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移動生活峰會在京召開 央廣網聯合螞蟻金服發佈移動生活報告

出門共享單車、買單移動支付、生病手機掛號……隨著移動互聯的迅猛發展,人們越來越習慣於“線上”生活。據統計,截至今年10月末,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總數已經達到13.8億戶。

12月13日下午,由央廣網主辦的“2018移動生活峰會”在北京舉行。會上,央廣網聯合螞蟻金服共同發佈了移動生活報告,這也是移動生活峰會舉辦五年來首次以報告形式展現國民移動生活的變化。

2018移動生活峰會在京召開 央廣網聯合螞蟻金服發佈移動生活報告

此次報告內容主要聚焦出行、醫療、政務、旅遊等生活服務領域,以城市為主要觀察維度,得出各個領域的城市排名和最新變化,旨在探索移動生活的變化軌跡與移動互聯網的增長路徑。

醫療人均消費金額同比增長178%

支付寶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在支付寶上醫療、教育人均消費金額分別同比增長了178%和85%,其中醫療的人均消費金額增長很快,主要是因為今年以來,很多城市開通了支付寶醫保支付功能。

報告顯示,目前,支付寶已經在全國104個城市開通了社保查詢服務,在杭州、成都、深圳、鄭州、武漢等個26個城市,老百姓可以開通電子社保卡和醫保支付功能,全國有接近500家醫院可以實現醫保移動支付線上支付和線下當面付。老百姓直接通過支付寶手機付醫保,大大縮短就診時間。在全國6000多家藥店,人們也可以像在超市一樣,掃掃二維碼,就從醫保賬戶扣費,再也不怕忘帶醫保卡和現金。

在教育方面,越來越多的人願意把錢花到教育上。一方面,父母“望子成龍”希望通過優質教育給孩子一個美好未來;另一方面,隨著社會就業、工作壓力增大,大量步入社會的年輕人開始選擇付費學習第二技能或是愛好給自己“充電”。報告中顯示,南昌、武漢、南京、鄭州、天津人在教育上的消費增速最快。

除此之外,2018年前10個月,全國用戶外出就餐筆數對比2017同期增長了17%。按照次數排名,最喜歡外出就餐的前十城市依次為:上海、杭州、武漢、南京、濟南、福州、深圳、北京、合肥、廣州。

二、三線城市“異軍突起” 境外消費金額翻倍增長

解決了看病、吃飯等最基本的生存問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高品質的生活,把錢花在遊、購、娛等享受型消費上。數據顯示,全國消費者的享受型消費總筆數同比增幅達到了23%。以一年中的人均消費次數來看,瀋陽、上海、杭州、北京、合肥位列享受型費城市的前五位。

從旅遊方面來看,出境休閒旅遊已成為百姓的生活常態,中國人在境外消費升級明顯。報告顯示,深圳、上海、北京、廣州、杭州人最喜歡出國旅遊。值得注意的是,出境遊這種生活方式,不再是北上廣的專屬,在清遠、汕尾、珠海、東莞、江門等二、三線城市的老百姓,市民境外人均消費金額增幅都超過了100%。

在旅行花費上,支出金額呈現普遍上漲態勢,自由行漲幅較跟團遊更高。以日本遊為例,較2017年,自由行花費上漲40%,平均花費近6000元,跟團遊花費亦小幅上漲,達到20%。;韓國、澳大利亞、越南等地自由行遊客花費漲幅也均超過20%。此外,在境外消費年齡層分佈上,60後境外遊消費人數暴增了9成,位列增速首位;70後、80後出境遊人均消費的金額增幅最大,都超過了35%。

智慧交通助推低碳出行2.0時代

“交通是城市的血脈”,在大出行方面,很多城市已經步入了低碳出行2.0時代,不僅道路裝上了智慧“大腦”,公交地鐵也開啟數據化運營。報告顯示,過去1年,移動支付席捲了全國的城市交通,全國已經有120個城市都支持刷支付寶坐公交地鐵了。在廣州,有超過1萬輛跑在路上的公交車可以使用移動支付掃碼乘車,數量位居全國第一。杭州、上海、北京、西安、廣州、武漢等城市市民對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滿意度最高。

公共交通的多樣性和便捷性激發了居民的使用熱情,直接促進了城市環境的改善,僅今年6月,上海、杭州、武漢因為公交、地鐵、騎行、步行等方式低碳出行產生的人均螞蟻森林能量超過了1.4噸,相當於騎車11667小時或者走路42424公里節省的碳排放量,可以省電2059度,省下的電量可以供一個三口之家用7個月。

通過此次發佈的移動生活報告,我們可以看出移動生活不僅覆蓋了從出行、餐飲、旅遊等日常高頻消費領域,還逐步滲透到醫療、政務等公共服務領域,有效提升了公共服務的辦事效率與服務體驗。在移動生活的增量上看,在移動生活智慧化渠道下沉後,鄭州、武漢、合肥等二線城市,甚至東莞、清遠、汕尾等三四線城市具有強大的增長潛力;消費業務新的增長極逐步由傳統餐飲旅遊消費,轉向教育和享受型消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