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选手跑全马后,心肌标志物显著升高!

业余选手跑全马后,心肌标志物显著升高!

虽然马拉松运动员心脏骤停的发生率仅为5万名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中的1人,但所有运动引起的心脏事件中有很大一部分发生在马拉松比赛期间,特别是35岁及以上的男性。我们通常认为,马拉松运动员的身体状况良好,是健康的个体,不存在可能在比赛期间或比赛后使他们易于发生心脏事件的风险因素。然而,随着马拉松的日益普及,参赛人数呈指数递增,同时一些业余跑步者缺乏适当的训练,使得马拉松比赛中心脏事件发生甚至导致猝死的新闻时有发生。

那么,

讲真,

从医学和科学的角度来说,

马拉松到底会对心脏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近期,《Circulation》杂志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业余选手在跑完全程马拉松后,心肌生物标志物——高敏肌钙蛋白I(cTnI)和高敏肌钙蛋白T(cTnT)的水平显著升高。

西班牙的研究人员对63名业余马拉松选手参赛前后的心肌标志物进行了分析。63名选手共分为21组,每组3名,每组各自进行了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和10 km的比赛。比赛后,研究人员测量了选手的相关心肌标记物,包括cTnI,cTnT,NTproBNP,CKMB和CKMM,以及肌红蛋白。

结果显示,随着跑步距离的增加,cTnI,cTnT的血清浓度显著增加,而NT-proBNP和CKMB浓度仅在全马运动员中更高。CKMM和血清肌红蛋白浓度的情况与之相似。

因此,虽然跑步者之间心血管事件的10年风险差异不大(平均约3%),但通过心肌生物标志物水平测量的心肌压力水平,在全程马拉松后更大。也就是说跑了全马的业余选手比跑半马和10 km赛程的业余选手cTnI和cTnT显著升高,心脏承受的负担更重。

该研究仅入组63名马拉松业余选手,研究对象的数量尚不足以准确评估选手10年心血管风险的差异,但研究人员正计划扩大样本量,进一步分析。

思考

该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马拉松爱好者来说,选择短程的马拉松可能会减少比赛对心肌产生的压力,减少心血管事件。这,是一个很严肃的结论。

小循编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