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版“清明上河图”,我在距成都38公里的地方找到了!

在距离成都38公里的地方,有这样一个小镇,因为三江汇合,它曾是码头重镇,曾被称为“活的清明上河图”。

现实版“清明上河图”,我在距成都38公里的地方找到了!


因为特有的码头文化和沿河生长的“江南水乡”气质,反而将川西的特色民居建筑和人文很好地传承了下来,被人们称赞为“小成都”。

现实版“清明上河图”,我在距成都38公里的地方找到了!


现实版“清明上河图”,我在距成都38公里的地方找到了!


它就是坐落于崇州市的元通古镇


/ 1 /


这里不是商业古镇的复刻品


到元通古镇之前,我并没有对它抱有多大的期望,古镇嘛,大都一个样。

但从大巴车下来的一刻,加上当天天气的渲染,一条老旧,越显冷清,还挂着褪色的纸质招牌的老街出现在眼前。

现实版“清明上河图”,我在距成都38公里的地方找到了!


现实版“清明上河图”,我在距成都38公里的地方找到了!


一同出现的还有那些自带好看幅度的屋檐和因为年生已久有些坑洼的瓦片。

我嗅到了生活的味道,这里不是哗众取宠,大型庙会场地,也不是商业古镇的复刻品。

现实版“清明上河图”,我在距成都38公里的地方找到了!


现实版“清明上河图”,我在距成都38公里的地方找到了!


历史沿袭,自然长成是我对元通的第一印象。

因为这里有一座伫立了两百来年的石拱桥,岁月的风化并未让这座桥变为残存记忆,从历史的夹缝中沿袭了下来。

现实版“清明上河图”,我在距成都38公里的地方找到了!


在刚入镇的时候,遇到了一位热情的老爷爷,他告诉我说,如果你来元通没去永利桥上走走,等于没来。

从远处看,桥身有三孔,桥墩伫立两尊鳌头型的鱼嘴,造型粗犷而魏然,让人无不感叹前人工匠的建筑艺术之美。

现实版“清明上河图”,我在距成都38公里的地方找到了!


那自然长成于这个古镇,又体会在哪里呢?

“因为是码头的嘛,从晚清开始南下北上的商人就聚集在这儿了,文化互融也成了这个古镇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永利桥上遇到的当地人告诉我。

现实版“清明上河图”,我在距成都38公里的地方找到了!


沿河而建的带着“小江南”风情的低矮楼宇,在川西特有的穿斗房民居设计的基础上,又能看到一些园林的屋檐设计。

现实版“清明上河图”,我在距成都38公里的地方找到了!


现实版“清明上河图”,我在距成都38公里的地方找到了!


没有人会去改变这个东西,对于外来文化大家的思想接受度出奇的高,它们就这样互相融合,自然生长,到现在我们还能在这儿寻得一番踪迹。

/ 2 /

这里的惊喜不止在小江南

还有教堂和公馆

走完永利桥,穿过半边街和皂角巷的老式木门和圆形画幅的砖片墙,一座哥特式建筑风情的教堂便出现在了眼前。

现实版“清明上河图”,我在距成都38公里的地方找到了!



天主教堂


这个教堂可大有来头,在乾隆年间,崇州涌入了大批传教士和信徒,建了很多教堂教会,在十九世纪末的反洋教战争中,只有这个天主教堂完整的保存了下来。

现实版“清明上河图”,我在距成都38公里的地方找到了!


虽然教堂的主体建筑是单檐歇山式屋顶,内里在屋壁上开的菱形花窗,大门也是哥特式,但在门面浮雕仿木挂篇上,依旧糅合了川西传统建筑元素。

现实版“清明上河图”,我在距成都38公里的地方找到了!


教堂目前是呈半开放状态,不能走进去参观,但可以在门口拍照观赏,这里还有一位长年在这儿守教堂的爷爷,坐在门口读书看报,充当游客相机里的人物背景。

现实版“清明上河图”,我在距成都38公里的地方找到了!


除了教堂以外,这里的大院、故居和公馆也是异于其他商业古镇,值得我们花时间去探寻的地方。

罗家大院


现实版“清明上河图”,我在距成都38公里的地方找到了!


现实版“清明上河图”,我在距成都38公里的地方找到了!



一走进罗家大院,看到十分富丽的撑弓、挂篇浮雕,让人很难相信这是一座由女人一手创建起来的家业。

公馆的主人是罗家的儿媳妇,一个曾上过中学的女人,在那个年代,她用这座豪华的大庄园书写了一部女人的励志史。

现实版“清明上河图”,我在距成都38公里的地方找到了!


在公馆内,除了以当心问做门廊,走马转角楼和回廊也做得十分考究。

现实版“清明上河图”,我在距成都38公里的地方找到了!


现实版“清明上河图”,我在距成都38公里的地方找到了!


红色木门和蓝色楼顶的颜色搭配是我邂逅到的意外之喜,不禁让人觉得这里就像一个冷门博物馆,里面藏着各种等待我们去发掘的“宝藏”。


黄氏公馆


现实版“清明上河图”,我在距成都38公里的地方找到了!


这曾是一座“将军府”,从进门处大气蓬勃的回廊便能体会到公馆的主人当时在川西的实力可见一斑。

在这里徘徊最大的感受除了想象当时这样的大户人家如何优渥的生活,还有就是享受那些中西结合的楼宇建筑带来的神奇观感。

现实版“清明上河图”,我在距成都38公里的地方找到了!


现实版“清明上河图”,我在距成都38公里的地方找到了!


公馆内的黄氏藏经楼便是最典型的中式层面砖墙的西式小洋楼。

五彩玻璃,室内壁炉的元素,这种在两种文化间来回徜徉的奇妙旅程,竟意外地频繁出现在这座川西古镇里,也让人忍不住对这座古镇衍生出更多的好奇来。

现实版“清明上河图”,我在距成都38公里的地方找到了!


现实版“清明上河图”,我在距成都38公里的地方找到了!


/ 3 /

这里藏着成都慢慢消失的东西

漫步在青石板的老街巷里,在不赶集的日子,这里有种别样的安宁,不自觉地让人放慢脚步,好像时光在这里暂缓了。

现实版“清明上河图”,我在距成都38公里的地方找到了!


现实版“清明上河图”,我在距成都38公里的地方找到了!


如果说在成都,寻觅老成都的旧影或许要到茶馆和老街,而在这里,这里的一切都是小镇人们生活的缩影,而老成都的旧影就藏在我们按下的每一次快门里。


木门


现实版“清明上河图”,我在距成都38公里的地方找到了!


现实版“清明上河图”,我在距成都38公里的地方找到了!


现实版“清明上河图”,我在距成都38公里的地方找到了!



蓝黄白的木质小门,窄的,双扇的 ,它们都歪歪斜斜地镶钦在砖墙房子里,履行它们作为“门”的职责。

推开这扇门,开始走进人群,开始忙碌和生活;关上这扇门,一个被称为“家”的地方,让温暖持续。

现实版“清明上河图”,我在距成都38公里的地方找到了!


小窗

除了自带滤镜的木门,这里的窗户也很有年代感,不是千篇一律的镂空雕花的翻新设计。每扇窗几乎都不一样,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年代气息。

现实版“清明上河图”,我在距成都38公里的地方找到了!


现实版“清明上河图”,我在距成都38公里的地方找到了!


现实版“清明上河图”,我在距成都38公里的地方找到了!


屋主人的猫,趴在窗口,慵懒地望着窗外,样子就像正匍匐在山坡的向阳面。

字迹



现实版“清明上河图”,我在距成都38公里的地方找到了!


现实版“清明上河图”,我在距成都38公里的地方找到了!


现实版“清明上河图”,我在距成都38公里的地方找到了!


现实版“清明上河图”,我在距成都38公里的地方找到了!


贴着“多色焗油、离子烫”字眼的理发厅,用颜料毛笔代写的大字招牌,水泥墙上快要脱落的标语,让人恍惚间回到2000年的那个夏天。


慢生活



现实版“清明上河图”,我在距成都38公里的地方找到了!


现实版“清明上河图”,我在距成都38公里的地方找到了!


木心在诗里写着:从前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我们现代人好像只能缅怀从前的慢。

现实版“清明上河图”,我在距成都38公里的地方找到了!


现实版“清明上河图”,我在距成都38公里的地方找到了!


但在这里,无论是从一下车就遇到的“话痨”奶奶,热心地端出小板凳给我们坐着拉家常道里短,还是坐在竹椅上拍打着烟袋的爷爷,抑或是提着鸟笼,挎着烟袋沿街转悠中年大叔。

他们就像从80年代的小说里走出来的人物,在这个时代延续着从前的生活方式。

现实版“清明上河图”,我在距成都38公里的地方找到了!


现实版“清明上河图”,我在距成都38公里的地方找到了!


我很感谢还能有这样一个小镇,在走过老街巷尾,听到从那些老旧门窗背后传来闹热的谈话和笑声时,它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从来都不是追赶。

现实版“清明上河图”,我在距成都38公里的地方找到了!


生活是自然而然,生活是不大的欲望加一点点的期待,生活是慢一点,去感受时光的流逝的痕迹。

你好,我是成都吃喝玩乐团。

帮成都人解决哪儿好吃、哪儿好耍的世界性难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