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是怎样由一个部族成为一个大诸侯国的呢?

苑秀云


秦最早是在甘肃东南部,在半农业半畜牧业的过渡地带。拥有不同于中原的习俗与文化,秦人在对抗自然环境和周围敌人的过程中,养成了团结和好战的性格。

秦在发展的过程中碰到几次大的机遇,并且抓住了。

首先要了解为什么秦国一直可以抓住。

秦,地处先进文化圈边上,对先进文化有非常强的向往,本身又有学习的氛围与能力。在不断的学习进步之中,整体的秦人迸发出朝气与活力,被中原礼教的束缚很小,所以敢于自我革新,发展壮大。

再就是遇到几次大机会,第一次是西周时期,抵抗周边游牧民族骚扰,使自己一直拥有不错的战斗力,甚至发展到拥有保护中央的能力,所以才能使自己地位不断的提升。

第二次是春秋时期,中原大乱,各个诸侯开始对抗中央,中央没有了制衡地方的能力,秦抓住这次机会统一关中的千里沃野,实力进一步提升。

第三次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互相兼并。而秦是变法最彻底的诸侯,实力更加强大。

所以说,秦在每一次的发展潮流中都找到了自己发展的方式方法,实力迅速壮大。一是自身的努力,二是把握机遇的能力,三是抗打击能力。秦在游牧民族,中原诸侯的双重打击下可以生存下来,并且不断的壮大,确实很厉害。


月关说


接下来就秦国的建立和发展做一个简介。

秦人的发家史是一部血泪史,秦国宗室赢姓,赵氏,与赵国宗室同源。秦国可追溯的先祖可以到颛顼帝;秦人第一个得姓始祖是大费,此人善驯鸟兽,舜帝赐姓嬴氏;

1、商周时期的秦国先祖:在商代时,开始显贵,为诸侯,为商王朝守西戎之地;秦人和赵人共同的祖先是蜚蠊,蜚蠊有两个著名的儿子,恶来和季胜,恶来是秦国的祖先,季胜是赵国的祖先;周代商时,恶来被杀;周穆王时,季胜曾孙造父善于驾车,得宠于王前,封到赵城。恶来系和季胜系因此都姓赵氏,此时秦国先祖是恶来五世孙非子。

2、秦国的建立:非子开始,秦国先祖居住在犬丘(天水)一代,并为周王室养马,成为周王室附庸,用来安抚监视西戎,号秦嬴;秦嬴曾孙秦仲开始成为大夫,并与西戎开始频繁争夺土地;秦仲之孙秦襄公遇周平王东迁,护送有功,被周平王封为诸侯,并赐予被戎狄占据的岐丰之地(即西周发源地,现在关中平原),这是一块王霸之地,称雄中国历史千余年;

经过数百年的惨淡经营,秦国终于开始成为一个诸侯国,秦襄公开始与诸侯通婚,祭祀可以用三牢了。但是秦国的封地还在戎狄手上,于是秦人继续与西戎战斗,以夺取土地壮大实力。

3、秦国的发展:经过襄公、文公、宁公、出子、武公几代人的奋斗,秦国终于占有了现在的关中平原一带,收复了岐丰之地,这时差不多是齐桓公时代。

那时候的秦国还没有完全确立父死子继的继承原则,经常有兄终弟及的继承,武公死后,又经历了德公、宣公、成公,终于来到了秦国的第一个黄金发展期,秦穆公(也称秦缪公)任好时代,任好是秦武公的侄子,秦德公的小儿子,秦宣公、成公的弟弟。

秦穆公任好在位39年,假道伐虢、秦晋之好、城濮之战、五羊大夫、崤山之战、秦霸西戎等著名事件都发生于秦穆公时代;这个时期,齐桓公的霸业已经盛极而衰,晋文公的霸业则如日方升,南方大国楚国蒸蒸日上,终于与晋国开始了中原争霸;秦穆公对秦国最大的贡献是灭西戎国12个,开拓疆土千余里,与中原大国将战线控制在崤山、函谷关一线,虽不能东进,晋也不能西进。秦国从此成为西方的大国。

秦穆公时代不是他一个人创造的,说到秦穆公就不能不说辅助他建立霸业的两个重要人物,百里奚、由余。

百里奚,虞国大夫,在假道伐虢事件中成为晋国俘虏,又称为任好夫人的奴隶,最后被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换回来,成果秦国的主政大夫。百里奚帮助秦国建立了一套完备的行政军事体系,为秦国的强大打下了基础。顺便说一句,百里奚及其好友蹇叔后代形成了秦国最初的军事贵族家族孟西白三族,他们的先祖分别是穆公时期军事将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

由余,晋国人后裔,西戎人,出使秦国,与秦穆公聊天,这一聊,秦穆公发现由余是个人才,可以帮助自己打败戎狄,拓展疆域。于是任好同志开始用美人计迷惑由余的君主戎王,成功使由余投向秦国,于是在由余的帮助下,打败了戎狄12国,成功称霸西戎,周天子送了一面金鼓以示祝贺。

4、诸侯卑秦:秦国有个不好的习惯,殉葬,因此强大的人才不能留存,好不容易强大起来的秦国随着秦穆公的死烟消云散。任好之后,历经康公、共公、桓公、景公、哀公、惠公、悼公、厉共公、躁公、怀公、灵公、简公、惠公、出子,均无大建树,出子年间,秦国还丢了河西之地,崤函之固。

因此出子死后,灵公之子秦献公即位之初便大举伐晋,企图收复河西之地。献公在位期间,废止了人殉制度,且多次讨伐晋国以及代晋而立的魏国,却无功而返。献公逝世时,秦国已处于崩溃的边缘。而此时已经进入战国时代,中原诸国经过改革变法,已经抛弃了春秋时期的旧制度,开始强大起来了。

5、商鞅变法,一统天下:在这种情况下,即位的秦孝公布惠求贤,卫鞅(后来的商鞅)也是这时来到秦国,说服了秦孝公之后,开始在秦国变法。

此后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变法后的秦国越战越勇,在孝公的后继者惠文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的发展下,迎来了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统一了华夏,一不小心,就开创了一个中华帝国。

顺便说一句,商鞅的变法内容许多在现世仍然保留在我们的法律和道德行为准则中,而秦始皇开创的封建制度更是延续了2000年之久,虽被不断改变细微,后又被废弃,但是在2000多年前的那年,这些制度可谓领先于世界。








大明朱子彧


秦的起源就如同其他诸侯的起源一样,都是贵族之后,都可追溯到黄帝,春秋战国时期就是黄帝后裔子孙们(少部分不是,如齐国)互相攻伐的时期。

秦国的起源阶段:

颛顼的女儿女修在一次外出看到一个鸟蛋,一时嘴馋就吞了,然后就怀孕了。生了个儿子叫大业,大业就是秦的始祖,而女修就是秦的始祖母了。这传说几乎和简狄吞鸟蛋生契(商朝始祖)一样。大业是十二圣之一,也是法律的鼻祖制定了“大业刑法”。大业又生了个有名的儿子叫伯益,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赐姓嬴,从此秦就有了姓。

嬴秦的曲折发展阶段:

伯益的子孙后代不满夏桀的暴政,投靠了殷商,因为有才能,累世都有功于殷商,因此嬴秦是殷商有名望的诸侯之一。因殷商待嬴秦很好,在周伐商纣时,嬴秦君主蜚廉和他儿子恶来对商效死忠,被周室所驱赶,由氏族沦为了奴隶。但是蜚廉的另一个儿子季胜却没有参与。他的后代造父善于赶车,有功于周室,周缪王封赵城给造父,就此秦就以赵为氏。

另一脉恶来的后代大骆,善于养马。被周孝王发现且任命到西锤之地犬丘去养马,到他儿子非子时养马有功,被周孝王重新赐予嬴姓。得益于造父,非子也能有赵氏称呼。

秦在西锤之地挣扎谋生阶段:

周孝王让秦去西锤养马本意是为了和西戎交好,免于战乱。事实上秦也是正是如此,和西戎杂居通婚相融较为顺利。但是到了周厉王时代,情形发生了改变,周厉王暴虐,经常对西戎用兵,导致关系极其紧张。西戎反叛,入侵秦的领地,烧杀抢掠,时任秦主秦仲出兵攻伐西戎,但是没打过,还被杀了。他儿子庄公要为父报仇,再次出兵攻打西戎,这次大胜西戎。周室此时已经是周宣王时代,封秦为西锤大夫。秦在西周首次有了上得台面的官职。庄公生世父,世父刚烈仇视西戎,不想继承官位而想去打西戎,最终被西戎俘虏,由于西戎不想过于得罪秦,没有杀他还把他送回来了。当时场面很尴尬。世父的弟弟襄公就继承了官位。

秦被封诸侯阶段: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用烽火戏诸侯宠幸褒姒,失信于诸侯。犬戎攻进镐京(西安),杀周幽王,西周灭亡。申、鲁、许等诸侯国拥立姬宜臼继位,是为周平王,并迁都洛阳。秦襄公在与西戎之战中作战得力,在护送迁都过程中有功,因此被封为西锤诸侯,只要他能打下被犬戎占领的地盘,那就都是他的地盘。

秦襄公二话不说就是一个打,把犬戎赶出了原来属于周王室的地盘,并且自己占领了这地盘。从此,秦就在这片土地上勃勃发展壮大。秦襄公也正式成为了周室诸侯,秦族也由西周开始的一小部落发展成了一方诸侯。

秦的发展壮大阶段:

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和西戎作战途中在岐山去世。此时秦领土已经有所扩大。

襄公子文公继位,乃至其后代,继续扩大领土,不断把西戎往西赶。在秦之地的民众也呈现出多样化,有老秦人,也有周室遗民,也有编入的西戎子民。这些人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融合,最终同化为秦民,秦国迎来了一次快速发展期。

前659至621年,秦迎来一个由秦穆公开创的春秋盛世,重要百里奚等贤良,西面把西戎收拾得服服帖帖,灭了西面犬戎18国,开拓疆土千里,并霸西戎,东面灭了梁等三国,积极干预晋国内政,将影响力扩大到中原地区,完成了春秋霸业。期间,土地人口大有涨幅,国力迅速发展,为以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后秦康公继位,这主是个享乐的主,在他在位期间秦国开始走下坡路。但是基于秦穆公打下的厚实基础,其后代子孙并没有把家产全部败光。但却实实在在被锁于西锤一隅,无法东出。

前384年-前362年到了秦献公继位,秦献公为了阻止秦国衰弱的趋势,大兴改革,废除了活人殉葬,积极向东用兵企图夺回被魏占领的领土,加强中央集权,消减贵族的势力,迁都以明东出的决心,扩大商业,推广县制。这一系列改革,使得秦国不再衰弱,更重要的是为孝公用商鞅变法奠定了环境基础。

历史的拐点就在前361至前338年秦孝公在位期间。商鞅怀着满腹志向到了秦国,和孝公一见如故,就像失散多年的双胞胎兄弟,心有灵犀,志同道合,两人施行了最为成功的改革。从此以后至统一秦国开启了暴走模式,法家,兵家,纵横家等等有才有能之人纷纷在秦国的历史舞台上登场。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张仪凭一张嘴纵横于各国之间,玩弄诸侯,司马错灭蜀,樗里疾败五国联军等等史诗级大战不断上演,且都以秦胜告终。之后秦领土不断扩张,占领之后立即实行商鞅之法,奖励耕战,推行县制,开垦荒地,编辑人员,严刑重罚,杜绝私斗等等措施使得秦国日后始终保持兴旺之势。

上天似乎极为照顾秦国,孝公后明君在位时间长,昏君无能之君在位时间短。

前246至210年及至嬴政继位,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天下,完成了千古壮举。嬴政也自封为始皇帝。

自此完成从最底是奴隶到中国始皇帝的千秋壮举。






掌门听风


秦国崛起因素很多,关键因素有以下几点:

1、地处蛮荒,民风彪悍。

春秋及以前,秦国受中原文化影响没有那么多,虽然也属于周王室的诸侯国,但是在华夏文化圈中处于边缘位置,而在古代,较为文明的国家往往战斗力不那么高,文明对野蛮没有产生全方位的碾压,经常会有野蛮战胜文明的事情发生,比如罗马统一环地中海,金国灭北宋。

秦国的野蛮决定了其士兵战斗力高,就算在商鞅变法前,秦国战斗力也很强,比如商鞅变法前进行过一次秦魏河西之战,秦国在秦献公领导下取胜,当时魏国正处于国力巅峰期,秦国能取胜相当不易,这也证明,在商鞅变法前秦军并没有想象那么弱。

2、变法改革。

穆公称霸就不用说了,重点说说商鞅变法,秦国选择了战国时期最适应形势的法家学派,而且秦穆公和商鞅的组合敢于触犯贵族利益,并且将这种制度延续下去,这是其他六国君主做不到的;最重要的是奖励军功,给了百姓改变命运的渠道,直接增强了军力;推行耕战思想,全国百姓要么种地要么打仗,保证了后勤和兵源。

商鞅变法举措被之后秦国统治者沿用,而且之后秦国吸纳了众多山东六国的人才,制定了许多正确的战略,为秦国统一奠定基础。


月光如水54263061


秦国在春秋早期还只拥有西边的一小块地方,土地贫瘠,并不富裕。

对秦国壮大做出第一个重大贡献的是距离秦始皇统一六国400多年的秦穆公,也叫秦缪公。

秦穆公在位39年。历史上著名的秦晋之好就是这个时期。秦穆公在位的重大贡献有两个时期。一个是称霸西戎,兼并了20多个小的部落,统一西边领地。一个是东伐灭晋,得到周的肯定,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奠定了秦日后能够统一六国的基础。

秦历史上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是秦孝公,秦孝公推行商演变法,实行重农、奖军功、统一度量衡、郡县制等一系列措施,使秦变为一个更强大的诸侯国。

当然,秦的强大是离不开几百年历史的积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