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和孙策被称为天作之合,若孙策没有死,结果会如何?

卷北


我们知道,曹操对孙策和孙权都有两句名言评价,即孙策的“雌儿难与之争雄”和孙权的“生子当如孙仲谋”。由于宋朝词人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里写到:“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所以孙权的评价被发扬光大,而孙策显得没那么厉害,这里多少也有孙策英年早逝的原因,但如果孙策没有死这么早,会有什么不一样呢?

首先,曹操的官渡之战不会这么顺利,孙策是死于官渡之战时期,而这个时期,孙策是有计划奇袭许昌的,《三国志武帝纪》和《三国志吴主传》都记载过此事,只是孙策遇害才不了了之。如果孙策没死,此时真的趁机攻下许昌,夺得天子,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此时的曹操在官渡一线已经相持的坚持不住了,写信给荀彧意图退守许昌的,如果孙策奇袭许昌得手,想必许攸也不会看不清形势的投降曹操,再透露乌巢的军事机密,曹操在北有袁绍压迫,南无归路可回的情况下,可能是会陨落的。

其次,荆州指不定是谁的,孙策若在,不会只满足于眼前的江东地区,扩张是在所难免的了,那么扩张最好的选择也应该是长江以南,东吴以西,因为利用长江天堑做防御是会减少很多来自北面的压力,孙策可以集结重兵向西挺进,而刘表逐渐衰落,又因立储问题,荆州内部分化也严重,孙策趁机拿下荆州大部分地区也是有条件的。

这样一来,如果能站稳脚跟,益州刘璋也不在话下了,占据益州之后,图伐汉中,收降张鲁,以汉中艰险据守北方马超,荆州之地可令周瑜驻守,孙权则主内政治吴地,任北方袁绍的几个儿子分裂对抗,再择机北伐。


棍哥观史


首先说孙策,孙策在整个三国历史上,那可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后来孙吴江东的基业,也就没有后来的三国鼎立了。

据说这个人相当猛, 武力值跟楚霸王项羽差不多(差多少我也不知道)所以就有了”小霸王“的美名。正是他,在其父死后一手撑起整个江东的基业,开疆拓土一举将名不见经传的东吴打造成和曹操对立的超级军阀。

但孙策有一个所有少年成名之人共同的,致命的弱点 ,那就是刚愎自用 。这也是他英年早逝的主要原因。

接下来说孙权,孙权是唯一一个被曹操看走眼的诸侯,怎么能是一般人,要说对手看对手才最是公正,曹操把孙策看的那样低,原话说“猘儿,谓难以争锋。”猘是古义里野狗的意思,而曹操确实把孙权与自己的儿子比较的,曹丕是一代雄主吧,文韬武略,曹植更是文采斐然,却在曹操心里都比不上孙权,可见孙权是怎样的了!


要是废柴的话,早就是袁绍的下场了,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一部三国政治谋略远胜于军事谋略,孙权的军事谋略或许不及孙策,但他政治谋略远胜于孙策。曹操都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一场赤壁大战,三国鼎立。世人只知周瑜诸葛亮,谈笑间80万大军灰飞烟灭,却不知若是没有孙权举全国之力的支持,哪还有后来苏东坡的赤壁赋?

东汉以前江南经济虽有进步,但还相当落后。这有很多原因。长期以来,北方的中央政权对江南不够重视,无疑是造成它经济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东吴政权是在江南建立的第一个大政权,它的规模和实力,要远超过秦以前的吴、越、楚,而足以与北方的曹魏和西南的蜀汉相抗衡。

为了维持这个大政权,需要相应的人力、文化、技术和经济条件,这对江南的开发是有利的。由东吴开始的六朝时期,落后的江南成为与北方相对抗的政治舞台,它的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孙权的历史功绩,主要是他在开发江南经济

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如果孙策没有死,按照理想的剧本应该是:东吴主明臣贤,可谓天作之合。孙策率周瑜等武将主外征伐,孙权率鲁肃张昭等人主内休养生息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大出于天下,一统三国……


但历史没有如果,如果孙策没死,两兄弟就能善终?各位英雄自行脑补吧……

最后借用三国的一句话:滚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j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侃古论今朝


孙权和孙策为何被称为“天作之合”?两人皆为东汉末年长沙太守孙坚之子,孙策为长,孙权为弟,两人可谓“一文一武”。

三国时期最强的诸侯曹操曾在邺城捡到一宝物,即“铜雀”,并于此地大兴土木,修筑铜雀台,作为自己的后宫,此宫殿立台三座,中间为铜雀台,左右两台分别为玉龙和金凤,台间用两桥相通,曹操有句名言,叫:“生子当如孙仲谋。”孙仲谋即孙权。

然孙策也不差呀,名号“小霸王”,他的勇猛让人不禁联想到秦末威震四海的西楚霸王项羽;孙策仅以区区三千人马荡平江东数郡,过程中还单挑武力值与“五虎上将”有一拼的猛将太史慈,丝毫不落下风。

后坐镇江东的孙策派人到京都表功,求取高职位“大司马”,被丞相曹操断然拒绝,孙策恼羞成怒,斩杀“叛将”以及“蛊惑人心”的道士,不幸中箭染病身故。

临终前,孙策给其弟孙权的嘱托意味深长:“若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使各尽力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后孙权制定“鼎足江东,竟长江所极而据守之”的国策,称帝东吴,将父兄的基业发展得更好。

有人会问,如果孙策没死,结果会怎样呢?孙策最初起兵选择先取江东的策略是值得商榷的。江东这个地方是连坐拥半壁江山的曹操见了都十分陶醉。

赤壁大战前,曹操在三江口大宴群臣,眼见江南美景如诗如画,心里想着对面乔公的两位绝色女儿,大乔和小乔,不禁饮酒至酣,当着众臣的面儿即兴吟唱著名的诗歌《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看绘本学画画


孙策率领一群家将便横扫江东,平定了六郡八十一县,攻城略地,开疆拓土,能征善战。缺点则是性情爆裂,好勇乏智,作为君主不够持重。

孙权统领江东数十年,知人善用,发掘了陆逊、吕蒙、陆抗等众多能臣武将,治国理政能力超群。但孙权统兵能力极差,守成有余,拓土不足。张辽逍遥津大破孙权,便是孙权统兵能力最好的见证。

如果孙策不死,兄弟和睦。孙权治国,孙策开疆,合理利用江东才俊,能攻善守,天下可期。





据实论史


两种可能,第一种是孙权辅佐孙策,东吴更加强大,至于日后能不能打败魏国或者说东吴能够多存留一些时间,是未知数。还有一种可能,是两人争权夺利,消耗东吴的实力,使东吴更早的灭亡,进而可能被蜀吞并来壮大对抗魏也有可能,或者被魏吞并来更快消灭蜀也有可能的。


一分钟看历史


孙策若没死,三国的局面还真不好说!孙家一脉当真是虎父无犬子,孙坚不死,荆州刘表铁定完蛋,以后肯定不会出现曹魏独大的局面。孙策与孙权的区别在于,一个打仗抢地盘厉害,一个守城发展经济厉害。一个主外,一个安内,天作之合!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时间的余孽


孙策如果没有死就没孙权什么事!孙策是有宏图大略的人,敢想敢干,孙权的性格有点柔性,魄力不及兄长。继承守业可以,开疆拓土不行!


屠龙刀专宰汉奸慕洋犬


孫策只能是將,成不了君主


酷酷嘅公子哥


孙权肯定没有上位,说不定后面孙策和周瑜联手刘备打败曹操后统一三国也不一定,当然这只是我的想象。


清朝皇家史


都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但他哥哥是是他加强版,孙权没有他哥哥的野心和才智,如果孙策一直活着,想想吴的这些人,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个个是文武双全,由他们统一也不是没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