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測運動血壓?為什麼診斷高血壓都是使用的平靜時血壓?

張之瀛大夫


“心內科喵醫生”觀點:

1、運動血壓當然測量,運動血壓也有意義。心內科臨床工作中,經常會為高血壓人士進行24小時血壓監測,患者休息、運動、吃飯、睡覺時候的血壓都會記錄下來,醫生會根據結果,指導使用降壓藥物!

2、無論健康人還是高血壓人士,一天中的血壓會發生波動,與情緒、運動、吃飯、季節溫度多種因素影響。

3、目前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定義:休息安靜時血壓大於等於140/90 mmHg,這是人為規定!

4、如此規定的目的,1是便於操作統一,2是目前醫學人為,血壓>140/90 會對身體造成傷害,超過這個水平應該使用降壓藥物。

5、但是,醫學是不斷髮展的,未來,可能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會發生變化。


心內科喵醫生


前些天,張大夫寫了一個科普文章,文章題目是什麼時間測量血壓最準(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免費閱讀),有熱心的朋友在討論區留言說,為什麼不測運動血壓?而要測安靜時血壓?今天張大夫就給大家解釋這個疑惑,並把運動血壓測量的意義,介紹給大家。


目前,診室血壓是診斷高血壓及分級的主要手段。而患者自測血壓、24小時血壓動態監測及運動血壓都各自有自己的價值,能夠在高血壓的輔助診斷和治療效果評估等方面給患者帶來幫助。 那麼為什麼選擇診室血壓作為診斷高血壓和高血壓分級的標準方法呢?而不是運動血壓呢?張大夫想可能有以下幾方面的考慮:

第一,診室血壓測量容易完成,而運動血壓,需要的測量條件和技術要求高;

第二,診室血壓,測量安全,而運動血壓,不容易控制,安全隱患大,甚至存在猝死等危險;

第三,運動量及運動後血壓個體化差異大,形成統一標準難。


那麼運動血壓有什麼價值呢?

第一,有助於高血壓的早期診斷並進行有針對性的預防,有一些人平時血壓正常,而運動血壓已經升高,那麼就不能認為這些人是健康人。我們都知道,有些患者在發展成高血壓之前可能要經過很長時間,這段時間往往是沒有症狀的,而運動血壓則有助於這些人群的篩選,並將其作為預防高血壓的重點對象。

第二,運動血壓對於心腦血管事件與之相關的死亡率具有較高的預測價值。

第三,可以用於評價藥物治療效果,有研究證實,藥物有效的降低了運動血壓,才真正的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

綜合以上,運動血壓具有一定的價值,但由於其操作的難度和危險性,目前並未廣泛開展,只有臨床醫生認為確有必要時,才需要在監護和搶救條件保障下進行。


張之瀛大夫


運動時血壓會明顯升高,心率也會加快。這個我有親身體會。有一次做產檢的時候,時間來不及了,就呼呼跑到護士站,一測血壓140/95,心率快90了,當時就覺得不準,因為我的血壓一直很正常,等平靜下來又測了一次,結果就正常了。


臨床藥師婉婉有儀


張大夫這個問題提得好,我們好多人不懂,通過你講解後,我們長知識了。謝謝你張大夫點贊


晴晴37458439


運動時候,心跳加快,血流加速,這個時候血液對血管壁的壓力是大的,血壓也就高。

正常情況下,我們平靜的時間居多,運動的時間還是少的。所以,平靜時的血壓具有代表性。


西西營養師


因為運動時的心動過速。血壓是不準確地,在平靜時心動平穩,心臟輸出血液正常。相應數值更具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