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隆冬时候了,孩子们免不了备一双雪地鞋。雪地鞋,顾名思义,应该保暖、防滑、防水,三项功能不可或缺。否则,不可以担当雪地行走的大任。

在鱼台生活,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这种鞋,应该在40岁以上的人才穿过,现在基本已经绝迹了,毛窝子成为时代的“绝响”。但是,在80年代之前的农村,毛窝子是冬天必备的神器,如果没有这样一双“毛窝子”,冰天雪地的时候,几乎寸步难行。

毛窝子,取材就是我们这里随处可见的芦苇,秋天的时候收割了芦苇,挑选花穗最大的芦苇花,扎齐,倒挂在房檐下晒干,编织毛窝子,芦苇花是最好的选材。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然后是做底,鞋底是木屐。木屐是日本的传统,至今仍是大和民族的标志性穿着,日本人能保持自己的特色,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有时候太急于淘汰一些传统的东西。

我们的毛窝子和日本的木屐应该没有必然的联系,都是一种生活的创造。不同之处,我们的毛窝子走起来更有稳定性,毛窝子的木底子中间镂空,前后着地,除了保暖,更方便行走。与普通的鞋不同,穿木屐走路,功夫在脚下。日本人穿着木屐,和清代宫廷中女人穿着木屐的目的可能是一致的,能走出来一步一摇,无限风情的效果来。

我们穿毛窝子没那么多讲究,主要是实用。

木屐的底子高,有防水和防滑的效果。

在乡村,能把芦苇编织成毛窝子,是一种普及性的手工艺,很多成年男人都会。隆冬之前,他们会为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准备一双毛窝子,穿旧的毛窝子,底子一般都是完好的,拆下来,换上新芦苇,又是一双新鞋。

等下雪的时候,穿着毛窝子,踩在雪地上,发出很酸爽的咯吱声。那时候,清晨起来去上学,踏着雪地,脚下是清脆的声响,一步一个脚印,清晰可辩。

冬天,穿毛窝子是不能奔跑的,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体现着一种慢生活。或许就是木心先生写的那样: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如果当年穿着毛窝子学会这首诗,生活应该多不少情调。

现在还能记得当年毛窝子穿在脚上的模样,所谓的有型有款。让人觉得真正的能工巧匠都是在民间的。芦苇花,可以编制出这样的艺术品来。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那年月,很多孩子冻脚,冻手,我上小学的时候,手背经常被冻成疮,而脚下因为有这样的毛窝子,还算安好。冷天里,毛窝子里可以每天换上一把新芦花,松软的,是一种自带温度的呵护。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时光飞逝

转眼间我们都从天真快乐的孩童

成长为要承担家庭、事业等责任的大人

那些年关于冬天的记忆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以前冬天人们没暖气

日子又是咋过的呢?

让我们穿越时光回到从前看看

以前是怎么样过冬天滴……

小时候的我们

为了抵御刺骨的严寒

穿上臃肿的棉衣

裹上宽大的棉帽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围上长长的围脖

穿上厚厚的棉鞋

还是冷怎么办?

多穿几双袜子!

把自己裹成个球生怕冻死自己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那时候没有暖气

天冷靠挤

几个小孩总是爱聚到一起

互相挤,一会儿就暖和了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妈妈牌毛衣

由妈妈亲手编织

一个冬天都暖暖的

帮忙绕毛线

很多人都干过这事!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那时候觉得有一种帅气叫穿军大衣

这厚实、这风度、这保暖……

貂皮大衣也比不上它冬天温暖我心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还有老军用棉帽,男女都爱它

把帽帮子向下一拉

就把耳朵、脖子都护住了

外面的冷风吹不进

里面的热量散不掉

浑身都感到热烘烘的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再配上一双大棉手套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还有这样的一双鞋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那就是绝配了,还怕啥冷

早上一起床

窗户玻璃上会有好看的冰花

我画个花,你写个字

再用嘴一哈,全没了

接着再来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小时候

脸上、手上很容易皲裂

但我们有护手宝典

雪花膏你还记得吗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天天见”的大宝

也是风靡了一阵子呢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出门衣服穿多点

回家没有暖气咋办?

拉点煤生个炉子呗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那时谁家都有个炉子

一进门先往火边上凑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嗑个花生,聊聊家常

美得没法没法

就是要防止中煤气啊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晚上睡觉

有热水袋给你暖的被窝

没有暖宝宝电热毯也照样过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或者是这个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只是晚上的时候是热的

早晨就变凉啦

你还记得吗?

除了烤火,还有烤馍,烤包子

最喜欢吃上边硬硬的脆脆的皮

包子馒头更香啦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最香甜的还是烤红薯

那味道至今难忘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当然,更加香甜的记忆是这个……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还有芥菜疙瘩腌制的咸菜

简直是冬天最美味的馈赠!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那时候买东西不方便

但有了集或庙会就方便多了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集上各种新鲜小玩意

你一定缠着爸爸妈妈买过,

芝麻糖、甜果子、糖瓜、橡皮糖……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还有爆米花

拿个小碗盛上大米或玉米去排队等着

嘣一声,香甜的爆米花就出来啦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过年的时候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顿好的

那种幸福感够你回味一整年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吃饱喝足去玩耍,

下雪天,打雪仗、堆雪人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或者干脆溜冰

你拉着我,我拽着你

然后大家一起跌倒

谁也不说疼,还玩得贼欢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那个年代

没有电脑游戏机的日子

我们依旧快乐无比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小时候的冬天,很冷

心里却很温暖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慢慢我们长大了

一切都成了回忆……

回到小时候跟小伙伴一起过冬

成为遥不可及的梦想

在鱼台,最早的雪地鞋,叫“毛窝子”!

同样的冬季

不同的过冬方式

留给每个人的都是独一无二的回忆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70、80、90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