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南方“真香”過冬記

從小上地理課,就熟記一句話:中國擁有960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幅員遼闊,橫跨寒、溫、亞熱、熱帶等多個氣溫截然不同地帶。同時,依稀記得老師說過,我國以秦嶺-淮河一線來劃分南北區域。以北為北方,反之則為南方。

我是一個出生於河北,土生土長的北方人。

北方人南方“真香”過冬記

前段時間,網上就如何正確定義北方/南方人展開了熱烈討論。

在華北、西北及東北人眼中,長江以南皆為南方;在華南、江浙一代人看來,兩廣才是南方;而在廣東人看來,海南才算南方。反之,在南方人眼中,則依次遞推,逐層將座標從地圖上移,最終以河南省為界達成一致,其以北都為北方。

然而,隨著最近一場肆虐全國的寒流,南北方之爭又開始升溫。這爭論的中心,源於一個冬季取暖神器——暖氣。

北方人南方“真香”過冬記

高中以前,我對暖氣並不陌生。家家戶戶都有此取暖設備,並由政府集中供暖。即便外面已是數九寒冬、零下數十度,而屋內卻溫暖如春甚至乾熱難耐。由此帶來的結果是,冬天消耗掉的冰鎮冷飲並不比夏天少多少,難怪,那時冬天的冰棍銷量並不比夏天遜色許多。

北方人南方“真香”過冬記

來成都上大學後,在這座全城難覓“暖氣”蹤影的“南方”城市冬日中,我竟然手腳都生出了凍瘡,奇癢難耐,酸爽無比。自打那以後,我再也不敢小瞧南方冬天的威力了。

公司北方人並不少,編輯部的老肖就是典型的北方漢子,他來自古都西安。然而或許他本人都沒意識到,他已跨過數十次的秦嶺不僅是地理南北方的分界線,還是暖氣存在與否的人為劃分屏障。

我國南北供暖的分界線是秦嶺-隴海一線,而據當年做此規劃的專家講,因為此線以南地區累計年日平均溫度低於或等於5攝氏度的天數不夠90天,因此不值得集中供暖。

北方人南方“真香”過冬記

“不值得”三個字想想也是夠了。

最為尷尬的,就是生活在豫南、皖北、蘇北的群眾們,明明生活習慣更為貼近北方的他們從來與集中供暖無緣,說好的北方有暖氣呢?

在“剁手節”雙十一後,每年又將迎來一個節點日子。11月15日,北方集中供暖日。

自此,北方和南方的群眾們開始了“天堂”和“地獄”般的不同生活。

北方的漢子在家裡吃著西瓜玩農藥,南方BOY們只能帶著手套LOL。

北方的JR恨不能脫了秋褲裸奔,而南方的媽媽們則一遍遍的叮囑兒女把秋褲穿上。

北方人南方“真香”過冬記

北方群眾睡覺只蓋一床薄被子,而南方的小夥伴們蓋了一層又一層,還得開電熱毯。

北方妹子越來越膚白水嫩,而南方girl的手指卻越凍越粗。

北方人南方“真香”過冬記

近日就連以上海為首的一眾南方城市紛紛天降大雪,不知道在雙十一的時候,南方人有沒有把“秋褲”放入自己的購物車呢?而今冬之冷也讓早已流傳網絡的2018版秋褲地圖徹底成為了笑柄。

北方人南方“真香”過冬記

實際上,在互聯網還原未如今天一樣普及的以前,南方人並不知道北方人的冬天過的如此溫暖。以至於,隨著北漂的南方人越來越多後,對於南北方集中供暖的差異,他們怨聲載道、後悔沒有投胎到北方。

不過磚家早說過,南方“不值得” 集中供暖,所以這個念想還是斷了吧,還是努力搬磚,要麼搬到北方,要麼自己安裝地暖。

北方人南方“真香”過冬記

前段時間,請一個從東北而來,許久未曾見面的高中同學吃火鍋。我一邊翻騰著滾著紅油的毛肚,一邊鄙視的對他說:“你們北方人真不抗凍。”

他沒有表示任何異議,而是邊吃邊說:“原來北方凍皮,南方凍骨是真的。”

北方人南方“真香”過冬記

南方到了冬天,外面往往比家裡還暖和。

當北方寒風凌冽,刮在人臉上都如刀割一樣生疼,人們都選擇宅在家裡時,成都這座長年被陰霾籠罩的城市,只要稍微接收到一點陽光,人們就烏泱泱的從家裡紛紛湧出。那時,你在興隆湖的市政草坪上,都找不到一個空位席地而坐。在宜家的沙發上看到的全是各種“葛優躺”,在春熙路看到依然露著雪白小腿,熙熙攘攘的各色妹子。

北方人南方“真香”過冬記

當然還有早已按捺不住狂野內心的同事老肖,他習慣於開著他的卡羅拉在這樣陽光照耀的日子中,奔跑在通往人民公園相親角的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