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两溪河

两溪河,是业州镇鹞子坪村的一个居民点,距村民委员会驻地鹞子坪900米,东与长梁乡的清河村隔河相望,南与本村的朱家湾接壤,西与鹞子坪连田抵界,北与于家湾相毗相邻。村民房屋沿村道两旁分布。至2015年末,共有村民42户、122人,多为龙姓土家族人。此地东边有一条由两河交汇形成的、名叫“两溪河”的河流,因该居民点地处两条河流的交汇处,故移借河名为地名。

漫话两溪河

此河流其所以被称为“两溪河”,据清道光二十一年所修《建始县志》(山川志)记载:“在县北,自蒲潭溪折西北流,有桐木溪自西来会,又南有木瓜河会,故曰‘两溪河’。”

这两溪河,每到春夏雨季,两溪沿岸山水暴发、注入河中,河水暴涨,几与岸平。尤其是两条溪水似两条巨龙,推波逐浪,更使两溪交汇处波涌浪飞,洪波汤汤,呈现出一派深山峡谷难得一见的滔滔奇观。早在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季春,时任建始县令的江西进士刘珙徵路过此地,机缘巧合,恰遇春潮上涨,见景生情,即留下了《两溪春涨》的七言律诗一首,其诗曰:

春潮带雨下山溪,巨壑飞涛四望迷。

形若淇泉分左右,派同瀍涧别东西。

涓涓流潦千条合,浩浩洪波两岸齐。

漫道沧江夸胜概,一湾新涨入诗题。

从此,这里诗依景生,景以诗名,并被列入建始“古八景”之一,景名即为“两溪春涨”。

该地属河流冲积型小坪坝,土壤母质系河流冲积物,因此土地肥沃、地势平坦,加上得天独厚的水利条件,致使该地物产丰饶、鱼米泛香。这里由于周边山大壑深、生态保护良好,因此一年四季,山上是万木蓊郁、百花竞放;山下是田畴相连、稼禾呈祥。春天,油菜花开蜂蝶舞;入夏,瓜果满园惹人馋;金秋,喜看稻黍沉甸甸;入冬,山明水净白雪香。村道两旁的农家,更是小院别致、玻窗明亮,门前绿树合,屋后翠竹芳。更有那八十老翁拄杖游、白发奶奶逗孙玩。真正是深山咸乐熙隆景,人寿年丰乐且安。

1973年,修建“农三”公路(下坝农场至三宝),路经两溪河,即在该河上修建了长90米、宽8米的四孔石拱公路桥,从此两溪河沿岸的百姓,往来畅通、风雨无阻。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这里还引来不少他乡的客人前来游玩,看深壑飞涛,观两溪春涨。

1998年,兴建小溪口水电枢纽工程,两溪河处于库区之内,原公路桥被淹,设计人员匠心独具,以原桥作基础,即在原桥上修建了长101.5米的钢混结构的公路拱桥。无论远观近睹,由于河水清澈,两桥相叠的景观都清晰可见。尤其是水波轻漾,桥的倒影随波扭动,鱼儿在上下桥的拱洞中游弋,桥动鱼游,更是别有一番情趣。不仅为该地平添了一道特别的“桥上桥”美景,而且使人们看到了该地不断变化的建设历史。同时,由于河水上涨、河面加宽,如今人们还可乘坐游船,往返于两溪河和小溪口,泛舟景区,寄情山水。赏沿途的深壑野趣,看两岸的峡谷风光,数水中历历游鱼,听船工山歌嘹亮。这两岸青山无穷碧,一河绿水映蓝天的自然美景,令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倘若你泊舟上岸,还可受到两溪河沿岸土家人的热情相款,喝“苞谷老烧”(用玉米酿制的酒),吃“风浇雪饭”(玉米粉与大米混合做的饭),那才真叫惬意呢!(资料搜集:王大江 邱昌松 故事撰写:戴凤庭)(编辑黎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