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环背后,大佬们有多拼?


光环背后,大佬们有多拼?


凡是功成名遂的人毫无例外地,都是不懈努力,历尽艰辛,埋头于自己的事业,才取得了巨大成功。那些功成名就却依旧兢兢业业奋斗的企业家们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

01

许家印:战斗就是他的常态

光环背后,大佬们有多拼?


许家印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经常凌晨三四点钟回家睡觉,睡一会就起床去公司,这是他长年累月养成的习惯。许家印的拼命影响了很多恒大人,一大批人尤其是公司中高层,都是工作狂。

南都周刊曾经采访许家印时让他谈一谈关于“首富心态”的问题,许家印更多地聊了一些细节, “我没有乱花钱的习惯,经常在办公室吃盒饭。经常深更半夜开会,一开就是一个通宵,如果真饿了,就让家里给我送个馒头,或者捎个汤、面过来。”

02

李嘉诚: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光环背后,大佬们有多拼?


高尔夫球场上的李嘉诚。来源:深圳卫视《解密·首富李嘉诚》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现今90岁的李嘉诚仍在工作,勤奋和自律是李嘉诚身上极为重要的标签,每天工作16-17个小时,他说自己实际上已经活了100多岁。“我每天都乐于为股东或基金会付出时间和精力,数十年如一日,我可能是公司请病假最少的人之一。”

一个年届90的老人家,为什么这么拼?李嘉诚的答案是:勤奋是个人成功的要素,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人所获得的报酬和成果,与他所付出的努力是有极大的关系的。运气只是一个小因素,个人的努力才是创造事业的最基本条件。

03

稻盛和夫:拼命是通往成功的不二选择

光环背后,大佬们有多拼?


在稻盛和夫的70余年工作经历中,离不开“极度认真”四个字。不发牢骚,不说怪话,聚精会神,全力以赴,稻盛和夫用格斗的气魄,以积极的态度认真面对自己的工作,认真程度甚至用“极度”二字来形容。

他用“奋斗者”的态度要求自己和员工,“回归创业的初衷,哪怕汗流浃背,哪怕沾满尘土,让我们同心协力加油干!”对于自己的成功,稻盛和夫说,除了爱上工作、拼命工作,不存在第二条通往成功的路。

04

马明哲:天道酬勤 勤能补拙

光环背后,大佬们有多拼?


马明哲 摄影:邓攀

马明哲一直谨守勤勉,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他一直告诉自己,学无止境,勤能补拙。

他平均每天处理500多封邮件,其白天办公时间通常排满了各种专题会议及重要接待。绝大多数邮件必须要下班后去处理,有时出差在外或晚上有公务接待,邮件就要到晚上10点后开始处理。马明哲说,特别重要的事,他写的回复邮件比请示人的内容多好几倍。

成功没有捷径,勤奋是最朴素最实用的办法。每一份荣誉背后,流的是汗,拼的是命。我们不提倡有损身体健康的拼命,但像“劳模”一样奋力拼搏的企业家们的敬业精神与奋斗理念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05

“劳模”是怎样炼成的?

1、超乎常人的坚持与自律


光环背后,大佬们有多拼?


每一份与众不同,背后都是以无比寂寞的坚持为前提;每一份荣誉,都离不开日复一日地勤奋。每一个伟大的企业家背后,都有着常人无法想象的自律与坚持。

“勤奋”一直是李彦宏的标签。从读书时代起,李彦宏就比同龄人更加懂得“勤奋”这两个字的意义,常常泡在图书馆做“书虫”。创办百度之后,他也始终保持着勤奋的作风。在2014年底的中外互联网领袖高峰对话论坛上,李彦宏曾爆料,

自己每天早晨5点多就被机会叫醒,因为机会多到睡不着。

自律是铁杵成针的意志功夫,而长久的勤奋与自律需要极大的忍耐力与承受力。

2、最牛的是执行力


光环背后,大佬们有多拼?


努力从来都不是“刀山火海”或“人间炼狱”,它是枯燥乏味的训练,是持续不断地输出,是疲惫时的“再多坚持一会”,是更多一点的执行力。牛逼的人各有各的牛逼,但有执行力这点是共有的。

埃隆·马斯克的员工这样评价他工作时的状态“埃隆需要看到进度。与埃隆共事,每个人必须主动推动工作,让问题停顿在你手里,这是埃隆不能容忍的。”“我们的讨论都是高效、直击要害而且基于事实论据的。”“工作阻滞,或者跨部门下达命令时有阻挠,埃隆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有问题随时拨我直线,我不关心问题到底是什么,我要马上解决。’”

3、高强度工作是常态化


光环背后,大佬们有多拼?


为什么在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企业家们却不会觉得“痛苦、难受、度日如年”?因为对他们来说,这种努力是一种常态,他们不会觉得以上这些有多了不起;他们不会被自己“熬夜一次”而感动。这些努力,不需要心理建设,不需要自我说服,不需要意志力驱动。这些努力,是潜意识中的自发行为,是肌肉记忆的习惯动作。

大多数人都曾努力过:都有过热血沸腾、立誓发狠的时候,都有过奋进狂飙、强力输出的经历。

然而,平庸和杰出之所以泾渭分明,那是因为,平庸者的努力是碎片化的、不成系统的,走走停停,断断续续。昙花一现的努力,都是伪努力。努力不是重点,常态化才是关键。

温馨提示: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每天第一时间免费获取本头条号分享的股权投资、股权激励、私募股权、投融资、企业管理方面的干货,感谢支持!文章版权归所有者,如果有侵权清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