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曲“三變”改革釋放農村新活力

近年來,舟曲縣堅持把農村“三變”改革作為助推脫貧攻堅的有力抓手,引導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村“三變”改革釋放出新活力,穩定增加群眾收入。

東山鎮謝家村東盛養殖專業合作社以“協會+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組織貧困戶發展從嶺藏雞養殖產業,輻射帶動本村及周邊鄉鎮群眾創業增收。目前,該合作社養殖從嶺藏雞30多萬隻,年純收入達到1100多萬元。今年4月,89戶預脫貧戶分紅7.56萬元。

舟曲縣在土豬散養的基礎上,重點推進規模化、標準化養殖。舟曲縣江盤鄉南山偉業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採取“合作社+貧困戶+特色產業”發展模式,將財政扶持資金量化入股到合作社,合作社每年向雲臺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實行保底分紅,貧困戶零風險坐地當股東,土豬養殖產業不斷髮展壯大。

博峪鎮永安土蜂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統籌項目資金,搭建股權平臺,引導農戶以項目、自有資金、其他資源優勢入股公司,成為公司經營參與者。合作社幫帶周邊養殖戶,擴大養殖範圍,帶動貧困戶實現共同致富。臥歐諾村8戶貧困戶脫貧,臥歐諾、尖果諾、檫合代古3村貧困戶44戶實現穩步增收。

甘子溝村成立了綜合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按照“村集體+合作社+貧困戶”模式,積極探索發展梅花鹿、黑驢養殖產業。今年6月,舉行了“三變”改革簽約儀式,合作社每年以5萬元的標準為甘子溝村集體經濟進行保底分紅,並與13戶貧困戶、25戶脫貧戶和8戶土地入股農戶按不同分紅比例簽訂了協議,穩定增加了貧困戶的經濟收入。

以羊肚菌、黑木耳為代表的特色食用菌產業成為舟曲群眾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舟曲縣天河菌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姜寶介紹,為了拓寬產品品種,加快調整產業結構,按照“公司+技術單位+農戶”的合作經營思路,積極探索“羊肚菌+黑木耳”輪作模式,擴大食用菌產業規模,投資450餘萬元用於新建黑木耳生產基地,聘請種植專家,優化黑木耳種植技術、產業種植流程。預計2019年將在全省範圍內推廣種植1500畝黑木耳,產量90萬斤,產值可達2700餘萬元,帶動800戶農戶,農民人均增收4000至6000元。

目前,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達1488個,入股資金6.4億元,其中87個貧困村共有35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實現了全覆蓋,每個貧困村達2個以上。通過改革試點,全縣養殖從嶺藏雞43.8萬隻、土豬1010頭、中華蜂2670箱、黑驢420頭、梅花鹿74只、犛牛60頭,種植中藏藥材578畝、經濟林果2229畝、食用菌30畝,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 (姚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