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姓氏祖籍是哪里?

小王说道


本人姓邱,邱姓在《百家姓》中大概排名70多位,不算是小姓,当然也不大,平时碰到同姓的人几率不高。

值得一提的是,邱姓在古代和丘姓一直都是通用的,直到清朝雍正时期,雍正皇帝为了避孔子的讳将“丘姓”都改为“邱姓”。因此,很多姓丘的大宗族都改成了邱姓,近代诗人丘逢甲曾倡议复用“丘姓”,得到不少人的支持,但最后还是用“邱”的更多。

邱姓的来源有很多,主要认为源于姜太公。商朝末年,姜太公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在了齐地,都营丘。姜太公的子孙后代中有以地为氏的,被称为丘氏。秦汉以来,姓氏合为一体,丘姓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大宗族。

因为起源于姜太公,邱姓最开始的活动范围便在山东一带,后进入陕西地区。秦汉时期,邱姓南迁到江淮地区。定居于浙江绍兴的一支发展最快,在南北朝时形成了著名的吴兴丘姓望族,邱姓主体已经由中原和北方移入了江南。

唐宋时期,江南各地都有了邱姓的足迹,特别是江西、四川、江浙、湖南、福建一带。

由于迁到南方的缘故,很多邱姓宗族都有自己的宗祠和族谱,我老家就有个邱氏大宗祠。小时候进去过几次,有几个大房间,没看过族谱,不过看到了一张姜太公的画像。

记得宗祠翻新的时候,村里很多邱姓的人都来帮忙,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大功告成的那一天,整个县里的邱氏族人来了不少,小汽车都排了好几里,把路都给堵了。

现在村里人口外流严重,整个村子都荒凉了不少,宗祠门口也长满了杂草,门口的空地被用来建了一个健身广场。以前的宗祠听说还当过戏台,现在大门紧闭,钥匙保管在一个辈分很高的族人手中。


历史小屋


我姓陈,在中国算得上大姓,因为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张王刘李陈,天下一半人”,由此可见陈姓人数之多。我们这些陈姓宗亲都有一个统一的,可考证的祖籍,那就是江洲,也就是现在的九江市。

现在很多继续传承着陈姓古时家风的陈姓家庭中,都在家中显著位置悬挂着“耕读传家”,“义门世家”之类的字画匾额,在家族中流传着“天下陈姓出义门”的传说。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要从北宋时期说起。

公元1063年,嘉祐八年,位于江洲的义门陈村迎来了骨肉分离的一天,这个北宋闻名全国的超级大村庄在一片悲痛欲绝的哭喊声中,被迫分离。而在此之前的义门陈村,3900余人聚居一起,已经322年。

这个村庄从公元731年开始建立,由陈姓始祖陈旺创建,先后多次受到唐宋两朝帝王的亲笔旌表,“义门”称号由此而来。

(百犬同槽)

根据诗人陆游著作记载,唐朝时的义门陈村,每天到开饭时间,近千人坐在一起共同进餐,秩序井然。不仅如此,村中养的100多条狗都在一条废船中进食,称为“百犬同槽”,“一犬不至则群犬不食”。唐僖宗不信有此等奇事,派人送来一百多个肉包子喂狗,看看真实的反应。果然,包子倒到破船里后,一条小狗先叼着一个包子向柴房奔去,原来柴房中有一只年老体衰的狗,这些狗要先喂它吃了后,自己才吃。

(义门陈分庄图)

到嘉祐七年,义门陈已经历了322年,全家3900余口,田庄无数,按需供给,还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民办大学——东佳书院,专门教育陈姓子弟。宋仁宗在包拯、文彦博等人的建议下,为抑制义门陈进一步发展,对朝廷造成威胁。同时,也希望以义门陈事迹为样板,教化全国人民。在同年七月,派江南西路转运使谢景治奉旨对义门陈进行监督分析,并赐予291块金牌,将江洲义门陈分为291庄,依次抓阄分迁至各路、州、镇。自此,义门陈遍布全国各地。


史馆


一个人的祖籍,通常是指始迁祖在迁徙之前的籍贯,如始迁祖从江西饶州府迁湖广麻城,那么祖籍就是江西,其他同理。所以这里祖籍就是依据族谱上的始迁祖或者一世祖或者开基祖来确定。

姓氏祖籍,范围就很广了,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姓、氏分离,按照朱子的理解,天子因为出生地而得姓,姓又来自于五帝,《春秋》记载了二十二个姓氏(《左传》等有不同说法,兹不赘),如出自颛顼的妫、虞、夏、拟姓;出自于高辛的子、殷姓,出自于黄帝的姬、周、承姓,出自少皞的嬴姓,出自炎帝的姜姓等。诸侯因字而有氏,姓之下遂又分出多个氏族。

所以一般追述到姓氏起源,都追溯到具体人而非地点,像姬姓,出自黄帝。

战国以后,姓氏逐渐统一,一般以为从司马迁《史记》之后,姓氏已经混用,和现在的姓氏已经没有什么区别。魏晋时期,出现了姓氏郡望,将姓氏与具体地点结合,算是姓氏的祖籍,如天水赵氏,其中天水为天水郡,天水郡除了赵姓外,还是秦姓、王姓、严姓、姜姓、尹姓、臧姓、纪姓、庄姓、阎姓、皮姓、艾姓、上官姓十二个姓氏的郡望。类似的还有

彭城钱氏、乐安孙氏、陇西李氏、汝南周氏、延陵吴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始平冯氏、颍川陈氏、河南褚氏、河东卫氏、乐安蒋氏、吴兴沈氏、南阳韩氏、弘农杨氏(百家姓前二十,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等等。


楚邾


我也姓陈,梅州市兴宁人。看过两位陈姓子叔的文章后,我也来说一说姓氏祖籍的来源。我不想追溯大远,我只想从我的祖屋的堂号堂联谈开。每到过新年时,祖屋大门贴的对联(堂联)都是"柳溪世德,循铎家声“,堂号为“颍川堂"。从祖宗落居至今己有几百年了,年年都是如此。从堂号可以追溯到我们祖宗的祖宗是从河南颍水迁徙而来的。从堂联的上联又可以知道,我们的祖宗是从江西柳溪迁徙而来的。从堂联的下联可以知道,我们的祖宗可能还做过一点官呢!因为陈姓是大姓,(有资料显,在广东省内,陈姓为笫一大姓。)陈姓的祖宗繁衍的后代又分为许多支系,所以堂联也有所不同。比如有陈姓堂号也是“颍川堂“,堂联却为"柳溪源远,循铎声宏",这肯定是陈姓“颍川堂“的分支。我说的不过是祖籍来源的一部分内容,诚邀凡是“颍川堂“的后裔都来补充补充内容。同时不要忘记点个赞啊!(陈村宏)


用户1375056667陈村宏


问:你的姓氏祖籍是哪里?

谢谢头条问答给了一个自己介绍姓氏祖籍的机会。

杨氏祖籍往久远了说就是起源于姬姓。周成王封三弟叔虞在唐,史称唐叔虞。康王时期,唐叔虞次子抒被封在杨地,世人称之为杨侯。其后人便以先祖的封地命氏,始称杨氏。

杨姓一族起源于山西,后向西播迁。后又迁至今山西霍州,尔后繁衍至弘农,今河南境内。

楊氏族人大都知道这么一句话,说是:"天下楊氏出弘农,弘农楊氏遍天下"。

明朝时期,杨姓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姓氏迁民之一,被分迁到了山西.河北.河南.江苏.浙江.和福建等地。

如今杨姓人口约4000万主要分部在河北.河南.天津.北京.江苏.浙江.四川和云南等地。

河北霸州杨氏是全国众多分支的其中一支。

明朝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霸州水大汪庄杨氏始祖德明率长子公平,次子公语从山西洪洞大槐树来此定居,并定村名为水大汪庄。

二十世纪20年代,经族人商议,卖香火地100亩聚大洋万余,翻新修建了宏伟壮观杨氏祠堂(文革时期拆),并为后人排下辈谱。从十九世开始排辈谱如下:

宏培令德.昭明谦克.

万代增光.华宗典册.

本人为二十一世"令"字辈。

抗日战争中,族人为抵御外族入侵,积极奋起抗战,涌现出大批英烈。

经多年历史变迁,水大汪庄杨氏族人有很多已遍布全国各地,并在其各自的职业上努力的进取。

最后祝天下4000万杨氏族人繁荣兴盛,与14亿各族父老兄弟共筑辉煌。谢谢。


金苹果老楊


我的姓氏潘,祖籍在河南荥阳,经福建迁入潮州市潮安县金石乡潘厝村,至今已二十几代人了。

潘厝村的灯笼都是写着:

荥阳世家

下面的字是我的正确姓氏,在电脑里是找不到的:



桂花芳香77105282


我不得不说下,正好看看有没有懂的人帮我验证下我说的这些是不是真的,我姓吕,祖上姜子牙,我爷爷饥荒时期从东阳逃难过来杭州临安的,在东阳那边有正式的祠堂,也有正式族谱,一代代传下来的,祖上就是姜子牙,吕尚,到了我爷爷这辈因为他迁走了现在就算是分出来得分支了,所以族谱现在没有我爷爷这一支的后人的名字了,包括我,我小时候还回东阳走过亲戚,是我爷爷弟弟那边的我叫他小爷爷,不知道族谱的事是不是真的


吕君浩329


我以姓陈,陈氏家族发源地,先人板板是那个地方不知道,陈姓第一个造反的可能是陈胜。秦朝就有陈姓了。


陈生富4


每个人的姓氏主题是不同的,因为,像姓氏的起源也,都不同。个人的姓氏起源于舜帝。舜帝的姓氏,最开始姓姚,姓余,最终发展而成的象陈姓胡姓都是舜帝的后代。


我的老家在山东莒县,山东莒县,并不是姓氏的主要发源地,也是通过后天不断迁徙而来的,开始的时候应该是在河南南部稻,安徽,北部一带,随着历史的变迁,不断的迁徙,最终到了山东


山东聚,老人传说那一带全都是,同一个姓氏,这种新式的结构,其实对于,在关内的人来说是非常常见的,祖辈一个族群不断的聚集在了同一个地方,然后才会有各种各样的迁徙


我家最终是从山东莒县,分两次迁徙到了东北的吉林,第一次是闯关东时期,老家人开始不断的有从,老家出来,最终辗转来到了吉林东北后来有书信不断的,回到老家,然后在68年的时候,应该算是举家迁徙到了,的吉林,所以父亲那一辈几乎都是在吉林长大的,而我们自然现在的户口也都落在了吉林省


每个人都有自己姓氏出身,所以我们要去考证自己姓氏,出生的时候是一个寻根的过程和寻根的历史,我们通过对自己姓氏的了解,也能够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变迁以及姓氏变迁说,演绎的迁徙之路,而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其实了解自己的姓氏也是对于自己文化的,进一步的加深了解


如果你也听说543



太晚了,只发不说



3





就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