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為什麼要發起第二次世界大戰?

小強4896605


希特勒在其一書《我的奮鬥》裡對此有闡述:

一.一戰失敗之《凡爾賽條約》帶給德國社會巨大的壓抑、受挫及困境;當時英法評論家曾說過,這一條約,搞不好只是一份20年左右的“停戰協議(非永久休戰書)”而己。

二.向東(東歐與蘇俄)擴張,謀求德意志新的“生存空間”。

三.希魔個人及納粹集團之野心和價值觀。

四.英法的綏靖政策(軍/政),讓其從一開始(萊茵非軍事區)就不斷有“甜頭”、獲收益;以至後來越來越貪婪……

這與日寇——想將其國內經濟危機“外輸”;想將其社會動盪矛盾熱點“轉移”;而發動戰爭的情況有所不同。


野草Yc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直接發起者,阿道夫希特勒永遠的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但是,當年的德國元首希特勒究竟為何要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呢?原因如下:


第一條:國內債臺高建

希特勒當年能夠成功上臺執掌德國的最高權力靠的就是對國民的各種美好的期許,而在他執政的最初的幾年中,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們還真的是從各個方面實現了當年的那些期許。但是,他們實現期許的方法便是發放大量的債券,即今天花明天的錢。這其實和現如今的美國玩的一樣,當時的德國政府也是揹負了大量的債務。


換句話說,希特勒的奇蹟已經走到盡頭了。如果再不想出其它發展經濟的辦法,到時債務到期,德國馬上就會迎來比1933年更加猛烈的經濟危機,納粹黨政府只能面臨和當年的魏瑪政府一樣的命運,被暴躁的國民給轟下臺。因此,為了進一步延續自己的統治,希特勒不得不靠戰爭來轉移國民的注意力,這也是沒得選啊!


第二條:自身的願望

希特勒本身就對德國今後該如何發展有一個系統的藍圖,而這個藍圖在他的自傳《我的奮鬥》中有詳細的體現。當年希特勒可是飽含各種期望而加入了德國軍隊從而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他本是對德意志民族有著狂熱的尊崇。一戰失敗後,他對凡爾賽合約對德國的種種之約非常的不滿,尤其是那個畸形的產物,即但澤走廊。


在他掌握權力後便開始瘋狂的擴軍備戰,一門心思的想要恢復昔日德意志帝國的榮光。在《我的奮鬥》中他表現出了對猶太人的厭惡,對法國的鄙夷,對英國的不滿。他只是希望通過戰爭來使得德國徹底成為一個正常的,和英國擁有同樣地位的國家。


第三條:英法的綏靖政策

面對德國的不斷擴張,只願意息事寧人的英法政府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當場的凡爾賽合約規定德軍不得進入萊茵地區,但是德軍在1936年時就是進去了,而英法也只是譴責幾句而已。要知道當時進入萊茵區的德軍可是隻有三個營的兵力哦,而對面的法軍可是有整整23個師的,當時偏偏人傢什麼也沒說啊!


嚐到甜頭的希特勒在此之後是得寸進尺,現實攻下了捷克斯洛伐克,強迫其政府簽訂了《慕尼黑協議》,之後更是強制和奧地利合併。英法政府雖然都看在眼裡,但是他們就是不想再捲入一場新的世界大戰。但是,1939年德國對波蘭的不宣而戰直接激怒了英國和法國,從夢裡醒來的英法立即對德國宣戰,至此,新的世界大戰還是爆發了。


第四條:戰爭的不可逆

從希特勒在進攻波蘭之前的行為上我們可以看出其實他也不想把德國帶入一場世界大混戰中,但是戰爭已經發動想停是停不下來的。當初希特勒推斷英國是不會因為波蘭而捲入戰爭的,但是他判斷錯了,不僅英國參戰了,連法國也很快宣戰了。


而在擊敗法國後,希特勒是希望能和英國政府講和的,畢竟從心底裡,希特勒還是非常的尊敬英國的。他放走了被困在敦刻爾克的英軍,留下了半個法國,這些都是希特勒想要和英國媾和的信號。但是沒想到英國的丘胖子根本不理這茬兒,沒辦法的希特勒只能向東打蘇聯,希望能夠讓英國徹底投降,但沒想到自己最後竟被毛熊給逼死了。


Frank偉


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1929年在美國爆發的經濟大蕭條,後來發展成為世界性的金融危機,資本主義各國為了穩定本國經濟,紛紛設立貿易壁壘,貿易保護主義盛行。


這就引起別國的不滿,德國也受到金融危機的巨大沖擊,國內經濟蕭條,通貨膨脹嚴重,金融危機發生後,德國的經濟保護主義,民族主義趁機抬頭。

第二個原因是一戰中,德國戰敗,同盟國對德國的懲罰力度太大,使得不少德國人記恨在心,再加上金融危機的衝擊,德國經濟瀕臨崩潰。

於是,民族主義在這種情況下逐漸抬頭,並以關稅的形式強化了經濟的民族主義;使德國、意大利、日本為了擺脫大蕭條開始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與法西斯主義道路。

於是阿道夫·希特勒、貝尼託·墨索里尼、東條英機等獨裁者迅速崛起,為了擺脫國內經濟不斷惡化的趨勢,獨裁者們開動了國家機器,間接造成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主要原因,其實是世界性的金融危機,各國為了穩定國內經濟的崩潰而開動國家機器,對外擴張以拉動內需,並轉移國內矛盾。

第二個原因就是德國與英法的世仇,於是藉助經濟危機中,各國貿易保護主義催生的民族主義及仇恨,希特勒順勢發動了對英法的戰爭,以報一戰之仇。



Ko蜀北一


德國有悠久的軍國主義傳統,最遠可以追溯到封建割據時代。普魯士王國正是憑藉軍事手段打敗丹麥、法國、奧地利等對手才完成國家統一,但是德國在統一後並沒有消除軍國主義,俾斯麥也沒能改變這一傳統,德國統一後,俾斯麥老了,德皇開始親政。之後便是第一次世界大戰。

《凡爾賽和約》激起整個德意志民族不滿。戰敗後的德國被迫接受嚴厲的懲罰,根據《凡爾賽和約》,德國得放棄所有海外殖民地;歐洲本土割讓13.5%的領土,也損失了12.5%的人口,另外還有相當於1914年德國11年財政總收入的賠款,這使整個德意志民族感到不滿。當戰勝的協約國在1919年創造發瘋的《凡爾賽和約》時,他們也創造了希特勒。當凡爾賽和約簽訂後,法國元帥福熙說:"這不是和平,而是20年的休戰."

征服都是從被征服開始的。

復仇,每個民族在遭受奇恥大辱時都會想著復仇吧。

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危機打擊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德國等法西斯國家則對外發動戰爭以解決國內問題。

極端的民族主義,極其仇視歐洲其他民族,在希特勒看來,只有德意志民族才是最優秀的,猶太人太狡猾,應該被消滅。希特勒背後的納粹黨與他的性格幾乎完全一致,當這樣的政黨和這樣的人掌握權力後註定對外侵略。

英法的綏靖政策也助長了希特勒的野心,慕尼黑會議直接將捷克代表排除在外,蘇臺德地區就這樣割讓給了希特勒,不久之後捷克全境被吞併。閃擊波蘭後,第二次世界大戰便正式打響了。


五個稜角的雪花


希特勒曾經在1939年9月1日,也就是進攻波蘭的當天,發表了一次戰爭演講,他在演講末尾是這麼說的:

“我們都遵循著我們古老的信條,

我們能否活著,這一點並不重要,但是我們的民族能否活著,這才是至關重要的,德國要活下去。現在要求我們做出的犧牲,並不比很多先輩們已經做出的犧牲更多。如果我們用誓言建立起一個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社會,那就做好一切準備吧,下定決心永不屈服,這樣我們就能征服一切艱難困苦。”

這段演講的核心,便是希特勒發動戰爭的“原因”——為了爭取德國的“生存空間。”

希特勒所說的“生存空間”這一概念,最早來源於1871年統一後的德國。雖然德國早在二十世紀初就成為了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工業/經濟國,但德國由於錯過了殖民主義的熱潮,所以並未能像英法那樣在世界範圍內擁有著大量的殖民地,因此德國的銷售渠道也就及其稀少,這直接影響到了德國的經濟發展,同時還觸動了當時的代表著壟斷資產階級的容克貴族的利益;並且德國還面臨著逐年增速的人口增長,在短短几十年間,人口幾乎翻了將近一倍。此外德國還面臨著來自英法兩國的堵截(腐國專打歐洲老二政策)和國內尖銳的社會矛盾。在這種情況下,德國國內的民族激進者便首先將“生存空間”這一概念被搬上了檯面。他們要求德國必須參與到瓜分世界的行列當中去、要求德國應該有更多的海外市場和殖民地、還要求擴大德國在歐洲的版圖。這些訴求在壟斷資產階級容克貴族中的支持度越來越高,最終直接促成了一戰的爆發。


德國在一戰中戰敗後,先是被以英法為首的協約國逼迫簽訂《凡爾賽條約》,不僅被限制住了軍事權力,還承擔了鉅額賠款,國際地位一落千丈;經過幾年的努力,好不容易通過道威斯計劃恢復了部分經濟實力,結果經濟危機的爆發使剛有起色的德國又一次遭受重創。德國國內的失業率高達45%、國內大部分企業都面臨著破產或是已經破產、惡性的通貨膨脹直接導致了德國經濟面臨崩潰邊緣。

而此時,“生存空間”這一概念又被國內的民族激進主義者提了出來,之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席捲至整個德國。這時,德國國內統一要求恢復德國在國國際上的地位、要求恢復一戰爆發前的領土、還要求廢除《凡爾賽條約》這一在德國人心目中的不平等條約。而希特勒以及他所領導的納粹黨把握住了機會,在德國國內民族主義思潮高漲時跳了出來,通過大量宣傳極端民族主義以獲取支持度,最終拿到了整個德國的政權。



希特勒在上臺後,便對德國的“生存空間”做出了新的詮釋,這樣他就能順理成章的通過發動戰爭以賺取戰爭紅利來緩解國內的經濟危機,同時還能將自己的“理想”(參考《我的奮鬥》)付諸實踐。簡單的說,希特勒將國內民眾要求的“生存空間”結合了德國國情,並將自己的“理想”捆綁在了一起,提出了新的“生存空間。”那就是要求驅逐共產主義勢力和資本主義勢力對德國的威脅、要求建立一個以日耳曼人優先的種族主義國家、要求獲得更多的領土和海外殖民地來緩解經濟危機帶來的壓力、甚至是要求對整個歐洲的絕對控制權!“爭取德國的“生存空間”也就被列為了納粹德國最重要的基本國策。

因此,在“爭取生存空間”這一理念的影響下,希特勒最終於1939年9月1日下令對波蘭發動侵略戰爭,進而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二戰吐槽君


瞭解一些世界史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是戰敗國。戰敗就意味著被侵略被瓜分,新勢力代替了舊勢力。

俗話說,打仗有兩個作用:一是緩解內部矛盾,二是刺激消費。

西方的二戰發生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而在二十年代的時候,美國發生了較大的經濟危機,很快就席捲了西方世界,當然德國不會倖免。此時德國國內,生產過剩,然後人民又消費不起,通貨膨脹應該非常嚴重。這就需要刺激國內消費,轉移國內人民的不滿情緒帶來的矛盾。美國是通過羅斯福新政慢慢度過了,而德國在法西斯政黨的帶領下,為了轉移人民的視角,將英美強加給德國的《凡爾賽條約》當做德國苦難的源頭,通過宣揚民族主義,短時間就把國內人民的情緒激昂起來,那就是打破這種國際秩序,爭奪生存空間。

就這樣,在國內和國外雙重壓力下,希特勒在1939年發起了閃電波蘭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拉開序幕!

但是,我們都知道,早在1931年同為法西斯軸心國的日本就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在東方,二戰是在1931年發起的。日本同樣是為了緩解國內經濟危機帶來的內部矛盾,才發動侵略戰爭的。

你有何高見呢?歡迎評論討論。


萬里河山2017


面上是德國發起的,實際上是美國利用德國一戰戰敗後國家被瓜分後,扶持德國國內復國主義者撐權(極端民族情懷,德國當時沒美國的各種支持,德國不可能快速恢復到一前戰前水平)在歐洲攏事,大量消耗歐洲大陸實體經濟,到一定時間內停止對德國石油等各種資源和經濟貿易,導至德國為了石油等資源與蘇聯開戰(一旦戰爭開始,參戰者都想贏,就會不顧一切解決戰爭中的必須品),為了搶蘇聯資源而與蘇聯開戰導至德國戰線擴大幾倍,美國大做全球貿易供應商,把全球的錢財(人才)賺足了,最後美國參戰只是決定哪方利敗而已,這時原來的世界老大老二的位置已經開始換位,美國開始上位做全球的老大!蘇聯不服,另起爐,做由於二戰國內消耗巨大,只能做老二啦!


哈哈看看世界


希特勒發動二戰的動因有:

一,雪一戰戰敗之恥。希特勒是一戰老兵,不承認一戰戰敗,更不接受戰敗後德國被戰勝國宰割的現實。

二,一戰後,在美英扶植下,德國經濟和軍力迅速膨脹。為了爭奪市場和原料產地。為德國擴展"生存空間"。

三,仇恨馬克思主義和共產黨。

四,極端的種族主義,視日耳曼人為高等民族,視猶太民族和斯拉夫民族為劣等民族。所以瘋狂屠殺猶太人,猖狂進攻蘇聯。

五,喪心病狂,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力量,過低估計人民的力量。

六,希特勒本人在本質上的惡劣,兇殘。

歡迎點評。


WM曉奇


一戰德國戰敗,被英法收拾得夠慘。老百姓幾乎活不下去了。興登堡束手無策,納粹黨趁機奪權。鼓動民粹,力圖復興。一旦羽毛豐滿,便著手政變英法主導的歐洲秩序,於是引發歐戰。至於這是否是二戰開端?歐洲人這樣認為,中國人不這樣認為。周總理講過,二戰應從1931年”九一八“算起,至遲也應從1937年"七七“算起。


王祖蔭1


個人野心+轉移國內矛盾需要+國際社會縱容。總之,這是一個精明人一步一步試探,奮鬥,成功,再試探,再奮鬥,再成功,直到局面失控的過程。如果誰告訴你希特勒一開始就是奔著發動世界大戰的目的去的,甭管它舉什麼例子,都是胡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