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面孔·5丨張靖武:城市和人生的“文夕大火”,我都親歷了

湘江面孔·5丨张靖武:城市和人生的“文夕大火”,我都亲历了

文、圖丨李婷婷

100歲的張靖武,站在天心閣警世鐘前,雙手合十,俯身彎腰,獻上一朵白菊花。

80年前,他20歲,日軍攻佔岳陽,中日兩軍在岳陽新牆河對峙,長沙岌岌可危。他與200餘名學生組成“湖南學生戰地服務團”。那是1938年11月12日下午,他隨大隊參加火炬大遊行,晚上準備從靈官渡渡江回河西的駐地。在橘子洲頭等待過河時,突然聽到火車汽笛聲,一道白色汽煙,正從火車站(現瀏正街到落星田一帶)上方衝上天去。

不到3分鐘,像一個信號彈,彼時長沙最高建築天心閣和國貨陳列館(現中山亭附近),起火了。不到兩個小時,火光映紅了整個天空。

他是文夕大火的親歷者。在口齒清楚、記憶尚好的時候,他接受過很多次採訪,每一次,他都要重新回到那些場景,重新經歷每一個細節。那些煙、火、熱浪、哭聲,以及籠在身上的初冬的細雨,總會像夢境一樣回到眼前。

1918年出生於長沙縣大賢鎮(現北山鎮),1931年隨家人遷至長沙,住白沙街10號,1934年入讀長郡中學。當時的省主席是張治中,他規定湖南所有的高中生都要接受一個學期的集中軍事訓練,張靖武也算是他的兵了。

文夕大火燒起來時,張治中下令,工作幹部大隊連夜急行軍往湘鄉撤離。16日清晨,張治中派四部車把他們從湘鄉接回來清理現場,長沙已經燒得不成樣了。“所有街道都沒得了,最熱鬧的八角亭也沒了人跡。”

張靖武覺得,讓人欣慰的是,大戰當前,長沙人表現出了極好的素質,幾乎沒人趁火打劫,也沒人冒領救災款。災後,大家各自憑著記憶,在火災前自己的房子宅基地上,或搭棚子,或建樓房,沒有發生過土地糾紛。

從國師大(現湖南師大)畢業後,張靖武被分配到寧鄉五中教書,當訓導主任。在“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感召下,他帶領一批學生參加青年軍,奔赴抗戰前線。抗戰結束後,他上過礦山,做過建築小工,一直到上世紀80年代初,才回到長沙。

老先生,您今年高壽啦?

警世鐘前,金色銀杏樹下,穿著紅色唐裝的張靖武比劃手指:“98歲。”

記憶斷片了兩年。但當週圍人都在聊天的時候,他突然獨自咿咿呀呀唱起來。唱的什麼?聽不真切。

他的侄子在旁邊悄悄說:“這是他當年讀書時的校歌。他每天都會唱。”

那場80年前發生在長沙城中的映天火光,他寫了回憶錄,對那些紛紛揚揚的往事切片如數家珍。80年裡,他還經歷了人生中的煙與火,熱浪和焦土,但他已經不太說起了,彷彿那些嗆人灼心的時刻,已被歲月的熨斗燙平。

只是,當他唱起校歌的時候,往事會再一次落下來。就像落在80年前初冬的那場小雨,此刻正落在天心閣,不由分說,鋪天蓋地,細細密密撲到他的身上。

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湖湘情懷,黨媒立場,登陸華聲在線官網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轉載授權:0731-84329818蘇女士。轉載須註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