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立煌是誰,對他的評價是怎樣的?

三羊洋咩


誠邀,如題。衛立煌(1897年2月16日~1960年1月17日),字俊如,安徽省合肥縣人,國民黨高級將領,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軍銜,蔣介石的“五虎上將”之一。

衛立煌的地位很奇特,他既是蔣介石的心腹,也是毛主席的好朋友。

首先,在蔣介石清一色黃埔系和陸大系的嫡系中央軍中,他是少數幾個出生雜牌的高級將軍

衛立煌與蔣介石

衛立煌從軍時隸屬孫中山先生衛隊,中原大戰時擊敗軍閥石友三替蔣介石解了南京之圍,後率軍鎮壓福建事變,抗戰時期歷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中國遠征軍總司令官、陸軍副總司令,晉升上將軍銜。美國《名人詞典》以及時代週刊均以衛立煌為“常勝將軍”。解放戰爭接替陳誠任東北剿總司令,後被蔣介石罷官,監視。

其次,他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好朋友。

衛立煌與中共的情誼在晉西北的黃土上就已經結下了,衛立煌任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經常為八路軍提供幫助,解放戰爭後,他被老蔣以“瀆職”為名撤職監視,1949年蔣介石宣告下野,李宗仁出任代總統,衛立煌獲釋,先到香港,後輾轉回到北京,歷任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常委,第二屆人大代表等職,1960年去世於北京。

毛主席與衛立煌

以上就是衛立煌的簡介,素材來自網絡,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衛立煌是國軍的二級上將,早年是孫中山先生身邊的衛兵。衛立煌憑著本事和軍功一路打成了二級上將,翻翻他的履歷,會發現衛上將無論軍閥混戰,“圍剿”紅軍,抗日打鬼子,居然就沒打過敗仗,位列國軍“五虎上將”。更誇張的是,衛立煌率部進攻鄂豫皖蘇區時,因率先進入鄂豫皖蘇區的首府金家寨,蔣介石在此設置“立煌縣”!要知道,國民政府設置中山縣時孫中山先生已經去世了。設置自忠縣是在抗戰勝利後為了紀念壯烈殉國的張自忠上將,衛立煌活的好好的呢,僅此一項“榮譽”,國軍其他的將領們只有望塵莫及了。但是,衛立煌畢竟不是蔣個人的嫡系親信,用的著用不著完全是兩幅嘴臉,而且是無人可用的時候才想到衛立煌這個“高級炮灰”,一旦完事兒馬上把他踢到一邊兒坐高級冷板凳去。衛立煌當然對蔣也不那麼實誠,明理暗裡沒少跟蔣對著幹,被稱為“嫡系裡的雜牌,雜牌裡的嫡系”。衛立煌作為國軍高級將領,在福建鎮壓過抗日反蔣的十九路軍,在鄂豫皖也殘酷屠殺過紅軍的傷病員和革命群眾。抗日時打鬼子態度堅決,而且訪問過延安,和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私人親密,利用手裡的權力對待八路軍也是最實在的,應該撥給八路軍的軍餉經費和各種物資,包括為八路軍購買轉運兵工廠的機器設備,衛立煌還真沒含糊過,老蔣都懷疑他是“赤化通共”了。衛立煌在滇緬指揮中國遠征軍時,英勇善戰從容不迫的大將風範美國人佩服的很,衛立煌在抗戰勝利後到美國“考察”時被美國人邀請參觀了絕密的原子彈基地。解放戰爭時,衛立煌又被老蔣軟磨硬泡的拉到東北當“總司令”去了,國軍慘敗於遼瀋戰役,因為衛立煌到任前國軍就已經被戰略分割了,敗局已定。老蔣又喜歡插手指揮分權力,把杜聿明也拉到了東北,衛總司令比傀儡強不了多少,還當了“丟失”東北的替罪羊被軟禁了。國民黨反動派垮臺時衛立煌去了美國,後來落葉歸根返回了祖國


立志成蟲


衛立煌是國民黨軍隊中最能征善戰的飛將軍,是抗日戰爭中最堅決、堅定的主戰派。在抗擊倭寇,任戰區司令長官和遠征軍司令長官的時候,立下了不世之功。

衛立煌將軍與八路軍很友好,尤其欣賞和肯定八路軍的戰法。和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人交好,尤其是朱德,兩人個人友誼非常深厚,對八路軍的發展壯大提供了不少幫助,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在解放戰爭中,衛立煌厭倦了蔣介石說一套做一套的獨裁者做法,與蔣介石貌合神離。遼瀋戰役中,是衛立煌將軍頂住蔣介石的壓力,把幾十萬裝備精良的國民黨軍隊龜縮在瀋陽、長春、錦州等幾個城市,拒不執行蔣介石從葫蘆島撤軍回中原戰場的命令,要不然淮海戰役就吃不準了。這讓其它解放區緩解了很大的壓力,也為東北野戰軍全殲東北國民黨軍,尤其是國民黨軍隊五大主力之二的新一軍和新六軍,創造了有利條件。繳獲的不計其數的武器裝備,讓林彪率領的東北野戰軍,從東北一直打到海南島,一路上是所向披靡,打的敵人落花流水。衛立煌將軍是東北解放的大功臣,人民應該永遠記住他。


西凌詩社


菸酒閣大學士國軍將領系列二十二:陸軍上將、中國遠征軍司令官、東北剿總司令長官衛立煌。

自陳誠主持東北軍政後,亂命不斷、昏招疊出。東北國軍節節敗退、丟城失地,一時人人皆曰陳誠可殺。不得已蔣介石請出衛立煌主持東北。

衛立煌,字俊如,安徽合肥人。他驍勇善戰、軍事才能傑出。在東征北伐、中原大戰、抗日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擔任過中國遠征軍總司令。日軍稱其為“支那虎將”,史迪威稱他是“常勝將軍”。

蔣介石撤銷東北行轅、保安司令部,成立東北剿總司令部,衛立煌任司令長官。為消除其顧慮,蔣介石甚至連貨幣發行權也給他。衛立煌頓時成為真正的“東北王”。

對於衛立煌其人,有人說是中共地下黨,早已被我黨策反。對於這點史書沒有明確記載,但其至少是共產黨同情者,在抗日期間為共產黨開了很多方便之門。

衛立煌早期投奔革命,南下參加粵軍,任孫中山衛士排長。在東征北伐中,以戰功升一路升遷。

衛立煌(1897-1960年),字俊如,又字輝珊,安徽省合肥縣人。衛立煌自幼喪父,依靠長兄撫養和教誨。他勤奮好學,能作詩填詞;亦思想前衛、熱心革命。

1915年衛立煌於湖北陸軍學兵營結業後,南下參加革命。加入粵軍第2軍,又任孫中山警衛排長。後參加許崇智討袁軍,因戰功任連長、營長,後在討伐商團叛亂中升任團長、旅長。

許崇智被蔣介石趕走後,衛立煌部被收編,從旅長改為第1軍第3師第9團團長。北伐開始後,衛衛立煌團在永定、鬆口戰役榮立戰功,升任第14師副師長、師長。

1927年,衛立煌率部在龍潭擊退孫傳芳部反擊,升任第9軍副軍長、南京衛戍副總司令。1930年奉命組建第45師任師長,中原大戰中負責拱衛南京。其後參加進攻蘇區。在西安事變中北扣留。


抗日戰爭中,衛立煌是八路軍、18集團軍的頂頭上司。他以國事為重,與共產黨和睦相處,頗多照應。

抗戰初期,衛立煌任第14集團軍總司令,八路軍屬於衛立煌節制。衛立煌就任第2戰區副司令長官兼前敵總指揮後,第18集團軍(即八路軍) 又屬於第二戰區戰鬥序列。

衛調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後,也是如此。所以衛立煌經常和八路軍將領聯絡、開會磋商,協調行動。彭德懷回憶中說:18集團軍歸衛立煌所指揮,但他又從未指揮過我們。

衛立煌多次明確表示,凡是抗日部隊他都一視同仁。他排除干擾、頂住壓力,給18集團軍調撥、支援了大批武器彈藥、食品、服裝等軍需物資。1938年春,他一次撥給18集團軍100萬發子彈。

1941年底,國軍將領紛紛指責衛立煌立場不定,蔣介石也認為他不該偏袒八路軍。次年1月,蔣介石下令將衛立煌調離第一戰區,解除本兼各職,改任軍委會西安辦公廳主任,剝奪了軍權。

1942年1月,日軍入侵緬甸。3月中國組建中國遠征軍第1路軍,入緬與日軍作戰。衛立煌出任司令長官。在待命重慶期間,他與八路軍之密切關係被人告發,蔣介石改派羅卓英擔任司令長官。



抗日戰爭中衛立煌在多個戰區領導抗戰,屢立功勳。被日軍稱為“支那虎將”;史迪威稱他為“百戰名將”。

遠征軍第一次作戰失利,1943年蔣介石組成新的 中國遠征軍,再次起用衛立煌,出任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執行打通滇緬公路,,保證大西南後勤戰略補給線的暢通,與盟軍協同作戰任務。

1944年11月19日,衛立煌指揮遠征軍攻佔芒友,繼續佔領遮放,殲敵1000餘人。次年1月20日,遠征軍攻克鎮畹町,拔除了日軍在雲南是後一個據點。23日,第53軍與中國駐印軍會師。

1945年5月,衛立煌就任陸軍副總司令。經梅貽琦介紹,6月衛立煌與韓權華女士在昆明舉行結婚典禮。何應欽為主婚人,龍云為證婚人。1946年11月,衛立煌將軍偕夫人赴美考察軍事。

47年陳誠接手東北軍政後,軍事上一敗塗地,蔣介石需要得力大員整治東北。

日本投降後,國共爭奪關鍵點在於東北。東北人口眾多、重工業發達,幾乎未遭受抗戰破壞。所以雙方在東北都是最強陣容:我方民主聯軍司令林彪、各部隊都是解放區抽調的精銳和和主力。

國軍派出的是最強戰將杜聿明,麾下有國軍五大主力之二的新1軍、新6軍,另有石覺13軍、劉玉章52軍、陳明仁71軍都是嫡系主力,蔣介石說國軍主力一半在東北,東北萬不可失。

山海關、四平之戰後林彪北撤松花江。47年杜聿明因腎病辭去東北保安總司令。蔣介石任命心腹陳誠執掌東北軍政。陳誠到東北後做了很多事情:裁減滿洲軍、盲目將主力軍拆分等等。

接著趕走新1軍軍長孫立人,撤了71軍軍長陳明仁、查辦52軍軍長張耀明;秘密調查東北行轅主任熊式輝、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杜聿明受賄舞弊,軍事上又節節敗退,搞得雞飛狗跳人心惶惶。


蔣介石放權太快,導致衛立煌坐大。衛立煌在東北的作為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消極避戰,表現的並沒有比陳誠好。

在人人喊殺陳誠情況下,蔣介石召回在歐洲考察的衛立煌。任命他為東北行轅主任,後改為東北剿總司令長官。為拉攏衛立煌,蔣介石把東北黨政軍大權全部了他。

東北主力和將領主要參加過遠征緬甸,能夠指揮他們的杜聿明、羅卓英都已調離。蔣介石只有剩下衛立煌的將可以點了。等到明白衛立煌的所為,悔之晚矣。

但是衛立煌到任後,在軍事方面思路與蔣介石相左,完全對立。蔣介石要求四處出擊爭奪東北,衛立煌以重兵守長春、瀋陽、錦州三點,實則自保,令蔣介石非常不滿。

1948年,國軍在全國已進入全面防禦。特別是東北只能龜縮在幾個大城市。蔣介石有心想把東北國軍撤到關內,但指揮不了衛立煌率軍南下,也協調不了傅作義北上接應。

這和淮海戰役,華東野戰軍與華中野戰軍聯手殲滅杜聿明集團,白崇禧在華中帶著幾個主力兵團(張淦兵團、宋希濂兵團)看熱鬧的局勢一樣一樣的。



衛立煌臨危受命,也打著小九九,蔣介石是秋後算賬的主,擅用追責制,張學良、韓復渠是前車之鑑。

1948年國軍軍事檢討會上誰都知道東北已不能守,但是微妙之處在於蔣介石與東北最高長官誰都不想先提出放棄東北的建議,誰也不想負責。

從軍事上說,東北民主聯軍(林彪4野)攻克東北只是時間問題,東北國軍縮成三個坨坨(長春瀋陽錦州),連飯都吃不上。 但是衛立煌的佈局自有他的道理:

一是林彪東北民主聯軍沒有攻佔大城市的先例和作戰經驗,陳明仁71軍守四平足以說明戰例。 二是林彪圍城打援戰術過於犀利,讓衛立煌斷絕救援邊城念頭,與其出門送死不如守住三地。

三是退也是敗守也敗,不如看時局(主要是長春10萬守軍是雞肋,林彪圍而不打)變化,所以決定國共命運的遼瀋戰役,國軍將領想的是如何推卸責任,亂命疊出。

如廖耀湘兵團是東北國軍主力轄6個軍,共16萬人馬。蔣介石命其出瀋陽救錦州,衛立煌命其守瀋陽;錦州失陷後蔣介石命其走營口,衛立煌令廖耀湘回瀋陽。


遼瀋戰役,衛立煌反對率全軍退往華北,也反對出兵瀋陽救援錦州。

遼瀋戰役前,長春鄭洞國10萬國軍已被圍困多時;錦州範漢傑15萬國軍多為雜牌,唯有瀋陽20萬國軍是主力。

蔣介石對衛立煌據守大城市的戰略非常不滿,下令只留少部分兵力守瀋陽,其餘部隊編為廖耀湘機動兵團,南下救援錦州,衛立煌拒不執行。

9月12日遼瀋戰役在北寧路打響,林彪大軍跳過長春、瀋陽,直撲錦州,準備將東北國軍關門打狗。蔣介石親赴東北指揮,命令衛立煌率主力南下援錦,衛立煌以瀋陽只能固守以自保,不執行蔣的命令。

24日範漢傑錦州告急,蔣介石召衛立煌前往南京,逼迫瀋陽主力南下,並派顧祝同前往瀋陽督戰,軍事會議上衛立煌與多數將領仍認為瀋陽至錦州千里,路途十條大河,側敵行軍兵家大忌。


衛立煌不斷催促廖耀湘回軍瀋陽,使得這個主力兵團司令官徘徊不定,一場大戰被他搞成四處遊行。

當時考慮東北主帥時,蔣介石擔心一般將領指揮不了東北幾十萬中央軍嫡系,衛立煌是廖耀湘等遠征軍將領的老長官,這是衛能主政東北的主要因素之一。

正因為衛立煌能影響東北主要將領,這才產生統帥間意見不和,廖耀湘等一干將領左右為難,不知所措。

10月3日,蔣介石再赴瀋陽,跳開衛立煌,直接下令廖耀湘兵團南下援錦,廖耀湘不敢抗命,率兵團5個軍南下攻克彰武,切斷林彪大軍退路。

蔣介石命令徐州剿總副司令官杜聿明飛赴葫蘆島,同時抽調華北國軍成立侯鏡如東進兵團,自葫蘆島攻擊錦州門戶塔山。 衛立煌意見與蔣介石相左,多次干預蔣介石和國防部的部署:

1是衛立煌親赴葫蘆島,告訴東進兵團侯鏡如,說東進兵團與廖耀湘匯合,是不容易辦到的,再三告誡要穩紮穩打,不要做無謂犧牲,直接與蔣要求的不顧一切拿下塔山唱反調。

第2錦州危機之際,蔣介石命範漢傑錦州能守則守,不能守可退葫蘆島。衛立煌則電令:錦州堅守不退,一退就亂。

第3錦州丟失後,蔣介石命彰武觀望廖耀湘收復錦州,或出營口從海路撤退,衛立煌不斷命令廖耀湘兵團撤回瀋陽,並讓工兵在遼河上架橋。致使廖耀湘舉棋不定,錯失撤退良機。

衛立煌唯一機會在於放棄東北,撤往華北,但他不願揹負丟失東北罪名。

衛立煌主政東北後,直接違抗蔣介石主力機動作戰命令,對於各地求援的報告視而不見,眼看東北城市一步步丟失,數十萬大軍龜縮在三個大城市,是兵家大忌。

為將者能戰則戰,不能戰則守,但守也是靈活防守,攻守兼備,龜縮在3個孤立的城市,彈盡糧絕靠空投只是杯水車薪,那是守死;不能守則走。

如衛立煌率瀋陽主力南下錦州,與傅作義集團遙相呼應,必要時經山海關南撤,林彪可能啃不動這麼大坨的國軍集團。 國民黨政權的敗亡從東北開始,遼瀋戰役後國軍士氣一落千丈。

粟裕曾說:沒有遼瀋戰役開創殲滅國民黨重兵集團先河,淮海戰役這麼大的戰役想都不敢想。遼瀋戰役國軍將帥不和、派系林立,打的一堆糊塗仗,衛立煌負有責任。

遼瀋戰役蔣介石派飛機接衛立煌離開瀋陽,以坐失東北罪名將其下獄,後被李宗仁釋放。1949年1月21日,蔣介石宣告下野,李宗仁出任代總統,衛立煌獲釋。

乘特務監視鬆懈之時乘車到上海,再乘船到達香港。到香港後。10月,傳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喜訊,衛立煌不勝喜悅。即親筆擬就致毛主席並朱總司令、周總理的賀電。

1955年3月14日晚,衛立煌夫婦在有關組織的周密安排下,由香港九龍乘專輪到澳門,再由陸路到達廣州。25日,毛澤東接見並宴請了他。此後衛立煌任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1960年1月17日,衛立煌逝世,終年63歲。


菸酒閣大學士


衛立煌,從孫中山的衛士,一直到國民黨的二級上將,是蔣介石的五虎上將中真正最能打的一個,被譽為“虎將”。

衛立煌在孫中山逝世後,加入的是許崇智部隊,許被蔣逼走後,被編入第一軍,高職低配,任少將團長,應不屬於蔣的嫡系。但經北伐,中原大戰等一系列戰功,仍不斷升遷。特別是在平定十九路軍“福建事變”過程中,獨擋一面,快速平定事件,並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流血衝突而倍受蔣介石的欣賞。至抗日戰爭時期,己升至戰區司令長官這一級的高級軍事將領。


抗戰爆發,作為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率中央軍協助閻錫山組織忻口戰役,阻擊日軍。失敗後,轉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河南省主席。第一戰區橫跨六省,指揮部隊百萬以上,為十二大戰區之首。43年,任中國遠征軍司令,發起怒江大反攻,與駐印遠征軍兩線夾擊,取得緬北戰役的最終勝利,被史迪威將軍謂之為常勝將軍。

抗戰時期,八路軍較長時間都是隸屬於衛立煌指揮,他與共產黨過從甚密,保障著八路軍的彈藥軍餉供給,還訪問過延安,被共產黨視為好朋友,與共產黨很多將領都有交往,這點也為蔣所不滿。

解放戰爭,東北局勢在陳誠主政後,己糜爛不堪,蔣啟用衛立煌為東北剿總司令。但衛與蔣的作戰理念不同,屢屢抗命,將部隊龜縮於瀋陽、長春、錦州三個點上,並對受到攻擊的國民黨部隊堅決不予增援。後世甚至有傳,衛立煌是配合了林彪的戰術,使遼瀋戰役順利達成目標。也有文藝作品,說把衛立煌列為排名13的戰犯,是朱、毛在保護老朋友。

總的來看,衛立煌是國民黨高級將領中軍事能力較為突出者,人也比較正直,少於參於政治,不拉幫結派和爭權奪利,純淨一些的一個軍人。


淨月暖陽


衛立煌,安徽合肥人,中華民國的高級將領,國軍陸軍的二級上將軍銜。作為蔣最得力的五虎將中的“虎將”,軍事指揮才能比其他四人高出很多。

一、

由於和共軍一直保持緊密的聯繫,這也是令蔣最不信任的地方之一。

衛立煌指揮過的最著名的戰役當屬

忻口戰役,這次戰役給予日軍沉重的打擊,殲敵數萬人。

1937年10月,衛立煌調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組織中國軍隊與日本侵略軍在忻口展開了大規模的會戰。

抗戰中,八路軍一度屬於衛立煌的第十八集團軍指揮。可衛立煌並沒有一意孤行的瞎指揮,亂指揮,而是秉持不干預、不奪權、不搞“磨擦”的指揮原則,經常和八路軍將領聯絡磋商,堅持八路軍獨立自主的作戰。

《彭德懷自述》中曾經這樣寫道:“十八集團軍歸衛立煌所指揮,但他又從未指揮過我們”。


二、

不僅不干擾八路軍的作戰,在共軍彈藥不足、物資緊張的情況下,衛立煌排除干擾,頂住上級壓力,給共軍調撥大量的武器、彈藥、食品和服裝等軍用物資,大大的支援了抗戰。

他曾經說過,凡是抗日的部隊,他都一視同仁。

也正因為這一點,衛立煌在國軍中一直受到控告,軍統和中統一度懷疑他“袒護共產黨,懷有異心”。

1941年,國民黨上層的頑固派指責衛立煌沒有堅決執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方針政策。

次年衛立煌被蔣剝奪軍權,同時派人密切監視。

1960年1月17日,這位國民黨的高級將領因病逝世,終年63歲。抗日名將張治中曾經這樣評價衛立煌,說他是"一位善始善終的愛國軍人,黨和人民會永遠記住他為人民做的好事,給了他以極大的信任和榮譽”。


奇點歷史


衛立煌安微合肥人。早年追隨孫中山參加革命,是孫中山警衛。衛同鄉吳忠信是蔣介石把兄弟,衛在粵軍中以驍勇善戰著稱,蔣


有意拉攏,衛隨蔣介石東征北伐,成為蔣手下一員能打硬仗的猛將。

衛立煌既非浙江同鄉;又非黃埔學生,蔣心中多有間隙,衛成為蔣介石嫡系中的雜牌部隊。衛的四十五師成為蔣嫡系軍的重要力量,在對紅軍圍剿和福建事變鎮壓中立下“汗馬功勞”。

衛立煌憑著赫赫戰功成為蔣介石的五虎將之一。衛對蔣用人惟親、私利當先多有不滿,而蔣對衛這難以馴服的悍馬也一肚子氣。不時充滿著摩擦。

抗日戰爭時期,衛立煌為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取得諸如忻口阻擊戰、打通中印通道、收復鄭州的勝利。其在抗戰中的英雄行為,得到人民的熱情擁護和盟軍的讚譽。

遼瀋戰役失敗之後,蔣介石將責任推到衛立煌身上,並把他軟禁於南京,衛對蔣失去信心,逃往香港。在香港國民黨特務對其嚴密監視,隨時有生命危險。

新中國成立後,衛立煌積極促進解放戰爭順利進行。秘密回國後,十分高興,看到百年動亂,今天才有一個真正獨立自主、人民當家作主的新國家,心情萬分激動,即提筆起草一份電報,發往北京向毛澤東致賀。

1960年衛立煌病重住院,周恩來和朱德多次去醫院探望,周恩來握著他手鼓勵他同疾病作鬥爭,衛立煌神志清楚,感動得兩眼流下熱淚。


周勇華2


衛立煌是國民黨軍隊裡面軍事能力第一的戰將,五虎將之首。其他王耀武、杜聿明、戴安瀾、張靈甫四位僅次於衛立煌將軍。薛嶽、白崇禧、羅卓英、孫立人、胡璉、關麟徵、胡宗南、陳誠等都是國民黨軍里名將。但是他們都敢不上共產黨軍隊裡的徐向前、粟裕、劉伯承、伍仲豪四位將軍。而且徐向前和粟裕兩位是中國近現代史上最傑出的軍事家。


君230835428


衛立煌(1897年2月16日~1960年1月17日),字俊如,又字輝珊,安徽省合肥縣人,中華民國高級將領,國軍陸軍二級上將,是蔣介石的“五虎上將”中的“虎將”。

史迪威在回憶錄中稱其為國民黨軍隊中最能幹的將領,美國出版的《中國人名大辭典》稱其為“常勝將軍”。

衛立煌少年時進入鄰村私塾就讀,學習很勤奮,讀了不少史典書籍,能作詩填詞,這為他往後的事業打下了比較堅實的文化基礎。

1914年初被湖北陸軍學兵營錄取。一年多的嚴格軍事訓練,不僅學到了軍事知識,而且開闊了眼界。

1917年9月,衛立煌被選派到孫中山的衛隊,直接為孫中山服務。不久升任警衛團排長。

1918年4月衛立煌隨陳炯明、許崇智率軍隊討伐段祺瑞,後又隨許崇智部轉戰廣西、江西、福建,參加鎮壓商團叛亂和平定陳炯明叛軍的東征,先升任團長,後任補充旅旅長。

1925年9月,許崇智被蔣介石逐離廣州,衛立煌任第9團少將團長。

1926年,10月在何應欽指揮下入閩作戰。在永定、鬆口兩戰中,先升任第14師副師長兼前敵總指揮,鬆口戰役後升任師長。

1927年10月,衛立煌升任第9軍副軍長兼第14師師長,後又被任命為南京衛戍副司令。1927年12月24日,衛立煌與朱韻珩在上海舉行了婚禮。

1932年衛立煌部乘虛進佔金家寨。事後,蔣介石將霍山、商城、六安等縣的部分地區劃出,以金家寨為中心,成立縣的建制,命名為“立煌縣”(今金寨縣),並任命衛立煌為“鄂豫皖邊區剿匪總指揮”。


1933年11月,第19路軍蔣光鼐、蔡廷鍇等聯合國民黨內李濟深等一部分反蔣勢力發動“福建事變”,衛立煌則率領主力19路軍南撤隊伍。“福建事變”終被蔣介石鎮壓。

1935年11月的國民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衛立煌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

1936年9月任陸軍上將銜。

抗戰初期,八路軍一度屬於衛立煌的第十四集團軍。1937年10月,衛立煌組織指揮中國軍隊與日本侵略軍的大規模會戰——忻口戰役。衛立煌和八路軍將領聯絡磋商,協調行動。《彭德懷自述》中說,十八集團軍“歸衛立煌所指揮,但他又從未指揮過我們”。

衛立煌多次明確表示,凡是抗日的部隊,他都一視同仁。堅持給八路軍調撥、支援了大批武器彈藥、食品、服裝等軍需物資。衛立煌訪問延安時,毛澤東對其堅持抗戰給予褒獎。林伯渠書贈:“黃河保衛華北,先生保衛黃河”。

1939年9月,重慶國民政府發佈衛立煌兼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在衛主政河南時期,他和共產黨領導人八路軍高級指揮員之間,往來更加密切。軍統、中統特務系統早就以衛立煌“袒護共產黨,懷有異心”為辭,告到蔣介石那裡。特務頭子戴笠還飛到洛陽來蒐集衛和共產黨人往來之間的所謂“材料”,又逮捕了一些進步的無辜的青年。

1940年衛立煌兼任冀察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還不顧蔣介石、何應欽的電令,照常給八路軍發放餉械。

1942年蔣介石指責他在諸多事情上偏袒八路軍,下令將衛立煌調離第一戰區,解除本兼各職,改任軍事委員會西安辦公廳主任,剝奪了他的軍權,並暗行監視。

1943年蔣介石任命衛立煌為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1945年中國遠征軍收復了滇西全部淪陷國土,完成了打通中印公路的戰略任務。

1945年5月,衛立煌在昆明就任陸軍副總司令。6月,經西南聯大校長梅貽琦介紹,衛將軍與剛從美國留學回國的韓權華女士,舉行結婚典禮。何應欽為主婚人,龍云為證婚人。


1946年11月,衛立煌將軍偕夫人韓權華赴美等西方考察軍事。

1947年秋季,蔣介石給在巴黎的衛立煌發急電催他回國。

1948年初,衛立煌被蔣介石任命為東北行轅代主任兼東北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總攬東北黨政軍大權。衛立煌到東北後,即集中兵力,固守要點。不管各地守軍如何告急,不管蔣介石如何一再電令其派兵解圍,他總是把兵力集中於瀋陽、錦州、長春附近,拒不出戰。蔣介石對衛立煌連日來不肯出兵,坐守瀋陽的策略十分不滿。蔣衛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

10月30日,蔣介石派專機將衛立煌接離瀋陽至北平。

11月26日,蔣介石發佈命令:“東北剿匪總司令衛立煌遲疑不決,坐失戎機,致失重鎮,著即撤職查辦。”12月中旬,衛立煌攜眷屬離開北平經上海至廣州,在廣州被國民黨特務攔阻而返回南京。

1949年1月21日,蔣介石宣告下野,李宗仁出任代總統,衛立煌獲釋。乘特務監視鬆懈之時乘車到上海,後又乘船到達香港。

1955年3月14日晚,衛立煌夫婦在有關組織的周密安排下回到廣州。4月6日衛立煌夫婦抵達北京,周恩來、朱德等親到車站迎接,25日毛澤東會見並宴請了衛立煌。

衛立煌先後被推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常委、民革中央常委,擔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1960年1月17日衛立煌因心肌梗塞外又併發肺炎,經多方搶救無效逝世,終年63歲。衛立煌的骨灰盒安放在八寶山公墓。

張治中致悼詞,評價他是一位“善始”、“善終”的“愛國軍人”,指出:“黨和人民記住衛立煌同志為人民做的好事,給了他以極大的信任和榮譽。”


美麗青春您真痘


衛立煌是誰,衛立煌就是老蔣的五虎上將,抗日戰場的一員虎將,解放戰爭時期的東北剿總,那可是大名鼎鼎,如雷貫耳啊!

從警衛到軍長,衛立煌的成才之路

衛立煌從孫中山的警衛做起,後來在粵軍中由排長一直升到旅長,不可謂不厲害,當時孫中山的革命活動也不是很順利,蔣介石到廣州投考孫中山之後也被孫中山安排到了粵軍當參謀長。

由於沒有派系,蔣介石在粵軍中處處受到掣肘,因此,老蔣決定聯絡粵系中的中下級軍官,作為日後鬥爭的本錢,其中顧祝同和衛立煌就是在這是被發現的,衛立煌因為不是廣東人所以被老蔣看作可以拉攏的對象。

然而蔣介石趕走許崇智徹底掌握軍權後,反而將已經在粵軍中擔任旅長的衛立煌任命為團長,這就讓衛立煌心生不滿。

其實在蔣介石的世界觀裡面,衛立煌終究不是嫡系,而且學歷沒有陳誠、何應欽他們保定或者日本陸軍士官高,所以,老蔣打心眼裡有點看不上衛立煌,偏偏衛立煌又是一個直脾氣,為人處世方面也不得老蔣歡心,根本不慣老蔣包子。

然而,衛立煌號稱老蔣五虎上將中的“虎將”那並非浪得虛名,打起仗來,那是實打實的,尤其在北伐中或者中原大戰中,衛立煌都是一條硬漢,屢立戰功,在北伐戰爭中被任命為師長,1930年任第十四軍軍長。

抗戰中堅持統一戰線的國軍將領

中原大戰後,老蔣的中央政府領導權算是暫時鞏固了,於是老蔣開始騰出手來進行剿匪。

在前幾次圍剿中,衛立煌很賣力,結果老蔣始終沒能給衛立煌做一省大員的機會,反而給予資質與其相當的顧祝同江蘇省主席之位,這讓衛立煌很心痛,要知道衛立煌可是“剿匪常勝將軍”。

第五次反圍剿的時候,蔣介石調集大軍,剿匪大事可成,衛立煌卻以生病為由回到南京。

在全面抗戰爆發後,全國人民強烈要求“停止內戰、團結抗日”,在這樣的背景下,衛立煌對蔣介石說:“我們是軍人,保國衛民是我們的天職。目前舉國人民一致要求聯合抗日,我非常同情。我們要作走上抗日前線的準備。”

也表明了其對建立統一抗日陣線的思想,衛立煌在抗戰中被派遣到第二戰區擔任副司令長官一職,組織多次對日作戰,尤其是忻口會戰,更是打出了中國軍人的風采,給予日軍重創。

1938年衛立煌被任命為第二戰區司令長官,指揮山西境內的全部中央軍,和日本進行了長達多年的對峙,在此期間,衛立煌和八路軍走得很近,衛立煌認為只有和八路進行合作,才能抵擋住日軍的進攻,尤其是有一次衛立煌的警衛團被與日軍遭遇,在十分危險的情況下,被八路軍解圍。

衛立煌於是前往延安拜見毛主席,並與之合影留念,返回西安後還下令給予八路軍彈藥補給,可見衛立煌為建立抗戰統一戰線所做出的努力。

衛立煌與老蔣,終究尿不到一塊

蔣介石和衛立煌,不止老蔣看不上衛立煌,實際上衛立煌也看不上老蔣,在國軍任職生涯衛立煌曾經多次撂挑子,衛立煌也多次被蔣介石排擠。

第一次撂挑子,在第五次反圍剿的時候,老蔣任命衛立煌擔任為第一縱隊指揮官,歸陳誠轄制,這讓衛立煌很不滿,因為虎將肯定看不上唯蔣介石瞻前馬後的袖珍版陳誠啊!於是撂挑子走人。

第二次撂挑子,是在衛立煌在抗戰中和八路軍保持友好的關係,遭到老蔣的不滿,於是衛立煌再次撂挑子。

但是,國軍當中一直缺乏能夠指揮大兵團作戰的人才(主要是國軍將領不好指揮,經常不聽調遣),所以需要能資格老的人,衛立煌就是其中之一。

在遼瀋戰役時,陳誠被林 彪打敗,沒有辦法,老蔣只能再次啟用衛立煌,但是衛立煌擔任剿總之後,就有點開始飄了,拒不聽從老蔣的調遣,衛立煌的夫人甚至說,衛立煌去東北並不是幫老蔣打勝仗,而就是要讓老蔣敗的,可見二人的分歧已經到了什麼程度。

衛立煌回南京後被老蔣“遲疑不決,坐失良機,致失重鎮,撤職查辦”。

在蔣介石敗退臺灣之際,衛立煌出走香港,並且於1955年經廣州回北京,是第一個從海外歸來的國民黨高級將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