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朵美丽的白莲花——感受桑派艺术的清新、雅致与乖巧

好一朵美丽的白莲花——感受桑派艺术的清新、雅致与乖巧

1956年,豫剧名旦桑振君先生和当年红极一时的文武小生王韵生,共同带着神话爱情戏《白莲花》,由许昌赶到郑州参加了河南省第一届戏曲汇演。他们精湛的演技受到专家和戏迷的一致好评,双双获得演员一等奖。遗憾的是,当年还没有条件进行现场录像供后人学习这部戏。但好在留有录音,我最喜欢其中“坐禅千年白水潭”及“但愿得意中人心心相印”两段唱腔,从仅存的录音很容易感受到桑派清新、雅致、乖巧的声腔特点,从中领悟到桑大师当年的艺术风采。

好一朵美丽的白莲花——感受桑派艺术的清新、雅致与乖巧

半个多世纪之后,桑振君的得意门生苗文华重新拾起了这出戏。在河南电视台《梨园频道》上,我看到了苗文华举办的桑派演唱会,其中包含了桑派经典《白莲花》片段。后来又在《梨园春》的舞台上看到了她演唱的这出戏里的一个段子,着实让人惊叹不已。借助高科技在台面上的运用,这段戏是那样的精美绝伦,“五美”并生:舞台呈现美、演员扮相美、服饰美、身段美,唱腔更美。那段“千年禅坐白水涧”的唱段,与桑振君的原唱相比,更趋向于清新、雅致、俏丽、乖巧,把桑派声腔艺术彰显得淋漓尽致。

好一朵美丽的白莲花——感受桑派艺术的清新、雅致与乖巧

好一朵美丽的白莲花——感受桑派艺术的清新、雅致与乖巧

这出表现白莲仙子与樵夫韩本的爱情神话剧,与《白蛇传》、《宝莲灯》、《天仙配》,等经典名剧相比,有着类似的戏曲结构、戏曲元素及主题思想,演绎的都是一位仙女与一位凡夫俗子相爱的故事,且其爱情经历都充满着悲欢离合。虽《白莲花》远不及《白蛇传》、《宝莲灯》、《天仙配》的影响大,其艺术成就也远不及这三出戏。因故事情节较为简单,既没有白素贞与许仙爱情故事的跌宕起伏,错综复杂;又没有三圣母与刘彦昌爱情故事的大起大落,悲惨凄凉;也没有七仙女与董永爱情故事的曲折缠绵,但现任河北邯郸东风豫剧团团长的苗文华和她的同事们一道,将这出几乎被人遗忘的《白莲花》经重新整理后,搬到了豫剧舞台上,且被演绎的如此之好,这对推介、传播桑派艺术起到极大的作用,其功劳应主要记在苗文华的名下。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名噪开封的陈素真、司凤英、阎立品、王秀兰、王敬先、王素君、关灵凤、宋桂玲等祥符调名家纷纷登场,各自受到各自戏迷的拥护和青睐,唯独这位生在开封、长在开封、成名也在开封的桑振君,鲜少留在开封戏迷的记忆里。因为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这位声名鹊起的名家已到许昌市豫剧团当主演了。当年只能从街头的大喇叭里,或收音机里才能听到桑振君的唱段,她在《打金枝》里的“劝万岁”、“劝驸马”,在《投衙》里的“自从公子闯下了祸”都受到无数戏迷的青睐,吸粉无数。

50年代末,正处在事业巅峰期的桑振君,一夜之间宛如人间“蒸发”,引起了戏迷的诸多猜想,大家众说纷纭,谁也猜不透她急流勇退、离别舞台的真实原因。戏迷们对她的去向也有了更多的关注。60年代初,戏迷才渐渐了解了她的动态。原来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了邯郸东风豫剧团,与陈素真、许淑云一道,开始了培养豫剧新秀的教学工作。谁也没有想到,她一去就是四十多年。这四十多年里,桑振君静心钻研传艺,再也没有出山,把半生心血都默默地献给了这份清贫、寂寞的戏曲教育岗位,只为培养豫剧的下一代。天道酬勤,荣誉总给脚踏实地、默默奉献的人。直到新世纪开端,她才带着她的得意门生苗文华、赵贞玉、郭英丽等人,到郑州演出,尽管她本人没有粉墨登场,但徒弟们的精彩演出,还是轰动了省城。

好一朵美丽的白莲花——感受桑派艺术的清新、雅致与乖巧

桑振君回来了,又重新回到热爱她的戏迷中间,各大报刊及广播、电视台对她的“回家”作了相关报道,戏迷们看到报道内心可谓是五味杂陈,有辛酸,但更多的是喜悦和兴奋,为老太太的艺术后继有人而高兴。桑振君说:“能培养出像苗文华这样的弟子,我就心满意足了。”如今已谢世的桑振君先生,在九泉之下也应该满足了,因为她的弟子苗文华继承了她的众多艺术,已成为桑派艺术新一代的掌门人。戏曲流派的界定标准里,很重要的一条便是必须有艺术的传承人,这一点桑派做到了,以苗文华为代表的桑派传人们在继承恩师艺术的同时,不忘推陈出新,结合自身条件,身体力行地为豫剧桑派的传承而奔走,让我们祝福桑派,祝福这株坚韧的“豫剧小草”。

下面重点说一下桑振君大师的高徒苗文华老师。

好一朵美丽的白莲花——感受桑派艺术的清新、雅致与乖巧

苗文华老家位于河南的西平,1979年还是西藏豫剧团的一名演员,80年代初调到邯郸东风豫剧团后,就一直跟在桑振君周围,老师手把手的指教,使苗文华逐步悟出了桑派艺术的真谛,逐步掌握了桑振君偷、滑、抢、闪的演唱技巧,逐步显示了清新、雅致、俏丽、乖巧的桑派唱腔的风韵。苗文华扮相俊美,嗓音亮丽,身段优美,不少戏迷夸奖她是当今豫剧青年名旦中,学老师的戏学得最像、学得最好的一位演员。苗文华注意到老师的戏是很讲究的,字字句句、声声腔腔都经过了精心的处理,在吐字、归韵、腔弯、拖腔这些细微之处,她也精心揣摩老师唱腔的独到之处,这也正是她能把老师的唱腔学得最像的原因所在。细听她的“九尽春回桃花开”、“上前去劝一劝我的驸马儿”等青衣唱段,都唱得雅致大气,委婉动听,很符合人物的身份。特别在《对绣鞋》、《投衙》两场桑派代表剧目中,苗文华更有上乘的表演。《对绣鞋》中,张纯姐在大堂上不亢不卑,面对县官的问讯,那两段叙述包单内所包的八件衣服,及一双绣鞋的特征的唱段中,无论的“兰缎子绣鞋是我亲手做”,还是从“三班衙皂齐声呐喊”唱起,直到“上三针儿,下三针儿……隔三针儿,蹦三针儿……共合一百单八针儿……伸条腿儿,蜷条腿儿……仔细观看它像个活的儿。”整段欢快、新颖的唱腔,很见嘴皮功夫,唱得俏皮、圆润,把主人公的乖巧伶俐刻画得栩栩如生。在《蝴蝶杯·投衙》一折戏中,苗文华几段优雅别致的唱腔,把戏曲故事讲述的娓娓动听,特别是唱到田玉川躲避官兵追赶,在前有大江阻挡之时,胡凤莲为报答恩人,将他搭救上船,那段“那官兵”极富河南坠子旋律的唱腔,把胡凤莲的羞涩与喜悦表现得淋漓尽致。

苗文华刻苦好学,不仅把她的老师常演剧目《打金枝》、《桃花庵》、《对绣鞋》、《投衙》、《白莲花》等全部学到了手,还广纳博取,学到不少其他旦角流派的戏,常派的《大祭桩》、马派的《穆桂英挂帅》,她演起来也游刃有余。在她主演的现代豫剧《朝阳沟》、《江姐》中释放出来的光彩,同样令戏迷叫绝。

苗文华是一位天赋条件极好,又具灵气的新一代豫剧名旦,但她已人处中年,近年有“发福”迹象,该减点肥了。她的艺术道路还很长,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她的艺术能像她饰演的白莲花那样,永远美丽,永远光彩,永葆艺术青春。同时也希望苗老师能够尽快地把全本《白莲花》搬上舞台,以告慰桑大师,让戏迷们翘首以盼的桑派佳作继承流传下去。祝福桑派,期待桑派,更看好桑派!

好一朵美丽的白莲花——感受桑派艺术的清新、雅致与乖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