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控发展,路在何方?长安大学城拉开国际竞争!

撰文=徐三刀

南控发展,路在何方?长安大学城拉开国际竞争!


PART1-深度开发,赋能城市



最近,我们关于大学城发展已经连续撰文,疑惑于大学城产业“空壳化”,又深感大学城资源的浪费。

放眼国内高等教育领域,作为西安极具城市竞争力的资源,长安大学城始终无法获得与之匹配的规划,也无法产生与之匹配的经济效益。大学城产学研无法一体化,低效投资不少,大学城发展缺乏清晰方案。

关于长安大学城的重要性,我们必须要提升自己的认知,把大学城经济竞争放在全国经济之中!

面对经济增速放缓,摆在面前的“中等收入陷阱”,想要平稳跨越,关键在于如何筹划。对于经济发展,国家顶层设计给出的方向是“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这意味着全国经济都在矩阵转折之中,西安也位列之中,作为一个第三产业占比61.5%的城市,西安比其他省会城市有更迫切的需求。

如何优化经济结构,赋能城市发展?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与高校价值互补,提高创新能力,不可能只依赖企业,高校是项目创新、专利申请的重要平台。大学依赖学科群、学科链,促进高校知识经济外溢、辐射效应,吸引相关上下游企业和研发机构进驻,形成“政产学研用”一体化。

在这一点上,西安做的较为粗糙,目标空泛,缺乏手段。不要说对标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即便是对标成都川大、电子科大经济圈,也有一定差距!

PART2-大学簇集,产业缺芯



经济发展的每一次浪潮都离不开高校,在新一轮的工业浪潮来临之际,围绕着大学和科研院所形成的典型产业集聚现象,成为一个趋势。例如中关村、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及美国硅谷等等。

2017年8月,西安市官方提出要全力推进“三廊两轴两带一通道”的建设。“西安科创大走廊”,是以高新区为引领,以“高新区+航天基地+沣东新城+大学城+科研院所”等区域为依托。长安大学城是大西安科创大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这一规划在西安市呼声很高,它说明官方终于意识到了西安点状发展,各个经济模板之间缺乏关联性,西安想要实现“工业向北,科创向南”,大学城是科创大走廊的中心区。

长安大学城是西安市高校最为集中的区域,目前共有37所大学,学生规模约30万人。其中包括4所国家重点大学、2所省级重点大学,8所民办院校及职业技术学校,23所普通高等院校,涵盖工科、文科、艺术、综合等多种类型。


南控发展,路在何方?长安大学城拉开国际竞争!

>备注:大学城-西北大学-玉兰苑


如何搞好大学城发展,在西安各大新区开发模式上,缺少借鉴案例,必须对标全国,让“环高校知识圈”不再是纸上谈兵。

那究竟如何发展?以学者蔡竟业等编撰的《环高校经济圈产业链研究》将国内外环高校经济发展典型模式划分为四个模式:

其一,硅谷模式,政企学研合作,又有资本催化,具有高度市场属性;其二,班加罗尔模式,以国防工业为基础,偏重软件通讯,向全球输出;其三,深圳模式,企业领衔发展,高校科研和人力支持,引进活跃风投;第四,同济模式,同济领衔成果转化,聚合政府、市场需求,偏重企业扶持。

翻阅资料,发现都是以研究型大学为领衔,通过科技中介机构,整合政府、市场需求,实现技术向产能转化,刺激区域经济形成竞争力。

PART3-企业拓展,深度开发



2017年“永康十问”振聋发聩,其中第八问与大学城有关:“为什么我们科研院所林立,重大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但在我市转化能力不足,墙内开花墙外香?”

截至目前,长安大学城发展如何?站在房地产的视角来看,欠缺深度开发,还在初级阶段。全国大学城数量超过50座,但除了廊坊、昆明、甘肃之外,长安大学城是发展较为缓慢的一个。

关于长安大学城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刀子梳理了两个原因:其一,缺乏时代机遇,尽管大学城开发很早,但赶在政策变动期间,影响很大。其二,缺乏深度开发,资本进入太少,环大学城产业落后,是根本原因。(请查看:《中海南下长安,房价1.4万/㎡,点燃了大学城什么?》)

南控发展,路在何方?长安大学城拉开国际竞争!

>备注:长安大学城版块部分配套示意图


2003年大学城诞生以来,长安大学城历经十六年发展,却只发展起来了西长安街,其他版块都在等待发展,坐等变化。如今学府大街发力,可能成为长安大学城第二条发展线索。

十余年来,长安大学城相继进入的房企有万科、雅居乐、海亮、中海、金茂、紫薇、鹏润,其中万科对于区域的深耕有目共睹。

南控发展,路在何方?长安大学城拉开国际竞争!

>备注:大学城板块-万科里生活广场


典型如万科,在万科进入之后,长安大学城(包括部分常宁新区)相继推出了万科城(1-3期)、万科城·润园、万科城·如园,并且打造了陕西师范大学万科中学(共同创办)、陕师大万科城小学(共同创办)、万科里·生活广场、万科城棉花广场、万科城棉花公寓、西安万科自由公寓、西安万科VV公寓等。

历经多年发展,万科城成为西长安街发展重要节点,形成集合人居、教育、消费、医疗、青创等为一体的消费圈。万科对环境的塑造能力,成为驱动大学城核心板块发展的关键力量。


如今,万科在西长安街上再次发力,万科城·如园占地约105亩打造,总建筑面积约29万㎡,社区景观“1环2轴6组团”。西长安街逐渐发展饱和。

关于大学城发展,地产能够塑造环境,却无法改造内核。但只有这些还不够,单凭房企重塑区域价值,只能形成CLD(CLD即人居生活区),想要打造产业中心,关键还要看城市管理层对于大学城的规划、投资、运营!

PART4-初级阶段,看好未来



2018年初,长安区在委员会上,正式作出加快建设长安国际大学城的决定,这一点呼应了长安大学城改造升级的需求。

遵循大西安建设科创大走廊和打造“3+1”万亿级产业发展要求,立足长安国际大学城的资源优势,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经济快速成长。


南控发展,路在何方?长安大学城拉开国际竞争!

>备注:高新CBD俯瞰长安区实拍图


按照规划,长安大学城将与西部高新区、东部航天基地、曲江新区进行联动,串联创业之线、共享之线、生态之线,最终构筑科创大走廊。

到2020年,各层次规划体系初步健全,基础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推进,城市发展骨架基本成型;特色小镇、特色街区等大项目、大产业启动实施,大学城建设初具形象。

到2035年,基础配套和公共服务全面升级,城市形象和品质大幅提升;新经济快速成长,高端产业聚集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合作交流更加密切,基本建成国际科教产业新城。

如今,西安市为碑林区专门制定了《关于支持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发展的若干意见》,支持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发展,促进“人才+技术+资本”结合、“高校+互联网+双创”结合,通过“高校+”建设新载体、落地新孵化、实施新研发、发展新经济、壮大新社群,形成区域经济品牌。

长安区大学比碑林区更多,长安区有如此之多的研究所,是否也能够有一个专项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