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考生如何规划2019年的自主招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dt198125


高三以后才考虑关注自主招生有点晚,但也不是绝对不行

一般来说,一位高中生如果从未关注过自主招生,到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之后才开始规划备考下一年的自主招生,确实有点晚了。为什么这样说?这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自主招生?自主招生的流程是什么?

关于自主招生按照教育部的官方说法是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也就是所谓的“偏才怪才”。如果从考生和家长角度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解释一下自主招生,那就是符合一定条件的考生在高考前可以报名申请某些学校(全国90所试点高校)的自主招生,经过材料初审合格后,可以在高考后参加该校的一项自主招生考试,考试通过的考生在填报该校志愿时候享受一定幅度的降分录取优惠。归纳一下自主招生有五个要点:

1.考生符合一定条件

2.只有试点高校高校才有资格自主招生

3.申请材料初审合格

4.高考后参加自主招生考试

5.通过资格认定的考生享受降分优惠

对考生来说自主招生的实质就是用一个考试换取一个降分优惠,让考生能够进入比自己高考成绩更高层次的学校。

考生要符合什么条件呢?自主招生的考试与高考有一点不同在于,高考报名成功就一定有资格参加考试。而自主招生则不同,自主招生申请提交后有一个初审,只有初审通过的考生才能有资格参加自主招生考试。那么什么样的考生才能通过初审呢?那就是从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中看是否具备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那么,什么是学科专长和创新潜质呢?学科专长就是考生在某一个学科表现出具有十分突出的专长。就是所谓的偏科奇才。比如考生在数学学科表现出卓越的才能。而创新潜质是考生在某一个领域具备卓越的潜能,比如具备科学发明创造能力。严格说鉴别一名学生是否具备“学科专长和创新潜质”,应当是高校设计一个科学的测试方法对学生进行测试,选拔出具备“学科专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来。由于报名考生数量很多,高校不可能对每一位报名考生都进行测试来决定是否具备考试资格。因此各个高校就根据考生的申请材料对报名考生进行一次初审筛选,只有初审合格的考生才有资格参加自主招生的考试,从而减少了自主招生选拔的工作量。不测试仅仅看申请材料如何识别考生是否具备“学科专长和创新潜质”实际上是一个十分困难的事情。比说一名考生在申请材料中申明自己具备卓越的数学才能,高校如何相信他是真的还是假的具备数学才能呢?于是高校就偷了一个懒,在申请报名条件中要求考生自己提供已经在某些数学竞赛中获奖,以此证明其具备数学专长。这样很多自主招生高校都把各种学科竞赛或者科技创新活动的获奖证书列为自主招生的申请条件,获奖证书被称为自主招生的敲门砖。

我们回到开始,为什么说到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之后才开始规划备考下一年的自主招生,确实有点晚了。因为如果考生在之前没有参加过学科竞赛,没有获奖证书,要通过自主招生的初审是很困难的。在几个月内准备也不太可能的。所以参加自主招生最好从高一开始关注,并且要有意识地多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活动。

那么没有任何获奖证书,是不是就绝对不能报名申请自主招生?也不是这样说。任何一所高校都没有这样的明确规定,没有获奖证书就绝对不能报名自主招生。但是作为考生自己要衡量一下,自己申请通过初审的可能性有多大?具体说,就是当你的申请材料摆在高校评审老师面前,老师凭什么会给你通过初审,给你一个考试机会呢?很明显,那就是看你在所有申请该校的考生中,是否具备足以让老师通过你初审的闪光点。所以没有获奖的考生需要通过申请材料体现“学科专长和创新潜质”。 让你的材料从大量的申报材料中脱颖而出,让审核老师从堆积如山的材料里看到你的“闪光点”而选中你是关键所在。因此申请材料的主要作用是让你通过初审。因此申请材料的主要作用是让你通过初审。没有获奖证书的考生要格外重视申请材料的个人陈述(自荐信)、推荐信。如何写出与众不同的特色。这需要仔细推敲。尽量挖掘自己的特殊才能和潜质。例如虽没有获奖但是参加过某些非常有意义的活动,足以证明你具备学科专长和创新潜质。还有以其他方式来说明学生的特殊才能。例如:出版过小说、发表过论文、获得过专利等。这些也能证明你具备学科专长和创新潜质。

还有一个可能的向高校展示学科专长和创新潜质渠道,充分利用高考前最后一个寒假,去捕捉和参加高校举办的中学生学科竞赛或冬令营。从往届部分自主招生成功的考生反馈的的情况看,参加高校的中学生学科竞赛和冬令营活动不仅是了解高校的好机会,同时那些表现出色的考生难免已经受到了高校的关注,对未来申请该校自主招生会有很大帮助。建议考生如果看准了某些高校的自主招生,该校举办的学科竞赛或者冬令营等,能参加尽量参加。比如清华大学每年寒假期间都举办为期4天的“工程科学创新挑战营”,报名时间在上一年11-12月份,报名条件和报名材料与自主招生非常相似,也有初审环节。营员分学科以参赛的形式从事三四天的测试和实践活动,充分展示个人才艺。主办方承诺“获奖营员将被推荐给学校招生办公室”。这实际上已经在暗示被推荐的考生可能视同为自主招生初审通过。

除了学科专长和创新潜质意外,考生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也有助于通过初选。因为当一所高校报名考生中没有足够多的人具备获奖证书,那么就有可能依据学习成绩(成绩单)筛选初选名单了。然后再在自主招生考试中考核你是否具备学科专长和创新潜质。

考生一旦通过了初审获得自主招生的考试机会,就将与具备获奖证书的考生在自主招生考试中进行平等竞争了。

解决了自主招生的初审问题,后面就可以根据自主招生的流程按部就班地规划你的自主招生考试了。自主招生的大致流程是:每年3月中下旬报名申请,通过阳光高考平台自主招生试点高校提交申请材料。4月分高校审核材料并在4月底五月初公示初审通过学生名单。6月7日-8日考哦省正常参加高考。高考后的6月10日-22日高校组织自主招生考试(含笔试和面试)。高校在高考成绩发布之前确定并公示获得自主招生选拔资质的考生名单。高考出分后考生在特殊批次填报自主招生志愿,高校录取并公示录取名单。有幸被自主招生高校录取的考生就不再参加正常批次的高招录取了。没有被自主招生高校录取的考生不影响参加正常批次的高招录取。

自主招生考试都是各个高校自行命题。一般来说命题难度要比学科竞赛题目容易,但是比高考命题要难得多。更主要的特点是题目很活,有笔试有面试,“书呆子”性考生难以适应。有选择地适当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培训还是有必要的,目的不是猜题蒙题,至少能见识熟悉考试(特别是面试)的形式。


晨雾


此时,针对高三学生的自主招生,分为两种情况:

1、学生已经拥有省级以上奖项或是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过论文,此时可以查询自己目标学校与自己所拥有的背景资料是否匹配,如不匹配寻找其他匹配学校,并制作自荐信等材料,递交资料申请,进行初审;如果父母没那么多时间,也可以找机构进行

2、学生目前没有任何背景资料:孩子,好好学习吧,现在不论是艺考还是奖项,背景提升都来不及了,一心一意抓紧文化课吧


老熊和你聊教娃


自主招生不是现在规划的,高一就得开始,现在没办法规划了,因为自主招生所需要资料已经来不及准备,比如大赛,如果手里头已经有大赛的证书,那么就结合证书等级及成绩来合理规划,如果没有证书,那就只能看成绩,有些学校是认可成绩的,比如华南理工,哈工大等,如果成绩也不够那就就没办法参与,只能把成绩搞上去,填个好志愿了


a陆国


现在这个时间点高三学生应该在准备自己的资料,准备申请书等,如果你没有奖项的话目前还有一个北大新世纪杯,明年递请材料前还来得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