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摄影构图之美:带景人像构图的初步思考

前言:带景人像近几年来已经成为人像摄影中的一个重要趋势。有别于传统肖像摄影中的特写、半身、七分身、全身、大全景等,带景人像往往可以带出人与景的关系,还可以将场景的特色、环境的氛围表现出来。

人像摄影如果只是局限于拍拍浅景深的大头照,那么选择在哪里拍摄根本就无所谓,我们又何必费尽心思去寻找合适的景点。

目前市面上关于带景人像构图的教程,大部分仍然停留在介绍传统肖像摄影的层次。思路不够超前,内容不够新颖。

对于人像构图,尤其是带景人像的构图需要有一个系统、实用的分析方法,从场景的判断、元素的取舍、取景的构思、运镜的方法、光位的考虑、拍摄对象的调度等多方面进行考虑。

带景人像构图的初步思考

人像摄影构图之美:带景人像构图的初步思考

这张照片是我们去韩国时用长焦镜头拍的大头照,虽然符合突出拍摄对象画面单纯的思路,也符合井字构图的原则,但是在这样的照片中根本看不到环境的要素,我们又何必远赴韩国去拍摄?在我们附近同样也有莽草的背景可以拍摄。

人像摄影构图之美:带景人像构图的初步思考

带景人像的范例

除了人像以外,也同时将此处的银杏树老车站和秋日的芒草也带了进来。

关于突出拍摄对象和传递信息。

如果只是想拍拍大头照。那么并不需要太多太复杂的构图知识,只要能够很好的掌握情绪氛围和光线就能成为一个不错的肖像摄影师,但是人像摄影,不仅仅局限于肖像摄影,带景人像是如今的流行趋势,但还需要考虑人与景的空间关系安排、环境中的元素、环境传递的信息、整个画面滴构图等各方面因素。

图一与图二是在同一个地点拍摄的,图一非常符合传统构图思考中突出主题、画面单纯的观念,也符合井字构图原则,但看到图二时。突然发现原来整个场景中有很多元素可以利用。图二中的拍摄对象仍然是画面中的焦点,背景中的银杏树老车站和秋日的芒草,主要用于烘托拍摄对象整个画面将秋天的氛围,完美的表现出来了。

同样是要表现秋日人像的主题,如果只是采用图一的取景方式,那又何须大老远跑到韩国去呢?

人带景才能留下当时的回忆。

日后当我们翻开照照片时看到图一,我们很有可能想不起来是在何时何地拍摄的,但是看到图二却可能马上就能联想到当时旅途中的一切。如果照片是承载记忆的最佳方式,那么以人代景的方式来拍摄无疑将会更加精彩。

实际上不仅是摄影,在绘画领域也不乏带景人像的经典作品,比如夏凡纳在1872年所画的《希望》中,便以废墟和墓碑来表现战后的荒凉,并用人物手中的小树枝来表达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这种带景的绘画方式,充分表现了作者当时的心情。

夏凡纳《希望》

人像摄影构图之美:带景人像构图的初步思考

夏凡纳的知名画作希望,如果是以前紧身或大头照的形式来表现,那么就无法表达战后的凄凉以及作者盼望民族能够早日复兴的心境,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的人像摄影作品都是大光圈,浅景深肖像、肖像式、不带景的影像,缺少了环境信息环境元素将是非常可惜的。

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当时的政府一蹶不振。这幅画创作于战败后的第二年夏凡纳以少女的形象隐喻祖国,她满怀希望的憧憬着未来,并坚信一切痛苦和悲伤都将过去。在空间的营造上夏凡纳采用了大气透视法,白衣少女、小树枝、荒野小草都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对未来美好的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