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是主張積極進取的學派。儒家認為人生在世就是要努力,努力到無能為力、努力到感動自己,才不枉來到世界上走一遭。人生的意義就在於努力,努力實現人生價值。價值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與西方的個人主義、追求個人自由的不同,儒家最關心的是如何處理好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集體主義是儒家的價值觀。既然人要在集體中建功立業,就要學會如何與世界打交道,特別是與人打交道。因為人類是集體動物,最忍受不了寂寞。從本質上講,人的交往來自溝通的需要,而快樂來自於人有被需要的需要。只有你感覺自己的價值被發現、被需要,才會感到快樂。
所以,在儒家的哲學中,孔子首先主張“仁者愛人”。愛人就意味著人有愛的能力,有被愛的價值。另一方面,儒家認為,人要適當收斂自私之心,要敞開心扉去原諒別人的不完美。這在孔子看來就是恕。恕道的核心在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要是能做到這一點,就是掌握了儒家處世的大原則,這樣人與人、人與社會就會和諧。
與道家的自然哲學、墨家的奉獻哲學、法家的陰謀哲學不同,儒家就是一種立足於現實的、充滿了人文理性的哲學。因此,儒家的生命之道、處世之道,對我們來說特別有指導意義。縱然往事如雲煙,但儒家的處世之道,仍然如春風化雨般默默滋潤著我們的心靈。不管你是否承認,但作為中國人,你無法擺脫儒家哲學的影響。因為儒家的處世之道,早已經化為你的文化基因,融入了中國人的集體無意識之中。好玩的國學從論語中總結了儒家的六大處世之道,奉獻給讀者,期待能對您的人生有些裨益。
1.你不相信自己,則神靈也救不了你。孔子是個非常自信的人,他相信自己承擔了傳承文化的重任,所以在遭受安全威脅時,毫不在意,相信自己在沒有完成使命之前,上天不會讓他沒命。他還自信地認為,要是給他合適的位子,三年就能完成使命。這就是一種高度的自信。人成為人,是上帝神靈的眷顧,我們為什麼要自卑呢?所以,孔子一直鼓勵弟子,要樹立自信。子謂仲弓曰:“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仲弓又叫冉雍,是孔子的得意弟子,孔子很喜歡他,認為他身負大才是可以治國平天下的人物,但仲弓出身貧賤,骨子裡有一種來自泥土的自卑,孔子打了一個優美的比喻鼓勵他,說一頭雜毛牛,卻生出了一頭赤黃髮亮、頭角崢嶸、英氣勃勃的小牛,即使在祭祀中,因為出身不好不會用,但山川和神靈卻不會捨棄他。也就是說上帝不會浪費任何一個人的才能,連神明都欣賞你,你卻不欣賞自己,既對不起神明,更對不起自己。所以我們要學習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氣,更要學習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有了自信,你的人生何患不成功。
2.沒有恆心,則萬事無成。成功與失敗之間的鴻溝,其實並非是智力的差距,而是堅持的力量。孔子認為,學習就要有恆心和毅力。孔子罵的最多的人是子路,罵子路是因為孔子特別子路,因為子路性格勇猛剛直,在那個生命如草芥的時代,一味逞剛示強是不得好死的。孔子罵冉求是因為他沒有恆心與毅力。“冉求曰: 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 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冉求非常聰明但有點懶,他告訴孔子說,我不是不想學,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呀。孔子很生氣地說,你只做了一半當然無法成功,這根本就不是力量不足的緣故。所以孔子非常重視恆心與毅力。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善夫!”“不恆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佔而已矣。”孔子說:“南方人有句話說:人如果做事沒有恆心,就不能當巫醫。這句話說得真好啊!”“人不能長久地保存自己的德行,免不了要遭受恥辱。”孔子說:“這句話是說,沒有恆心的人,用不著去占卦了。”
易經的恆卦叫雷風恆,上卦為震,下卦為巽。象傳中說“雷風恆,君子以立不易方”,君子應該堅持恆久的前進和努力。因此,儒家的人生觀就是死拼到底——拼到無能為力,拼到感動自己,才是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
3.少說多做先做再說,乃人生之精要。儒家強調現實的功利性,也就是做事的客觀效果,討厭那些終日無所事事,高談闊論談笑晏晏的人。孔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君子言語要謹慎遲鈍工作,卻要勤勞敏捷。因為在孔子看來,真正的君子做事,而不是花言巧語輕易承諾。孔子說“古之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古人不輕易說話,因為他們以說了而做不到感到羞恥。儒家討厭吹牛誇誇其談的人,因為在孔子看來,“巧言令色,鮮矣仁”。當一件事還沒有做的時候,你最好不要說出來,因為你一旦說出來,可能就已經敗了。佛家也有“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就錯”的勸喻。墨子曾經講過一個故事,子禽問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蝦蟆、蛙、蠅,日夜恆鳴,口乾舌擗,然而不聽。今觀晨雞,時夜而鳴,天下振動。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時也。”墨子說,你看那些青蛙天天叫,讓人討厭,而雄雞一唱天下白,人人都會起床,所以多說無益,要說到點子上才行。
4.君子藏器於身隨時而變待時而動。孔子主張濟世利民的人生觀,發揮聰明才實現人生價值。但世界萬千,人生總不能順遂人意,遇到懷才不遇如何?遇到坎坷挫折如何?孔子認為君子要善於順勢而變,要能把握必然性,又要能夠把握偶然性,如此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孔子把這叫做“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孔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意思就是說用到我,我就出來工作,如果不用我,我就隱居起來,提升自己的能力,等待時機的到來。用之則行舍之則藏,中國文人抵抗仕途不順的法寶,這也是儒道兩家為中國文人提供的處世良藥。蘇東坡給他的弟弟寫了一首詞叫沁園春,下半闕就是說的這個意思。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閒處看。身長健,但優遊卒歲,且鬥尊前。
大致的意思是說,我們兄弟倆那絕對是不世出的人才,但是人生又很不得意,那又能怎樣呢?保持好的心態和身體,等待時機好了。所以說,儒家教會我們,在人生處於低谷的時候,多讀書提升自己,等到機會來臨的時候,就可以“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了。但是,你身上沒有鎮山的法寶,也就是孔子所說的“器”,青雲肯定上不了了,你就等著烏雲密佈吧。
5.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欲速則不達。 人生是撒下種子然後靜待花開的過程。你不能違背自然規律拔苗助長,那樣的結果只會讓人生的花兒提前枯萎。孔子曰:“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無成”。這就告訴我們,人生是一個慢慢行走的過程,你不能超越某一個階段,你不能超越人生的規律而去做一些事情,這樣只會壞事而不會好事。你愛一個姑娘,不妨是小火燉豆腐,慢慢來,否則你上來就是強吻就是壁咚,大部分姑娘會被你嚇跑,留下一句臭流氓讓你在風中凌亂!
6.讓自己的靈魂變得自在。快樂的事物有很多,但終極的還是心靈俯仰無愧的快樂。因為物質的快樂很快就會消失;肉體的快樂,無非像周星馳電影裡所說的那樣,打了一個冷戰而已,很快將陷入空虛。唯有靈魂的快樂是持久的,是那種想起來就甜蜜就想偷著樂的輕鬆釋然。孔子極為重視靈魂的快樂,經常和顏淵一起討論如何在貧窮中尋找快樂。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孔子認為人生真正的快樂是讓靈魂變得自在。因為快樂是內心的自足,無關於慾望無關於貧窮和富貴。在快樂的人看來,天地間的每一塊雲彩都為我而飄蕩,天地間的每一朵花兒都在為我芬芳,身體無疾病,靈魂無紛擾,人生的快樂莫過於此!宋朝哲學家程顥寫了一首詩叫秋日,非常明確地表達了人追求靈魂的滿足感。
閒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
心是人生的主宰,讓心快樂起來,你眼中的世界、腳下的土地都充滿魅力。快樂就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閒”;就是卸下壓力卸下偽裝不再彷徨的平淡,就是與大自然的春花秋月花鳥蟲魚和熱戀一場,像李白的“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像辛棄疾的“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的互相欣賞,是站在道德高點的俯仰無愧。總之,快樂就是不再因人因事因物的慌張!
閱讀更多 好玩的國學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