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立煌是谁,对他的评价是怎样的?

三羊洋咩


诚邀,如题。卫立煌(1897年2月16日~1960年1月17日),字俊如,安徽省合肥县人,国民党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军衔,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

卫立煌的地位很奇特,他既是蒋介石的心腹,也是毛主席的好朋友。

首先,在蒋介石清一色黄埔系和陆大系的嫡系中央军中,他是少数几个出生杂牌的高级将军

卫立煌与蒋介石

卫立煌从军时隶属孙中山先生卫队,中原大战时击败军阀石友三替蒋介石解了南京之围,后率军镇压福建事变,抗战时期历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总司令官、陆军副总司令,晋升上将军衔。美国《名人词典》以及时代周刊均以卫立煌为“常胜将军”。解放战争接替陈诚任东北剿总司令,后被蒋介石罢官,监视。

其次,他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好朋友。

卫立煌与中共的情谊在晋西北的黄土上就已经结下了,卫立煌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经常为八路军提供帮助,解放战争后,他被老蒋以“渎职”为名撤职监视,1949年蒋介石宣告下野,李宗仁出任代总统,卫立煌获释,先到香港,后辗转回到北京,历任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二届人大代表等职,1960年去世于北京。

毛主席与卫立煌

以上就是卫立煌的简介,素材来自网络,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卫立煌是国军的二级上将,早年是孙中山先生身边的卫兵。卫立煌凭着本事和军功一路打成了二级上将,翻翻他的履历,会发现卫上将无论军阀混战,“围剿”红军,抗日打鬼子,居然就没打过败仗,位列国军“五虎上将”。更夸张的是,卫立煌率部进攻鄂豫皖苏区时,因率先进入鄂豫皖苏区的首府金家寨,蒋介石在此设置“立煌县”!要知道,国民政府设置中山县时孙中山先生已经去世了。设置自忠县是在抗战胜利后为了纪念壮烈殉国的张自忠上将,卫立煌活的好好的呢,仅此一项“荣誉”,国军其他的将领们只有望尘莫及了。但是,卫立煌毕竟不是蒋个人的嫡系亲信,用的着用不着完全是两幅嘴脸,而且是无人可用的时候才想到卫立煌这个“高级炮灰”,一旦完事儿马上把他踢到一边儿坐高级冷板凳去。卫立煌当然对蒋也不那么实诚,明理暗里没少跟蒋对着干,被称为“嫡系里的杂牌,杂牌里的嫡系”。卫立煌作为国军高级将领,在福建镇压过抗日反蒋的十九路军,在鄂豫皖也残酷屠杀过红军的伤病员和革命群众。抗日时打鬼子态度坚决,而且访问过延安,和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私人亲密,利用手里的权力对待八路军也是最实在的,应该拨给八路军的军饷经费和各种物资,包括为八路军购买转运兵工厂的机器设备,卫立煌还真没含糊过,老蒋都怀疑他是“赤化通共”了。卫立煌在滇缅指挥中国远征军时,英勇善战从容不迫的大将风范美国人佩服的很,卫立煌在抗战胜利后到美国“考察”时被美国人邀请参观了绝密的原子弹基地。解放战争时,卫立煌又被老蒋软磨硬泡的拉到东北当“总司令”去了,国军惨败于辽沈战役,因为卫立煌到任前国军就已经被战略分割了,败局已定。老蒋又喜欢插手指挥分权力,把杜聿明也拉到了东北,卫总司令比傀儡强不了多少,还当了“丢失”东北的替罪羊被软禁了。国民党反动派垮台时卫立煌去了美国,后来落叶归根返回了祖国


立志成虫


卫立煌是国民党军队中最能征善战的飞将军,是抗日战争中最坚决、坚定的主战派。在抗击倭寇,任战区司令长官和远征军司令长官的时候,立下了不世之功。

卫立煌将军与八路军很友好,尤其欣赏和肯定八路军的战法。和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人交好,尤其是朱德,两人个人友谊非常深厚,对八路军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不少帮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解放战争中,卫立煌厌倦了蒋介石说一套做一套的独裁者做法,与蒋介石貌合神离。辽沈战役中,是卫立煌将军顶住蒋介石的压力,把几十万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龟缩在沈阳、长春、锦州等几个城市,拒不执行蒋介石从葫芦岛撤军回中原战场的命令,要不然淮海战役就吃不准了。这让其它解放区缓解了很大的压力,也为东北野战军全歼东北国民党军,尤其是国民党军队五大主力之二的新一军和新六军,创造了有利条件。缴获的不计其数的武器装备,让林彪率领的东北野战军,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一路上是所向披靡,打的敌人落花流水。卫立煌将军是东北解放的大功臣,人民应该永远记住他。


西凌诗社


烟酒阁大学士国军将领系列二十二:陆军上将、中国远征军司令官、东北剿总司令长官卫立煌。

自陈诚主持东北军政后,乱命不断、昏招叠出。东北国军节节败退、丢城失地,一时人人皆曰陈诚可杀。不得已蒋介石请出卫立煌主持东北。

卫立煌,字俊如,安徽合肥人。他骁勇善战、军事才能杰出。在东征北伐、中原大战、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担任过中国远征军总司令。日军称其为“支那虎将”,史迪威称他是“常胜将军”。

蒋介石撤销东北行辕、保安司令部,成立东北剿总司令部,卫立煌任司令长官。为消除其顾虑,蒋介石甚至连货币发行权也给他。卫立煌顿时成为真正的“东北王”。

对于卫立煌其人,有人说是中共地下党,早已被我党策反。对于这点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但其至少是共产党同情者,在抗日期间为共产党开了很多方便之门。

卫立煌早期投奔革命,南下参加粤军,任孙中山卫士排长。在东征北伐中,以战功升一路升迁。

卫立煌(1897-1960年),字俊如,又字辉珊,安徽省合肥县人。卫立煌自幼丧父,依靠长兄抚养和教诲。他勤奋好学,能作诗填词;亦思想前卫、热心革命。

1915年卫立煌于湖北陆军学兵营结业后,南下参加革命。加入粤军第2军,又任孙中山警卫排长。后参加许崇智讨袁军,因战功任连长、营长,后在讨伐商团叛乱中升任团长、旅长。

许崇智被蒋介石赶走后,卫立煌部被收编,从旅长改为第1军第3师第9团团长。北伐开始后,卫卫立煌团在永定、松口战役荣立战功,升任第14师副师长、师长。

1927年,卫立煌率部在龙潭击退孙传芳部反击,升任第9军副军长、南京卫戍副总司令。1930年奉命组建第45师任师长,中原大战中负责拱卫南京。其后参加进攻苏区。在西安事变中北扣留。


抗日战争中,卫立煌是八路军、18集团军的顶头上司。他以国事为重,与共产党和睦相处,颇多照应。

抗战初期,卫立煌任第14集团军总司令,八路军属于卫立煌节制。卫立煌就任第2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前敌总指挥后,第18集团军(即八路军) 又属于第二战区战斗序列。

卫调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后,也是如此。所以卫立煌经常和八路军将领联络、开会磋商,协调行动。彭德怀回忆中说:18集团军归卫立煌所指挥,但他又从未指挥过我们。

卫立煌多次明确表示,凡是抗日部队他都一视同仁。他排除干扰、顶住压力,给18集团军调拨、支援了大批武器弹药、食品、服装等军需物资。1938年春,他一次拨给18集团军100万发子弹。

1941年底,国军将领纷纷指责卫立煌立场不定,蒋介石也认为他不该偏袒八路军。次年1月,蒋介石下令将卫立煌调离第一战区,解除本兼各职,改任军委会西安办公厅主任,剥夺了军权。

1942年1月,日军入侵缅甸。3月中国组建中国远征军第1路军,入缅与日军作战。卫立煌出任司令长官。在待命重庆期间,他与八路军之密切关系被人告发,蒋介石改派罗卓英担任司令长官。



抗日战争中卫立煌在多个战区领导抗战,屡立功勋。被日军称为“支那虎将”;史迪威称他为“百战名将”。

远征军第一次作战失利,1943年蒋介石组成新的 中国远征军,再次起用卫立煌,出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执行打通滇缅公路,,保证大西南后勤战略补给线的畅通,与盟军协同作战任务。

1944年11月19日,卫立煌指挥远征军攻占芒友,继续占领遮放,歼敌1000余人。次年1月20日,远征军攻克镇畹町,拔除了日军在云南是后一个据点。23日,第53军与中国驻印军会师。

1945年5月,卫立煌就任陆军副总司令。经梅贻琦介绍,6月卫立煌与韩权华女士在昆明举行结婚典礼。何应钦为主婚人,龙云为证婚人。1946年11月,卫立煌将军偕夫人赴美考察军事。

47年陈诚接手东北军政后,军事上一败涂地,蒋介石需要得力大员整治东北。

日本投降后,国共争夺关键点在于东北。东北人口众多、重工业发达,几乎未遭受抗战破坏。所以双方在东北都是最强阵容:我方民主联军司令林彪、各部队都是解放区抽调的精锐和和主力。

国军派出的是最强战将杜聿明,麾下有国军五大主力之二的新1军、新6军,另有石觉13军、刘玉章52军、陈明仁71军都是嫡系主力,蒋介石说国军主力一半在东北,东北万不可失。

山海关、四平之战后林彪北撤松花江。47年杜聿明因肾病辞去东北保安总司令。蒋介石任命心腹陈诚执掌东北军政。陈诚到东北后做了很多事情:裁减满洲军、盲目将主力军拆分等等。

接着赶走新1军军长孙立人,撤了71军军长陈明仁、查办52军军长张耀明;秘密调查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受贿舞弊,军事上又节节败退,搞得鸡飞狗跳人心惶惶。


蒋介石放权太快,导致卫立煌坐大。卫立煌在东北的作为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消极避战,表现的并没有比陈诚好。

在人人喊杀陈诚情况下,蒋介石召回在欧洲考察的卫立煌。任命他为东北行辕主任,后改为东北剿总司令长官。为拉拢卫立煌,蒋介石把东北党政军大权全部了他。

东北主力和将领主要参加过远征缅甸,能够指挥他们的杜聿明、罗卓英都已调离。蒋介石只有剩下卫立煌的将可以点了。等到明白卫立煌的所为,悔之晚矣。

但是卫立煌到任后,在军事方面思路与蒋介石相左,完全对立。蒋介石要求四处出击争夺东北,卫立煌以重兵守长春、沈阳、锦州三点,实则自保,令蒋介石非常不满。

1948年,国军在全国已进入全面防御。特别是东北只能龟缩在几个大城市。蒋介石有心想把东北国军撤到关内,但指挥不了卫立煌率军南下,也协调不了傅作义北上接应。

这和淮海战役,华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联手歼灭杜聿明集团,白崇禧在华中带着几个主力兵团(张淦兵团、宋希濂兵团)看热闹的局势一样一样的。



卫立煌临危受命,也打着小九九,蒋介石是秋后算账的主,擅用追责制,张学良、韩复渠是前车之鉴。

1948年国军军事检讨会上谁都知道东北已不能守,但是微妙之处在于蒋介石与东北最高长官谁都不想先提出放弃东北的建议,谁也不想负责。

从军事上说,东北民主联军(林彪4野)攻克东北只是时间问题,东北国军缩成三个坨坨(长春沈阳锦州),连饭都吃不上。 但是卫立煌的布局自有他的道理:

一是林彪东北民主联军没有攻占大城市的先例和作战经验,陈明仁71军守四平足以说明战例。 二是林彪围城打援战术过于犀利,让卫立煌断绝救援边城念头,与其出门送死不如守住三地。

三是退也是败守也败,不如看时局(主要是长春10万守军是鸡肋,林彪围而不打)变化,所以决定国共命运的辽沈战役,国军将领想的是如何推卸责任,乱命叠出。

如廖耀湘兵团是东北国军主力辖6个军,共16万人马。蒋介石命其出沈阳救锦州,卫立煌命其守沈阳;锦州失陷后蒋介石命其走营口,卫立煌令廖耀湘回沈阳。


辽沈战役,卫立煌反对率全军退往华北,也反对出兵沈阳救援锦州。

辽沈战役前,长春郑洞国10万国军已被围困多时;锦州范汉杰15万国军多为杂牌,唯有沈阳20万国军是主力。

蒋介石对卫立煌据守大城市的战略非常不满,下令只留少部分兵力守沈阳,其余部队编为廖耀湘机动兵团,南下救援锦州,卫立煌拒不执行。

9月12日辽沈战役在北宁路打响,林彪大军跳过长春、沈阳,直扑锦州,准备将东北国军关门打狗。蒋介石亲赴东北指挥,命令卫立煌率主力南下援锦,卫立煌以沈阳只能固守以自保,不执行蒋的命令。

24日范汉杰锦州告急,蒋介石召卫立煌前往南京,逼迫沈阳主力南下,并派顾祝同前往沈阳督战,军事会议上卫立煌与多数将领仍认为沈阳至锦州千里,路途十条大河,侧敌行军兵家大忌。


卫立煌不断催促廖耀湘回军沈阳,使得这个主力兵团司令官徘徊不定,一场大战被他搞成四处游行。

当时考虑东北主帅时,蒋介石担心一般将领指挥不了东北几十万中央军嫡系,卫立煌是廖耀湘等远征军将领的老长官,这是卫能主政东北的主要因素之一。

正因为卫立煌能影响东北主要将领,这才产生统帅间意见不和,廖耀湘等一干将领左右为难,不知所措。

10月3日,蒋介石再赴沈阳,跳开卫立煌,直接下令廖耀湘兵团南下援锦,廖耀湘不敢抗命,率兵团5个军南下攻克彰武,切断林彪大军退路。

蒋介石命令徐州剿总副司令官杜聿明飞赴葫芦岛,同时抽调华北国军成立侯镜如东进兵团,自葫芦岛攻击锦州门户塔山。 卫立煌意见与蒋介石相左,多次干预蒋介石和国防部的部署:

1是卫立煌亲赴葫芦岛,告诉东进兵团侯镜如,说东进兵团与廖耀湘汇合,是不容易办到的,再三告诫要稳扎稳打,不要做无谓牺牲,直接与蒋要求的不顾一切拿下塔山唱反调。

第2锦州危机之际,蒋介石命范汉杰锦州能守则守,不能守可退葫芦岛。卫立煌则电令:锦州坚守不退,一退就乱。

第3锦州丢失后,蒋介石命彰武观望廖耀湘收复锦州,或出营口从海路撤退,卫立煌不断命令廖耀湘兵团撤回沈阳,并让工兵在辽河上架桥。致使廖耀湘举棋不定,错失撤退良机。

卫立煌唯一机会在于放弃东北,撤往华北,但他不愿背负丢失东北罪名。

卫立煌主政东北后,直接违抗蒋介石主力机动作战命令,对于各地求援的报告视而不见,眼看东北城市一步步丢失,数十万大军龟缩在三个大城市,是兵家大忌。

为将者能战则战,不能战则守,但守也是灵活防守,攻守兼备,龟缩在3个孤立的城市,弹尽粮绝靠空投只是杯水车薪,那是守死;不能守则走。

如卫立煌率沈阳主力南下锦州,与傅作义集团遥相呼应,必要时经山海关南撤,林彪可能啃不动这么大坨的国军集团。 国民党政权的败亡从东北开始,辽沈战役后国军士气一落千丈。

粟裕曾说:没有辽沈战役开创歼灭国民党重兵集团先河,淮海战役这么大的战役想都不敢想。辽沈战役国军将帅不和、派系林立,打的一堆糊涂仗,卫立煌负有责任。

辽沈战役蒋介石派飞机接卫立煌离开沈阳,以坐失东北罪名将其下狱,后被李宗仁释放。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告下野,李宗仁出任代总统,卫立煌获释。

乘特务监视松懈之时乘车到上海,再乘船到达香港。到香港后。10月,传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喜讯,卫立煌不胜喜悦。即亲笔拟就致毛主席并朱总司令、周总理的贺电。

1955年3月14日晚,卫立煌夫妇在有关组织的周密安排下,由香港九龙乘专轮到澳门,再由陆路到达广州。25日,毛泽东接见并宴请了他。此后卫立煌任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1960年1月17日,卫立煌逝世,终年63岁。


烟酒阁大学士


卫立煌,从孙中山的卫士,一直到国民党的二级上将,是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中真正最能打的一个,被誉为“虎将”。

卫立煌在孙中山逝世后,加入的是许崇智部队,许被蒋逼走后,被编入第一军,高职低配,任少将团长,应不属于蒋的嫡系。但经北伐,中原大战等一系列战功,仍不断升迁。特别是在平定十九路军“福建事变”过程中,独挡一面,快速平定事件,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流血冲突而倍受蒋介石的欣赏。至抗日战争时期,己升至战区司令长官这一级的高级军事将领。


抗战爆发,作为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率中央军协助阎锡山组织忻口战役,阻击日军。失败后,转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河南省主席。第一战区横跨六省,指挥部队百万以上,为十二大战区之首。43年,任中国远征军司令,发起怒江大反攻,与驻印远征军两线夹击,取得缅北战役的最终胜利,被史迪威将军谓之为常胜将军。

抗战时期,八路军较长时间都是隶属于卫立煌指挥,他与共产党过从甚密,保障着八路军的弹药军饷供给,还访问过延安,被共产党视为好朋友,与共产党很多将领都有交往,这点也为蒋所不满。

解放战争,东北局势在陈诚主政后,己糜烂不堪,蒋启用卫立煌为东北剿总司令。但卫与蒋的作战理念不同,屡屡抗命,将部队龟缩于沈阳、长春、锦州三个点上,并对受到攻击的国民党部队坚决不予增援。后世甚至有传,卫立煌是配合了林彪的战术,使辽沈战役顺利达成目标。也有文艺作品,说把卫立煌列为排名13的战犯,是朱、毛在保护老朋友。

总的来看,卫立煌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中军事能力较为突出者,人也比较正直,少于参于政治,不拉帮结派和争权夺利,纯净一些的一个军人。


净月暖阳


卫立煌,安徽合肥人,中华民国的高级将领,国军陆军的二级上将军衔。作为蒋最得力的五虎将中的“虎将”,军事指挥才能比其他四人高出很多。

一、

由于和共军一直保持紧密的联系,这也是令蒋最不信任的地方之一。

卫立煌指挥过的最著名的战役当属

忻口战役,这次战役给予日军沉重的打击,歼敌数万人。

1937年10月,卫立煌调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组织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在忻口展开了大规模的会战。

抗战中,八路军一度属于卫立煌的第十八集团军指挥。可卫立煌并没有一意孤行的瞎指挥,乱指挥,而是秉持不干预、不夺权、不搞“磨擦”的指挥原则,经常和八路军将领联络磋商,坚持八路军独立自主的作战。

《彭德怀自述》中曾经这样写道:“十八集团军归卫立煌所指挥,但他又从未指挥过我们”。


二、

不仅不干扰八路军的作战,在共军弹药不足、物资紧张的情况下,卫立煌排除干扰,顶住上级压力,给共军调拨大量的武器、弹药、食品和服装等军用物资,大大的支援了抗战。

他曾经说过,凡是抗日的部队,他都一视同仁。

也正因为这一点,卫立煌在国军中一直受到控告,军统和中统一度怀疑他“袒护共产党,怀有异心”。

1941年,国民党上层的顽固派指责卫立煌没有坚决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政策。

次年卫立煌被蒋剥夺军权,同时派人密切监视。

1960年1月17日,这位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因病逝世,终年63岁。抗日名将张治中曾经这样评价卫立煌,说他是"一位善始善终的爱国军人,党和人民会永远记住他为人民做的好事,给了他以极大的信任和荣誉”。


奇点历史


卫立煌安微合肥人。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是孙中山警卫。卫同乡吴忠信是蒋介石把兄弟,卫在粤军中以骁勇善战著称,蒋


有意拉拢,卫随蒋介石东征北伐,成为蒋手下一员能打硬仗的猛将。

卫立煌既非浙江同乡;又非黄埔学生,蒋心中多有间隙,卫成为蒋介石嫡系中的杂牌部队。卫的四十五师成为蒋嫡系军的重要力量,在对红军围剿和福建事变镇压中立下“汗马功劳”。

卫立煌凭着赫赫战功成为蒋介石的五虎将之一。卫对蒋用人惟亲、私利当先多有不滿,而蒋对卫这难以驯服的悍马也一肚子气。不时充满着摩擦。

抗日战争时期,卫立煌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取得诸如忻口阻击战、打通中印通道、收复郑州的胜利。其在抗战中的英雄行为,得到人民的热情拥护和盟军的赞誉。

辽沈战役失败之后,蔣介石将责任推到卫立煌身上,并把他软禁于南京,卫对蒋失去信心,逃往香港。在香港国民党特务对其严密监视,随时有生命危险。

新中国成立后,卫立煌积极促进解放战争顺利进行。秘密回国后,十分高兴,看到百年动乱,今天才有一个真正独立自主、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国家,心情万分激动,即提笔起草一份电报,发往北京向毛泽东致贺。

1960年卫立煌病重住院,周恩来和朱德多次去医院探望,周恩来握着他手鼓励他同疾病作斗争,卫立煌神志清楚,感动得两眼流下热泪。


周勇华2


卫立煌是国民党军队里面军事能力第一的战将,五虎将之首。其他王耀武、杜聿明、戴安澜、张灵甫四位仅次于卫立煌将军。薛岳、白崇禧、罗卓英、孙立人、胡琏、关麟征、胡宗南、陈诚等都是国民党军里名将。但是他们都敢不上共产党军队里的徐向前、粟裕、刘伯承、伍仲豪四位将军。而且徐向前和粟裕两位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杰出的军事家。


君230835428


卫立煌(1897年2月16日~1960年1月17日),字俊如,又字辉珊,安徽省合肥县人,中华民国高级将领,国军陆军二级上将,是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中的“虎将”。

史迪威在回忆录中称其为国民党军队中最能干的将领,美国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辞典》称其为“常胜将军”。

卫立煌少年时进入邻村私塾就读,学习很勤奋,读了不少史典书籍,能作诗填词,这为他往后的事业打下了比较坚实的文化基础。

1914年初被湖北陆军学兵营录取。一年多的严格军事训练,不仅学到了军事知识,而且开阔了眼界。

1917年9月,卫立煌被选派到孙中山的卫队,直接为孙中山服务。不久升任警卫团排长。

1918年4月卫立煌随陈炯明、许崇智率军队讨伐段祺瑞,后又随许崇智部转战广西、江西、福建,参加镇压商团叛乱和平定陈炯明叛军的东征,先升任团长,后任补充旅旅长。

1925年9月,许崇智被蒋介石逐离广州,卫立煌任第9团少将团长。

1926年,10月在何应钦指挥下入闽作战。在永定、松口两战中,先升任第14师副师长兼前敌总指挥,松口战役后升任师长。

1927年10月,卫立煌升任第9军副军长兼第14师师长,后又被任命为南京卫戍副司令。1927年12月24日,卫立煌与朱韵珩在上海举行了婚礼。

1932年卫立煌部乘虚进占金家寨。事后,蒋介石将霍山、商城、六安等县的部分地区划出,以金家寨为中心,成立县的建制,命名为“立煌县”(今金寨县),并任命卫立煌为“鄂豫皖边区剿匪总指挥”。


1933年11月,第19路军蒋光鼐、蔡廷锴等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等一部分反蒋势力发动“福建事变”,卫立煌则率领主力19路军南撤队伍。“福建事变”终被蒋介石镇压。

1935年11月的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卫立煌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1936年9月任陆军上将衔。

抗战初期,八路军一度属于卫立煌的第十四集团军。1937年10月,卫立煌组织指挥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的大规模会战——忻口战役。卫立煌和八路军将领联络磋商,协调行动。《彭德怀自述》中说,十八集团军“归卫立煌所指挥,但他又从未指挥过我们”。

卫立煌多次明确表示,凡是抗日的部队,他都一视同仁。坚持给八路军调拨、支援了大批武器弹药、食品、服装等军需物资。卫立煌访问延安时,毛泽东对其坚持抗战给予褒奖。林伯渠书赠:“黄河保卫华北,先生保卫黄河”。

1939年9月,重庆国民政府发布卫立煌兼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在卫主政河南时期,他和共产党领导人八路军高级指挥员之间,往来更加密切。军统、中统特务系统早就以卫立煌“袒护共产党,怀有异心”为辞,告到蒋介石那里。特务头子戴笠还飞到洛阳来搜集卫和共产党人往来之间的所谓“材料”,又逮捕了一些进步的无辜的青年。

1940年卫立煌兼任冀察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还不顾蒋介石、何应钦的电令,照常给八路军发放饷械。

1942年蒋介石指责他在诸多事情上偏袒八路军,下令将卫立煌调离第一战区,解除本兼各职,改任军事委员会西安办公厅主任,剥夺了他的军权,并暗行监视。

1943年蒋介石任命卫立煌为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1945年中国远征军收复了滇西全部沦陷国土,完成了打通中印公路的战略任务。

1945年5月,卫立煌在昆明就任陆军副总司令。6月,经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介绍,卫将军与刚从美国留学回国的韩权华女士,举行结婚典礼。何应钦为主婚人,龙云为证婚人。


1946年11月,卫立煌将军偕夫人韩权华赴美等西方考察军事。

1947年秋季,蒋介石给在巴黎的卫立煌发急电催他回国。

1948年初,卫立煌被蒋介石任命为东北行辕代主任兼东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总揽东北党政军大权。卫立煌到东北后,即集中兵力,固守要点。不管各地守军如何告急,不管蒋介石如何一再电令其派兵解围,他总是把兵力集中于沈阳、锦州、长春附近,拒不出战。蒋介石对卫立煌连日来不肯出兵,坐守沈阳的策略十分不满。蒋卫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10月30日,蒋介石派专机将卫立煌接离沈阳至北平。

11月26日,蒋介石发布命令:“东北剿匪总司令卫立煌迟疑不决,坐失戎机,致失重镇,着即撤职查办。”12月中旬,卫立煌携眷属离开北平经上海至广州,在广州被国民党特务拦阻而返回南京。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告下野,李宗仁出任代总统,卫立煌获释。乘特务监视松懈之时乘车到上海,后又乘船到达香港。

1955年3月14日晚,卫立煌夫妇在有关组织的周密安排下回到广州。4月6日卫立煌夫妇抵达北京,周恩来、朱德等亲到车站迎接,25日毛泽东会见并宴请了卫立煌。

卫立煌先后被推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委,担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1960年1月17日卫立煌因心肌梗塞外又并发肺炎,经多方抢救无效逝世,终年63岁。卫立煌的骨灰盒安放在八宝山公墓。

张治中致悼词,评价他是一位“善始”、“善终”的“爱国军人”,指出:“党和人民记住卫立煌同志为人民做的好事,给了他以极大的信任和荣誉。”


美丽青春您真痘


卫立煌是谁,卫立煌就是老蒋的五虎上将,抗日战场的一员虎将,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剿总,那可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啊!

从警卫到军长,卫立煌的成才之路

卫立煌从孙中山的警卫做起,后来在粤军中由排长一直升到旅长,不可谓不厉害,当时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也不是很顺利,蒋介石到广州投考孙中山之后也被孙中山安排到了粤军当参谋长。

由于没有派系,蒋介石在粤军中处处受到掣肘,因此,老蒋决定联络粤系中的中下级军官,作为日后斗争的本钱,其中顾祝同和卫立煌就是在这是被发现的,卫立煌因为不是广东人所以被老蒋看作可以拉拢的对象。

然而蒋介石赶走许崇智彻底掌握军权后,反而将已经在粤军中担任旅长的卫立煌任命为团长,这就让卫立煌心生不满。

其实在蒋介石的世界观里面,卫立煌终究不是嫡系,而且学历没有陈诚、何应钦他们保定或者日本陆军士官高,所以,老蒋打心眼里有点看不上卫立煌,偏偏卫立煌又是一个直脾气,为人处世方面也不得老蒋欢心,根本不惯老蒋包子。

然而,卫立煌号称老蒋五虎上将中的“虎将”那并非浪得虚名,打起仗来,那是实打实的,尤其在北伐中或者中原大战中,卫立煌都是一条硬汉,屡立战功,在北伐战争中被任命为师长,1930年任第十四军军长。

抗战中坚持统一战线的国军将领

中原大战后,老蒋的中央政府领导权算是暂时巩固了,于是老蒋开始腾出手来进行剿匪。

在前几次围剿中,卫立煌很卖力,结果老蒋始终没能给卫立煌做一省大员的机会,反而给予资质与其相当的顾祝同江苏省主席之位,这让卫立煌很心痛,要知道卫立煌可是“剿匪常胜将军”。

第五次反围剿的时候,蒋介石调集大军,剿匪大事可成,卫立煌却以生病为由回到南京。

在全面抗战爆发后,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停止内战、团结抗日”,在这样的背景下,卫立煌对蒋介石说:“我们是军人,保国卫民是我们的天职。目前举国人民一致要求联合抗日,我非常同情。我们要作走上抗日前线的准备。”

也表明了其对建立统一抗日阵线的思想,卫立煌在抗战中被派遣到第二战区担任副司令长官一职,组织多次对日作战,尤其是忻口会战,更是打出了中国军人的风采,给予日军重创。

1938年卫立煌被任命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指挥山西境内的全部中央军,和日本进行了长达多年的对峙,在此期间,卫立煌和八路军走得很近,卫立煌认为只有和八路进行合作,才能抵挡住日军的进攻,尤其是有一次卫立煌的警卫团被与日军遭遇,在十分危险的情况下,被八路军解围。

卫立煌于是前往延安拜见毛主席,并与之合影留念,返回西安后还下令给予八路军弹药补给,可见卫立煌为建立抗战统一战线所做出的努力。

卫立煌与老蒋,终究尿不到一块

蒋介石和卫立煌,不止老蒋看不上卫立煌,实际上卫立煌也看不上老蒋,在国军任职生涯卫立煌曾经多次撂挑子,卫立煌也多次被蒋介石排挤。

第一次撂挑子,在第五次反围剿的时候,老蒋任命卫立煌担任为第一纵队指挥官,归陈诚辖制,这让卫立煌很不满,因为虎将肯定看不上唯蒋介石瞻前马后的袖珍版陈诚啊!于是撂挑子走人。

第二次撂挑子,是在卫立煌在抗战中和八路军保持友好的关系,遭到老蒋的不满,于是卫立煌再次撂挑子。

但是,国军当中一直缺乏能够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人才(主要是国军将领不好指挥,经常不听调遣),所以需要能资格老的人,卫立煌就是其中之一。

在辽沈战役时,陈诚被林 彪打败,没有办法,老蒋只能再次启用卫立煌,但是卫立煌担任剿总之后,就有点开始飘了,拒不听从老蒋的调遣,卫立煌的夫人甚至说,卫立煌去东北并不是帮老蒋打胜仗,而就是要让老蒋败的,可见二人的分歧已经到了什么程度。

卫立煌回南京后被老蒋“迟疑不决,坐失良机,致失重镇,撤职查办”。

在蒋介石败退台湾之际,卫立煌出走香港,并且于1955年经广州回北京,是第一个从海外归来的国民党高级将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