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列绿皮火车票价最低2元40年未涨价 鸡羊都能坐


四川凉山有一列——5633/4次。它在途经地处乌蒙山连片特困区的凉山喜德、越西县时,几乎每隔10分钟就停一站。它像公交车一样,成为当地贫困山区群众经商购物、求学求医、走亲访友的便民车。这样的火车,最低票价仅为2元,47年未涨价。考虑到贫困山区群众出行不便,列车特允许乘客携带家畜,但应拴放在指定的行李车厢。

这列火车是最有人情味的火车,车上面啥子都可以上,经常的出现人畜混装!有的时候列车上面什么都有,鸡鸭鹅猪羊,被彝族老乡称为动物车!如果没有这列慢火车,彝族的老乡根本没法把这些自己产的东西拿到外地去卖,来换取物质上的差价!

普雄火车站台上做生意的商贩布尔伍且忙着从刚抵达的列车上往下搬运此趟采购的蔬菜、水果等物资,其从喜德或西昌进蔬菜和水果到普雄卖,一天能挣个7、80元。

在上世纪90年代,“慢火车”还是“大篷车”,车门比现在宽约2倍,车厢的座位竖着放,像地铁一样,车厢里面空间大,山区彝族百姓经常把家禽、家畜等赶上火车,非常热闹。

这趟“慢火车”穿越凉山州贫困彝族山区,其中喜德、越西均是国家级贫困县。在阿西阿呷印象中,最依赖“慢火车”的地方在喜德县和越西县,尤其是联合乡站至上普雄站之间,72公里铁路沿线的彝族山区,多数没通汽车,几十年来“慢火车”是当地百姓出行的最重要交通工具。

把农副产品卖出去,把生活必需品买回来,这趟慢行的火车维持着山区彝族百姓的生活。

一天前的5634次列车上,适逢周五,又临近彝族年,彝族百姓采购大量过节食品,导致“慢火车”爆满,连车门旁都塞满了米、油、菜、水果等物品。过道上,不时有彝族百姓在卖水果、零食。

成都铁路局西昌客运段相关负责人表示,“慢火车”有很多特殊之处,有些甚至不符合铁路规定,采取了灵活处理,一切都是为了方便沿途的彝族百姓。

45岁吉来阿果莫和同村两位妇女都在做贩鸡生意,这次她们每人100只,每只赚1-2元的差价。三人在车上一边纳鞋底,一边聊家常。和阿火伍呷莫一样,45岁吉来阿果莫也长年做贩鸡生意,不过她贩的是小鸡。

穿行在四川大凉山深处,尽管列车上没有空调、餐车和卧铺,却以低廉的价格受到了沿线彝族同胞的喜爱。

行李车上的300只小鸡属于吉来阿果莫和她的两位同村妇女,每人100只。车上,三人一边纳鞋底,一边聊家常。

沿途村子的发展开始快了起来,村民们的生活也一天天变好了,但这趟慢火车,只要还有人需要,它就会一直开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