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說“人不立志,萬事不成”,該如何立志?

東方丟勒


1、陽明先生在小的時候,即答“何謂第一等事”,“做聖人”,所以在他的心中志向是很明確很高的,足見格局之大。有了志向更重要的是去做,陽明嘗試了很多方法,包括格竹子以致知,告以失敗,但陽明先生並沒有停下來。

2、先有知還是先有行,好比雞生蛋,蛋生雞,一直以來困擾著人們,知難,還是行難。陽明先生歷經波折,艱難苦困,龍場悟道,陽明心學傳播天下,真知道,知行合一,實現做聖人的目標。

3、陽明先生是證明了知行合一的,心學在實踐中獲得了勝利,蕩匪患,平叛亂,濟天下。

立志要高,在世事磨礪中更要堅定志向,依陽明先生所說“事上練”,相信自己也會有那麼一個悟道的時間點,真知實踐,此心光明,成萬事。


梅絲說


陽明先生的原話應當是:“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那麼,陽明先生立的是什麼"志"呢?在別人都立志於考取功名之時,他卻"獨闢蹊徑"立志成為"聖人",但這條道路才是儒家的康莊大道,"為往聖繼絕學",成為聖人才是儒家的血脈所在。這條路子,也是陽明先生常常對學生常常提起的。

若是在儒家範圍內,陽明先生立的志向是不二之選。但俗世社會,立志卻不一定要"立聖人之志",可以定個目標、展望理想都屬於"立志"的範圍,或者在各方面都"成為最好的自己"也不錯。

但,最好立個"一生的志向",使自己一生都為之奮鬥,各種困難挫折在這一志向面前都軟弱無力,而未來的曙光始終在自己身前指引著,引導自己不斷自我實現,走向光明,成為那個自己非成為不可的人!

立志不難,但容易流於空想,容易在別人的言語中打退堂鼓,這些前行路上的荊棘,需要毅力,需要把這些當做上天出的一道道考題,努力去完成,就能逐步地接近志向。

祝您愉快!


幽幽南山客


你若不立志,必將一事無成。

其實人為什麼要立下一個目標,就是像你開車需要一個導航一樣,你首先要知道你要去的目的地在哪裡?

人如果離立下了一個志向,那麼人就會有自己的主要方向,不會在人生的路途中迷茫,左右不定,猶豫不決。

人如果立下自己的目標,那麼其實很多事情就變得簡單了。人的每天的工作圍繞目標進行就可以了,但是在這個過程不要忘了每天給自己一些小確幸。因為目標往往是長遠目標,如果我們在實現的過程中沒有一種小確幸感,會讓人感覺到自己沒有那種實現目標的愉悅感,人逐漸會再喪失自己的目標感。

既然定下了自己的目標,我們就要擬定自己實現目標的步驟,然後查看步驟與現實中的差距有多少?怎樣才能實現這些擬定的步驟與現實中的差距?然後再把這些差距列入自己實現目標的計劃步驟中,然後進行分步實施。擬定自己的計劃當中,一定要落實到紙上,並且每天進行適當的修正,以及記錄每一天實行計劃的進程,然後核查自己為什麼在今天沒有完成計劃,或者今天超額完成計劃,以及在今天到底有多少進步,收穫在哪裡?有一些收穫,就要給予自己一些獎勵,即使沒有完成任務目標,也不要氣餒,要給自己鼓勵,要給自己信心。

其實長遠目標就是這麼一點一點的實現的。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但是對於每一個人來講,創業也好,工作也好,實現自己的目標,都要進行執行力的鍛鍊,因為制定一個目標其實是很簡單的,但是執行起來就需要長期重複的進行工作。在這個長期重複性的工作當中,考驗的是一個人的執行力。所以王陽明在他的著作中反覆的強調知行合一,知道了並不難,其實最難的就是在於執行力,知道了不去執行等於不知道一樣,所以執行力的鍛鍊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課程。就像擬定一個計劃,其實對一個人來講並非難事,每個人都在心裡裝著自己的目標,都會立下自己的志向,但是如果你難於去執行,就是擺在每個人的面前一大問題。為什麼很多人有自己的內心想法,但是遲遲不能行動,我們稱之為拖延症,其實哪來的拖延症,完全就是因為自己的執行力不夠,很多人沒有認識到執行力是需要鍛鍊的。

每一個立下志向的人都需要靜下心來仔細的考慮,為什麼沒有執行力?因為執行力是克服自己人性的弱點,需要和自己來進行對抗,是需要內心深處,深刻的認識和感知自己,是需要向內心深處不停的尋求探索,然後能夠擺脫自己人性方面的弱點。在這方面一個人自己的努力是往往很難的,是需要向專業的老師進行學習和鍛鍊的。你會發現每一個成功人士的背後都有超強的執行力,而那些失敗全部來自於執行力弱。

去鍛鍊執行力吧,它是我們成功的關鍵因素!











福慧同修之路


志向就是我們一個人的終極使命,

我們的未來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我們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其核心就是我們需要立志,

人無志則不立。

真正立志的前提是找到自我,

當我們清醒的認識自己,

我們才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能做什麼?

此時的志向才是最堅定,才是最強大的。

所以,想要真正立志,

需要花時間去認識瞭解自己,

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真立志。

才能改變自身的命運。


打倒差不多先生


立志,很重要,也很簡單。說這話的王陽明立下當聖賢的志向的時候,才11歲。


該如何立志呢?讓我從幾個方面來談談。

1. 志當存高遠

志向應該是比較宏大的目標,需要長期甚至是畢生去追求。如果一個人說他的志向是上清華,這看起來好像可以,但是其實是有點不對勁兒的。因為上清華只是一個起點而已,並不應當算是什麼志向。鴻鵠之志是翱翔九天,那才叫志向。鴉雀的目標是屋簷,那不能算是志向。“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這樣的才是志向。



2. 不能好高騖遠

雖然志向應該遠大,但是,必須合乎實際。如果一個人立志要發明時光機,或者永動機,那也不算是志向。


3. 志向不能僅僅只是為了自己

王陽明的老師說人生第一等事是讀書做官,這就是無志之人的想法。同樣是走仕途,如果追求的目標是個人的榮華富貴,那叫慾望,不是志向。但如果是治國平天下,那就是志向,而且是大志。


4. 想清楚自己一生最希望追求的東西,以此立志。

志向不是不可以變化的,但是,一個人只有去做他真正喜歡的事情,才更有可能做成。

所以,要想清楚,一旦立志,就不要輕易變動了。


5. 越早立志越好

沒有啟蒙者,自己能懂得如此做的人是天才。志向需要終生的奮鬥,所以,越早越好。


我前幾天恰好寫了一篇叫做《何為人生第一等事,你越早明白越好》的文章,談的就是立志。有興趣可以看看。不過我的文章落腳點不是在告訴大家如何立志上,而是給出了一個實現志向的通用最佳方法。我本人就是按照自己的方法在實踐。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也歡迎關注我的其它文章和問答。謝謝!


半夏雜記


這裡必須放開了想,你做事要不要有計劃。

比如每天早點起床就是志,想偷懶就是人慾,所以要立志,要去做。

從小事做起。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不要以為立志就是大志向,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萬事開太平。

沒有能力的志就是空想,有能力沒有做好計劃就是亂想,萬事不成。

不要總把志當成多大的事。

當然要不要立大志,也要,但不是空想,從小事情來做就是做小事的立志。

從做大事來說就是做人。做事與做人講求辯證的,做人要的是整體格局,人人都要從具體的事來具體來做,而不是空談做事,只想做大的格局,整體放空炮,而做不了一件細小的事的人又如何能做到真正的大的格局呢,做事要分清主次,會從細節入手,並且照顧到方方面面。

做人要有大的格局,做事從小事入手,這是大與小的辯證,大與小也是整體,是立志與做事的整體,也是客觀與整體的辯證。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實踐性的問題就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事上煉”也就是這個目的。


岐黃道心


王陽明曾說:你不立志,必將一事無成。

王陽明能有如此之高的成就,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從小就不是一個甘心平庸的人,遠大的志向和理想,使他在坎坷的人生中,堅忍不拔、百折不撓,最終、達到了人生的峰巔!

從王陽明的一生來看,王陽明志向高遠,在他十二歲那一年,就已經展露出來(王陽明與其父親關於考狀元的一段對話)。

王陽明所說的“志”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又或者說是一個人存在的終極意義。“志”立起來了,整個人生就立了起來。再加上你後天的不懈努力和用心,必然會有所成。

立志的重要性:“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任何行業、任何職業,大到領袖,小到平民百姓,都是從“立志”這個根本開始的,而我們之所以學了那麼多道理,仍然過不好這一生,只是因為沒有立志的緣故,這也是為什麼陽明先生要從立志開始講起的深意。

但是還有一個問題,生活中人們“有志者立長志,無志者常立志。”很多人立完志,該幹嘛幹嘛,偶爾想起來,就振作一下,也就是陽明先生經常講的“立志不真切的問題”。“真切”是什麼意思呢?換做現在流行的話來說,就是“幹”,還是“不幹”的問題。

那麼如何“立志”呢,這就必須從自身出發,自己最擅長的是什麼?最想做的事是什麼?首先考慮清楚自己最想做和最感興趣的事情是什麼?想清楚以後結合實際情況給自己定下一個長遠目標,根據這個目標再製定階段計劃,將終極目標分解。但是這所有的前期工作都離不開“堅持。


靜怡軒工作室


解釋"人不立志,萬事不成"這句話,首先要看是誰說的,如果是百姓俗語,就簡單了,基本上都明白意思,便便是王陽明的,王陽明是悟道之人,曾深研儒、釋、道文化,而後有了陽明心學,他的觀點基本上就是在世間的知行合一。恰巧我也研究了幾本書,說一下我的意思,人不立志的志是指的意,是在虛空當中種下的種子,(王陽明的所有心學都是建立在他悟道基礎上的,都相互貫通。)有意有情,陰陽才能相合,水火才能既濟。天地氤氳,萬物化醇。打個比方,談戀愛,男女雙方要有真情真意,以後才有真愛,有了真愛就能擔當、包容,創造美好未來。其它的都可以聯想。


素華齋


首先思考你想怎麼樣?或者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想清楚了這些,可以根據目前自身的一些情況,設定好階段性的目標,一步一步去完成!

打個比方:

我想要想成為教育界的頂尖人物,我一直欣賞教育行業當中麼一位老師,處處以這個老師為榜樣去努力,那麼這個志向就算立錯了。因為這個老師是看的見、聽得見也是說的出摸得著的實在的人,不合乎志的規律。那怎麼立志呢!既然欣賞這位老師,就可以站在老師的角度,去努力做到什麼什麼樣的境界。然後朝著這個境界自己去努力,那就是合乎王陽明說的這個志。


月亮上的砍樹人


立志,無外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所以你看看你自己的條件在決定立什麼志。

齊家,也就是說你養活一個家庭完全沒問題,父母子女,老婆衣食無憂。做到這個地步你就可以立志治國了。當然,不是公務員你也可以創辦企業。在企業你就是國王,把企業治理好,帶領企業打市場打天下。

順便打一個廣告,奉節臍橙,奉節直郵,果農直銷,價格實惠。90元20斤。需要的點開資料加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