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須有”是秦檜發明的嗎?其實比秦檜早一千多年就有“莫須有”

“莫須有”是秦檜發明的嗎?其實比秦檜早一千多年就有“莫須有”

西漢名將周亞夫的罪名是“地下謀反罪”

我們知道南宋抗金名將岳飛,被奸臣秦檜陷害的罪名是“莫須有”。其實,這種誣陷人、無中生有的做法不是秦檜發明的,早在西漢時就有“莫須有”罪,只不過那時不叫“莫須有”,叫做“地下謀反罪”,揹著這個罪名的就是周亞夫。

周亞夫是西漢開國功臣周勃的兒子,後來繼承了他父親的爵位。為西漢王朝屢建奇功。周亞夫在管理軍隊方面很有一套,治軍非常嚴格,其馭下的兵營如同一塊鐵板嚴整化一,令行禁止。

《史記·絳侯周勃世家》記載:公元前158年,漢文帝去周亞夫駐在細柳的軍營勞軍,御林軍大聲喝令:“快開門!皇上駕到!”結果守營的軍人不知道吃了什麼雄心豹子膽,居然說:“軍營只知道有將軍的命令,不知道有皇上的命令!”漢文帝只好拿出符節(皇帝的名片)讓人去通報,周亞夫這才傳令開門迎接。守營的軍人還嚴肅警告文帝的司機:“你丫悠著點,軍營重地不準開快車,不準鳴笛。”司機只好讓馬車龜速前行。

到了大帳,周亞夫穿著一身盔甲,向文帝敬了個軍禮,牛哄哄地說:“小將穿著盔甲沒法跪拜,只行軍禮,請領導別怪罪。”史載漢文帝聽了感動地說:“哎呀,原則性真強,這才是真正不可侵犯的將軍啊!”我想漢文帝也是臉上帶笑,心裡會很彆扭,尼瑪這天下是姓劉還是姓周啊!但是周亞夫畢竟功高勢大,漢文帝也沒敢把他怎麼樣。

“莫須有”是秦檜發明的嗎?其實比秦檜早一千多年就有“莫須有”

周亞夫平叛“七王之亂”,戰功赫赫

漢景帝即位後,周亞夫更是紅得發紫。漢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吳王聯合楚王等發動七王之亂。漢景帝任命周亞夫為太尉,率軍前去平叛。周亞夫用了三個月平息叛亂,為西漢王朝的統一再立大功。沒多久,周亞夫擔任丞相。

常言道物極必反,盛極而衰。日漸位高權重的周亞夫開始頻頻和漢景帝發生衝突。漢景帝想廢掉太子劉榮,周亞夫堅決反對,導致漢景帝對周亞夫產生意見;竇太后想封國舅王信為侯,周亞夫卻也極力反對,以漢高祖的遺囑“兩個不能”:“不是劉氏宗族不能封王,不是有功者不能封侯”堵住了漢景帝的嘴。弄得漢景帝不好給竇太后交代,就對周亞夫的意見更大了。

不久,匈奴將軍徐廬等五人投降漢朝,漢景帝想封他們為列侯,以鼓勵匈奴投降者為漢朝效力,周亞夫再次反對:“這些反骨仔來投降,您卻封他們為侯,這不等於鼓勵大家都去當漢奸嗎?”漢景帝大怒,駁斥周亞夫思想落伍,堅持給徐廬五人封侯。周亞夫特別生氣,藉口身體不好,憤然辭職。

“莫須有”是秦檜發明的嗎?其實比秦檜早一千多年就有“莫須有”

文景帝請周亞夫吃飯,故意不放餐具,考查周亞夫的忠心

周亞夫不合作的態度,一再惹惱漢景帝。後來,漢景帝想“考驗”一下週亞夫,就請他進宮吃飯,盤子裡擺上一大塊牛排,故意沒給他擺放餐具。周亞夫很不爽了,向服務員喊道:“拿餐具來!”服務員沒吭聲。周亞夫還要再喊,漢景帝黑著臉說:“咋的,你還不滿意?”這明顯是皇帝在給周亞夫穿小鞋。周亞夫羞憤不已,很無奈地跪地磕頭謝罪。漢景帝剛說一個“起”字,周亞夫馬上就站起來,不等漢景帝發話,扭身就走,把漢景帝氣得直髮抖:“哼!這貨真不是個省油的燈,將來我的兒子當了皇帝,恐怕hold不住他。”這時漢景帝就有了除掉周亞夫的念頭,這頓飯成了他的奪命索。

也該著周亞夫點背。公元前143年,周亞夫的兒子走後門從國庫裡私買了一批殉葬用的鎧甲,準備將來為老爸陪葬用。他兒子僱傭了一幫民工搬運,卻拖欠他們勞務費一直未付。民工們也很強橫,追討無果後直接集體上訪,向衙門舉報說周亞夫的兒子私買國家禁用品想謀反,周亞夫也被牽連其中。漢景帝知道這件事後,覺得機會來了,漢景帝將周亞夫交給最高法官廷尉審理。

“莫須有”是秦檜發明的嗎?其實比秦檜早一千多年就有“莫須有”

古代帝王專制,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

可是不論怎樣審訊,周亞夫都不肯承認有罪。一天廷尉親自審問周亞夫說:“周大人,你想造反麼?”周亞夫說:“那些盔甲都是給我出殯用的殉葬品,又不是殺人武器,怎麼能說我造反?”廷尉說:“你就算活著在地上不造反,恐怕死了到地下也要造反!”周亞夫聽了當即崩潰,正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於是他絕食抗議,五天不吃不喝,吐血而死。

司馬遷在《史記》中對周亞夫既褒讚且惋惜,說他雖然忠心耿耿,屢立戰功,但因為性格過於倔強,對皇帝不夠尊重,才導致其悲慘結局。清代詩人查慎行評論說,說周亞夫有“要在地下造反”罪,與秦檜用“莫須有”罪名害死岳飛,有異曲同工之妙。古代帝王專制,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