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攝影構圖之美:帶景人像構圖的初步思考

前言:帶景人像近幾年來已經成為人像攝影中的一個重要趨勢。有別於傳統肖像攝影中的特寫、半身、七分身、全身、大全景等,帶景人像往往可以帶出人與景的關係,還可以將場景的特色、環境的氛圍表現出來。

人像攝影如果只是侷限於拍拍淺景深的大頭照,那麼選擇在哪裡拍攝根本就無所謂,我們又何必費盡心思去尋找合適的景點。

目前市面上關於帶景人像構圖的教程,大部分仍然停留在介紹傳統肖像攝影的層次。思路不夠超前,內容不夠新穎。

對於人像構圖,尤其是帶景人像的構圖需要有一個系統、實用的分析方法,從場景的判斷、元素的取捨、取景的構思、運鏡的方法、光位的考慮、拍攝對象的調度等多方面進行考慮。

帶景人像構圖的初步思考

人像攝影構圖之美:帶景人像構圖的初步思考

這張照片是我們去韓國時用長焦鏡頭拍的大頭照,雖然符合突出拍攝對象畫面單純的思路,也符合井字構圖的原則,但是在這樣的照片中根本看不到環境的要素,我們又何必遠赴韓國去拍攝?在我們附近同樣也有莽草的背景可以拍攝。

人像攝影構圖之美:帶景人像構圖的初步思考

帶景人像的範例

除了人像以外,也同時將此處的銀杏樹老車站和秋日的芒草也帶了進來。

關於突出拍攝對象和傳遞信息。

如果只是想拍拍大頭照。那麼並不需要太多太複雜的構圖知識,只要能夠很好的掌握情緒氛圍和光線就能成為一個不錯的肖像攝影師,但是人像攝影,不僅僅侷限於肖像攝影,帶景人像是如今的流行趨勢,但還需要考慮人與景的空間關係安排、環境中的元素、環境傳遞的信息、整個畫面滴構圖等各方面因素。

圖一與圖二是在同一個地點拍攝的,圖一非常符合傳統構圖思考中突出主題、畫面單純的觀念,也符合井字構圖原則,但看到圖二時。突然發現原來整個場景中有很多元素可以利用。圖二中的拍攝對象仍然是畫面中的焦點,背景中的銀杏樹老車站和秋日的芒草,主要用於烘托拍攝對象整個畫面將秋天的氛圍,完美的表現出來了。

同樣是要表現秋日人像的主題,如果只是採用圖一的取景方式,那又何須大老遠跑到韓國去呢?

人帶景才能留下當時的回憶。

日後當我們翻開照照片時看到圖一,我們很有可能想不起來是在何時何地拍攝的,但是看到圖二卻可能馬上就能聯想到當時旅途中的一切。如果照片是承載記憶的最佳方式,那麼以人代景的方式來拍攝無疑將會更加精彩。

實際上不僅是攝影,在繪畫領域也不乏帶景人像的經典作品,比如夏凡納在1872年所畫的《希望》中,便以廢墟和墓碑來表現戰後的荒涼,並用人物手中的小樹枝來表達對未來的期待和希望。這種帶景的繪畫方式,充分表現了作者當時的心情。

夏凡納《希望》

人像攝影構圖之美:帶景人像構圖的初步思考

夏凡納的知名畫作希望,如果是以前緊身或大頭照的形式來表現,那麼就無法表達戰後的淒涼以及作者盼望民族能夠早日復興的心境,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的人像攝影作品都是大光圈,淺景深肖像、肖像式、不帶景的影像,缺少了環境信息環境元素將是非常可惜的。

1870年法國在普法戰爭中失敗,當時的政府一蹶不振。這幅畫創作於戰敗後的第二年夏凡納以少女的形象隱喻祖國,她滿懷希望的憧憬著未來,並堅信一切痛苦和悲傷都將過去。在空間的營造上夏凡納采用了大氣透視法,白衣少女、小樹枝、荒野小草都象徵著生命的頑強和對未來美好的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