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萬元在保證不虧損本金的前提下如何理財能年入過萬?

petetr100967281


15萬元按照年收入1萬來計算,年化收益6.67%。這個收益率並不高,但是如果是保證不虧本金,還是比較困難的。我認為只要收益率超過了GDP的增長速度,都一定是要冒風險的。


我覺得你可以把這筆錢借給擅長使用資金的人手裡,約定每年7%的利息。用對方的信用給你保本。我有一個親戚就想把錢給我讓我幫他炒股。我對他說:我不會幫你炒股。但是,如果你願意把錢交給我打理,我可以幫你。每年保底5%,虧了算我的,超過5%的盈利我們對半分。如果盈利15%,那他獲利10%,我獲利5%。 我之所以敢這麼做,是因為我拿著這筆資金不買股票的情況下也能獲得大約4%的收益,超過5%沒有難度。


半夏雜記



15萬通過理財達到年入過萬,只要年收益率超過7%即可實現。本來要求也不算高,但是卻要求保證本金的絕對安全,這活難度係數還蠻高的,努力一把也許可能會實現。

保本型理財類產品有哪些?在銀保監會新資管文件出臺後,保本型理財產品幾乎絕跡,在過渡期有銀行還保留少量保本型,但年化收益率一般在3%左右,離7%相差甚遠。

除此之外,只有銀行定期存款和國債屬於保本型產品。

大家知道,無論金額大小,期限長短,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的利率都很低,與民營銀行、城市商業銀行或農商行比較,不是差一點兩點,所以可以忽略。以利率較高的民營銀行為例,比如藍海銀行和億聯銀行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已經達到5.45%,這可是所有存款類銀行利率的最高點。但是15萬即使定期5年,平均每年利息也只有8175,還是不能實現年入過萬的願望。


再來看結構性存款。結構性存款雖然可以保本,但收益是浮動的。目前結構性存款最長期限有1年的,但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僅5%,。即使能夠完全達到預期收益率,也只有7500,況且期間收益浮動的可能性很大,收益並不穩當,還不如民營銀行的普通定期5年利息。

還有一種保本固收型產品就是國債。就2018年發行的記賬式國債來看,一年期利率3.34%,3年期利率4%,5年期利率4.27%。即使15萬買5年期國債,平均每年利息也只有6405,沒有過萬。


看來,不冒一點風險,想收益率過7%是很難的,至少平臺的現實情況就是如此。其實,安全有時是指一種相對性,絕對安全的事還是少數。只要做到風險可控,可以承受,也是一種科學的安全觀。有了這種觀念,你的投資理財視野將更寬廣,獲取的收益肯定才能超過平常人。就拿P2P來說,雖然爆雷跑路事件頻出,但並非沒有優質平臺公司。之所以爆雷跑路,是因為公司的誕生本來就良莠不齊,在市場化條件下,任何行業在競爭中都必然經歷洗牌的陣痛,但我們不能一杆子打死全部。選擇優質的頭部平臺,或者信託公司,比對產品進行篩選,以中低風險為宜,實現7%的願望並不算高,但這些不僅是技術活,還需要實力匹配。

當然,要想年入過萬,還可以通過民間借貸方式來實現。民間借貸年利率24%以下受法律保護,7%也就與銀行借貸利率幾乎同步,不算高。找個可靠的人,只要有信譽有實力,借貸是可行的。這種借貸,即使借款人虧損或賴賬,也是可以通過民事訴訟方式主張權利的。


龍門山財經


在目前環境下,完全無風險的理財方式,用15萬做本金,年入過萬。

絕無可能。

很難理解,為什麼無法承受風險。

這在投資領域,不啻於期望天上掉餡餅。

風險和收益從來都是對應的。

你想年入1萬,你就得承擔1萬的風險。

你想打工,就得承擔解僱的風險。

你想做老闆,你就得承擔虧損的風險。

你想存銀行,就得承擔銀行倒閉的風險。

你想買債券,就得承擔債券到期無法兌現的風險。

世界上哪有沒風險的事。

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也不是沒有過。

放棄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吧。





面具說


保本?

保本15萬本金,年過萬合年化接近7%,什麼概念呢,餘額寶沒有降利潤之前還是4.5%。差不多最高了,而且還提示有風險~

國家早就出臺了政策,保本理財到底什麼情況你自己百度一下就知道。

所以想年化7%以上。肯定要做一做風險投資,股票,期貨,外匯等等。有興趣我教你做外匯。


萬G獨顯


找個靠譜的親戚朋友,借給他做生意,每年收個一萬以上的利息不難吧???

高收益沒有保本兒的,弄不好就血本無歸



上海誠信經紀人


15萬,放在我投資那裡,每個月6000收益,每年就是七萬二,四年了沒虧過,


低碳哥14


有些民營銀行的一年期定存已達到百分之5.1,如振興銀行,15萬的資金量也不小,可以把四分之一的資金量買入一隻分率比較高,行業比較穩定的股票,當然是需要比較好的操作經驗


資深證券投資人


隨便買兩隻股票就能年入過萬。


手機用戶62331400563


7%的利潤其實不難實現,關鍵是你要一點風險都不承擔有點困難。借個我我一年給你一萬,5年以內不準找我還本金,


悟空談理財


吹牛X的人太多,個個都比巴菲特做的好,現實的投資市場裡也都是這樣的貨,如果求穩還是做4%左右的銀行理財,如果有更大的需求,關鍵不是做什麼,而是本金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