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外國人吃中餐,總感覺哪裡不對?網友:吃魚的那位過分了啊

人們常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黃河流域,既孕育出了我們華夏民族,也孕育了我們獨特的飲食習慣和餐飲文化。在我們的傳統餐飲文化中,大家一起圍著桌子,其樂融融的一起吃飯是每家每戶都會覺得很幸福的一件事。但在西方外國人的眼裡,我們這樣的聚餐制飲食習慣卻不是那麼符合他們的邏輯與文化。

跟外國人吃中餐,總感覺哪裡不對?網友:吃魚的那位過分了啊

最近在微博上流傳著這樣一個視頻,就是一網友跟一幫外國友人吃中餐,隨著手機走一圈,我們似乎看到了一些比較有趣的畫面。視頻中的那些外國人們在吃中餐的時候,把每一道菜都端到了自己的面前,每個人自己吃自己的那一份。最有趣的是還有個老哥把好大一條魚都給拿到了他一個人的面前,就想問一句你好意思嗎?就像網友說的:吃魚的那位過分了啊!看著這樣的畫面總覺得哪裡不對,原來是跟我們國內的聚餐模式不一樣。不過從視頻看來,外國人對於這種分餐模式是習以為常的,就算到了中國、吃著中餐,他們還是依然用著這一套。就像出現在綜藝節目《中餐廳》的外國人,他們對著中餐,有時候也無從入手,然後就循著自己的習慣一人一盤了,誰不知這不是中餐的初衷呢!對於此,網友又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跟外國人吃中餐,總感覺哪裡不對?網友:吃魚的那位過分了啊

當然,分餐制和聚餐制的孰優孰劣咱們先不討論。咱們,先來看看西方的分餐制究竟緣從何起。其實,很久很久以前的歐洲並不是分餐制。在文藝復興之前,歐洲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人們的生活習俗和“文明”、“優雅”沾不上邊。因為當時歐洲人都非常篤信來自古希伯來人的聖經,所以他們的許多生活習慣文化都是襲承自希伯來人。而希伯來人都比較喜歡圍著桌子吃飯,而且直接用手去抓取食物,常常可以發現它們還用手互相傳遞食物。他們當時的飲食習慣,可以說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而中世紀的歐洲人因為和他們有著文化傳遞的關係,許多就餐習慣都和他們大同小異。比如,在宴會上,幾個人共用同一個湯碗,又比如直接用手去抓取食物。因此,為了表示對周圍人的尊重,人們在重大宴會之前,都會一起公開洗手,以此向在座的各位保證自己拿過的食物都是乾淨的。

跟外國人吃中餐,總感覺哪裡不對?網友:吃魚的那位過分了啊

可是,就算是公開洗手,這種比較原始的就餐習慣仍然有著非常多的粗陋的地方。比如,有人見咬過的麵包泡回盤子裡,也有人將咬過的食物殘渣放回盤子裡。盤子君心裡一定覺得很委屈吧。這樣的飲食習慣還難免會讓口水等私人性物品留在某些食物上面,這樣的行為,依然對周圍人構成了不同程度的侵犯。

跟外國人吃中餐,總感覺哪裡不對?網友:吃魚的那位過分了啊

後來,隨著文藝復興的到來,歐洲人對這種落後而且野蠻的生活習慣感到了深惡痛絕。一些文豪們紛紛發表了自己的著作以向世人倡導更加文明的飲食習慣,呼籲人們注意用餐禮儀。而分餐制也就順應著時代的進步而誕生了,並隨著人們日益覺醒的對文明和優雅的追求而不斷髮揚光大。可以說歐洲分餐制的意義,是為了取代他們原本落後而且野蠻的就餐習慣。

跟外國人吃中餐,總感覺哪裡不對?網友:吃魚的那位過分了啊

而我們中國,幅員遼闊,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飲食習慣。雖然很多資料已經不可考據,但是有一個人對我們國家聚餐制度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個人就是超級大忙人乾隆。當初下江南的時候,由於他的地位尊崇,所以他一個人吃一大桌子菜。而其的隨行工作人員則沒了他一樣的特權,所以大家都圍著桌子一起聚餐吃飯。

跟外國人吃中餐,總感覺哪裡不對?網友:吃魚的那位過分了啊

但不管怎麼樣,聚餐吃飯有聚餐吃飯的好處。比如很多網友在微博裡都說了,聚餐吃飯可以減輕爸媽的家務工作量,畢竟每天上班養家已經很累了,聚餐不用分那麼多盤子,省時省力而且還省盤子。還有一個好就是,大家坐在一起邊聊天邊用餐,氣氛高漲才有吃飯的愜意感和舒適感。從網友的觀點來看,分餐制在這幾點上比不過聚餐制。

跟外國人吃中餐,總感覺哪裡不對?網友:吃魚的那位過分了啊

從留言上看,有些網友還是比較支持分餐制的,首先他們覺得從衛生方面出發,分餐制比聚餐制可要衛生多了。以及網友們曾提到的,節約糧食,分餐制不容易造成大量浪費。還有就是,分餐制營養可以針對每個人的身體營養狀況科學配菜,保證所有人都能夠營養全面和均衡。隨著各國文化的滲透和影響,分餐制在中國也是越來越流行,放眼看看自己的朋友圈,有多少人都參與了這種模式並且樂此不彼呢。

跟外國人吃中餐,總感覺哪裡不對?網友:吃魚的那位過分了啊

分餐制與聚餐之都各有各的好處,反正小編家裡從小就是聚餐吃飯。不知道各位網友認為聚餐制度和分餐制度哪個更適合你們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