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中东战争,英法为何与以色列结盟?

历史文斋


谢悟空。

小为了苏伊士运河的归属,大是美苏与英法的争霸


第二次中东战争发生于1956年,诱因为埃及宣布收苏伊士运河管理权为国有,而运河的原拥有者要重夺控制权,所以亦习惯性称为“苏伊士运河战争”。以色列配合英法而对阿拉伯国家发动打击。

但还有更深层的国际博奕背景。

历史回顾


二战之后,六十年代之前,国际博弈非常复杂,苏美争霸其实并不占主导地位,仅仅能排在第三位置。国际博奕有四大主题:首先是美苏两新贵与老牌的英法的世界主导权之争,其次是西方防东方大国革命成功带来的民族解放运动,第三是美苏在欧洲与东亚的军事对抗,第四是苏联同阵营防被超越与巩固霸权。正因如此,才有了东方如许大规模的解放战争、英国军舰在长江被重创,但列强们并没有任何动静――美苏与英法正在中东全力对抗,争夺世界能源中心与最重要海上交通要道苏伊士运河。

因为是二战最大贡献国,美苏在联合国成立之初拥有更大话语权,所以推动联合国认定犹太复国者在以色列建国,遭到阿拉伯国家的全力反对,英法也暗中抵制,所以第一次中东战争是苏美支持以色列、英法支持阿拉伯。


从地图可知,除阿拉伯半岛与伊朗,北非与中东是英法殖民地,而且英法在伊朗、阿富汗也接近完成殖民地统治。但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之后,英法其时已经在中东算是完败于美苏的新兴霸权――以色列获得了完胜。

战争影响

在美苏的暗中支持下,1956年,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这是直接动了英法的最后也最根本的利益,因此决定武力夺取。而埃及禁止以色列的通行权,也成了以色列开战的直接理由――最终目的当然是击败当时阿拉伯国家的老大埃及,因此率先发动了攻击。

英法不仅组成联合航队发起海空打击,而且投入2.2万人的登陆部队。但最终英法没有占到便宜,不得不撤军。以色列却不但获得了运河通行权,也占领了西奈半岛,直达运河东岸。苏伊士运河也成了美苏主张的“国际航道”。

第二次中东战争,也宣告了英法世界霸权的落幕,世界进入了美苏争霸的舞台:第三次中东战争,就成了阿拉伯背后是苏联、以色列背后是美国的格局。


巴山肖鹏


第二次中东战争就是英法自己想打仗,当时的埃及宣布对苏伊士运河的主权收回,这本是英国的产业,英国是恨得咬牙切齿但是又不便于自己出面,所以就推一个以色列出来当打手,然后背地里拉偏架支援以色列,实际上在对埃及作战的时候英法两军打的比以色列狠多了,几乎就是披着以色列的军装在打仗。

当时英法不便直接出兵的主因有四个,第一个是国民反战情绪,这两国刚刚打完第二次世界大战,整个国家内元气大伤,国内人民都不想再介入一场新的战争。尤其是法国,法国刚刚还在越南吃了败仗,想打也没实力。

第二个原因是殖民者身份不好。当时恰恰处于殖民地独立浪潮当中,包括埃及本身也是英国殖民地,英法作为曾经最大的老牌殖民帝国,一旦英法出动军队打埃及那么会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其他殖民地的不安,这是容易牵一发动全身。

第三个原因就是英法需要前进基地,当时的英法两国海军已经大幅衰弱,没法单独靠海军舰队,海军航空兵以及海军陆战队来取胜。需要一个陆战支点,而以色列的地理位置刚好可以满足这一点。

第四个原因就是苏联也在争取埃及,不排除埃及会倒向苏联。英法担心苏联介入导致英法不敌,所以拉以色列出来当代理人可以限制苏联出兵,同时还可以把美国拉下水,因为犹太人在美国很有分量。


优己


第二次中东战争,有别于五次中东战争的其它四次。唯二次中东战争非纯阿以矛盾引发的战争,二次中东战争对以色列来说,是一次被利用的战争,是充当马前卒的战争。

引发战争的要素,是独立后的埃及强力收回英国霸佔,法国有股份的苏伊士运河所有权。

大家可能想不到,二次中东战争跟遥远东方龙竟不无关系。1956年在埃及要召开一次亚非会议,周恩来总理决定参加。那时我国尚孤立于世,除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及少数国家外,少有于我们建交的国家,联合国、及世界上众多国际组织都不带我们玩,国家的一应国际权益均握在台湾国民党手中。

埃及可谓中东老大,建立中埃关系便于健全中国跟中东关系,拿下埃及等于打开了非洲大门。亚非大会上不能有台湾代表,唯中国、埃及建交方能达到这目的。历经明里暗地艰苦交涉,中埃终于建交,埃及跟台湾国民党断绝外交关系。

中埃建交使美国震怒了,为此美国取消了对埃及一切经济军事援助,並对埃及施行国际打压。本就贫困交加的埃及立马陷入难拔的困境。记得中国那时还从国库可怜的外汇中挤出二、三千万瑞士法朗援助埃及,杯水车薪更本于事无补。走投无路的埃及终于想到活水活钱的运河,逐与把持运河所有权的英国谈判,大幅提高运河收入中埃及分成,谈崩后埃及一怒之下武力全盘收回运河归埃及国有。如此便促使英法发动对埃及的运河战争。

根据问题题意,本文对战争经过不详谈仅几笔带过。

以色列建国不久,第一次中东战争留下的伤痕尚未抹平,极需列强帮助。其时英法自身也抽不出更多作战力量,极需帮凶,在英法威逼、利诱、许愿前提下,以色列自身也极需扩大利益,在这些种种前提下,以色列为配合英法联军顺利拿下苏伊士运河区,1956年10月29日率先发难进攻埃及西奈半岛,狡猾善战的以军很快拿下半島大部,英法也侵佔了运河区。

在英、法、以准备扩大战果时,苏联对以色列发狠话了,你以色列在世上才蹦哒几天,要干掉你不费劲,还想不想要苏联、东欧犹太移民了?……以色列那时人口尚少,境内尚有不少阿拉伯人,那是原住民无奈,以色列急欲扩展国家人口,但只准备接收夲民族移民,而苏联提及的地方正是犹太移民源泉,左思右想,为了自身利益,以色列动摇了,决定退出战争。美国这时想象力也丰富起来,之前美国在中东几乎白板一块。其实那时不管经济还是军事上,美国已经雄冠全球。这时美国的中东梦已浓起来,竟开天辟地,至今看耒也是唯一一次,对自已盟友军事上施加压力,英法在压力下终也退出苏伊士运河,第二次中东战争结束。

第二次中东战争,开辟了世界新格局。以色列开始真正走上强盛之路;美国开始了中东征程;中国开始走上广泛外交历程;东西苏美两强明争暗斗之旷日持久冷战由此真正地拉开序幕。


鲁阳挥弋


其实说英法和以色列结盟,实际都是利益惹的祸,第二次中东战争,先说一下主角很受伤的埃及,苏伊士运河是连接欧亚最便捷的海上通道,在二次中东战争之前,苏伊士运河一直被英法控制,是其主要的海运动脉,有丰厚的利润,以色列呢对苏伊士运河也是相当依赖。苏伊士运河是埃及的固有领土,难道埃及不看重吗?这样的黄金航道,被英法控制,当然是不能接受的,于是埃及就收回了苏伊士运河的经营权,触碰了英法蛋糕,这样的老牌帝国怎么能忍气吞声,导火索也就点燃了。

以色列对苏伊士运河也是相当依赖的,三个臭皮匠到一起,一拍即合就算计埃及了,以色列攻打西奈半岛,英法联军攻打苏伊士运河,让英法没想到的是遭到埃及顽强抵抗,没能如愿拿下苏伊士运河,只是占领了一丢丢,虽然埃及损失大,但英法伤亡也不小,到是以色列攻占了西奈半岛。

第二次中东战争同样也受到了两大阵营的前苏联和美国的关注,苏联给以色列下了通牒,想不想有国家了,如果继续在埃及就,就你看着吧。并通知美国约束英法,在苏联和国际压力下,英法不得不恢溜溜撤出埃及,没有捞到半分好处还偌了一身臊。


东72607259


英法两国对苏伊士运河有着贸易利益,而以色列则需要打开运河,以让以色列船只得以通航。

1956年7月26日,纳塞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通过运河的收入来独自修建阿斯旺水坝。由于苏伊士运河是欧洲国家到东方贸易的重要航道,而且英国企业和银行拥有运河44%的股份,纳塞尔的决定引起英法两国的极度不满。在埃及国有化苏伊士运河几个月后,英国、法国和以色列在巴黎郊外的塞弗尔举行了秘密会议。这次会议的详情直到多年之后才被曝光,而且会议的详悉记录已经被销毁。会议的三方制订了周密的重夺苏伊士运河的计划:首先由以色列向西奈半岛发动袭击,然后英法两国介入,要求双方军队在苏伊士运河两岸停火,之后再由两国军队进驻苏伊士运河区,从而达到接管苏伊士运河的目的。


天道酬勤勇者无敌


主要是因为埃及。

二战后,新国际秩序中,英法依旧占有不小的发言权,主要体现在英法所拥有的殖民体系实在庞大。对此,苏联美国(包括新中国)都在共同努力破除英法的殖民体系,苏联高呼民族自决,美国不断在背后使绊子,中国则在中南半岛狠狠打击法国,在1954年日内瓦印支会议上联合苏美迫使法国退出。

对此,英法处于极度焦虑中。失去殖民地的资源掠夺与市场(英国已经失去印度了),英法都将必然堕落为美国跟班,所以迫切需要一场大战来阻止国势下滑趋势。

此时,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国有。这当然严重损害了英法股份的利益。随后两国就不断施加压力,埃及不愿屈服,公开断绝英法轮船通过苏伊士运河。

安理会否决英法关于苏伊士运河国际化的提议之后,英法开始策划战争,因兵力问题就与埃及的主要敌人以色列合作。以色列船只也被埃及拒绝通过,当然同意参加英法对苏伊士运河与西奈半岛的军事行动。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的入侵行动开始,埃及虽被击败,但拒绝了英法调停。英法随后发动进攻,占领赛德港及部分运河区。但国际社会纷纷谴责三国,苏联宣称要对英法军队进行核打击,美国始终不表态保护英法,不仅抛售打击英镑还照会说,只有苏联进攻欧洲与埃及进攻英法舰队,北约才有保护的义务。

11月7日,英法被迫宣布撤军,8日,以色列宣布撤军。英法灰头土脸退出中东,代表其殖民体系的崩溃,世界正式进入苏美争霸局面,此后数年,英法主要殖民地纷纷独立。

经过此事,英国彻底堕落为美国附庸。法国则充分认识到美国是靠不住的,国内不久发生动乱,戴高乐复出之后,即开始推动独立自主的外交,退出北约军事体系,自己搞核武器和独立军工体系。


四川達州


英法与以色列结盟主要的是国家利益的原因。因为当时苏伊士运河埃及已经收归国有,英法船只通行非常不变。因此英法与以色列在第二次中东战争中和以色列结盟,通过战争英法获得苏伊士运河的自由通行特权。



不忘初心敢贪敢腐敢淫


二战之后,以色列的崛起就是倚仗美英法的支持,犹太人的组成多数来源于西方,领导人中多数参加过二战的西方盟军,建国后加盟于西方也是历史的必然,以色列始终在保重在中东地域内西方各国的利益,特别是英国,至今以色列在中东屹立不倒打遍周边,除了自身的奋斗之外外部强国的支援是获胜的关键因素之一,中东数次对以战争均已以色列胜利告终。


zdl6928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那时候大多数阿拉伯国家还是苏联在罩着呢。应发作为美国的盟友和准盟友,要和苏联对抗,肯定选择以色列来支持。再者这也是英法传统的势力范围,一个统一的强大的阿拉伯国家,可不是他们想要的。可以去看一下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你可以了解一点的。


期待房子A


英法利用丧家犬达到自己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