殽之战中,秦军意欲攻打的是郑国不是晋国,为什么晋国要在殽山伏击秦军?

天阙867


郑国是西周末年分封的一个姬姓诸侯国,在周平王东迁过程中,郑国随王室东迁至中原。由于郑国勤王得力、护驾有功,所以郑国在春秋初期十分强大,总是打着王室名号抢掠他国土地财货。小霸郑国经过子产变法后成了大国强国,不过由于楚国与晋国的崛起,郑国日渐式微,不得不附属于楚国或者晋国。



秦晋交好那段时间,郑国附属于晋国,秦伐郑实际就是在挑战晋国的霸主地位。更何况秦国伐郑不成时,回师途中灭了滑城,而滑城是晋国领土!秦伐郑国之时,恰在晋文公丧期之内,文公的儿子襄公认为秦国此时发兵击郑,是欺负晋国孤儿寡母!于是晋襄公穿上孝服,亲自在阵前给晋军擂鼓助战,击灭秦军以维护晋国尊严!


孟西白三将率领秦军越过晋国伐郑,结果路上被一个卖牛的郑国商人忽悠!孟西白三将认为郑国已经有了防备,再攻郑国胜算不大,最终放弃了进攻郑国。大军出动,无功而返回去也不要交待,于是秦军击破了晋国的滑城,抢掠一番后取道肴山回秦!

晋襄公为了维护晋国的霸主地位,决定消灭入侵的这支秦军。于是晋国联合戎狄在肴山伏击秦军,十万多秦军将士全部战死,仅仅孟西白三将得以身免!晋襄公准备斩杀孟西白三将祭祀父亲在天之灵,结果太后不允许襄公诛杀三将,最终释放三将归秦!晋国太后是秦国公主,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怀嬴公主,她先后嫁给晋文公叔侄俩,所以她才会救秦国三将!



大秦铁鹰剑士


殽之战是晋国在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情形下发生的。

先来看看秦穆公和晋国国君的关系:

1、公元前651年,晋献公的儿子夷吾以割让河西为条件交换秦穆公支持他回晋国即位,即晋惠公。但晋惠公即位后,以大臣不同意割地为由,拒绝履行诺言。之后晋惠公更趁秦国饥荒时不但不借粮食反而攻打秦国。

2、晋惠公的儿子圉,在秦国做人质,娶了秦穆公女儿怀嬴,最后在怀嬴的劝告下逃跑回到晋国即位,是为晋怀公。

3、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穆公的护送下回晋国即位(是杀晋怀公夺位,还是晋怀公死后才即位,都各有说法,事情不清)。没有秦穆公的支持,晋文公是大可能即位的。因此对于晋文公甚至是继位的晋襄公而言,秦穆公都是大恩人。


晋国为什么要攻打秦军如此对待恩公秦穆公

1、公元前630年,晋文公和秦穆公共同率兵攻打当年轻视无礼重耳的郑穆公,但中途秦穆公不但撤军,还派军帮助郑国防守。晋国和秦国攻打郑国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城濮之战中郑国帮助楚国攻打晋国。

郑国是除了东周之外的第二个关键战略国,是晋、楚、齐三国交界的地方,因此也是三国展现实力的地方。郑国加盟哪个国家,就代表着哪个国家实力强大。这也是秦穆公为什么要不惜千里远征郑国的原因——东出争霸!

攻打并征服郑国,就表示了秦国能够在晋、楚、齐、秦、宋五国争霸中胜出。成功征服郑国,才能取得当年齐桓公霸主一样的地位,是秦国东出的历史性转折。

但就在晋国和秦国就要灭郑国时,郑国派遣烛之武劝说秦穆公不要帮助晋国灭郑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秦穆公被说动了,不但撤军,还派遣杞子、逢孙、杨孙等三人率军帮助郑国防守。

不过说,晋国对此自然非常不满,但晋文公还是念在秦穆公的恩德上,不予计较。

2、公元前628年东,晋文公去世。秦穆公忙着派遣百里孟明、西乞术、白乙丙三人率军突袭郑国,没有派遣使者的慰问国丧的晋国,被晋国认为是无礼。

3、晋国和郑国都是姬姓,秦国要打我姬姓兄弟——不行。我的兄弟,我爱怎么打就怎么打,别人管不着。你要想打我兄弟,得先问过我同不同意——这就是晋国的逻辑。

4、最根本的原因——粉碎秦国东出争霸之梦。先轸说:

“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晋国没有发动殽之战,秦国继续东出争霸,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晋国。春秋不会出现晋楚百年争霸的历史,只会出现晋、楚、秦、齐四国争霸。殽之战斩断了秦国东出争霸之梦,迫使秦国不得不龟缩在西部,成为楚国的盟国。而齐国也被迫成为了晋国的盟国。

秦国有东出之梦,齐国有恢复齐桓公霸业之心,在这种情况下,晋楚都必须要分心对付这两个潜在的敌手。

但不管怎么说,郑国和宋国都会成为晋楚秦齐四国争取的对象。


总的来说,晋国发动殽之战歼灭秦军,主要是灭了秦国东出争霸之梦。跟着我混,可以!想和我抢老大的位置,妄想!兄弟都没有情面讲。

殽之战的影响很大,它迫使秦穆公不得不向西拓展疆域,最后霸西戎。

秦国东出之梦被斩断,只能成为楚国争霸的坚定盟友。楚秦联盟,迫使齐国不得不放弃恢复齐桓公霸业的野心,加入晋国联盟,最后形成楚秦VS晋齐的格局,最后又不得不发展两位制约对方的吴、越。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首先要知道崤之战是在公元前627年,在5年前,即公元前632年晋国还打了一场更加著名的城濮之战。为啥?争夺霸主!可以这么说,晋国为了争夺霸主,算是无所不用其极。远的不说,就说公元前635年晋文公公然向周襄王索要阳樊、温、原、攒矛四地就可看出。晋国地处太行山以西,若要争霸中原则必须获得太行山与黄河夹持处的某一基地作为立足点,这四个地方正好可以满足晋国的要求。可以说,晋文公之所以能在继位四年之后就击败南方强敌楚国,就是因为获得了阳樊、温、原、攒矛四地。

  • “阳樊”,在今河南省济源县皮城。

  • “温”,亦书苏,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西南。

  • “原”,在今河南省济源市济源县西北

  • “欑茅”,在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

公元前636年,晋文公刚刚继位。这时,周王室发生了一场内乱,史称“王子带之乱”。周天子被王子带纠合的狄人军队击败,一路败逃到郑国的汜地(河南襄城)。晋文公闻变,立即发兵攻灭了王子带。周天子很高兴,于是便设宴款待晋文公。席间,晋文公提出了一个要求:向周天子“请隧”。周天子不肯,遂用以上四地做为赏赐。

  • “请隧”:天子的墓有隧道通墓室,下葬时通过隧道将棺柩放入墓室,称隧葬。晋文公是诸侯,诸侯有羡道通墓室。二者的区别在于隧道全部在地下,羡道是半地下,露出地面。当然,普通人的棺椁是用绳子吊下去的,什么道也没有。

同时,郑国地处中原,乃是四通八达的战略要地。无论先前齐楚争霸,抑或后来晋楚争霸,再者秦灭六国,郑国都是必须控制的地方。所以从大方向上来说,郑国是块烫手的山芋。若是被秦国攻灭,那么秦国无疑会取得一块飞地,可以与关中遥相呼应。这让晋国如何能忍受?


此外,秦国地处关中,欲进入中原一则可以走武关道,二则可以走崤函道。

武关道出口为楚国所控制,公元前635年,晋国为了满足秦国东出的要求,曾发兵联秦攻灭了武关道出口的楚国属国商密(今淅川荆紫关)。当然,这不过是晋国一石二鸟之计,一则可以平复秦国染指中原的激烈心情,二则可以利用秦国牵制楚国。可以看出,城濮之战以前,秦晋虽然表面交好,但是实际上却尔虞我诈。正是因为武关道出口连接着楚国,距离中原过于遥远,所以秦国最后还是冒了一次险:偷越晋国控制的崤函道,攻击郑国。

前文已述,晋国为了阻止秦国东出,曾故意将秦国导向武关方向。这恰恰是因为崤函道乃是晋国的命脉咽喉,轻易不可假手于人。所以,晋国不可能让秦军活着获得崤函道的第一手地理资料带回国内。当然,晋国发动崤之战也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告诉秦国,晋国才是中原的主人。


大福读史


崤山这个地方十分险要,后来建了两个关隘,一个是潼关,一个是函谷关。现在你知道这个地方有多险要了。

发生崤之战,一是晋国要继续称霸,二是教训秦国。

崤之战的诱因,是在晋文公的时候,秦晋两国联合攻打郑国,但秦国在关键的时候背叛了,跟郑国站到了一条战线上,问了秦国的利益,完全不考虑晋国的利益与感受,背弃盟约。晋国很受伤,导致伐郑失败。晋国作为霸主,肯定不会吃这个哑巴亏,一定要找回来。

第二个原因,秦国灭了滑国。滑国是晋国的小弟,小弟被欺负,晋国肯定不会不管,不然,谁还跟你混。

崤之战是一次全新的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伏击战。

之前的战争,要遵循周礼,周礼对战争由严格的要求,战争就变成了贵族之间的游戏,而这次战争完全摈弃所谓的礼仪,是一次战争史上的革命。这次战争,完全断绝了秦国染指中原的想法,转而向西发展。正是秦国战略方向的转移,才造就了秦国成为西方霸主。春秋五霸,秦穆公在晋文公之后,是因为称霸西戎才被尊为霸主的。


凤凰花儿开


秦穆公派一支军队远征郑国,回师途中却被晋国伏击于崤山。晋国为什么要伏击秦军呢?

这里就要分析一下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

晋文公是在秦国的扶植下才得以上台,两国也维持相当好的关系,一起在城濮之战中打败楚国。后来,又一起出兵,发动讨伐郑国之战。然而,就是在伐郑之战中,晋国与秦国的关系恶化了。

郑国被围后,派老干部烛之武在深入潜入秦国营地,秘密会晤秦穆公。烛之武向秦穆公指出,秦国与郑国并不接壤,郑国要是灭亡了,领土肯定被晋国吞并,秦国出了力却捞不到任何好处。这一番话敲醒秦穆公,他不仅退出战斗,还派一支军队进城帮助郑国守城。这么一来,秦国与晋国的关系发生180度的转变,由盟友转而成为战场上的敌人。

当时晋国将领们向晋文公提议:索性截击返回途中的秦穆公,一举消灭秦军主力部队。晋文公摇摇头道:“秦国有恩于我,我不能恩将仇报。”为避免与秦为敌,他下令晋军撤出郑国,打道回府。

两年后,晋文公去世,使晋、秦的关系急转直下。继任者晋襄公刚刚上任,便迅速调整对秦的政策。

秦穆公当初留下一支军队,帮助郑国守城,并非发扬国际主义精神,而是另有所图。他企图发动偷袭,里应外合,一举吞并郑国,因此才有了孟明视的远征。不过,孟明视远征最后失败,秦军的阴谋被郑国商人弦高识破,郑国果断把留守的秦国兵团驱遂出境。

在没有内应的情况下,孟明视放弃攻打郑国,只是顺手牵羊灭掉一个小国:滑国。灭滑之战,不在原先计划之内,只是一场挽回军队面子的小战。然而,这次开战,却给秦国远征军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此时,对秦军行动了如指掌的晋国,在晋襄公主持下,召开军事会议,核心议题,就是要不要消灭这支秦国远征军。

晋军高层分为两派:一派坚持遵照晋文公生前对秦国的外交政策,把秦国视为盟友;另一派则力主利用秦军孤师深入的机会,打一场歼灭战,一举摧毁秦国的军事力量。

中军元帅先轸是最坚决的主战派,他提出必须歼灭秦军的三点理由:

第一,晋文公刚刚过世,秦国人并没有表示哀悼,还借此机会东进奔袭郑国,并灭了滑国,可见秦国是不讲道义的国家。

第二,滑国跟晋国一样是姬姓国,秦国灭掉滑国,就是向姬姓诸侯示威。

第三,消灭秦军的机会就在眼前,这样的机会稍纵即逝。上天要让秦国远征军栽在晋国手中,不可以违背上天的意志,放过敌人,就是留给自己灾患,要为子孙后代作打算。

先轸的意见获得大多数将领的支持,最后晋襄公下定决心,歼灭秦师。

恰如先轸所料,崤之战的确是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战事。秦国精锐的远征军一战全军覆没,这一战,绝了秦国东进之心。直到春秋结束,秦国也未能踏入中原半步了。


君山话史


传说中的“秦晋之好”,其实是国家利益的权衡角力,秦穆公三定晋君后,晋文公重耳成为中原霸主,晋国强大,堵住了秦国东出之路,只是由于两国国君政治智慧较高,两国关系表面融洽。


前630年,为报轻慢之仇和联结楚国之罪,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向郑国发起进攻,晋、秦联军很快就包围郑国,晋国兵至函陵,秦军驻扎氾南。面临亡国危机,郑国烛之武连夜见秦穆公,陈说灭亡郑国大利晋国不利秦国种种理由,秦穆公动摇了,中途背盟,不但不和晋国联合,还派大将、军队帮郑国守城,秦晋不欢而散,晋军回师。(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秦国为什么出兵袭郑?首先,郑国在晋国东南方,在秦国东方,中间隔着周天子直辖地,邻接晋,卫,宋,陈,蔡,楚等国,在正面东出之路被晋国从北到南严密堵死的情况下,攻下郑国是秦国东出的另一种尝试。其次,盟友国君晋文公刚逝世,秦国估计晋国守丧期间不敢兴兵,是袭郑良机。

但秦国小瞧了晋文公留下群臣的战略目光和水平,通过栾枝和先轸的朝堂争辩,主张出兵的先轸胜出,并且道理冠冕堂皇“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道义占优,战略上又能堵死秦国东出扩张之路,何乐不为?于是,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帅悲摧了,在殽山被晋军打得全军覆没。(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南方鹏


因为秦和晋只是表面亲戚。

秦穆公叫做赢任好,人如其名,试图通过人好,来取得向东扩张的方法。

为此不惜三救晋难。分别是拥立晋惠公,国际救援晋国灾荒,拥立晋文公。

而在这些年之中,秦国不止一次跟晋国发生矛盾。

这第一次矛盾就是在拥立晋惠公后,本来秦穆公拥立惠公的目的就是取得晋国河西的土地!

一开始说好的,惠公登基就把河西的土地送给秦,可是等到惠公当了国君,却玩儿了一手白眼狼,说“老子我在外面流亡的时候,不是国君送给你地,那是不可能的,就是说说而已!”跟张仪送给楚怀王的六百里地一个意思。

晋惠公不但没有给秦国土地,还杀了拥立自己的重臣里克,“亦不与里克汾阳邑,而夺之权”剩下一个邳郑因为出使秦国去了,听了这事儿吓得不敢回去!跟秦穆公商量拥立晋文公的事情。

结果

使人与丕郑归,召吕、郤。吕、郤等疑丕郑有间,乃言夷吾杀丕郑。丕郑子丕豹奔秦,说缪公曰:“晋君无道,百姓不亲,可伐也。”缪公曰:“百姓苟不便,何故能诛其大臣?能诛其大臣,此其调也。”不听,而阴用豹。

翻译过来就是,秦穆公派人护送邳郑回国,结果邳郑被杀,他的儿子丕豹跑到了秦国说“晋国国君是个王八蛋,可以攻打他“秦穆公听了觉得模棱两可说”要是他真的王八蛋,怎么能够随意诛杀大臣呢“没有攻打晋国,但是偷偷的给了丕豹好处!这是秦本纪里面的说法。

但是在晋世家就变成了“其君是恶,其民何罪!”以来强调惠公不要脸,以来说明秦穆公人好。

你看这时候晋惠公为什么敢于那么不要脸,因为晋国整体强于秦国,所以秦穆公只能做老好人!而阴用豹。

这第二次矛盾,就是晋国和秦国各发生了一次灾荒。

晋国灾荒在前,倾国实行了国际援助。而当秦国灾荒发生之后,晋国却趁饥发兵。这一次秦穆公非常恼火,两家就打了起来,这一战,晋惠公被抓。秦国这才要回来了河西的土地!

这第三次矛盾,就是在晋文公称霸的时候

秦穆公打心底里不希望晋国强大,但是重耳这个自己的女婿外加小舅子是在太厉害,自己有没有办法,只能是绊子,就是和晋国打郑国的时候单方面偷偷退兵,还派了几个大将帮助郑国守成。

而在这之前晋文公还和秦穆公因为拥立周王产生了争斗。

二年春,秦军河上,将入王。赵衰曰;“求霸莫如入王尊周。周晋同姓,晋不先入王,後秦入之,毋以令于天下。方今尊王,晋之资也。”三月甲辰,晋乃发兵至阳樊,围温,入襄王于周。四月,杀王弟带。周襄王赐晋河内阳樊之地。

这就是抢了秦穆公嘴里的肉!

你算算秦穆公这个好人在跟晋国打交道的这些年,吃了多少亏!

还好秦穆公命长,熬死了晋国四代国君,等晋文公死了,他的儿子晋襄公即位,这时候秦穆公好不下去了,而且他也看不起晋襄公,觉得自己这个外孙加外甥是个软蛋。

于是东扩的意愿变的无比强烈,加上自己之前在郑国安排的人,就像拿下郑国,完成自己的心愿,哪知道被一个卖牛的家伙搞黄了。

被派出去的孟明视,西乞术及白乙丙一看郑国打不了,回家的时候顺手就把滑国灭了!

这时候秦国人忘了当初为什么保护郑国了,灭了滑对他没啥好处。晋襄公一看,好吗你把滑给我灭了我顺手拿过来,可以说是,为同姓复仇,且没有灭亡同姓的恶名!

于是就找了两个借口,第一,秦国人因为我国晋文公新丧,藐视我国;第二,秦国人攻打我的同姓国,是可忍孰不可忍,打。

结果在殽这个地方全歼秦军,最后收获了滑国这快土地!

这一战之后秦穆公还是不死心,既然跟这个外孙加外甥整的清清楚楚了,那就开搞吧

三十四年,
缪公於是复使孟明视等将兵伐晋,战于彭衙。秦不利,引兵归。
三十六年,缪公复益厚孟明等,使将兵伐晋,渡河焚船,大败晋人,取王官及鄗,以报殽之役。

之后就再也没有时间跟晋国搞了,专心搞西戎,两仨年后就死翘翘了!还拉了一大堆自己喜欢的大臣一同赴死,他大概想的是死了也要在地下跟晋国那几个被自己熬死的短命鬼一较长短吧!

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天子使召公过贺缪公以金鼓。三十九年,缪公卒,葬雍。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针虎,亦在从死之中。

目西


我们今天有一个成语叫秦晋之好,其实在春秋时期,秦晋两国之间并不怎么好!

晋国从晋献公开始已经呈现出不断上升的态势。而秦国到了秦穆公的时代里,他也一直想着能够控制晋国,并且进而能够夺取中原地区的霸权。于是,秦穆公先是扶持了晋惠公,结果晋惠公不听他的摆布,韩原之战,晋国虽然战败了。但晋国的实力并没有什么损失。后来,秦穆公扶持重耳回国,希望能够通过对重耳的控制进而控制晋国。但是,重耳非常聪明,回国后不仅没有把晋国降低成秦国的附庸,而且还拉着秦国一起到处打仗。后来,晋文公拉着秦穆公去打郑国。秦穆公眼看着自己也得不到什么好处,没和晋文公商量就带着自己的部队回国了。当时,晋文公手下人就有人劝晋文公去打秦穆公。晋文公拒绝了,他说,毕竟我是靠了人家才回国的,忘恩负义不能那么快!晋文公也撤军了。郑国当然非常感激秦国,秦国也派人帮助郑国防守国都。

等到晋文公去世后,秦国派在郑国的人深受郑国人的信任,掌握了新郑的城防,于是他们派人对秦穆公说,不如您派兵来,我们一起里应外合,把郑国拿下算了。秦穆公就动了念头,派出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个将领,带领秦军偷袭郑国。偷袭郑国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能够夺取郑国的财富,更希望能够打开东方的大门,从而称霸中原。结果,不仅郑国得到消息后提前防备,没有能够偷袭成功,而且在回军的途中,遭到了晋国的截击。晋国之所以要截击秦军,就是要彻底堵死秦国人东向争霸的大门!崤之战,秦军惨败,号称是“匹马只轮”都没有逃脱。

秦穆公依然不死心,三年之后,又派出部队征讨晋国,要报仇。结果在彭衙之战中,晋国又把秦国打败了。又过了一年,秦国几乎倾国而出,要找晋国决战。晋国则是见好就收,不再和秦国纠缠,闭门不出。秦国人到战场上凭吊一番也就退军了。总算是找回了一点儿面子。

经过这几场战斗之后,秦国人终于接受了现实,实在无法突破晋国的障碍进入中原。在这种情况之下,秦穆公调转方向,开始向西发展,灭国十二,益地千里,遂霸西戎!

在此后的一两百年间,秦晋两国依然摩擦不断。楚国在北上与晋国的争霸中,秦国也经常帮助楚国。


野叟杂谈


当时秦国和晋国都是大国两国相邻,一山难容二虎,两国为了争夺中原的霸权,秦国和晋国迟早会打一仗。而这一仗,就是在晋文公去世这一年,秦穆公发动了对晋国的战争。

秦晋之好:蜜月期

晋国在晋献公时,由于宠爱骊姬,废掉太子申生,太子自杀,他两国有才能的儿子重耳和夷吾出奔晋国,流亡在外。其中,重耳在外流浪了十九年,先后去了卫国、齐国、宋国、郑国、楚国,最后一站就是秦国。秦国当年帮助重耳的弟弟夷吾继位,即晋惠公,答应割让晋国的河西给秦国,夷吾继位以后背信弃义,没有割地。秦穆公认为他忘恩负义,所以后来交恶,两军在韩原交战,秦国俘虏了夷吾。如果不是因为夷吾的姐姐求情,夷吾答应割地,当时就被杀了。秦穆公把他放了回去,夷吾割地道歉,并把太子圉送到秦国做人质。

后来晋惠公病重,太子圉得到消息,偷偷跑回晋国继位,连妻子都不要了。所以,秦穆公认为太子圉和他父亲一样,忘恩负义。秦穆公决定邀请重耳到秦国,还把女儿嫁给重耳,其目的就是秦国和晋国政治联姻,成语“秦晋之好”由此而来。

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到晋国,通过秦国的帮助杀死了晋怀公,成为晋国的国君,即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秦晋交恶:殽之战

公元前630年,晋文公称霸以后,曾经流亡郑国,郑国对其无理。所以,晋国和秦国联合进攻郑国,郑国烛之武夜见秦穆公,离间秦国与晋国之间的关系。秦国遂与郑国结盟,秦国退兵,并留下几个人与郑国一起防守。晋文公见秦国撤退,也跟着退兵了。再过了一年,秦国留在郑国的杞子掌握了郑国城门的钥匙,偷偷派人告诉秦穆公派兵袭击郑国。

秦穆公是秦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有野心的国君,一直想向东扩展,而晋国就是秦国东进的一道屏障。晋文公称霸中原对秦国来说,并非好事。秦国一直想控制郑国,因为晋文公在,秦晋联姻,秦穆公一直不敢动手。晋文公死后,秦国称霸中原的野心更加膨胀,所以秦穆公趁晋文公去世,任命孟明视为大将,借机攻打郑国,然后再攻打晋国称霸中原。

秦穆公在出师之前,就召集群臣商议,当时遭到了大臣蹇叔和百里奚的反对。但是秦穆公依旧不停,任命孟明视与两名副将一起,杀奔郑国。秦国走到滑国的时候,遇到郑国的商人,这个人急中生智假装是郑国的使者,来犒劳秦军,一面派人叫郑国加紧防守。所以,秦国以为郑国有装备,不敢冒然进攻,只好灭了滑国准备回国。

晋国为什么会袭击秦国呢?就是因为晋文公死后,秦穆公没有任何表示,晋文公的儿子继位以后,知道秦穆公会东进。首页,一直防着秦国。当听说秦国袭击郑国的消息时,晋襄公就暗中派兵到崤山埋伏袭击秦军。

所以,当秦军行至崤山谷中,被设防的晋国围住,全军覆没,这一战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崤之战”。秦国的三个将领被俘虏,后来释放回国。晋国只所以,要袭击秦国,其实在晋文公联合秦国一起袭击郑国时就有装备了,所以到晋文公一死,秦国就袭击郑国,其目的就是想占领郑国,再攻击晋国。所以,崤之战击败了秦穆公称霸中原的野心,秦国只好称霸西戎。


谋士说


秦国因与晋国有姻亲之故,且秦穆公三次平定晋乱,而晋军却要半路伏击秦军,岂不是忘恩负义?其实不然,原因有三,一是晋国认为秦国在晋国国丧期间越境攻打郑国是对晋国的大不敬,明显没把晋国当回事。其二秦国回来的路上捎带灭掉了晋国属国滑国,打狗也要看主人呢?晋国咽不下这口气。其三是秦国与晋国的关注还没有好到那个地步,晋国要称霸必须扼制秦国,而秦国要插手中原,必须越过晋国,因此秦晋交恶在所难免。 总的来说,秦国攻打郑国是秦穆公插手中原想要称霸的一次尝试,而晋国看出了秦国的意图,立马就给掐死了,晋国如果不分家,秦国还真不一定能统一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