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有些人的奴性思想特别严重,这和儒家思想有关吗?

鸿强3


奴性思想严重,当然是和儒家思想没关系,反而和法家思想关系很大。


这里我觉得很多人完全不知道,也不了解儒家,就算有了解也顶多是“故事会”的程度。


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儒家也分先秦儒家以及后世儒家。


总的来说,先秦儒家从不讲“无条件的忠诚”,相反,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在伦理问题上表现出类似西方英美保守主义的思想倾向,先秦儒家讲究“亲亲高于尊尊”、“可以为父绝君,不可为君绝父”。


先秦儒家的伦理观点,家庭永远是第一位的,血缘关系永远是最重要,最核心的;因此,亲人比国家重要,可以为了父亲背叛国王,不能为了国王背叛父亲。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在谈君臣关系时,多次提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上敬老则下益孝,上尊齿则下益悌,上乐施则下益宽,上亲贤则下择友,上好德则下不隐,上恶贪则下耻争,上廉让则下耻节”,孔子的意思很明白,只有身居高位的人做到了敬老、尊齿、乐施、亲贤、好德、恶贪、廉让,臣子和老百姓才会跟进,而不是相反。


真正讲究对君主无条件忠诚、认为民众应该无条件服从君主的则是法家。


韩非子和商鞅多次说过君主应该要求民众和臣子无条件的忠诚,今天被人拿来“黑”儒家黑的最厉害的“三纲五常”,尽管出自董仲舒《春秋繁露》,但事实上这种无条件顺从的的源头,并非孔子,而是韩非子。


“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明王贤臣而弗易也。”——《韩非子·忠孝》


如果大家稍微看一下《韩非子》,就能发现儒家和法家在“忠孝”问题上是截然不同的。首先孔子就认为“孝”比“忠”更重要,而且“忠”是有前置条件的,只有君主待之以礼,臣子才能君王“忠心”,在孔子看来“忠”更是一种职业操守,而且很明显,儒家是站在下位者一边的,认为只有上位者做到一二三,下位者才应该做到四五六。


韩非子则不同,韩非子明显是站在上位者一边的,他一面主张臣子必须无条件忠于君王,甚至把君王和父亲划上等号,要求臣子必须向服从父亲一样服从君王;另一面则告诫上位者,臣子的忠心靠不住的,是因为君王掌握生杀大权,臣子不得不服从( 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


那么,为什么董仲舒作为儒家会用法家思想作为自己的主张呢?


这有两点原因,第一点就是西汉建国开始推崇的“黄老之学”,尽管最新考古材料已经可以证实,黄老之学和和法家关系非常紧密,几乎是法家思想的变种,所以西汉儒生难免不受到法家思想的影响;


第二点则是董仲舒本人与其说是儒生,不如说和韩非子、商鞅一样,是“游士”,他希望汉武帝接受他的学说,难免会要投其所好;先秦儒家讲究远近亲疏,这显然不符合汉武帝的胃口,而法家讲究臣子无条件忠诚于君王,这当然是汉武帝所喜欢的。


因此,严格来说,先秦以后的儒家确实有不少要求臣民顺从帝王的主张,但是这些主张的源头不是儒学而是法家学说。


兰台


过去章太炎说,中国历史,是三千年专制史。而儒学思想,自董仲舒加以改造、汉武帝独尊之后,就被那些专制独裁统治者们当法宝一样大力推崇,成为了他们独裁“合法性”的观念支撑,也成为了“牧民辱民”、培养奴才的利器。说儒家思想与中国自古以来的奴性思想没有丝毫关联,那还和什么东西有关联,能撇的一干二净吗?

我觉得,唯一需要说明的只是,原始儒学确实推尊独立人格,也宣扬抗暴精神,讲究杀身成仁,对专制与奴化都非常警惕。儒学鼻祖孔子本人,就不是趋炎附势、歌功颂德之人,他对彼时社会与特权者,指斥远多过夸奖,尤对还活着的统治者基本没好话,一生充满批判精神。“孔子以后儒分为八”,儒学或儒家之所以堕落为奴化意识形态,有奶便是娘,是为权力压迫、收买、利用后的恶果,是梁启超所谓“陋儒误解经义,煽扬奴性”后的变态。所以,我称之为“帝国儒学”或“奴化儒学”。

但是,这样的奴化儒学依然也是儒学的一部分。儒学思想,自孔子到董仲舒,从朱熹到伪道学,一脉相承,血肉相连,甚至越到后来,奴化儒学越成为主力。你不能说,好的都抢功给儒学,坏的就不承认,都是别家的谬种,对不对?


可以稍微武断地说,自秦制代替了周制以后,中国历代的教育,基本上都是在贯彻一种愚民、奴民化的教育。而儒学某种程度上成为“暴力控制”成本最低的体系性洗脑术。用明代李贽的说来说,“不过诱你作他的奴才耳”。

就如上面所提及的,刚健的、抗暴的、以仁为主导的儒学,本是诸子学之一,被独裁者看中并国家化后,实际已经被洗心革面、抽髓换骨, 转为奴化价值观的疏灌与培育,历代儒生、士大夫或欢喜或不自觉中成为给国民洗脑的中坚力量,多是像“山东大儒”叔孙通那样,是王权门前的“看家狗”。歌功颂德惟恐人后,奴化人民不遗余力。

这套儒学术,基本上没有“人人自治”的社会运作精神,也生不出多元文化心态的启蒙因素。比如,里面“夫为妻纲”、守节殉死等男尊女卑的纲常礼教;比如,贤愚贵贱的不平等等级观念;比如,所谓的“君子之治”,用“政刑”、“德礼”来禁锢民众的思想;比如,“四书五经”的强制性,束缚国民的行动,不尊重人的个性与选择,以强制手段规范人们的生活与大脑所思所想;比如,帝国对任何离经叛道的言行都加以诛罚、对几乎所有的怀疑批判精神都予以肃清,“思想言论犯”层出不清等等。之所以出现这样举国奴化局面,儒学作为其“合法性”的思想帮凶,罪无可恕;而也正是这种表面上非常整齐划一、思想统一的社会,每每是帝国天下不安的根源。

可以说,千百年来,中国人都是拿这一套奴才教材,为权威课本,为是非真理,为言行指导,万口一辞地背诵,千人一面地磕头如捣蒜,造成了奴化思想深入民众骨髓、大家“不可一日无君”、思想文化为独夫民贼永恒垄断的可悲局面。


由这也可见,中国历代专制独裁政权,也不会一点都不关心社会大众的教育问题,它们有时候也会热心供给各类公共产品,比如断章取义后的儒学的公共教育。

但是,它们所提供的这类公共教育,侧重点在于识文断字的封闭化的儒学奴化教育,直接教你君臣主奴的的光荣,而不喜欢你独立思考,胡思乱想,反思下王权的合理性、家天下的荒谬,更不会培养你的公民意识、主人意识、公仆主次意识。可以说,历朝历代着力培养人山人海的麻木的“看客”,儒家功劳最大。专制统治者太擅长利用儒学思想中有利的奴化成分来维护和巩固他的统治了,所谓“取古先儒言论之最便于己者,作一姓机关之学术; 利于民者,辟之为邪说;专以柔顺为教,养成奴隶之性质,以便供己轭束役使之用”!

为什么会这样呢,很明显,要是治下的民众都能有点知识、学些技能,学会服从,三从四德,三纲五常,不要思想,好好干活,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就会大大提高,每个人都会尽可能地交换出自己的“剩余价值”,如此,才能经济繁荣、国家稳定、政权才能长治久安。

这个从现代政治学上解释,就是说,独裁政权,最害怕的不是群众的不满,而是人民都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人民一旦真正有了“主人翁”的意识,就会动不动质疑政权与利益集团的权威,让权力岌岌可危。为什么呢?道理也很明显,与流行看法恰恰相反的是,民众的不满并不会导致造反,甚至某种程度的贫困不均反有助于独裁政权的巩固:盆满钵满的特权阶层只会维持现状不会参与造反,而在社会最底层夹缝中挣扎的穷人们,脑子中想的都是如何谋生,如何填饱肚子,如何让家人免于冻饿,更没有心情和空闲去造反。


也就是说,真正动摇专制奴化统治的,不是武力,而是独立与批判思想。所以,历史上,某些儒学士大夫一旦有“从周仇秦”的情绪,或者沾染有西式“假仁义假道德”民主思想的,基本都要被王权肃清;而奴化教育以各种变形记形式渗透。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一个专制社会的崩盘,往往反倒是因为培养出过多的智识分子导致的:民众都能独立思考了,发现了自己被“奴化”的事实,这个政权是维持不下去的。比如,研究苏联解体的名学者大卫.科兹在那本《来自上层的革命》书中所说的,当初强大的苏联之所以一夜之间土崩瓦解,并不是民众生活坚持不下去了,而是专制松散后民众独立判断能力增强,对国家政策很不满,主动放弃了对原有专制体制的支持。

也所以,中国历朝历代,一旦政局平稳,人心思定,统治层一定会再度启用儒学,继续潜在地贯彻那一套奴化教育。也因此,中国社会,似乎永恒地囿于传统儒家文化的局限与惯性,无论再怎么发达,太多民众的大脑都还停留在“圣人之治”的妄想中,由此国家总在开明与专制中摇摆,不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不能设计出一些合理制度、民主法治、独立平等、公平竞争之类的游戏规则。人文教育也死气沉沉,根本谈不上培养独立精神,更谈不上什么“塑造人的灵魂”,只能利用来塑造幽灵与鬼魂,还有行尸走肉。我以为,这是需要继续清算“奴化儒学”的“遗毒”的。

“百代都行秦政制”。因为不去反思,所以古代中国的教育系统,还有秦制下的涂着香奈儿乐呵呵的子民,就一定还只是专制王权与奴化思想合成的怪胎。

2018,10,20,午间闲谈

感谢大佬们赐阅。会勉力每天都写三两篇随感。欢迎关注、点赞、留言批评——虽然我是不会改的

刘愚愚


奴性是一个民族最致命的劣根。当初小日本为什么胆敢侵略中国?就是因为清楚地看到许多国人是天生的贱骨头,奴性十足,一天不当奴隶就浑身难受。鲁迅先生虽然“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也没咒可念。复旦大学校长马相伯老先生像狗一样叫了一百年,也没有把中国人叫醒。足见这种奴性已经根深蒂固、浸入骨髓。这不,刚吃了几天饱饭就把饥寒交迫的苦难日子忘得一干二净,对始作俑者还感激万分。


敖包相回


儒学就是教育劳动人民当奴才,上层人物当主子。到了毛泽东时代,劳动人民才真正站立起来,当了国家的主人。毛主席是人民的大救星。


林海雪原路树林


中国人奴性确实严重,正如梁启超所言,中国人最大的劣根性,是奴性。甚至到了今天,不少人依然特别喜欢跪舔强力,比如崇拜乾纲独断的帝王、杀伐果断的将军、阴险狠辣的权谋……当然,这种跪舔也在与时俱进、有所“进化”,不再单一跪舔帝王将相,扩大为跪舔一切成功人物,比如,叫这个爸爸、叫那个老公;伪造名人名言壮胆气;无限度拔高某个行业、同时无理由贬低另一行业;甚至将解决温饱问题的历史性伟大功绩简单地归功于一个农技专家……

这种根深蒂固的奴性,不少人把它归罪于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提倡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等一系列理论导致了国人的奴性。

显然,这是典型的无知者无畏,没读过多少书的人才会让儒家去背这个锅。

从孔子孟子,到董仲舒,到程朱陆王,儒家的理论一直在完善(扭曲),但有一点却始终没有改变:儒家与君王是合作关系,而不是主仆关系,各取所需罢了。

孔孟时代,儒家只是诸子百家之一、一家之言,需要周游列国游说君王。但不管受到青睐,还是白眼,儒家一直保持自己的尊严以及与君王平等的态度。孟子可以把梁惠王批得哑口无言,孔子可以一言不合拔腿就走……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回家教书去。

从董仲舒与汉武帝完成政治交易开始,儒家成为了历代王朝的指导思想,几乎拥有“国教”的地位,但也付出了失去孔孟式尊严的代价。不过,其理论解释权(道统)一直掌控在儒家知识分子手里,再专制、再雄才大略的皇帝也无法取而代之。即使到了皇权空前加强的明朝,文官集团依旧能够凭借对道统的掌握,与皇权分庭抗礼。

更为难得的是,儒家虽然用“天人合一”理论,牵强附会出“君权天授”,解释了君权的合法性,但同时也给皇帝“挖了坑”,即君王执政必须符合“天道”,否则就失去了执政的合法性,甚至可以被取而代之。

可以看出,让儒家去背国人奴性这口千年大黑锅,实在没有道理,儒家比窦娥还冤一千倍。

真正该为国人奴性负责的是法家。不学无术者常常把法家误认为“法治”,甚至为法家的残酷、反人类行为涂脂抹粉,比如电视连续剧《大秦帝国》。而实际上,法家与法治的相似度,相当于大熊猫与波斯猫的相似度。

梁启超先生说过,中国古代唯一领先世界的,就是法家的防民之术。看看《商君书》里的驭民五术,什么壹民、弱民、疲民、辱民、贫民,简直称得上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邪恶的思想理论。而历朝历代统治者,表面实行儒家,实则采用法家,外儒内法两千年,国民奴性之根深蒂固也自然遥遥领先世界。

最后说一句,唯有自由平等之药,方能解奴性之毒!


江南俗士1


中华5000年,改朝换代无数,没有一任皇帝像毛主席那样打倒孔子的愚忠思想,孔孟之道就是要百姓们遵循统治者的指鹿为马而不能说不!所以古今中外唯有毛泽东思想才是普通百姓心中最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中华民族想屹立世界之巅,唯有坚持毛泽东思想!


偏向虎山行37690632


有人说美国人从不造反,是因为美国人有奴性!鄙人以为,不造反造反,并不能证明有没有奴性。试看社会,杀人犯罪的多半是老实善良的人。为什么老实善良的人杀人?狡猾凶恶的人反而不杀人?老实善良者,另一称谓是懦弱者,懦弱者为什杀人犯罪?因为懦弱者好欺负!强人欺负之!被欺负得不能忍受了,物极必反,逼起杀人!强人为什不杀人啊?因为强人没人欺负,人家敬畏,强人没受逼迫,心情平和。如果一个国的人人人平和,互不压迫,谁会起来造反啊?只有受尽压迫,忍无可忍,才逼起造反。之所以,有人受压迫,是因为奴,好欺负啊。之所以互不压迫,是因为不奴,众生平等啊。因为互不压迫,所以,无须造反。没人造反,不是因为奴,而是因为互不欺负,之所以互不欺负,是因为没有奴,没有好欺负的人!所以美国人从不造反,不是因为奴,反而是因为不奴,人人都是强人,没有主奴之分!


阳巴月


大诗人郭沫若名诗欣赏:

我是党的一条狗,

蹲在党的大门口,

党叫咬谁就咬谁,

叫咬几口咬几口。

真和儒家有关系吗?

我不知道!


lw651021


因为工作原因,遇到了几个韩国客户。

跟他们聊天的时候,他们问我如何用中文说孔子与孟子(孔子与孟子的韩语发音,与中国的发音类似).

我说了孔子与孟子的名讳。他们也很激动,原来普通话的孔子与孟子的发音与他们的语言相似。

我问他为什么会了解到孔子与孟子。

他们说:因为孔孟之道是他们文化的根源啊!而他们高中的时候也一定会学论语的。

我听后惊呆了。一直都认为韩国人自大。但没想到韩国人也是以孔孟之道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不禁令人感叹。

其实儒教文明是作为中华文明与附属文明的源流。其他文明对于中国人的排斥与反感。不是对于我们古老文化的反感,而是他们不认可中国大陆作为孔孟之道的衣钵传人而已。

很多人觉得孔孟思想就是愚忠。拿出孔子后人是如何谄媚统治者作为例证。

但孔子是孔子,与几千年后的子孙何尤?秦桧后人尚且能够为保卫家国而死; 龚自珍的后人会把八国联军引入京城。你以孔子的几十代子孙否认孔子。岂不是搞笑?

孔子行走七十余国。

他的作为与愚忠有关系么?

孔子所做的不过是想要恢复周礼而已。因为那个时代,兄弟相戮,父子相残。秩序混乱。而为了恢复社会的礼仪秩序,孔子才不会随波逐流,毅然选择颠沛流离的人生道路。

当他恢复礼制的做法被齐国晏子知道。晏子担心鲁国强大,采用离间方式挑唆鲁国国君不遵从礼仪的时候。孔子便离开鲁国而去。因为他的内心里不是君王,而是内心深处中的礼。

而孟子的作为,更不是忠君。

他说宣扬的是仁义爱民,是众生平等。

孔孟之道的根本其实就是仁义礼智信。就是爱己及人的方式。

他不教人以虚伪的博爱精神。

相反他会讲:“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他也不教人以无私奉献,树立榜样。

而是做好事需要求回报。

当他的弟子子贡,到其他国家游历的时候,将奴隶赎回来,没有要政府给的赎金的时候。孔子严厉批评了子贡:你现在不接受政府的钱,你的美名其实得到了宣扬。但是其他的人倘若接受了钱的但做了好事的便会觉得自己的人品差一等。使得很多的人不会去赎回那些奴隶。反而使得人人变得虚伪。

……

所以孔孟之道其实是一个深层次的文化之道。它既不刻板,也不复杂。只是教会人们去向善,去做君子,去做一个利他主义者。

很多人觉得儒教不如道教那般精彩玄幻;儒教也不如墨教那般,经世继用;也不如法家那般严谨细致,立竿见影。

但是原因是儒教文明就如同空气一般,已经弥漫在整个文化的氛围里面。教人向善,教人变好。而这种普世的价值观其实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容易获取,相反人类历史经过千百年的洗礼演变才会变得像现在一样。

你可以看到当年的匈奴入侵汉地。所需要的就是掠夺他人的财富,人口与资产;而他们觉得这样天经地义。

羯族入侵中原,把大量人口当成是军粮。称号为两脚羊。手段残忍,不可直视。

五代十国的那一群奇葩的君主,人伦丧尽,兄弟相残,视百姓与鱼肉,导致大量生民流离,十室九空;

而元朝的统治者四处杀戮,到处荼毒。灭花赖子模的时候,将人头收割,累积起来,堆成立锥体。可以说是非常残忍的行为艺术了。

其实不光中国如此,国外亦是如此。

十字军东征,不同文明体系,相互之间滥杀无辜。

大航海时代。欧洲人大肆屠戮印第安人,割出印第安人的头皮,如此残忍血腥;

英国人统治印度更是血腥残忍,不断酷杀。

直至近代,依然会有红色高棉血洗自己国家人口,依然会有宗教之间,相互掠夺残杀。

古代日本,其实就有着抛弃老人的传统,因为一个年老的人,在自己的家里不会有贡献,所以直接扔山里面:

儒教文明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根基,是中国文明的火种;

秦国末年,人口锐减,社会动荡。

人们找来了儒教经典,找当世大儒辩论取证,引经据典,最终确立儒教正统的地位;

当西晋灭亡,衣冠南渡,大家依然带着典籍,文书,保留了华夏的正统与文明;保留了儒家文化的火种;

当北宋灭亡,太庙被毁,王公大臣被向牲畜一般赶离开封。人们再次带着典籍南下,从而使得中华文明再次被保留下来。

儒教文明,在一群茹毛饮血,视人命如草芥的野蛮文明之中茁壮成长;儒家文明也慢慢地去改变了那些残忍阴毒的文明。使得他们也开始慢慢被转化,慢慢被改变,反而使得游牧民族与农耕文化之间握手言和。最终武力上强势的文明,反而被儒家文化所改变。

因为儒家文明契合了人民内心里面对和平的渴求,对公理的坚定,对道义的信念。

人们懂得去接纳不同文化: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使得文化大同社会大同成了整个儒家文化圈的趋势。人们不讲求等级观念,不讲求侵略与征服;而是讲求和平仁义。这就是孔孟文明的贡献。

有个观点这样讲: 当孙中山讲求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时候。很多人对于此并不感冒;

但是当袁世凯提出五族共和的时候,很多人都开始认可这种观点。

因为这是孔孟的和平文化,所演绎出来的相处之道。他在于提升修养,在于改变自身,在于心怀众生,在于兼济天下。

而社会变坏,正是人们对于文明的曲解,对于古老文化的漠视,对于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文化典籍以嘲弄的心态去解读。

其实悲剧的事情正是如此!

孔孟之道的沦丧,恰恰也是人伦道德的沦丧的时代;恰恰也是功利自私的时代;恰恰也是冷漠无情的时代;

人们不讲求道,不讲求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而是坑蒙拐骗,四处招摇撞骗;

人们不讲求道,于是文化典籍被束之高阁,缺少典范;

然而孔孟之道的基因仍旧还在,文化的血统还在。

人们会自发的为贫困的人捐款,会有着极大的同情心,还是自发的留有善意,还是自发地遵循社会公理;

人们还是会尊崇儒商,顺从互信共利的原则;

人们开始追古复道,开始重温经典,开始重回秩序。

我们的产品足够好,文化内涵足够丰富,文明足够强势。但是孔孟之道必然是让世界认识我们的桥梁,也是我们能在全球安生立命的根本。


半寐平生1


中国除了被满清奴役以后奴性十足我就问你什么时候有过奴性?始皇帝横扫六国统一中国,汉武帝击溃匈奴,苏武牧羊几十年未曾辱国,三国争霸哪个不是响当当的汉子?大唐君临天下与阿拉伯帝国决一雌雄,我们的皇帝被尊称为天可汗,宋朝我们武力不如往日,却也在蒙古的进攻下奋起抵抗了50年让蒙古人死掉了一位大汗,崖山之战陆亚夫背着幼主投海殉国,几十万大宋百姓舍身殉国?哪来的奴性?洪武皇帝第一个推翻元朝,徐达,常遇春肃清北元,蓝玉将军更是横扫漠北王庭。威乎成祖5次亲征,郑和七下夕阳,更是无比壮阔,万历皇帝在朝鲜把日本打回老家,嘉靖年间海军打败了当时最强的葡萄牙,崇祯皇帝不迁都不议和自杀殉国!奴性?奈何天亡大明满清窃国从此奴性十足暗无天日!推翻满清建立民国我们又重拾血性,抵抗日寇至死不渝,新中国更不逞多让朝鲜战争单挑16个国家联军硬是打到了三八线,越南战争,对印反击战,珍宝岛,解放军一往无前至今未尝败绩?何来的奴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