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向清朝进贡的钟表,许多都带有比较裸露的图画,当时的皇帝或大人对这些艺术品持有怎样的态度呢?

fairyfaye


中国的第一台钟是在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进贡的,是一大一小自鸣钟。当时他为了能够将钟表给到万历皇帝,费了好大劲,闲暇时间经常将一些小钟表,小玩意送给大臣,讨好他们,后来终于得到见到皇帝的机会。

就把钟送给了皇帝,皇帝非常高兴,大手一挥,让他们的钟表正式进入中国,这也就是钟表外交的故事。

皇帝得到钟的时候非常开心,不料,这让太后知道了,就派人去向皇帝借来玩玩,皇帝很怕太后喜欢会夺走她的钟,就命人将自鸣钟里的报时功能停了,太后拿到手发现钟不会鸣,觉得没意思,就还给了万历皇帝。

在此后外臣进贡的钟表钟,太后也非常喜欢,由此可看出,当时的皇室对钟的态度是开明和接受的。以后的康熙乾隆,都非常喜欢。

便自己制作钟表了。

(欢迎关注青雅钟表,图片来自青雅钟表)

(注:图片内容与图文无关)


青雅钟表


“无疑,不论是乾隆还是定期来修钟的耶稣会钟表匠对此都毫不理解。只有英国人才能体会到这种情景的滑稽可笑。……英国商人带往广州许多有些猥亵的细密画的钟表。”

这是十八世纪,一个外交使团来到中国时的记录中所描写的,也就是著名的外交家马戛尔尼勋爵为团长的、成员多达700人的庞大使团,他们带来了各样的西方礼物,其中也包括钟表。虽然他们带着很高的期待来见中国最高的帝王,可惜,当时的乾隆爷早被惯坏了,他已经见过华丽的怀表、可以走动的各种钟,所以并不为马戛尔尼他们的礼物所动,再加上马戛尔尼信息收集工作不细致,于是双方的见面并不理想,他带来的钟表皇帝都没看上一眼,这样的情绪也难免让他的记录带有偏见。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细密画又叫春宫画,自古以来无论东西方都有这样的文化传统,而西方也一直都有这种题材的钟表,所以并不罕见。只是对于东方人而言,将传统的纸画发挥在钟表中,确实新鲜。不过,相对于当时的钟表而言,带有春宫题材的还是少之又少。


常伟谈钟表


公元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向明万历皇帝进献了两座自鸣钟,这是西洋钟表进入中国宫廷的最早记录。在其后的清代,西洋钟逐渐在中国流行开来。

根据一些历史记载,当时的皇室及贵族对于西洋钟表是持开明及接受的态度的。



自幼勤奋好学的康熙皇帝对西方科学充满了兴趣 他不仅收集赏玩西洋钟表,为了验证其科学性,还曾经以中国的日晷来PK西洋的钟表,后来证明时辰钟与日晷所显示的时间完全吻合。

康熙三十三年,他曾作诗一首曰:

昼夜循环胜刻漏, 绸缪宛转报时全。

阴阳不改衷肠性, 万里遥来二百年。



其后的雍正帝对西洋钟的痴迷不亚于康熙,在其时,钟表在宫中被普遍使用。雍正勤于政事,“日御万机,宵旰勤劳,殆无宁晷”,钟表成了他须臾不离的计时工具。

爱玩的乾隆皇帝就更不用说了,不仅命广东官员从海外搜罗最精巧、最新式西洋钟,还命清宫造办处仿制、研制,至此,钟表的收藏和制作达到了高潮。



到了晚清,慈禧太后虽然思想保守,但在生活上对西洋玩意儿却青睐有加,她的储秀宫里就存放有87架西洋钟。

而三岁登极的末代皇帝溥仪对钟表更是达到迷恋的程度,身居禁宫的他,自幼便与玩具、钟表为伴。仆臣们迎合他的爱好,不断向他进献钟表。虽然此时的钟表质量已不如从前,大多为铜、铁质地,纯金或镀金的则极少,但数量和类型却更多了。


浪漫旅者


中国人对于男女之事一直都保持着十分暧昧的态度,人性的本能是渴望的,但是从接受的教育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来说,是不允许出现这样裸露的图画的,但是如果是外来进贡的物品,出于外交礼节,也无法拒绝,即可以有宣泄内心欲望的窗口同时还不会被世人所诟病,这也是极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