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乌克兰停止用俄罗斯的天然气,转而从欧盟进口高价的天然气?

巴哈利亚精英马穆鲁克


“我乌克兰就是冻死,饿死,也绝不会用俄罗斯一点天然气!”乌克兰这种“有骨气”的立场早在今年夏天就开始出现了。

然而这实际上还是一个“真香”系列,乌克兰是从欧洲买了俄罗斯卖给它们的二手天然气,被摆了一道,最开心的是欧盟做了二道贩子赚的盆满钵满,最亏的是乌克兰自己。
(波罗申科:真香!)


据乌克兰国家通讯社和乌克兰独立通讯社13日报道,乌克兰为了缓解冬季天然气短缺问题,加大了欧盟国家收购二手天然气的力度。而这些二手天然气,比起俄罗斯之前直接卖给乌克兰的天然气,价格翻了4倍还多,乌克兰人叫苦连连。因为这些天然气价格是每一千立方米339美元左右。(快达到中国水平了,不过乌克兰人收入比较低)而且,随着乌克兰和欧盟国家对天然气的需求进一步扩大,这个价格还会持续上涨。

而在今年10月底,乌克兰为了获得下一波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不得不向国际债权人妥协。将民用天然气价格上调了近四分之一。这让乌克兰人对总统波罗申科很不满意,让他的支持率一度下降。
(我乌克兰就是冻死,也绝不会要俄罗斯一方的天然气)


实际上,对于周边斯拉夫伙伴和友好邻居,俄罗斯一直在天然气价格上给予优惠。白俄罗斯用的是每千立方米129美元的天然气,而乌克兰在基辅广场革命之前更低,每一千立方米还不到90美元。

乌克兰为了展示自己的抗俄决心,也因为乌克兰民族主义的抬头,他们不断拖欠天然气费用,发扬宁死不屈的精神,这才有了今天的下场。

目前,乌克兰还能动用一点储备从欧盟国家买二手货,但等到北溪-2工程完成,乌克兰的中间站地位就会削弱,到时候最亏的还是自己。
(金钱是政治的母乳)


当然,乌克兰政府也在想办法,乌克兰总理格罗伊斯曼就带着一群专家说,乌克兰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可以不用俄罗斯天然气。专家们还说,只要50到70亿美元的投资,乌克兰就可以自主开发大气田。以后乌克兰天然气不仅要自己够用,还能出口创外汇。

当然,这只是理想状态,乌克兰确实有大气田,但不少都在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武装控制手里。其次,乌克兰要开发大气田的那几十亿美元资金拿不出来,没钱用根本就不能开采,更何况现在乌克兰的财政完全依赖借债,税务系统早就崩坏了。乌克兰主要的天然气企业都是亏本的财政黑洞,政府早就看成包袱。

当然,乌克兰民众还是很硬朗的,他们自信可以熬过这个寒冬,虽然基辅一点也不热。


朱兴子


不是乌克兰想停止使用俄罗斯天然气,而是俄罗斯根本不想再卖给乌克兰天然气!无奈之下,乌克兰只能向欧盟进口高价天然气。

2018年8月,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报告称,乌克兰已经1000多天没有从俄罗斯购买天然气了。在没有俄罗斯天然气的供应下,乌克兰如何解决能源问题呢?原来,乌克兰需要花高价从欧盟反向购买天然气!何为反向购买?也就是欧盟将从俄罗斯购买的天然气在卖给乌克兰。当然,欧盟各国也会“辛苦费”,到没有4倍那么夸张,毕竟这些俄罗斯天然气需要经过乌克兰才能运往欧盟,大概在俄罗斯供应原价的基础上提价20%左右。2018年11月,乌克兰进口天然气已经高339美元每立方千米。

事实上,这是乌克兰自作自受。在2014年俄乌关系没有破裂之前,乌克兰长期享受俄罗斯低价天然气的供应。在亲俄派亚努科维奇担任乌克兰总统期间,俄罗斯向乌克兰供应的天然气价格低于向欧盟供应价格的30%。乌克兰天然气资源非常匮乏,每年8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需求,有四分之三需要进口。可以说,天然气是制约乌克兰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俄乌关系友好的时候,有俄罗斯质优价廉的天然气供应,乌克兰经济发展相对较快;当俄乌关系破裂,乌克兰难以享受到俄罗斯低价天然气供应的时候,经济发展自然受阻。如果乌克兰每年向欧盟反购3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就需要近1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乌克兰2017年的GDP总理不过1127亿美元,乌克兰经济压力可想而知。

所以,乌克兰亲美派政客尤先科、波罗申科等人,实在以拿国家利益开玩笑。采取全面倒向西方的外交战略,西方为乌克兰提供什么好处了吗?还不是眼睁睁看着乌克兰独自与俄罗斯苦战!同时,又失去了俄罗斯廉价天然气供应,经济发展举步维艰。要知道,2013年,乌克兰的人均GDP曾经超过4000美元,到了2017年只有可怜的2639美元。为何?西方承诺的援助没有到位,而俄罗斯的天然气大棒不断挥舞!2013年,乌克兰的GDP总量曾经超过1300亿美元,到了2017年已经萎缩到了1127亿美元。

北溪2号海底输气管道

未来的乌克兰将会如何?如果北溪2号海底输气管道建成,恐怕乌克兰想要购买欧盟高价天然气都会非常困难!


美国观察室


如果波罗申科与乌克兰的权贵阶层和乌克兰的平民百姓一样在寒冷的冬天一起挨冻,乌克兰的举动值得尊敬。可是当乌克兰的百姓在寒冬中因为用不起暖气而瑟瑟发抖的时候,波罗申科躲却在他温暖的办公室和豪华的别墅中,这种行为就让人愤怒了!


这已经不是乌克兰和俄罗斯第一次“斗气”了,但却只能让老百姓买单。在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以前,乌克兰人能以独联体国家的优惠价194美元购买天然气。随着双方对抗的升级2015年11月25日,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宣布停止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代价是每立方米多花70美元从部分欧盟国家进口82亿立方米天然气,欧盟的15家公司则把俄罗斯出口的天然气直接加了20美元转手就卖给乌克兰,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和欧盟的公司都大赚了一笔,可是谁来买单呢?只能是乌克兰百姓!一年以后,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还得意的宣称:由于停止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该公司一举摆脱了亏损状态,成为乌克兰最赚钱的公司!


“斗气”对于俄罗斯和乌克兰来说,都不是好筹码。对于俄罗斯来说,如果像从前那样停止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不仅会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激起乌克兰民众更强烈的反俄情绪。现在还有美国天然气的竞争压力,从长远来看,只会逼着乌克兰和欧盟加速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要知道乌克兰的天然气资源也很丰富,只是开采能力不足。无论是算经济账还是政治账,都是得不偿失。对于乌克兰来说,波罗申科这种打法也会适得其反:如果是俄罗斯主动切断了天然气供应倒还可以全部归咎于俄罗斯,挑动民族情绪来拉选票。可是,天寒地冻中乌克兰在10月份已经提高了23.5%,创下了独立以来天然气价格的最高涨幅,波罗申科的民意支持率因此而暴跌,这也是他挑起刻赤海峡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还要上涨,当民族主义的狂热过后,在寒冬中发抖的乌克兰民众发现波罗申科躲在有暖气的办公室中,乌克兰的寡头们还可以从中谋取巨大经济利益的时候,这种落差带来的愤怒感足以把波罗申科打下台!


波罗申科在玩着危险的游戏,以为通过挑动民族主义就可以继续把持总统宝座。可是,民族主义的这把双刃剑虽然可以把他推上民意支持的新高度,但摔下来会更痛!


云霄飞翼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新闻:乌克兰国家财政局称,2018年11月乌克兰从欧洲进口天然气的平均价格达到每千立方米339.21美元的创纪录水平。乌克兰国有石油天然气公司商务经理尤里•维特连科指出,欧盟的天然气价格是俄罗斯的3倍。



乌克兰之所以愿意花高价钱从欧洲进口天然气,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一、讨好欧洲国家,为早日加入欧盟创造条件。

我们都知道,乌克兰一直以来都想加入欧盟,尤其是2014年彻底和俄罗斯闹翻以后,但是欧盟不接纳。原因是一方面乌克兰经济萎靡不振,加入欧盟会成为包袱;另一方面乌克兰国内问题重重,东部和西部关于加入欧盟意见不统一,随时有分裂的可能。这次愿意花高价购买天然气,就是想要讨好欧盟国家,增加印象分。

二、和俄罗斯斗气。

自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以后,乌俄关系降到了冰点。乌克兰自2015年11月开始停止购买俄罗斯天然气。在我看来,这就像两个伙伴闹翻了,还打了一架,打输的那一个咽不下一口气,正所谓: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所以,宁愿多花钱买他人的东西,也不愿和那个打架赢了的伙伴交易。说白了,就是打肿脸充胖子。

一家之言,欢迎评论指正。


执着不屈


为什么全世界劳动人民都热爱毛主席,因为他热爱劳动人民,一切为人民着想,打击资产阶级,打击投机倒把,打击二道贩子,反对剥削阶级,永远和人民站在一起!


尹刚26


乌克兰总统此举实际上有两层目的,一个是为了把欧洲绑到自己身上去。乌克兰使用的欧洲天然气本身就是从俄罗斯输送过去的。俄罗斯给欧洲输送天然气,欧洲再给乌克兰输送天然气,然后俄罗斯跟乌克兰又在斗气。这时候让你欧洲偏向谁呢?欧洲肯定就会起二心,担心俄罗斯连同供给给他自己的天然气份额也给切断掉,迫使欧洲寻找第二条天然气供给出路。这是孙子兵法里有提及的反间计,目的是破坏欧洲跟俄罗斯的关系。

其次则是通过资本来推动欧洲对乌克兰的支持力度。欧洲出口到乌克兰的天然气价格是乌克兰直接从俄罗斯进口的5倍,这高达四倍的价差全部落入欧洲资本家手里,他们赚钱了就会替乌克兰说话,并且在暗中偏向乌克兰。这个计策左宗棠曾经也用过。

不过呢,乌克兰总统肯定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真不知道乌克兰总统脑袋是被驴踢了还是门开太小被夹到了。俄罗斯及普京现在根本没有向乌克兰生事的意思,他只想安心赚钱。而欧洲也没有帮着乌克兰对打俄罗斯的意思,最终结果就是俄罗斯联合欧洲坑死乌克兰一把。


优己


“要风度不要温度,这怪的了谁?”

在俄罗斯对外天然气上面,为了一些政治利益,普京往往会以低廉的价格出售给周围国家,特别是白罗斯等国,也算是一种捆绑。

但是乌克兰却不同于白罗斯,说得好听一点是不愿受俄罗斯束缚,但实际上是大方向错误!(逻辑有点绕,大家耐心阅读)



2004年尤先科上台后,普京对这个亲欧的“小老弟”非常反感,于是常常用天然气“大棒”敲打,而时任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的波罗申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为了防止被俄罗斯敲打,波罗申科在任期断然拒绝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没错这正是波罗申科的思路,看起来没有毛病,实际上在出发点上就已经错了!

早在乌克兰内战期间,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就颇有远见的建议:乌克兰应该在军事上和俄罗斯保持互信,而经纪上和欧盟合作。

但是总统波罗申科并不是一个“务实”的人,他选择了和俄罗斯对抗到底,那么拒绝俄罗斯天然气和被俄罗斯敲打成为了二选一的选择,后来波罗申科选择了前者。

断绝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虽然在能源方面拜托了俄罗斯束缚,但带来了很多麻烦。本来乌克兰作为俄罗斯小弟,可以享受到低于西欧国家的天然气,但是现如今还要从美国、西欧等国进口,让西欧贩卖天然气的奸商赚的盆满钵满。俄罗斯虽然失去了能源大棒,但是赚的并不少,在和乌克兰博弈过程中仍然是主动地位。

而波罗申科妄图通过高价进口天然气,便可以和俄罗斯平起平坐的小算盘并没有实现。波罗申科的小算盘并没有错,只是他的思路一开始就错了,在俄欧的压迫之下,完全倒向任何一方都是不理智的表现。

而左右逢源这一套,乌克兰完全可以学一学土耳其,埃尔多安的手腕要比波罗申科高明的多。


虎贲军huben


据乌克兰国家通讯社12月13日报道,11月份乌克兰进口欧洲的天然气价格达到339美元/千立方米。乌克兰国家天然气公司总经理YuriyVitrenko在3月份就曾表示,基辅从欧洲购买的天然气的价格是俄罗斯的4倍。

这条消息虽然很短,但信息量很足吗,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很多问题:

一是欧盟太不厚道。乌克兰是欧美国家反制俄罗斯的先锋,俄乌冲突乌克兰其实是挺悲催的,不仅人、船都被俄罗斯扣了,而且以后还面临亚速海被封的危险。乌克兰总统满心期待欧盟和美国能拿出点实打实的措施来援助乌克兰,但是这几个国际玩家是光打雷不下雨,口惠而实不至,除了英国派了1条船72人声援一下乌克兰外,其他国家都在那里装腔作势光喊口号,没有一个采取实际行动。既然军事上不援助,经济上给人家乌克兰送点实惠也行啊,打狗还得给狗吃个包子呢,乌克兰这么给主子卖力,怎么也得给点物质补偿吧,但是这些欧美国家是真不厚道啊,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乌克兰进口欧盟的天然气价格是339美元/千立方米,而实际上俄罗斯卖给欧洲的天然气价格是多少呢?我上网查了查,有文章说是

190美元/千立方米,我不大相信,后来我在商务部网站上找到了一则数据:俄气公司预计2018年俄天然气平均出口价格将增至230—240美元/千立方米。因为,这个数据是全球的平均值,而实际上俄罗斯出口欧洲的价格要低于出口亚洲的价格,这么看来,出口到欧洲的价格为190美元/千立方米好像还是比较可信的。大家从中看出什么问题了吗,欧盟国家买俄罗斯的天然气价格是190美元/千立方米,卖给乌克兰的价格是339美元/千立方米,从中加价78%,这是不是有点太心黑了。果然是资本家出身,剥削自己家的长工从来都是不留余地,乌克兰你确定是找对主子了吗?

▲商务部网站截图▲

二是恶人自食恶果。俄罗斯在与乌克兰是盟友的阶段时,俄罗斯近乎以白给的价格卖给乌克兰天然气,毕竟俄罗斯最不缺的就是天然气,给兄弟点也无所谓。但是,自从两家反目成仇后,俄乌“斗气就成了家常便饭。要知道,乌克兰可是在大北方啊,冬天是冷得要命啊,如果没有天然气供应,是真会死人的。本来能源命脉就被人家掐在手里,自己不为别人着想,是不是也应该为乌克兰4500万老百姓想一想。但是,波罗申科之流,只顾自己的政治前途,哪管4500万人民的死活,是铁了心的跟俄罗斯硬干,结果国家分裂了,经济近乎崩溃,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次俄乌“斗气,乌克兰的居民天然气价格又将大幅上涨,面对高企的天然气价格和极低的工资收入,乌克兰老百姓必然会把怒气发给波罗申科,最终导致其民意支持率下降,进而导致明年大选的失败。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波罗申科还是回去卖你的巧克力去吧。

▲俄乌“斗气”▲

借用《权力的游戏里面的一句名言“the winter is coming,面对极寒的冬天,波罗申科之流依然可以坐在温暖的办公室办公,苦就苦了我们乌克兰那些大美女们,她们将如何过冬,谈谈你的想法吧。


大国纵横


在今年冬天,乌克兰政府宣布居民供暖用天然气,停用俄罗斯天然气,转而进口欧盟返销的高价俄气。乌克兰之所以愿意多花冤枉钱,也要停用俄气供暖,当然不是为了所谓的面子,而是为了要摆脱俄罗斯的依赖,减少对乌克兰居民冬季生活的影响,为乌克兰政府增加与俄罗斯博弈的筹码


在前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一直向乌克兰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提供优惠的天然气,但是每次俄乌关系紧张时,俄罗斯最先想到的就是以天然气为武器,向乌克兰等政府施加压力。乌克兰则利用俄罗斯输欧天然气管道大多从本国经过的优势,截留俄罗斯卖给欧盟的天然气。俄罗斯和乌克兰斗气,不仅乌克兰民众要饱受严寒之苦,连不少东欧国家民众也跟着一起遭殃

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之后,乌克兰就在努力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但是由于乌克兰的经济实力有限,用不起价格相对高昂的中东天然气,即便现在俄乌关系紧张,乌克兰天然气主要还是要从俄罗斯进口。但是波罗申科政府仍然要与俄罗斯打口水关系,俄乌斗气就变成了一种日常。

为了避免乌克兰民众生活受到俄罗斯断气的影响,近几年乌克兰开始探索从东欧国家采购天然气,满足乌克兰民众的采暖用气需要。东欧国家没有自产天然气,出口乌克兰的天然气,其实还是俄罗斯供应的,这些俄罗斯天然气,先经过乌克兰到东欧绕了一圈,价格涨了不少,又转回乌克兰。但是绕了一圈之后,乌克兰人就不害怕俄罗斯再切断天然气供应,影响本国采暖了。毕竟俄罗斯只和乌克兰有矛盾,给东欧国家的天然气还是有保障的。这就让波罗申科政府有足够的底气与俄罗斯继续斗法。


虽然现在乌克兰居民采暖用天然气比俄罗斯供给本国的天然气价格高出四倍,比俄罗斯供给白俄罗斯等盟国的天然气价格高三倍。但是在乌克兰领导人心目中,金钱诚可贵、自由价更高,宁愿多花钱也不能够在俄罗斯面前低声下气。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追求,乌克兰做出这样的选择,还是值得尊重的


冲击时评


我曾经跟一个乌克兰人聊天,谈及该国的天然气价格问题。因为我当时很好奇为什么乌克兰政府要决定在2015年11月之后停止进口俄罗斯的廉价天然,反而花上3倍的高价从欧洲逆向回购的俄罗斯天然气。他很直接的告诉我:“我们的民用天然气价格低的离谱,仅国际市场价格的十分之一多一点,俄罗斯向乌克兰输送的不是廉价天然气,而是腐败!”

(乌克兰天然气管线)

原来乌克兰民用天然气价格是受到政府财政补贴的,属于一种变相的社会福利,而且属于垄断性行业,主要由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控制。然而民用天然气本身的用量很显然并不多,工业用天然气很显然才是大头。乌克兰的工业天然气是按照正常市场价格来定价出售的,所以民用天然气和工业天然气之间就存在着巨大的利益差,而如果将天然气输往国外,那么利润率可以再高一些。所以就有很多跟政府或者国有点燃气公司有勾结的商人,甚至有些本身就是这些部门的人,通过各种方式以民用天然气的价格购置天然气,然后高价出售从中牟取暴利。前总理季莫申科其实就是靠着这个起家的,她也被称为“天然气女王”。

(腐败)

这是一种畸形的天然气市场运行模式,完全违背市场规律。其给乌克兰经济社会所造成的影响很大。不但导致政府财政因为补贴问题造成亏空,而且还助长了偷税漏税和贪污腐败。然而没有让问题激化的原因,就在于俄罗斯的“兄弟价”天然气。如果俄乌之间的关系还如同2014年以前的话,那么这个价格应该为市场价格的50%左右,大概是130美元每立方千米。俄罗斯的低价天然气再给乌克兰腐败政府和企业“吊命”,这也一种变相控制乌克兰的方式。然而这种方式在2014年乌克兰危机之后,开始逐步改变。

(民众嘲讽前总统亚努科维奇腐败)

原因就在于,乌克兰的“天然气腐败”早已经名声在外,几乎所有全球的经济界人士都知道。欧盟和美国为了拉拢乌克兰,以经济援助、政治承诺、军事保障为诱饵,迫使乌克兰进行政治、经济、社会的全方位改革,打击腐败,破除政府垄断的制度藩篱,推行市场化。所以不得已的情况下,乌克兰政府才决定,停止购入俄罗斯的低价天然气。要求乌克兰政府提高民用天然气的价格,从而压缩“腐败分子”的利益空间。然而虽然“低价天然气腐败”早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但是为了宣传的冠冕堂皇一点。所以才加了很多民族主义成分在其中。乌克兰停购天然气,也就标志着与俄罗斯“割袍断义”,这也就是为什么俄罗斯要修建“北溪-2号”和“土耳其溪”绕开乌克兰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根本原因。

(IMF总裁拉加德与波罗申科)

所以从欧洲进口高价天然气,一方面是为了倒闭乌克兰自身天气项目的开发,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让社会更加公平,消除腐败。天然气虽然价格贵了很多,但是其很显然并不是什么稀缺必需品,而且还有很多替代品。对比工业用天然气用量少是一方面,更多的原因在于,其原本畸形的价格,确实太低了,也太腐败了。所以民用天然气价格上涨幅度大,不会造成什么太大的民怨。

(这个改革步履维艰)

本文图片来自谷歌图片,感谢提供,欢迎加大家批评、指正、留言、点赞、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