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保德蕎麵碗託怎麼樣,好吃麼,哪裡能吃到正宗的?

__小易


作為一個保德人,最有資格來回答這個問題。

保德生產蕎麥,蒸的蕎麵碗託,晶瑩光亮,粉白微清,柔軟,光滑,是我們最喜愛的一道美食。保德人性懶,所以早飯大多不在家吃,而是會邀上三五知己,去吃了碗託。所以,大多店鋪都是早晨開賣。

在保德,碗託分為“素碗託”和“肉碗託”。

素碗託,吃法簡單。只需左手拿碗,右手那叉,叉子貼著碗的邊緣叉進去,轉一圈,然後在碗託的正面打個“井”便可,在配上有名的“醋蒜湯”,很是美味。

肉碗託,不是在製作碗托里面加肉,而是在快出鍋是在上面鋪上一層肉臊子。在我們這,肉碗託依口味分為“正好”“冰鎮”“綿的”。拿到碗託,只需在碗託挖一個洞,舀進醋蒜,在挖上些辣子,便可以開吃。更有吃貨們,會在碗託上面蓋上一元左右剛出鍋的豆腐,那滋味別提多好了。這也是為什麼碗託鋪旁總會有豆腐攤。

後來飯店廚師衍生出一道菜“醋煎碗託”,把素碗託裹上面油炸過,在配上辣子、花生米等,也是當地人愛吃的一道菜

來保德必然要吃碗託的,希望大家來吃吃當地的梁勇碗託、芬英碗託。


肥宅佬


你好,保德蕎麵碗託在當地是一種家常美食。清涼利口,味道獨特。

保德縣盛產蕎麥,所制蕎麵碗託,觀之晶瑩光亮,粉白微青,質地精細,柔軟,光滑,細嫩,清香利口,風味獨特,為忻州地區風味小吃之上品。

碗託,顧名思義是將蕎麥麵製成的糊放入碗中,上籠蒸熟晾涼後,拔出一個和碗形狀相似的“託”來。地道的保德“碗託”用的蕎麥麵,是把粗的、黑的篩去,留下白的、細的,稱為“上蕎麵”。

保德碗託是山西省忻州保德縣的一種漢族傳統小吃。風味獨特,為小吃之上品。碗託,顧名思義是將蕎麥麵製成的糊放入碗中,上籠蒸熟晾涼後,拔出一個和碗形狀相似的“託”來。地道的保德“碗託”用的蕎麥麵,是把粗的、黑的篩去,留下白的、細的,稱為“上蕎麵”。保德縣盛產蕎麥,所制蕎麵碗託,觀之晶瑩光亮,粉白微青,質地精細,柔軟,光滑,細嫩,清香利口。

製作做法

碗托兒看起來簡單,做法卻頗為講究。顧名思義,碗托兒是以碗為模做成的:是先將麵粉和成團,然後再化成糊狀的漿,盛於碗內,用急火蒸至半熟時,攪動一次,以防沉澱,熟後冷卻即成。這漿忌稠亦忌稀,稠則發硬,稀則發脆,入碗蒸時,託的中央寸許為宜,厚也不美,薄亦不好,蒸用時間約摸半個鐘頭,長了便“老”,短了太“嫩”,期間還需筷子攪動一次,否則裡生外熟,抑或上稀下稠缺了均勻。加工好蕎麥麵以後,先把蕎麥精粉用鹽水拌成面穗,使勁揣,一點一滴地適量加入淡鹽水調成糊狀。揣不到,蒸出的“碗託”沒有“精氣”,掂掂,不會發顫,易裂縫。調出的糊若是清了,蒸出的“碗託”太軟;調出的糊若是稠了,蒸出的“碗託”太硬。鹽的甜與鹹都會影響到“碗託”的質量。然後,將蕎麵調好的蕎麥麵糊盛於碗內,上籠用武火蒸之,必須火急,火候不夠,蒸不出“花(波紋)”來,還容易澄湯,蒸出的“碗託”上棉、下硬,不吃香。蒸時,每隔一小會得攪動一次,這攪動是有學問的,早了不利成型,遲了又會沉澱,蒸出的“碗託”軟硬不均勻。蒸鍋用的鍋蓋,也很講究,不能用金屬做成的鍋蓋,金屬鍋蓋會從鍋內打下汽化的水,使“碗託”棉、嫩不一,惟有用農民拿高粱穗的杆做成的“棒排”才行。還有水,只有用本地的水做最好。有人試過,同樣的人、同樣的面,到了太原、忻州,或者內蒙的包頭,怎麼做都找不到那種感覺。

“碗託”蒸熟後冷卻即成,用餐時佐以醋、蒜調製的湯。“醋蒜湯”的調製,“工藝”也不簡單,若沒有一定的“工齡”是調製不好的,蒜要倒成泥,醋要適量,少許的姜面,開水晾涼,各種配料有度,吃起來才能“提味”。假如是做“肉碗託”,則需把豬肉剁成餡,在“碗託”蒸熟前撒上。蕎麵“碗託”宜涼調,宜熱燴,或者配以素湯,或拌以肉醬。不僅是待客之佳餚,還有疏通腸胃,清燥熱,利便之功效。筆者去過河曲縣,他們用的是混(沒有去粗的、黑的)蕎麥麵做的,黑色不清亮,看起來就沒有胃口;到過陝西省的府谷縣,與保德縣只有一河之隔,有保德人傳授技藝,但也是貌合神離,找不到那種“韻”味!

碗託文化

保德人蒸“碗託”的歷史源遠流長。筆者的爺爺曾做過“碗託”,由於做的“碗託”味道鮮美,口感舒適,常常會被人們一鬨而搶。做“碗託”是一項重體力勞動,真正要想把“碗託”做好,那可是一件非常吃苦的營生,我的一位親戚,做“碗託”早就駝背了,患有骨質增生等多種疾病。爺爺做的感到累的時候,父親常常下班後抽空趕過去幫忙。現今保德縣城專營此業者甚多,還有在外地設攤應市的,深受廣大食客讚賞。文革時期,革“資本主義尾巴”,“碗託”也不例外,但是,有的人迫於生活,走街串巷,進行著“黑色買賣”,“碗託”的交易一天也沒有斷過檔。 “碗託”物美價廉,經濟實惠,現時在保德街市上的每個“素碗託”的售價僅為2元,每個“葷碗託”的售價僅為3元,買得多了還可以優惠。飽,可以品嚐;餓,可以充飢。所以適應各類人群享用。夏天,冷用;冬天,熱食。 一個地方的自然環境氣候物產等條件,決定著一方居民的生活習性,保德人愛吃“碗託”,熱愛“碗託”,善做“碗託”,一年四季離不開“碗託”,平時吃“碗託”,親戚來了吃“碗託”,逢年過節吃“碗託”,外出工作的保德“遊子”們叮囑在家的親人:來時千萬別忘記帶些“碗託”,以致“碗託”不僅為生活所必須,而且演化為一種文化。


忻州身邊事


每個地方人們的口味不一樣,保德愛吃別的地方不一定愛吃。想吃正宗的只有來保德,因為水土不一樣就算下去忻州同樣的方法水不一樣做出來的味道也就不一樣了。忻州就有做碗託的專門保德拉上水下去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