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帖」華三川的鋼筆畫

華三川的鋼筆畫

本文摘自:閒雲若海的博客【新浪】

「轉帖」華三川的鋼筆畫

上海畫家華三川

對於過去來說,看慣了中國毛筆畫法小人書的我們來說,華先生的鋼筆畫無疑是“舶來品”,令人耳目一新,純粹的西洋畫法,密實的鋼筆線條,均勻的菱形交叉,真正的素描技巧,太棒了。

當時給大家印象最深的是《青年近衛軍》,用洋技法畫洋人,顯得那麼貼切。比如正在扔自制燃燒瓶的那幅,用素描線條表現光影,效果極佳。褲子上的線條隨腿轉折,腿部的體積感清晰可見,腳下的木樑不用輪廓線,全部用交叉線條表現,足見功力。

「轉帖」華三川的鋼筆畫

用素描線條表現光影,效果極佳

「轉帖」華三川的鋼筆畫

「轉帖」華三川的鋼筆畫

德國鬼子洋味十足

「轉帖」華三川的鋼筆畫

項鍊——用鋼筆畫畫洋女人也很有味道

華三川1930年生在上海,那時的上海是中國西化的中心,各種西方文化紛至沓來,話劇、電影、交際舞,包括月份牌畫,幼年的華三川很快就接受了這樣純西方的畫法。實際上西方古典的銅版畫就是純粹用素描線條表現一切——光影、體積、透視,甚至質感,極具魅力,百看不厭。

在解放後的小人書中,完全採用這種鋼筆畫法的極少,華三川的作品無疑是最為引人注目的。

《青年近衛軍》創作於六十年代,後來還有一套連環畫《項鍊》,也是外國故事,也是畫洋人,但影響似乎沒《青年近衛軍》那麼大。

再往後華三川就不大畫洋人了,因為那時階級鬥爭已日漸緊張,洋人題材屬於“封資修”,華先生只好畫中國故事,那時畫的有《交通站的故事》《我要讀書》等,技法更成熟,但味道卻沒了,洋技法用來畫中國人,總是不那麼契合。

「轉帖」華三川的鋼筆畫

洋技法用來畫中國人,總是不那麼契合。

「轉帖」華三川的鋼筆畫

「轉帖」華三川的鋼筆畫

大概華先生自己也看出這個問題,後來乾脆連拿手的鋼筆技法也放棄了,越來越向著“民族化”方向發展,到《白毛女》,幾乎就是彩墨工筆畫,風格完全變了,與以國畫出身的劉繼卣非常相似。從“洋”變為“土”,我們所熟悉喜歡的那個華三川已完全不見了。雖然畫得越來越熟練,但我們也越來越不愛看他的作品了。沒了洋味兒,沒了鋼筆畫,還叫華三川嗎?

可以說,階級鬥爭極左觀念毀了一位有特色有前途的畫家,也毀了我們心中的偶像。

「轉帖」華三川的鋼筆畫

「轉帖」華三川的鋼筆畫

雖然仍然用線條,但不再是素描式的交叉線條,而是中國式的平行線條

「轉帖」華三川的鋼筆畫

技術很成熟,但以前的洋味沒有了

「轉帖」華三川的鋼筆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