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面孔·5丨张靖武:城市和人生的“文夕大火”,我都亲历了

湘江面孔·5丨张靖武:城市和人生的“文夕大火”,我都亲历了

文、图丨李婷婷

100岁的张靖武,站在天心阁警世钟前,双手合十,俯身弯腰,献上一朵白菊花。

80年前,他20岁,日军攻占岳阳,中日两军在岳阳新墙河对峙,长沙岌岌可危。他与200余名学生组成“湖南学生战地服务团”。那是1938年11月12日下午,他随大队参加火炬大游行,晚上准备从灵官渡渡江回河西的驻地。在橘子洲头等待过河时,突然听到火车汽笛声,一道白色汽烟,正从火车站(现浏正街到落星田一带)上方冲上天去。

不到3分钟,像一个信号弹,彼时长沙最高建筑天心阁和国货陈列馆(现中山亭附近),起火了。不到两个小时,火光映红了整个天空。

他是文夕大火的亲历者。在口齿清楚、记忆尚好的时候,他接受过很多次采访,每一次,他都要重新回到那些场景,重新经历每一个细节。那些烟、火、热浪、哭声,以及笼在身上的初冬的细雨,总会像梦境一样回到眼前。

1918年出生于长沙县大贤镇(现北山镇),1931年随家人迁至长沙,住白沙街10号,1934年入读长郡中学。当时的省主席是张治中,他规定湖南所有的高中生都要接受一个学期的集中军事训练,张靖武也算是他的兵了。

文夕大火烧起来时,张治中下令,工作干部大队连夜急行军往湘乡撤离。16日清晨,张治中派四部车把他们从湘乡接回来清理现场,长沙已经烧得不成样了。“所有街道都没得了,最热闹的八角亭也没了人迹。”

张靖武觉得,让人欣慰的是,大战当前,长沙人表现出了极好的素质,几乎没人趁火打劫,也没人冒领救灾款。灾后,大家各自凭着记忆,在火灾前自己的房子宅基地上,或搭棚子,或建楼房,没有发生过土地纠纷。

从国师大(现湖南师大)毕业后,张靖武被分配到宁乡五中教书,当训导主任。在“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感召下,他带领一批学生参加青年军,奔赴抗战前线。抗战结束后,他上过矿山,做过建筑小工,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才回到长沙。

老先生,您今年高寿啦?

警世钟前,金色银杏树下,穿着红色唐装的张靖武比划手指:“98岁。”

记忆断片了两年。但当周围人都在聊天的时候,他突然独自咿咿呀呀唱起来。唱的什么?听不真切。

他的侄子在旁边悄悄说:“这是他当年读书时的校歌。他每天都会唱。”

那场80年前发生在长沙城中的映天火光,他写了回忆录,对那些纷纷扬扬的往事切片如数家珍。80年里,他还经历了人生中的烟与火,热浪和焦土,但他已经不太说起了,仿佛那些呛人灼心的时刻,已被岁月的熨斗烫平。

只是,当他唱起校歌的时候,往事会再一次落下来。就像落在80年前初冬的那场小雨,此刻正落在天心阁,不由分说,铺天盖地,细细密密扑到他的身上。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陆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授权:0731-84329818苏女士。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