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安梯队的“同学们”,还会聚聚吗?

今天是一篇有关国安的鸡汤文。

不知道是不是很多人都有同样的体会,尤其是那些30岁以上的中年人:越来越不愿意参加同学聚会。

记得上学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幻想过毕业十年、二十年的聚会。很多语文老师还让写过这样的题目:二十年后的同学聚会。

现在社交工具很方便,同学之间要联系,微信上喊一嗓子就行了,或者打开朋友圈看看,也基本知道怎么回事。

不过,这些年越来越不愿意看同学的朋友圈,说句实话,人比人气死人。看到别人的生活,总有令自己羡慕的地方,于是本来过的蛮安稳的,心里却有说不出的滋味。

当然,朋友圈里同学的晒得那些东西,也只是他们的一部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很少有人把悲催的东西拿出来晒,晒出来的都是自己光鲜幸福的一面,甚至不排除吹牛逼的成分,但看的人却总有点顾影自怜。

所以,现在很多人都不想参加同学聚会,攀比是难免的,有攀比就有伪装。而且一隔数十年,共同语言早就没多少了。对,除了聊孩子,好像真的说不上什么。

想到这个话题,还要说回到国安。前几天有球迷给北京主场(ID:bjzhuchang)留言说,国安今年成绩不错,主要依靠的是89、91两个年龄段的球员,他们应该感谢帕切科给了他们这两个年龄段充分的信任和机会。

国安梯队的“同学们”,还会聚聚吗?

后来想一想倒确实是这样,可是翻开当年国安梯队的花名册,却突然有种悲哀涌上心头。比如说,看到张稀哲头球为国安拿下足协杯冠军的时候,当年跟他并称为“双子星”的谭天澄,会怎么想?

闲来无事拿起“懂球帝”翻了翻中超中甲中乙各队的名单,突然发现,国安89、91梯队的球员还真有不少,有的在国家队,有的在中超,有的在中甲,有的在中乙。如果他们组织一次同学聚会,不知道大家会是什么心境。是不是也跟我们普通人一样,越来越不想聚了。

89-90、91-92是两个年龄段的梯队,本身没有什么交集。但国安为了让这些年轻球员有更多的机会,曾把他们组团送到新加坡参加比赛,参加比赛的时候没什么名气,但后来因为打架,名气就大了。应该说,打架毁了这支梯队的前程,但这两个年龄段的梯队也颇为幸运的赶上了帕切科。

当时国安去新加坡参加比赛的精英队首先是89-90年龄段的梯队,这份名单中还有很多目前耳熟能详的名字。

门将:1-闫海、22-苏渤洋

后卫:2-姜涛、3-张晓龙、4-于天竹、5-徐怀冀、6-张兆辉、20-唐淼、21-唐鑫

前卫:7-孟洋、8-刘腾、10-李提香、11-崔宇、13-滕彬、15-赵阳、16-黄俊、23-王皓

前锋:9-张烨

当时89-90年龄段还有几个人已经上了一队,他们是侯森(门将)、于洋(后卫)、杨运(前锋)

后来,91-92青年队也分批的混编进了国安精英队参加新加坡联赛,只不过因为91-92梯队有很多球员被国青队抽调,所以来来去去一直在精英队不稳定。

这些球员是:张稀哲、谭天澄、雷腾龙、马冲冲、王昊智、邹宇成、丁海峰、李涵博、张俊哲、徐武、高腾等球员。

国安梯队的“同学们”,还会聚聚吗?

2011年

帕切科来到国安他当时面对的是一直刚刚卫冕失败的球队,以及一个30多人的梯队储备。那个时候正是“国安精英”打架以后,这批球员年龄大一点的已经22岁(1989年出生),小一点的也快20岁,他们都到了必须要面临抉择的时候。

根据当时的说法,当时国安要组建“大一队”,梯队这30多人加上一线队的人,一共50多人。初来乍到的帕切科无法对每个球员进行考察,国安教练组对这些年轻球员进行了初步的筛选,然后将名单交给老帕 ,老帕又看了三周的训练,在中方教练的名单上进行了修正。

最后,留在国安梯队的国安精英包括:侯森、于洋、姜涛、张兆辉、孟洋、李提香、崔宇、王皓、杨运、张稀哲、谭天澄、雷腾龙、马冲冲、王昊智、丁海峰、李涵博、张俊哲、徐武、高腾。

留下的这些球员,大部分都在帕切科手下完成了自己职业生涯的首秀,或者打入了职业生涯的首球。比如王皓、雷腾龙、李提香,还有之前就有过上场机会的于洋、杨运、张稀哲、谭天澄。帕切科还很喜欢姜涛,认为他非常有潜力,还把丁海峰带到过赛前的新闻发布会,预示着他将进入18人大名单。

那个时候,帕切科把他们称作“国安的财富”。

而那些没有被选中的人只能自谋生路。他们包括:闫海、苏渤洋、张晓龙、于天竹、徐怀冀、刘腾、唐淼、唐鑫、滕彬、赵阳、黄俊、张烨、邹宇成。

在这些被淘汰的球员中,只有滕彬留在了中超,他加盟了当时的中超球队南昌八一,也就是上海申鑫的前身。

唐淼去降级的深圳队试训,但没能留下来。当时同城的深圳凤凰(也就是长沙金德搬到深圳以后)的教练李树斌看中了唐淼,把他留了下来。而唐淼的双胞胎哥哥唐鑫因为当时受伤,错过了报名日期,只能暂时转战江西联盛。

国安梯队的“同学们”,还会聚聚吗?

曾经入选国青队的邹宇成去了中乙新军重庆FC,年底重庆FC冲甲成功。门将苏渤洋去了当时的中甲弱旅贵州智诚,跟他同行的还有后卫于天竹。而其他球员则很难再找到他们的去向。

2012年

张兆辉、崔宇、高腾被调整出一线队,其中北京孩子崔宇没有离开北京,去了北京八喜,然后又被八喜租给了中乙球队北京亿通酷车,这里有他的队友刘腾。

两名河南籍小将马冲冲和王昊智去了家乡的河南建业。

比较出人意料的是在前一年还备受帕切科器重的丁海峰离开了国安,他去了中甲的深圳队。这件事情后来饱受批评,相传是因为丁海峰不愿意签约帕切科的经纪公司。但还有一种更靠谱的说法,是队内一位领导让丁海峰帮自己去踢野球,丁海峰怕受伤没去,得罪了这位领导。但不管是哪种说法,这位被认为是国安左后卫接班人的年轻球员带着他的国安梦,离开了国安。


国安梯队的“同学们”,还会聚聚吗?


留下来的球员里,侯森在杨智受伤的情况下连续出任主力,表现中规中矩。杨运替补踢了几场表现也中规中矩。

佛朗索瓦的受伤让于洋成了国安的主力中后卫。

李涵博在亚冠赛场打入了惊世骇俗的一粒远射。

赛季后半段李提香取代了徐亮的位置,表现还算不错。

徐武也获得了一次首发的机会,不过踢得是他不熟悉的右后卫,表现相当糟糕。

而谭天澄和王皓受到伤病困扰,一年都没什么机会。

张稀哲在最后一轮绝杀恒大,预示着他将迎来自己的职业生涯的最大进步。

国安梯队的“同学们”,还会聚聚吗?

被帕切科盛赞的姜涛仍旧没有出场,跟他一样没有出场纪录的还有孟洋和张俊哲。

而就在这一年,唐淼随广州富力(富力集团收购了即将解散的深圳凤凰)一起升上了中超,唐淼凭借充沛的体能开始引起了国家队教练组的注意。

丁海峰还在深圳红钻练级,不过他已经能够坐稳深圳队的主力位置。

2013年

斯塔诺的到来成为了国安这些年轻人灾难的开始。在这一年,除了张稀哲迎来了大爆发之外,只有王皓的表现有明显的提升,在斯塔诺的防守反击打法下,王皓的速度发挥出了优势。而其他年轻球员都陷入了瓶颈。前一年表现还算不错的侯森、于洋、李提香、杨运、雷腾龙、李涵博都表现的不理想。这跟斯塔诺对这些年轻球员的不重视以及胡乱进行位置改造有很大的关系。

国安梯队的“同学们”,还会聚聚吗?

为了让年轻球员得到锻炼,国安联系谭天澄去了西班牙低级别联赛锻炼,雷腾龙则租借去了葡甲联赛。而斯塔诺虽然仍旧盛赞姜涛,但也没有给他任何机会,在夏天的时候姜涛也离开了国安,他和孟洋一起去了梅州客家,跟他们在一起的还有刘腾。而93-94年龄段球员开始升入一队,这让张俊哲、徐武这些球员不得不离开了国安。

而这个时候,唐淼已经入选了国家队。丁海峰靠着在深圳队两年的中甲的稳定发挥,被中超的辽宁队相中,如愿踢上了中超。苏渤洋和于天竹去了河北中基。邹宇成去了呼和浩特。马冲冲和王昊智还在河南建业等机会。唐鑫和崔宇则在中乙的青海森科踢球。

2014年

曼萨诺的到来又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张稀哲已经成了国安的绝对核心,但上一年表现不错的王皓在曼萨诺的传控体系下完全没有了机会。

李提香也走了,国安把他租借到了葡甲的通德拉队锻炼,但是他因为到队时间太晚,并没有跟上球队的节奏,只踢了一场正式比赛。

于洋也走了,在赛季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国安输给河南建业之后,于洋就奇怪的消失了,据说是因为续约出现了问题,然后在年底于洋就离开了国安去了广州富力。


国安梯队的“同学们”,还会聚聚吗?


留下的还有侯森、杨运和李涵博。这一年杨智一直很稳定,侯森没有机会。杨运在亚冠比赛中出现低级失误,被全场球迷“问候”,自信心完全崩溃。李涵博和谭天澄则还在替补席上等待机会,他们此时已经23岁了。

这个时候,罗宁耳朵里听得最多的就是丁海峰这三个字,他对这个年轻球员并没有什么印象。但丁海峰因为在辽宁队表现出色,据说已经得到了广州恒大的关注。而唐淼则代表广州富力踢了亚冠,他还是球队的绝对主力。他的双胞胎兄弟唐鑫也沾了光,加盟了广州富力,不过只能跟随富力预备队比赛。苏渤洋和于天竹则从河北中基重返贵州恒丰,他在这里又碰到了梯队的队友刘腾。

马冲冲和王昊智都离开了河南建业,马冲冲去了成都,王昊智去了河北。崔宇去了中乙的大连超越。

2015年

张稀哲已经决定留洋,他去了沃尔夫斯堡成了德布劳内的替补。

雷腾龙经过一年的历练,基本上坐稳国安的主力位置,也入选了国家队。

国安梯队的“同学们”,还会聚聚吗?

王皓、谭天澄和李涵博留在国安等机会,但其实他们已经没有什么机会了。李提香从葡萄牙回来,情况也差不多。

侯森继续在国安坚守,好在这一年张思鹏走了,侯森从三门熬成了二门。

不堪辱骂的杨运去了辽宁队,希望能够找回自信。前半个赛季杨运踢得比较多,后来辽宁队换了主教练,杨运又没了机会。

于洋、唐淼在广州富力都成了国脚。丁海峰也入选了国家队被几家豪门争抢。

唐鑫在富力预备队待了两年,在2015年底去了贵州恒丰。而在贵州恒丰,苏渤洋、于天竹和刘腾到都有进步,他们都踢上球了。


国安梯队的“同学们”,还会聚聚吗?


邹宇成在呼和浩特也成了主力,马冲冲则转会江西联盛,王昊智转会湖南湘涛。孟洋和徐武在北理工聚首。

被称为“很有潜力”的姜涛,终于踢上了职业联赛,他试训中甲青岛黄海制药成功,获得了踢中甲的机会。

2016年

在国安的名单里,王皓和谭天澄也消失了。“天之骄子”谭天澄去中乙的宁夏山与海找机会,王皓则完全不见了踪迹。国安队内的“国安精英”就只有张稀哲和雷腾龙是球队主力,李涵博、侯森和租借回归的杨运还是跟往年一样“等机会”。

李提香“等不起”了,去了石家庄永昌。

于洋、唐淼还在富力,他们已经是富力的主力了。丁海峰则去了土豪河北华夏幸福。

贵州恒丰的“国安精英”们这一年迎来了不错的结果。苏渤洋和唐鑫作为主力帮助贵州冲超,刘腾虽然出场很少但也做了贡献。而此时于天竹已经不在队里他去了湖南湘涛,就是王昊智效力的那个队,不过这个队赛季后就将入了中乙。前一年随江西联盛一起降入中乙的马冲冲却没能帮助球队重回中甲。

姜涛跟随青海黄海制药差一点就冲超成功,他作为青岛的主力表现出色,赢得了回归国安的机会。

张俊哲在北控试训成功,进入了预备队。徐武从北理工去了成都钱宝。

2017年

李涵博、侯森继续等机会,张稀哲和雷腾龙的发挥也不好。但国安赢回了两位“国安精英”的老熟人,于洋和姜涛心念国安,又都回来了。

石家庄永昌降级,李提香去了于洋曾经效力的广州富力,跟唐淼聚齐去了。

唐淼迎来了富力的续约,他已经成了富力标志性的球员。丁海峰在河北老家也赚了不少钱。

苏渤洋和唐鑫终于打上了中超,在国安前任主教练曼萨诺的调教下,贵州成绩很好,两人的发挥也很不错。

在中甲,邹宇成一直效力呼和浩特,已经是呼和浩特的几年来的绝对主力。崔宇在大连超越已经效力三年了,但仍旧没有站稳脚跟。

杨运和张俊哲在北控预备队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孟洋则去了云南飞虎。

马冲冲转会四川安娜普尔那,希望能够帮助球队冲甲,重回中甲行列,但还是失败了。谭天澄效力的宁夏山与海也连续两年冲甲失败,但谭天澄的表现不错,得到了去长春亚泰试训的机会。

2018年

“等机会”的李涵博终于被淘汰了。侯森等来了自己的主力赛季。张稀哲和于洋成了国安的栋梁之才。姜涛凭借着努力也打上了主力。雷腾龙虽然扮演替补角色,但表现还算尚可。

国安梯队的“同学们”,还会聚聚吗?

李提香和唐淼在富力的发挥也还不错。丁海峰被换到富力后,表现一落千丈。苏渤洋和唐鑫的贵州队则降入了中甲。

谭天澄迎来了自己在中超踢得最多的一个赛季。

中甲的“国安精英”们也有起色。邹宇成继续自己在呼和浩特的主力位置。杨运成了北控中前场的重要球员张俊哲也在北控成了重要的轮换替补。

马冲冲的绝杀帮助四川安娜普尔纳冲甲成功,下个赛季他终于能够回到中甲了。

崔宇、孟洋效力的大连超越降入了中乙。于天竹和徐武在中乙等着他们。

2018年,对于“国安精英”们来说,大部分人还算是有所收获。而在中乙、中甲之间徘徊,相信对于有些球员,已经习惯了。但至少对于国安自己来说,“国安精英”们确实给国安今年的冠军和成绩做出很大的贡献。

看完了“国安精英”们这些年的跌宕起伏。其实再回过头想想一开始说的话题,不知道这些球员们现在还聚不聚,他们如果想起以前的队友,会是怎样的心境。

曾经出众如谭天澄,也在中乙蛰伏了两年,才回到中超。曾经被看好的姜涛,消失后在中甲磨练又成为了国安的主力。而天之骄子张稀哲则一路顺风顺水的成为了核心、国脚、留洋。

坚守的侯森迎来了日出,坚守的李涵博最终没有等到未来。

而早早离开的唐淼成为了富力的旗帜,他的双胞胎兄弟因为伤病等诸多原因,只能随着贵州降级。但唐鑫和苏渤洋一样,不枉凭借自己的努力从中甲到中超踢了两年的时光。

谁曾想到的,当年国青队的副队长马冲冲如今最大的目标是帮助球队冲上中甲。他在国安和国青的队友邹宇成已经成了中甲的“老炮”。

杨运和张俊哲没有离开北京,在北控找到了自己的“第一春”。但孟洋、崔宇、于天竹和徐武这些在中乙、中甲效力多年的球员,难道就不应该为他们的足球梦想而赢得掌声么?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同学聚会不愿意参加,其实是内心的恐惧。在别人眼中看来,你在踢什么级别,都不重要。人生的路跟球员的职业生涯一样,跌宕起伏,很难说哪一步就会成功,哪一步就会失败。走好自己的路,享受自己的人生,确实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