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是怎樣由一個部族成為一個大諸侯國的呢?

苑秀雲


秦最早是在甘肅東南部,在半農業半畜牧業的過渡地帶。擁有不同於中原的習俗與文化,秦人在對抗自然環境和周圍敵人的過程中,養成了團結和好戰的性格。

秦在發展的過程中碰到幾次大的機遇,並且抓住了。

首先要了解為什麼秦國一直可以抓住。

秦,地處先進文化圈邊上,對先進文化有非常強的嚮往,本身又有學習的氛圍與能力。在不斷的學習進步之中,整體的秦人迸發出朝氣與活力,被中原禮教的束縛很小,所以敢於自我革新,發展壯大。

再就是遇到幾次大機會,第一次是西周時期,抵抗周邊遊牧民族騷擾,使自己一直擁有不錯的戰鬥力,甚至發展到擁有保護中央的能力,所以才能使自己地位不斷的提升。

第二次是春秋時期,中原大亂,各個諸侯開始對抗中央,中央沒有了制衡地方的能力,秦抓住這次機會統一關中的千里沃野,實力進一步提升。

第三次戰國時期,各國變法圖強,互相兼併。而秦是變法最徹底的諸侯,實力更加強大。

所以說,秦在每一次的發展潮流中都找到了自己發展的方式方法,實力迅速壯大。一是自身的努力,二是把握機遇的能力,三是抗打擊能力。秦在遊牧民族,中原諸侯的雙重打擊下可以生存下來,並且不斷的壯大,確實很厲害。


月關說


接下來就秦國的建立和發展做一個簡介。

秦人的發家史是一部血淚史,秦國宗室贏姓,趙氏,與趙國宗室同源。秦國可追溯的先祖可以到顓頊帝;秦人第一個得姓始祖是大費,此人善馴鳥獸,舜帝賜姓嬴氏;

1、商周時期的秦國先祖:在商代時,開始顯貴,為諸侯,為商王朝守西戎之地;秦人和趙人共同的祖先是蜚蠊,蜚蠊有兩個著名的兒子,惡來和季勝,惡來是秦國的祖先,季勝是趙國的祖先;周代商時,惡來被殺;周穆王時,季勝曾孫造父善於駕車,得寵於王前,封到趙城。惡來系和季勝系因此都姓趙氏,此時秦國先祖是惡來五世孫非子。

2、秦國的建立:非子開始,秦國先祖居住在犬丘(天水)一代,併為周王室養馬,成為周王室附庸,用來安撫監視西戎,號秦嬴;秦嬴曾孫秦仲開始成為大夫,並與西戎開始頻繁爭奪土地;秦仲之孫秦襄公遇周平王東遷,護送有功,被周平王封為諸侯,並賜予被戎狄佔據的岐豐之地(即西周發源地,現在關中平原),這是一塊王霸之地,稱雄中國歷史千餘年;

經過數百年的慘淡經營,秦國終於開始成為一個諸侯國,秦襄公開始與諸侯通婚,祭祀可以用三牢了。但是秦國的封地還在戎狄手上,於是秦人繼續與西戎戰鬥,以奪取土地壯大實力。

3、秦國的發展:經過襄公、文公、寧公、出子、武公幾代人的奮鬥,秦國終於佔有了現在的關中平原一帶,收復了岐豐之地,這時差不多是齊桓公時代。

那時候的秦國還沒有完全確立父死子繼的繼承原則,經常有兄終弟及的繼承,武公死後,又經歷了德公、宣公、成公,終於來到了秦國的第一個黃金髮展期,秦穆公(也稱秦繆公)任好時代,任好是秦武公的侄子,秦德公的小兒子,秦宣公、成公的弟弟。

秦穆公任好在位39年,假道伐虢、秦晉之好、城濮之戰、五羊大夫、崤山之戰、秦霸西戎等著名事件都發生於秦穆公時代;這個時期,齊桓公的霸業已經盛極而衰,晉文公的霸業則如日方升,南方大國楚國蒸蒸日上,終於與晉國開始了中原爭霸;秦穆公對秦國最大的貢獻是滅西戎國12個,開拓疆土千餘里,與中原大國將戰線控制在崤山、函谷關一線,雖不能東進,晉也不能西進。秦國從此成為西方的大國。

秦穆公時代不是他一個人創造的,說到秦穆公就不能不說輔助他建立霸業的兩個重要人物,百里奚、由余。

百里奚,虞國大夫,在假道伐虢事件中成為晉國俘虜,又稱為任好夫人的奴隸,最後被秦穆公用五張羊皮換回來,成果秦國的主政大夫。百里奚幫助秦國建立了一套完備的行政軍事體系,為秦國的強大打下了基礎。順便說一句,百里奚及其好友蹇叔後代形成了秦國最初的軍事貴族家族孟西白三族,他們的先祖分別是穆公時期軍事將領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

由余,晉國人後裔,西戎人,出使秦國,與秦穆公聊天,這一聊,秦穆公發現由余是個人才,可以幫助自己打敗戎狄,拓展疆域。於是任好同志開始用美人計迷惑由余的君主戎王,成功使由余投向秦國,於是在由余的幫助下,打敗了戎狄12國,成功稱霸西戎,周天子送了一面金鼓以示祝賀。

4、諸侯卑秦:秦國有個不好的習慣,殉葬,因此強大的人才不能留存,好不容易強大起來的秦國隨著秦穆公的死煙消雲散。任好之後,歷經康公、共公、桓公、景公、哀公、惠公、悼公、厲共公、躁公、懷公、靈公、簡公、惠公、出子,均無大建樹,出子年間,秦國還丟了河西之地,崤函之固。

因此出子死後,靈公之子秦獻公即位之初便大舉伐晉,企圖收復河西之地。獻公在位期間,廢止了人殉制度,且多次討伐晉國以及代晉而立的魏國,卻無功而返。獻公逝世時,秦國已處於崩潰的邊緣。而此時已經進入戰國時代,中原諸國經過改革變法,已經拋棄了春秋時期的舊制度,開始強大起來了。

5、商鞅變法,一統天下:在這種情況下,即位的秦孝公佈惠求賢,衛鞅(後來的商鞅)也是這時來到秦國,說服了秦孝公之後,開始在秦國變法。

此後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變法後的秦國越戰越勇,在孝公的後繼者惠文王、昭襄王、孝文王、莊襄王的發展下,迎來了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統一了華夏,一不小心,就開創了一箇中華帝國。

順便說一句,商鞅的變法內容許多在現世仍然保留在我們的法律和道德行為準則中,而秦始皇開創的封建制度更是延續了2000年之久,雖被不斷改變細微,後又被廢棄,但是在2000多年前的那年,這些制度可謂領先於世界。








大明朱子彧


秦的起源就如同其他諸侯的起源一樣,都是貴族之後,都可追溯到黃帝,春秋戰國時期就是黃帝后裔子孫們(少部分不是,如齊國)互相攻伐的時期。

秦國的起源階段:

顓頊的女兒女修在一次外出看到一個鳥蛋,一時嘴饞就吞了,然後就懷孕了。生了個兒子叫大業,大業就是秦的始祖,而女修就是秦的始祖母了。這傳說幾乎和簡狄吞鳥蛋生契(商朝始祖)一樣。大業是十二聖之一,也是法律的鼻祖制定了“大業刑法”。大業又生了個有名的兒子叫伯益,輔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賜姓嬴,從此秦就有了姓。

嬴秦的曲折發展階段:

伯益的子孫後代不滿夏桀的暴政,投靠了殷商,因為有才能,累世都有功於殷商,因此嬴秦是殷商有名望的諸侯之一。因殷商待嬴秦很好,在周伐商紂時,嬴秦君主蜚廉和他兒子惡來對商效死忠,被周室所驅趕,由氏族淪為了奴隸。但是蜚廉的另一個兒子季勝卻沒有參與。他的後代造父善於趕車,有功於周室,周繆王封趙城給造父,就此秦就以趙為氏。

另一脈惡來的後代大駱,善於養馬。被周孝王發現且任命到西錘之地犬丘去養馬,到他兒子非子時養馬有功,被周孝王重新賜予嬴姓。得益於造父,非子也能有趙氏稱呼。

秦在西錘之地掙扎謀生階段:

周孝王讓秦去西錘養馬本意是為了和西戎交好,免於戰亂。事實上秦也是正是如此,和西戎雜居通婚相融較為順利。但是到了周厲王時代,情形發生了改變,周厲王暴虐,經常對西戎用兵,導致關係極其緊張。西戎反叛,入侵秦的領地,燒殺搶掠,時任秦主秦仲出兵攻伐西戎,但是沒打過,還被殺了。他兒子莊公要為父報仇,再次出兵攻打西戎,這次大勝西戎。周室此時已經是周宣王時代,封秦為西錘大夫。秦在西周首次有了上得檯面的官職。莊公生世父,世父剛烈仇視西戎,不想繼承官位而想去打西戎,最終被西戎俘虜,由於西戎不想過於得罪秦,沒有殺他還把他送回來了。當時場面很尷尬。世父的弟弟襄公就繼承了官位。

秦被封諸侯階段: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用烽火戲諸侯寵幸褒姒,失信於諸侯。犬戎攻進鎬京(西安),殺周幽王,西周滅亡。申、魯、許等諸侯國擁立姬宜臼繼位,是為周平王,並遷都洛陽。秦襄公在與西戎之戰中作戰得力,在護送遷都過程中有功,因此被封為西錘諸侯,只要他能打下被犬戎佔領的地盤,那就都是他的地盤。

秦襄公二話不說就是一個打,把犬戎趕出了原來屬於周王室的地盤,並且自己佔領了這地盤。從此,秦就在這片土地上勃勃發展壯大。秦襄公也正式成為了周室諸侯,秦族也由西周開始的一小部落發展成了一方諸侯。

秦的發展壯大階段:

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和西戎作戰途中在岐山去世。此時秦領土已經有所擴大。

襄公子文公繼位,乃至其後代,繼續擴大領土,不斷把西戎往西趕。在秦之地的民眾也呈現出多樣化,有老秦人,也有周室遺民,也有編入的西戎子民。這些人在歷史的發展中不斷融合,最終同化為秦民,秦國迎來了一次快速發展期。

前659至621年,秦迎來一個由秦穆公開創的春秋盛世,重要百里奚等賢良,西面把西戎收拾得服服帖帖,滅了西面犬戎18國,開拓疆土千里,並霸西戎,東面滅了梁等三國,積極干預晉國內政,將影響力擴大到中原地區,完成了春秋霸業。期間,土地人口大有漲幅,國力迅速發展,為以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其後秦康公繼位,這主是個享樂的主,在他在位期間秦國開始走下坡路。但是基於秦穆公打下的厚實基礎,其後代子孫並沒有把家產全部敗光。但卻實實在在被鎖於西錘一隅,無法東出。

前384年-前362年到了秦獻公繼位,秦獻公為了阻止秦國衰弱的趨勢,大興改革,廢除了活人殉葬,積極向東用兵企圖奪回被魏佔領的領土,加強中央集權,消減貴族的勢力,遷都以明東出的決心,擴大商業,推廣縣制。這一系列改革,使得秦國不再衰弱,更重要的是為孝公用商鞅變法奠定了環境基礎。

歷史的拐點就在前361至前338年秦孝公在位期間。商鞅懷著滿腹志向到了秦國,和孝公一見如故,就像失散多年的雙胞胎兄弟,心有靈犀,志同道合,兩人施行了最為成功的改革。從此以後至統一秦國開啟了暴走模式,法家,兵家,縱橫家等等有才有能之人紛紛在秦國的歷史舞臺上登場。白起坑殺四十萬趙軍,張儀憑一張嘴縱橫於各國之間,玩弄諸侯,司馬錯滅蜀,樗裡疾敗五國聯軍等等史詩級大戰不斷上演,且都以秦勝告終。之後秦領土不斷擴張,佔領之後立即實行商鞅之法,獎勵耕戰,推行縣制,開墾荒地,編輯人員,嚴刑重罰,杜絕私鬥等等措施使得秦國日後始終保持興旺之勢。

上天似乎極為照顧秦國,孝公後明君在位時間長,昏君無能之君在位時間短。

前246至210年及至嬴政繼位,奮六世之餘烈,一統天下,完成了千古壯舉。嬴政也自封為始皇帝。

自此完成從最底是奴隸到中國始皇帝的千秋壯舉。






掌門聽風


秦國崛起因素很多,關鍵因素有以下幾點:

1、地處蠻荒,民風彪悍。

春秋及以前,秦國受中原文化影響沒有那麼多,雖然也屬於周王室的諸侯國,但是在華夏文化圈中處於邊緣位置,而在古代,較為文明的國家往往戰鬥力不那麼高,文明對野蠻沒有產生全方位的碾壓,經常會有野蠻戰勝文明的事情發生,比如羅馬統一環地中海,金國滅北宋。

秦國的野蠻決定了其士兵戰鬥力高,就算在商鞅變法前,秦國戰鬥力也很強,比如商鞅變法前進行過一次秦魏河西之戰,秦國在秦獻公領導下取勝,當時魏國正處於國力巔峰期,秦國能取勝相當不易,這也證明,在商鞅變法前秦軍並沒有想象那麼弱。

2、變法改革。

穆公稱霸就不用說了,重點說說商鞅變法,秦國選擇了戰國時期最適應形勢的法家學派,而且秦穆公和商鞅的組合敢於觸犯貴族利益,並且將這種制度延續下去,這是其他六國君主做不到的;最重要的是獎勵軍功,給了百姓改變命運的渠道,直接增強了軍力;推行耕戰思想,全國百姓要麼種地要麼打仗,保證了後勤和兵源。

商鞅變法舉措被之後秦國統治者沿用,而且之後秦國吸納了眾多山東六國的人才,制定了許多正確的戰略,為秦國統一奠定基礎。


月光如水54263061


秦國在春秋早期還只擁有西邊的一小塊地方,土地貧瘠,並不富裕。

對秦國壯大做出第一個重大貢獻的是距離秦始皇統一六國400多年的秦穆公,也叫秦繆公。

秦穆公在位39年。歷史上著名的秦晉之好就是這個時期。秦穆公在位的重大貢獻有兩個時期。一個是稱霸西戎,兼併了20多個小的部落,統一西邊領地。一個是東伐滅晉,得到周的肯定,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奠定了秦日後能夠統一六國的基礎。

秦歷史上另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是秦孝公,秦孝公推行商演變法,實行重農、獎軍功、統一度量衡、郡縣制等一系列措施,使秦變為一個更強大的諸侯國。

當然,秦的強大是離不開幾百年歷史的積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