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者:
時任浦東開發辦公室副主任 黃奇帆
對話者:
金橋出口加工區開發公司
首任總經理 朱曉明
對話者:
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副校長 曾峻
對話者:
上海人民廣播電臺主持人 秦暢
☆秦暢:
我們現在站在上海中心118層眺望浦東,整個陸家嘴高樓鱗次櫛比,而就在28年前的浦東,這個地方不要說樓房,連廠房都很少見,基本上是一片農田,每到晚上的時候從浦西望向浦東,那就是一片的黑寂。當時上海人均道路全國倒數、人均住房面積都是全國倒數,若干個倒數反映了上海人逼仄的生活場景,浦東的開發開放被提上議事日程。
☆浦東新區:
先定個規矩,今天我們就不提床和房的老梗了。
☆秦暢:
作為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在浦東開發開放和上海往前走的過程中有一個名字不得不提——鄧小平。
☆黃奇帆:
1991年春節,年初四的時候,小平同志視察浦東,在當時對朱鎔基和我們講了一番非常深刻的,感人肺腑的話。他說,“浦東開發晚了,現在要起步。深圳開放,因為它對著香港。開放珠海的是因為它對著澳門。開放廈門,因為它對著臺灣。開放海南、汕頭,因為它們對著東南亞。浦東就不一樣了,浦東面對著的是太平洋、是歐美、是全世界。浦東開發開放將帶動上海推動整個中國的經濟開發開放。
1992年2月,鄧小平視察上海時,觀看浦東開發區模型
☆黃奇帆:
當時朱鎔基向小平同志彙報,說上海的浦東開發是“金融先行,貿易興市,基礎鋪路,東西聯動。”小平同志聽了以後,非常贊成,老人家即興講了一段振聾發聵的話: “金融很重要,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著棋活,全盤皆活。上海過去是金融中心,是貨幣自由兌換的地方,今後也要這樣搞。中國在金融方面取得國際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這個要好多年以後,但是現在就要做起。” 這也是上海浦東開發不同於五個特區開發的定位。
☆秦暢:
1990年5月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浦東開發辦公室正式成立,預示著浦東正式開放了。在浦東開發辦成立之前,黃主任和朱總都在哪裡?是怎麼到了這個當時誰都不願意來的地方?
1990年5月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
浦東開發辦公室正式成立
☆黃奇帆:
我87年到90年初在上海經濟信息中心當主任。1990年的4月21日,我得到市委組織部的通知,要我到浦東開發辦當副主任,第二天下午就去參加黃菊主持的浦東開發領導小組會議,這樣我就到浦東開發辦報到了。
☆朱曉明:
我是1985年當了紡織工業局副局長,那個時候浦東就是一片農田和郊區。到1990年,那個時候市委市政府領導包括黃奇帆也在,面試了我。黨員幹部服從組織需要是第一位的,於是我很快告別了原單位和老同事。
☆黃奇帆:
那時是戰鬥歲月,接了通知一聲令下就上班的。
1978年左右的浦東陸家嘴一帶
☆秦暢:
兩位到了浦東之後,接受的第一個任務是什麼?
☆黃奇帆:
我上任後接受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負責把中央關於浦東開發開放的十條政策形成具體的落實文件。十條政策的全部內容十分簡單,就兩頁紙。一是15%企業所得稅、10年期兩免三減半;二是區內自用物資免進口關稅、增值稅;三是區內企業內銷替代進口,可補稅後銷售;四是外資搞基礎設施,盈利後十年五免五減半;五是外資可辦商業;六是外資可辦銀行及分行、財務公司、保險公司;七是可辦保稅區,可從事轉口貿易、出口業務;八是區內中資企業也可減免所得稅;九是區內土地使用權有償轉讓50年至70年,即土地批租;十是未來十年新增財稅留給浦東。要把這十條變成差不多十萬字的一系列文件,兩個月裡面拿出來報中央,最後批准才是真正的啟動了。
☆浦東新區:
一千字變十萬字,而且中央有關部委、各兄弟省市都沒幹過,也沒相關文件,可以說件件破天荒,件件都是燒腦的重大創新突破。
浦東開發開放前的陸家嘴地區全景
☆黃奇帆:
9月10日,在錦江小禮堂,召開了一個由上海市政府和國家各有關部委參加的浦東新區具體政策新聞發佈會,會上發佈了這幾個文件。這十條政策和落實政策的十份文件,我之所以仍記憶猶新,是因為在那個時代,這些政策可以說條條都代表了改革開放的內涵,其力度之大,含金量之足,是各種政策文件中罕見的。正是由於這些政策特點,當時有一天,朱鎔基同志對我們說了浦東新區命名的內涵:“新區新區,不叫特區,不特而特,特中有特,比特區還特。”
1990年9月,上海市政府發佈鼓勵外商投資的若干規定
☆秦暢:
第一件事其實是最難的,因為它是從無到有。
☆朱曉明:
我那時去金橋當總經理,一開始什麼都沒有,基礎設施幾乎是在農田上開始的。什麼都缺,缺資金,缺經驗,缺人才,缺項目。所以第一件事就是把四個缺做起來,首先要解決資金問題,找錢。先是中中合資,然後中外合資,接著A股B股上市。缺經驗我們就上門取經,遠學深圳蛇口,近學閔行、漕河涇開發區,另外開門學習,包括市政院做管道設計,我也在旁邊邊看邊學。缺人才怎麼辦?各大工業局輸送人才,我們優選研究生,用心留才用才。缺項目我們就用“四個千”的方法,千方百計、千山萬水,千辛萬苦、千言萬語,想各種辦法爭取項目進來。
☆曾峻:
今天我們再回望浦東開發開放,我覺得有三個特點比較明顯。第一, 1990年浦東開發開放實際上是給上海一個非常重要的機遇,我覺得當時上海的幹部,包括黃主任、朱總肯定有一種內在的動力,強烈的願望。第二,上海能不能在已有的那些經濟特區基礎之上,有新的作為,新的謀劃,以新的面貌向全國和全世界展現,這需要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第三,對浦東開發開放早期來說,資金籌措非常困難,怎麼樣把浦東、浦西各個方面工作兼顧好,當時也處理得很好。
☆浦東新區: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黃奇帆:
浦東開發一啟動的時候,錢確實是最大的問題。朱鎔基同志當時說,陸家嘴、金橋、外高橋三個開發區,每個開發區至少投入一百億,十年內至少投入一千億,但市政府當時只能給三個功能區各3000萬元的開辦費,實際開發的資金籌措,要浦東新區自行想辦法。我用了一週時間,形成了一個三管齊下的找資本金方案。一是按照浦東新區允許搞土地批租的政策,在土地使用權轉讓中找錢,資金空轉,土地實轉;二是陸家嘴、金橋、外高橋三大開發區公司通過招商引資成立股份制開發公司找錢;三是利用浦東新區開辦證券交易所的政策,近水樓臺先得月,讓三個企業上市融資。三管齊下找到足夠的資本金,而有了資本金開發公司就可以從銀行貸款融資,進行徵地動遷、基礎設施開發,成熟後再通過土地開發轉讓,形成三個公司100億元以上的滾動開發資金。
☆浦東新區:
到2000年,浦東開發的第一個10年,通過土地批租、股票市場、外資、內資及金融機構融資貸款籌集了近萬億元的開發資金。
到1994年8月外商在浦東投資的企業從開發前的37家增加到2299家
☆秦暢:
金橋出口加工區當時也會面臨資金的問題,這當中還涉及到園區規劃的問題。園區規劃好了,項目、企業才可能來,有項目了才會有錢,所以當時金橋是如何規劃的?
☆朱曉明:
當時我們跟黃奇帆一起討論過,怎麼樣做一份很詳細的總體規劃去吸引外資。其中包括:基礎設施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和社會發展規劃。基礎設施發展規劃方面,我們做了一個“九通一平”。增加的“二通”,一是集中供熱,所有進區企業不能建鍋爐房,所以金橋開發區沒有煙囪林立。有人問我那個時候就考慮到PM2.5嗎?那個時候我連PM10都不懂!還有"一通"就是小口徑的衛星通訊,這對於全球性的跨國企業非常重要!此外,產業規劃必須要有一個定性分析或者定量分析。黃奇帆當時說過,一個開發區做得好,一平方公里應該有一百億的產值,金橋做到了。當時招商時,會被問:“教育環境如何”?我們可以很自信的回答,金橋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國際學校,三所大學,還有中歐工商學院,一應俱全。
2013年,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立
☆浦東新區:
成功之路,規劃先行,謀定而後動。
☆黃奇帆:
浦東的城市規劃靈魂是東西聯動。浦東浦西市政基礎設施一體化、城市規劃一體化、產業發展一體化,從而實現浦東浦西資源優化配置,浦西大都市的人才資源、經濟基礎支撐浦東開發,浦東的開發開放政策引領帶動上海成為國際的金融中心、貿易中心、經濟中心。
☆秦暢:
籌錢的前提不僅有政策空間,還有規劃先行,對於整體長遠的戰略思考。
☆曾峻:
怎麼樣把國家給的政策用足,甚至沒有的政策也要找政策,這需要我們今天好好地思考。黃主任和朱總都提到,當初的設想都變成了現實,關鍵先把規劃做好,按照規劃一步步來,保持必要的穩定性、連續性,過程中會調整,但大的思路沒有變。最後一點啟發是,搞非線性數學模型,用實證方法,好的主意或者理念,怎麼落地,需要嚴謹地論證,不是光拍腦袋,這些也需要我們今天學習。
☆秦暢:
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的開發是浦東新區城市開發的起點。1992年10月的一天,浦東開發辦公室召開了陸家嘴中心地區規劃及城市設計國際諮詢會議,參與的各國著名設計師達30多人。現在我們見到的陸家嘴“廚房三件套”還有沿江的設計規劃當時是怎麼做出來的?
☆黃奇帆:
當時英國、法國、意大利、日本和我國五個世界著名的設計事務所最終形成了五個方案。最後我牽頭成立了聯合深化小組,將這五個成果揚長避短,綜合成一個方案。記得有一天聯合深化小組的幾個人坐在地上看著五個模型,當時的五個模型的最高樓層只有40—50層。我說紐約、芝加哥各有三幢100層左右的超高層,上海作為未來的國際金融中心,也有必要搞三幢超高層。這個提議得到了大家認同,我們拿了三個筷子,在模型上比劃擺放,選擇確定了合理的位置,形成了現在陸家嘴金融區三幢超高層的雛形。
☆浦東新區:
難怪現在叫“廚房三件套”,原來還真是用筷子做的模型。
☆黃奇帆:
當時我們想在陸家嘴的另一端建一箇中央公園,是受到英國倫敦海德公園,紐約中央公園啟發。浦東有一條世紀大道,那就叫世紀公園吧。
遠眺陸家嘴1990—2008
☆秦暢:
看到浦東美景美圖,回頭看看,有什麼遺憾嗎?
☆黃奇帆:
遺憾的地方就是,陸家嘴各棟大樓之間的連接通道或者地下通道建設的不夠到位,現在只有我們這棟樓外面有一個連接通道,這樣的連接通道如果再多一點的話,可能陸家嘴的交通更方便。
☆秦暢:
浦東開發開放過程中的故事太多太多,現在聽來依然讓人心潮澎湃。今天的上海又承擔了很多新的國家戰略,在改革開放再出發的當下,如何汲取當年從無到有的經驗和科學的方式方法?
☆黃奇帆:
浦東開發有一個非常好的戰略,這個戰略體現在三方面。第一是高起點的規劃,東西聯動的規劃。第二是金融先行,貿易興市,基礎鋪路,工業聯動。第三是多渠道籌資,綜合性籌資,一啟動就是幾百億上千億的發展邏輯,但是政府揹債並不多。這三大戰略是當時的精氣神和特色所在。浦東開發的精神歸結一下的話,就是我們的時代主旋律——改革開放創新。用開放引領發展,用開放倒逼改革。浦東的改革是啃硬骨頭,不拘一格地採取一切措施解決各種問題,不是為了改革而改革,是問題導向產生的改革。浦東開發的時候,千軍萬馬十分活躍,在浦東工作的人,不管我和朱曉明還是其他同事,都會懷念那激情燃燒、如火如歌的歲月,一輩子有過那段工作就不留遺憾了。
☆浦東新區:
☆朱曉明:
作為一個開發公司的總經理,我感覺到無論是開發初期,還是浦東不斷前進的過程中,每個階段,包括現在,都要有大的宏觀思維和創新精神。就像現在站在上海中心118層,我心潮澎湃,從現在世界第二,中國第一高樓望去,變化如此之大。我們經歷了那個艱辛和磨難,但是卻非常非常的享受這段歲月給我們帶來的磨礪。
上海中心大廈
☆曾峻:
聽了二位的分享,我印象很深的是他們的擔當精神。沒有擔當的精神就很難有激情,沒有激情就不可能有“把一天當作幾天用”的拼命三郎的勁頭。他們為浦東發展,為上海的發展,為這個城市的興盛作出了貢獻。歷史會記得,自己回首人生也會覺得是一個非常有意義、有價值的過程,這點非常需要我們現在的年輕幹部去學習、去弘揚。
☆秦暢:
歷史會記得那些創造者們。歷史創造者告訴我們,如果今天大家滿懷激情,面對問題不退縮,繼續願意用創新的思路,創新的廣度、創新的開放度迎接問題、解決問題,其實每個人都會成為這個時代的歷史創造者。
閱讀更多 話匣子FM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