排好德国人的“后事”,就开始各自拉上一帮小伙伴,搞起冷战来。


云中史记


二战到了后期,欧洲一片混乱。刚答完《美国在二战中为什么把战略重性放在欧洲》,这里又提到了苏联为什么要赶在美国之前抢占柏林。

小编在上述文中已有所阐明;这里斯大林有所误判:美国同德国互殴,并不是为了占领德国,美国与德国参战一是希特勒为小日本仗义,你美国可向日本宣战,我德国为什么不帮小兄弟呢?于是德国也向美国宣战。美国算作接招吧!二,美国根本不想占有德国,而是想摧毁德国所重视的原子弹试研,同时在同德国抢时间,争取在世界上第一个制造出原子弹来。而事实上美国成功了并且扎实到实战中去了,维护了世界又一次的安宁。

苏联的战略目光与美国不同,斯大林从莫斯科保卫战取得了反攻机会,沿途势如破竹获得了完胜。苏联的意图是想夺取欧洲,因为欧洲是世界的中心,而柏林又是德国的中心,拿下柏林也便拿下了整个德国,所以斯大林有势在必得的决心。

在当时,苏联是二战的最大受害国,毛子内心具大的覆仇烈煙正在燃烧,这也是苏联实施柏林会战的一大原因。希特勒已在国会大厦地下室饮弹,剩下的80万士兵在战争中所剩都作了俘虏。

可日耳曼人的顽强抵抗意志也使毛子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苏军在柏林会战中伤亡了30万士兵。最后二战结束,欧洲乃至世界有了新的秩序,而德国的柏林砌上了东西的隔离墙。



最终东柏林归东欧社会主义阵营所领导,苏联自然获得了领异权,也好比东德成了苏联的附属国。战后美国并没有在德国需要过什么,而美国能够扔向日本的原子弹才是最大的收获。


星空89831416


是美苏事先商量好了——由苏军攻克柏林,美国人惜命,不愿意拿美国大兵的性命开玩笑


792突击步枪


还有个原因是德国当时想向英美有条件投降,然后一起携手对付苏联。所以很多精锐部队用于西线狙击。没想到英美迟迟不接受,然后就悲剧了。


jorenshi


二战结束苏联在柏林抢走了魚,美国却抢走了钓鱼杆。


德得理


俄罗斯人更讲究结果比方式重要,所以他们缺少良性发展的基础。


淡旧浓新


说得好像美国能快速打下柏林似的,巴顿准备的那点人还不够死的。想打柏林还得多准备些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