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书法造诣如何?

刚哥不是你叫的


黄庭坚为何可以跻身宋四家?全因写字姿势与众不同

唐中叶以后,书道下衰

北宋时的黄伯思在其所著《东观余论》中说:“唐中叶以后,书道下衰。”

自唐中期以后,到宋四家,之间无几位大家。

能称得上名的,不过杨凝式李西台而已。

欧阳修则谓:“余常与君漠(蔡襄)论书,以谓书之盛,莫盛于唐。书之废,莫废于今。今屈指可数者,无三四人。”

欧阳修与蔡襄是同时期的人,都要大上苏轼二三十岁。

故此论中不包含宋四家。

坐姿影响书法发展

为何书道下衰呢?

这个以前说过,是因为唐以前是席地而坐,然后传入日韩,跟现在日韩一样的坐姿。

这样写字的时候无论是纸平放还是斜放在架子上,都是悬肘作书。

悬肘时,悬空落笔,笔锋驻挺得力,都有中锋之力,提按灵活,力道巧妙,体势变化多姿。

这是妙处

到了唐中期以后,有了高椅配高桌。自然就多枕腕,故而人的肩肘肌肉松弛,所以很难有变化巧妙的字了。

杨凝式李西台,皆是能枕腕,能悬肘的人。

坐姿跟书法水平高低并没关系,但是确实影响了很多人的书法水平,这是关键点。

包括现在,很多人五指执笔,枕腕。

不会三指,悬肘悬腕,肯定是写不好行草书的,即使是楷书,也少有写的灵动的。

从宋到明清,单靠枕腕写字出名的,好像一个手都能数的过来。

这无疑是在姿势上比宋更放松了一些,所以很多肌肉都需要重新练习才能使用,无疑又增加了时间成本。

晋唐的孩子,学字就是悬肘,所以从小打下了习惯。

有人常问,何为古法?

第一先学会悬肘,第二,学晋唐书法。

自然会看出悬肘与不悬肘的区别。

到宋时,出苏轼外,其余人都善悬腕,这是偏古法,又能舒其意的。

比较折中,这种方法今人高手多用。

那跟黄庭坚有什么关系呢?

黄庭坚书法,小字行楷书,在朝野闻名,学其字者颇多,在他的手札中有过提及。

但是黄庭坚在草书的造诣,是宋朝靠前的。

大草宋朝第一,这个毋庸置疑。狂草徽宗第一。

苏米善行书,苏善行楷,米善行草,黄庭坚兼得。

为何呢?

黄庭坚就是悬腕,高执笔。

所以草书点画有灵动之处,有沉着之处。

苏轼枕腕,故“戈”多重,内秀外枯,为偏锋。

米芾虚贴纸面,不枕不悬,似枕似悬。

所以行书指力变化丰富,如不运指,细节不到,不运腕,力不到。

黄庭坚就针对这个实际,在执笔方法上,正确地提出了“高执笔,令腕随己左右”来补救。随着米芾继之。经过后来书家在共同的实践巾,证明并公认了悬腕 作书,是学好书法的必要途径。

”深得捉笔回腕,法度甚严”

回腕,有向内,有向下。

向内是何绍基猪蹄法,向下是三指高执笔。自然垂落。

“于左右之体、点画之间,既能精神不病,要且遒劲两全”。

此句说的是指腕关系。

点画精神是手指

遒劲是手腕

这是运笔发力的的效果,有指力腕力。

因为黄庭坚用笔慢,所以楷书行书草书运笔速度差不多。

草书稍快一些。

但是比正经草书节奏要平滑。

所以笔画轻重变化不多,线条平滑。

也因此少有狂草,多是大草。

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舜钦)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

苏舜钦

这个人书文俱佳

怀素贴前六行,就是苏舜钦所补。

所以其对草书功力肯定非同寻常,黄庭坚从其得古人笔意。

至于其行楷,早在曹叔之前,对笔法“意”的理解是来自出游划船。

见船夫摇桨,得其妙。

所谓“荡江笔法”

当然,这些都只是其中的部分因素。

黄庭坚对书法理论的研究,对诗文的研究,均盛极一时。

是苏门四学士中的佼佼者

有喜参禅,所以书法中有禅意,在文人的意识里,自高一格

所以黄庭坚脱颖而出,是非常正常不过的了。


胡勇书法工作室



黄庭坚是我最喜欢的书法家之一,我尤喜欢他的行书《松风阁》,常常对着这个字贴细细品味良久,在心里感叹:他到底是人还是神?怎么能写出这么空前绝后的书法作品。

关于他的生平我不介绍了,这个很容易查找到。

总体来说,黄庭坚是北宋书法大师,他的书法成就极高,为宋四家之一,跟苏轼齐名。他创作出的现独一无二的黄庭坚体,为行书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宋人书法尚意,就是说书法要有意境表现,要有书卷气,要有突出风格和强烈个性,还要有哲理性,表达一种人生况味。

黄庭坚的书法紧紧围绕以上四点而创作,同时,他又是著名诗人,文学修养极高,写出的书法极富书卷气。

以他的重要代表作《松风阁》举例说明他的书法风格。这幅书法整体气势磅礴,气韵生动,章法自由活泼,结字于平正中求奇崛。在单个的结字中,他的字内宫紧致、内敛、平静,而外宫笔势如平湖出峡,或如宝剑出鞘,呈现出一种发散性的奔放之态和张扬之势,在一合一开中,盘活了字体的空间结构和疏密关系,节奏感和韵律感呼之欲出,从而激活了作品的整体气韵。



这个突出风格,是我喜欢他的书法的重要原因。由于他的书法个性太强烈,风格太突出,没有他那种性情和个性的人,很难学得来,即使勉强学习,也根本写不出神韵。

因此说,像他这样的书法大师,我们只学习他对书法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视角就可以了。


鸿鹄迎罡


黄庭坚,北宋著名的书法家、诗人,和蔡襄、米芾、苏东坡并称为“宋四家”。

他的书法初学宋代的周越,后来受到颜真卿、杨凝式和大字《瘗鹤铭》的影响。

书风大变,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自成一家,成为开宗立派的书法大师。

黄庭坚的书法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49岁之前,以学习前人书法为主,49岁以后极力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他对自己要求很高,经常否定自己以前的字,有一次他看到自己以前写的字,说:见旧书多可憎;大概十字中有三四字差可耳。

大师就是大师。

在用笔上,他用笔矫健洒脱,长枪大戟,如渔夫渔夫荡桨,把提、按在笔画上的运用发挥到极致,对后世影响深远,也是尚意书风的典型特征。



结构上,他受《瘗鹤铭》的影响,形成中宫紧密,四周发散的结构特征,对后世影响深远,宋徽宗受他影响,独创了瘦金体。

章法上,他在怀素、张旭上下连带的基础上,开创了以字内空间相嵌合的方式,不用相连,就能使整片浑然一体。

黄庭坚作为宋代尚意书风的三个代表人物之一,无论在技法还是在理论上,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你觉得呢?


不二斋


"黄庭坚引鹤铭入草,雄强逸荡,境界一新"。

苏黄米蔡,可以说宋四家应该都是开宗立派的大师,都是底蕴深厚,风格迥异,独具个性的苏家。而在其中书风最为突出的,最具开拓精神的应该是黄庭坚和米芾了。


黄庭坚在诗歌上是名动一时的江西诗派的开山宗师,他拜在苏东坡门下,成为“苏门四学子”之一,与苏东坡并称“苏黄”。但其本身诗歌水平极高,在宋诗的对后世的影响力上甚至超过了苏东坡。


他自有聪颖,又勤奋好学,对自己的书法要求极高,总是在不断求新求变,总是不满意自己的旧作。他49岁之前,心追晋唐,以二王为宗,又沿着苏东坡的路线走,书法受苏东坡影响甚多。49岁之后,看了镇江焦山江心岛《瘗鹤铭》摩崖石刻,误会为右军所书,于是痴心临摹,深入其中,不过也算是歪打正着,于书道上大彻大悟,促进了黄庭坚长枪大戟、绵劲迟涩书风的形成。

从客观上看,黄庭坚与苏东坡是中国书法史上早于清代八百年超越唐代书风的笼罩而远溯先唐碑版或者说进行碑帖结合的书家。他们二人互相影响,又各自走向不同的方向开拓,最终都成为了一代顶级的书法大家。


黄庭坚的草书是“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加上观察舟楫划桨,逆流而上,舞蹈中宫紧缩,大开长合,形成独特结构和用笔。然其参禅妙悟,虽多理性使笔,也能大开大合,聚散收放,进入挥洒之境。而其用笔,相形之下更显从容娴雅,虽纵横跌宕,亦能行处皆留,留处皆行。


可以说,黄庭坚是晋唐之后,难得的开宗立派,创新和变革书风,形成自己独特的强烈的书法艺术魅力的书法大家。其在书法史上崇高的地位,没有一点是虚的,全都是实打实来的。


最后,黄庭坚是诗坛宗师,书坛北斗,诗书都足以匹配其千秋之名。


盛唐豪歌李艺泓


对于这个提问,老范爱书法闲聊几句。


黄庭坚的简介去百度搜吧,直接切入正题。黄庭坚作为“宋四家”名声很大,“长枪大戟”也被后人赞不绝口,这是一个很多人的共识。

但是我郑重声明,黄庭坚的字我最看不上眼,不怕被耻笑,不怕被喷。看不上眼就是看不上眼!


黄字太俗,俗到了骨髓。哆哆嗦嗦还名其“战笔”,结体空间分割支离破碎,四个点中三个点是“拷贝粘贴”来的。

我爱大篆的古朴纯美,爱小篆的精密严谨,爱汉简的潇洒不羁,爱汉隶的雄强茂密,爱草书的率性飘逸,爱魏碑的天真无邪,爱唐楷的严谨法度,爱右军仙风道骨,爱苏、米的才高性真。


黄字真心欣赏不了,这就是我的答案。


老范爱书法


黄庭坚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诗人。黄庭坚和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是北宋书法的代表人物。下图中从左至右分别为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人的作品。

黄庭坚尤其擅长行书和草书。

黄庭坚和苏轼是亦师亦友的关系,黄庭坚受苏轼影响颇深。苏轼调侃黄庭坚的书法为死蛇挂树,黄庭坚调侃苏轼的书法为石压蛤蟆。

黄庭坚行书撇捺相当开张,字形开阔,整体字势向右上耸肩。

黄庭坚的行书中特别夸张的笔画除了撇捺,还有一些长横,有人用长枪大戟来形容黄庭坚的字是一点也不为过,而且受唐代楷书特别是柳公权楷书影响,字的中心的收紧和长笔画形成了非常强烈的收放开合,疏密对比。

黄庭坚的草书最早期是学宋代人周越的。后来学张旭怀素的狂草。与张旭怀素醉后做狂草不同,黄庭坚不喝酒,用笔相对来说更为从容更加理性但却跌宕起伏富于变化。

黄庭坚草书用笔在行笔过程中有停笔,停笔过程中有行笔,整体气息聚散收放,挥洒自如。黄庭坚的书法对后世影响颇大,其热衷佛老,好修佛参禅,其草书得佛家禅机妙理,开创了中国草书的有一个新的审美范式。



需要指出的是整个宋代书法以"尚意"为特点。苏轼曾经说过,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宋代书法在唐代楷书严谨的法度的束缚下,书法艺术的突破只能在行草书上追求了,其追求的并非没有法度,而是在法度的基础上忘掉法度。追求不思自得的自由创作的境界。

黄庭坚受苏轼影响,其草书也是在这种追求自然而流露出的一种自然、横纵开合、不被法度所束缚的审美境界。


大量堂贾保荣


谈一下对黄庭坚书法的浅见吧。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我个人认为,黄庭坚的书法造诣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用笔与结体大开大合,实现了对用笔和结体上的重要突破。

黄庭坚的行楷字,初看时,你不觉得好看,感觉字都歪七竖八,而且结构貌似也不美(其实他的书体结构里面学问很大)。从黄庭坚流传至今的行帮手札墨迹看,其撇捺开张、字形扁阔、字势向右上扬。

(黄山谷名作《砥柱铭卷》)

这样的大开大合,从当时的历史背景看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为什么这样说,我们知道历史上的宋四家中,苏、米、蔡,都是正统的二王一脉(其实黄庭坚的字师从苏东坡),所以苏米蔡的字无论如何变,都跳不出二王那种行书的风格。当书法的历史踏进宋代时,中国书法的传统笔法已经在战乱之中遗失太多,基本上原来唐代的名家墨迹都很难看到了,世人如何师古法呢?所以,宋人尚意也是出于无奈(不创的话,你拿什么笔法写字)。真正的晋唐笔法失传,变成宋代的书风带有明显个人特点(不象晋唐时期,全天下学二王之风),所以从苏东坡、米芇到黄山谷和蔡襄,都无一写出了不同的书风来。而黄庭坚,早期跟苏学字,自然师出一门,后来他自己想独创一门,这种想法绝不是说想想,你得有真本事呀。细看他的行楷书,你会发现线条多变,气韵绵长,字很有张力,非常适合往大了写(要知道,古人都是不写大字的),结体的这种开合大气,明显不同于以往的书风。而且黄山谷的笔法加入了很多隶书中的颤笔,比如他的长横、长捺,多有很多波折,但非常耐看。在黄庭坚的草书笔法中,他的颤笔法往往随着笔势而动,随着锋毫的使转而动,也就是将毛笔的颤笔融入到笔法的流动性中去,这样就不会让人觉得有所唐突。并且颤笔法的短处一旦被隐藏,那它的长处此时也就凸现出来,所以黄庭坚的草书笔法多变而灵动,对后世的王铎、于右任等人都有很大影响。

二是作草全在心悟,以意使笔。黄庭坚的草书,可谓是宋代一花独秀(试问除了苏东坡有少见的草书作品见世外,宋四家其他人并没有什么流传后世的草书作品)。

(黄山谷草书作品《草书长卷——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卷》)

黄庭坚草书的成熟还得益于其书外功的参悟。除其上述“于燹道舟中,观长年荡桨,群丁拔棹,乃觉少进,喜之所得,辄得用笔”外,他还有一段自道可说明因缘:“余寓居开元寺夕怡思堂.坐见江山。每于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然颠长史、狂僧皆倚而通神入妙。余不饮酒,忽五十年,虽欲善其事,而器不利,行笔处,时时蹇蹶,计遂不得复如醉时书也。

上面几句话的意思是:我和长年从船夫划桨的动作中悟到我自己的笔法,我曾经在开元寺中的怡思堂坐着观景,看到江山之美,每在此堂写草书,慢慢就得到了江山之助。古人,如张长史、怀素等都需要特定的外在因素带动他们写出好的草书(张、怀二人需要借酒进入颠狂状态才能写好字),而今我自己,不喝酒也能写出如醉时一般的字来。

这是黄山谷对自己的肯定,同时也体现出他的字追求的是张旭、怀素一样的大草气势,但他因为没有可师法的东西,完全凭自己的悟情独创自己的“荡桨笔法”写出了黄山谷自己的草书气势,这是难能可贵之处。黄庭坚不饮酒,其作草全在心悟,以意使笔。然其参禅妙悟,虽多理性使笔,也能大开大合,聚散收放,进入挥洒之境。而其用笔,相形之下更显从容娴雅,虽纵横跌宕,亦能行处皆留,留处皆行。黄庭坚所作《诸上座帖》等佛家经语诸草书帖,乃真得其妙理者。也正由此,黄庭坚开创出了中国草书的又一新境。

(黄庭坚所作《诸上座帖》)

以上就是对黄庭坚书法造诣的一点浅见,不当之处,请方家指正吧!


楚秋堂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黄庭坚位列宋四家。宋代书法以个性突出的行书光耀书法史。米芾在回答皇帝对同朝书法家的看法时这样回答,东坡画字,君谟写字,鲁直勒字,臣刷字。这里的鲁直就是指的黄庭坚。米芾作为书法大家,他的评价当然是很深刻的。一定"勒"字说出了黄字力透纸背的雄厚笔力。黄庭坚在于东坡相互调侃时,说苏字是石压蛤莫。东坡则说他的字是死蛇挂树。虽然是笑谈却也不乏准确。黄庭坚的字在当朝就受到皇帝的喜爱,后世文徵明的大字也深得黄字笔意。



另外,黄庭坚的大草极具影响力,为后世所宗。


鸿博


我是古风书法,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黄庭坚的书法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绕不过去的,他书法的成就绝对的响当当。我们就从三个方面来论述。
《廉颇蔺相如列传》局部高清

黄庭坚草书:

黄庭坚以一己之力撑起整个宋代的草书,可称得上宋代唯一的草书大家,他对于唐代草书和元明草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黄庭坚草书和历代草书大家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最具文人气,这大概是因为整个宋代文化氛围的原因。黄庭坚草书作品有《廉颇蔺相如列传》、《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等。


《诸上座帖》
局部高清

黄庭坚大字行书:

黄庭坚行书早年学苏轼,《教审帖》、《糟姜贴》等还隐约可以看出苏轼的影子。后受《瘗鹤铭》影响,风格一变,形成自己独特面目。这类作品是黄庭坚书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此类作品如《松风阁试卷》、《砥柱铭》等。
《松风阁试卷》


局部高清

黄庭坚小字行书:

黄庭坚小字行书与其大字相比风格略有不同,其小字行书更具书卷气。其代表作品多为黄庭坚手札,随意性更强,正因如此,更显书家性情。此类作品如《雪寒帖》、《教审帖》等。
《雪寒帖》

《教审帖》


局部高清
《砥柱铭》
局部高清
《李白忆旧游诗卷》局部高清


古风书法


如果要说宋书“尚意”,那么宋四家中的黄庭坚可说是最尚意的了。这也是他最显注的特点及最为世人称道的地方。

早年欣赏他的书法,第一个感觉就是很“乍眼”,很有些现代作品的气息(米芾也如此),因而很少关注他,这也许是为什么正统书法很少提及他的一个原由。

而至于他书法造诣,则肯定是超一流的,即使是剑走偏锋。

若以苏、黄、米、蔡以座次排名:苏东坡无疑是最善理解、最能变通的“大师”排第一;黄庭坚悟性最高,是位最具“创新”精神的学者,排第二;米芾天份非凡,是个专家型的导师排第三;蔡襄最保守,是个谆谆的老学究,因而排第四。



黄庭坚取法传统忽高忽低,不按常理学习,但从能取法“自然之书”这一点,证明了他的悟性是最高的书家。

他的小楷别出机抒、行书最具创新、而草书相对传统的因素更多一些。

基于以上原因,不能作出太专业分析,只是个人的一些感受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