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单位改革,为啥越改问题越多

改革开放40年,与其他行业发展突飞猛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地勘单位发展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却仍处于“离开事业费活不了、有了事业费也活不好”的状态。

对地勘单位的现状,在今年初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会上,时任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孙绍骋在讲话时,曾情不自禁地脱稿表达了自己的忧虑,笔者也以《一叶知春:脱稿讲出的温暖》进行了推送。当时,地勘单位的干部职工也对今后的发展前景满怀憧憬。


地勘单位改革,为啥越改问题越多


地勘单位的发展为什么会如此难呢?对此,笔者此前曾以《地勘单位改革,先“放水养鱼”再说如何?》、《十余年过去了,行业问题咋还依然如初》、《企业化为啥不受人待见》、《我拿什么奉献给你》、《三十年咋就磨不好一把剑?》等,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但人微言轻,这些推也只是在有限范围内传播,根本无法进入决策者的法眼。

尽管如此,但作为业内人士,总觉得有话不说于心不安,更休况中国人还有“位卑未敢忘国忧”的传统。因此,在参加完第十五届全国有色金属地质勘查行业发展与改革高层论坛后,仍忍不住写出了《地勘改革面临矛盾更加突出 行业发展亟须顶层设计指导》的推文。

这一推文能否最终送达决策者、能否起到作用,笔者无法预测,但知道了不说,笔者做不到。

附:第15届全国有色金属地勘行业高层论坛呼吁

地勘改革面临矛盾更加突出 行业发展亟须顶层设计指导

9月18日~20日,第十五届全国有色金属地质勘查行业发展与改革高层论坛在广州举行。研讨交流情况表明,在改革进入深水区后,地质勘查行业发展与改革面临的矛盾更加突出,亟须国家层面出台顶层设计进行指导。

与会代表指出,这些矛盾主要集中在体制与机制中。在国家对事业单位的监管制度越来越多、越来越严的情况下,地勘单位企业化经营遭遇的约束越来越多,

如地勘单位虽头顶事业单位的帽子,但事业经费保障程度低,多数地勘单位不得不通过企业化经营来弥补离退休、下岗、抢险救灾等事业职能经费的缺口。随着退休人员的增加,这种缺口还会进一步扩大,企业补事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推进,从地方政府剥离的地勘单位所属企业越来越多,企业补事业的能力越来越弱。

受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额控制“天花板”的制约,地勘单位人才流失状况进一步恶化,新的进不来、老的留不住已成普遍现象,地质事业发展面临的人才制约进一步突显。

一些地方政府在推进事业单位整体企业化改革时,由于事前缺乏深度沟通协调,在事业编制已全部取消、社会保险统筹此前无任何缴费记录的情况下,地勘单位甚至出现了职工无处退休的尴尬局面。

代表们呼吁,地勘单位发展与改革面临的这些问题,亟须主管部门履行行业管理职能,根据地质工作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科学的行业特点,在国家层面做好顶层设计,指导各地日渐加速的地勘行业改革。

要根据“小事业、大企业”的原则,推进地勘单位事企分离,即以局为单元将局机关改为承担地质事业发展、离休及下岗人员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管理部门,在保留一支精干高效的公益性地质工作队伍后,其余队伍改制为企业;

要根据地勘单位可经营资产普遍较少、且基本没有资本投入的现实,设置一定的过渡期,在过渡期继续以事业费、矿业权等形式对其实施资本、资产注入,助力地勘单位体制机制改革;

根据自然资源管理的实际需要,鼓励地勘单位将地质工作的专业技术优势,与自然资源的基础地质调查、地下空间开发、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修复等业务深度整合,形成新的地质产业谱系。

地勘单位改革,为啥越改问题越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