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識字的方法是不是應該放棄了?你怎麼看?

嚴師說字


2016人教版的一年級語文課程

第一單元,基本漢字

學了天地人,你我他等

第二單元開始學拼音

第三單元漢字

穿插去學漢字與拼音

共十個語文園地

閱讀量部分以前二年級課文以及老版語文課文重新加入。

現在的一年級學生在入學前就接觸了漢字與拼音,這個課程設置從一定程度上,漢字與拼音相結合,避免了一味的學拼音的枯燥。

新版語文一年級本學期比以前少學習100個字。

但是這100字僅僅代表會讀會寫會組詞,而不是簡單認識。

後期閱讀量的增加會讓認識的字比以前要多的多。

總體來說,個人認為比之前版本內容豐富,有可取之處。


維斯特洛依


這就要白話白話為什麼要發明拼音了。拼音是由中國語言學大師趙元任等人提出構想,周有光等語言學家創造的一種注音工具。

拼音的前身是一個政治運動,就是廢除漢字漢語拼音化。後來這個不靠譜的建議當然在新中國成立後被周總理否了。

漢語為什麼要廢止?因為漢語太難了,你想想每個小孩三歲基本就能說話,七八歲話說得就很好了。但是會說話不代表會寫字,如果會說話就會寫字,那多好! 這時候表音文字優勢就出來了,所讀即所寫!文盲率可以短時間大幅降低!韓國朝鮮就是這麼幹得!日本原理也和這類似。所以為了救中國,很多人認為中國也要這麼搞!

但是這麼做,中國文脈就會因此斷絕。中國是中華文化的中國,還是中國人的中國?糾結再三,國家選擇了前者。但是漢語拼音化這個設想並沒有廢止,而是作為一種輔助工具,保留下來。

個人認為,現在漢語拼音重要性已經比不上建國那會了,但是拼音仍然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就像柺棍一樣,總有腿腳不靈活的人。拼音將會作為中國特色,傳承下去。最起碼一百年不會消失


Mrd12871364


首先明確一下自己的觀點:拼音識字的方法不應該放棄。然後稍微科普一下拼音識字的來源和漢字的演化過程,再說一下不能放棄的個人看法。

漢語拼音是拼寫漢民族標準語的拼音方案。

漢字演變是研究文字演化的書籍,從陶器文字、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和行書等九種字體演變。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正式通過了《漢語拼音方案》,並批准公佈推行。漢語拼音字母在小學用於給漢字注音和拼寫普通話,代替過去的注音字母和國語羅馬字。不少文改運動者要求採用漢語拼音文字。但是,到目前為止,中國政府的政策是,以拼音輔助漢字,不是代替漢字。

我們從幼年開始,學習都是從念阿拉伯字母開始,然後認識方塊字。從讀音開始認識漢字,所以從老祖先開始,漢字就是中華文明的一部分。如今的漢語詞典,仍然保留著漢字的標準拼音,簡化拼音,電報四碼等來標識和區分漢字。各種方法都是輔助手段。如今隨著計算機的發展,漢字標識技術也與日俱進,發明了五筆字型,以適應漢字在計算機中的應用。電子計算機可以更靈活地處理漢字。

漢字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即是改進語文的應用技術。漢字排序不便,檢查費事。有了注音字母和漢語拼音字母以後,開始了排檢法的音序化。音序排檢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單純字母序列法,跟英文相同。另一種是"音節、漢字、音節"三層序列法。另一種方法是,以詞和詞組為單位,打入漢語拼音,由計算機自動變換成為漢字輸出,不用編碼。這種智能化的從拼音到漢字的自動變換法,跟日文語詞處理機的"假名漢字變換法"原理相同。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文字變化具體表現在詞組的變化以及受相關外來文化的影響,文字相關改革發展也越來越國際化,在保持相關文字規範的前提下,促進文字改革適應當前文化發展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特別是在相對開放的迅猛發展的網絡時代,我們更應保持漢語言文化的先進性。

所以,取消漢語拼音的想法比較荒唐,不用漢語拼音,那末回到注音符號去?回到說文解字裡,使用的切音去?優秀的文化應該傳承下去。


中國電建人


不能放棄,拼音識字經過了50多年的實踐和經驗,更容易的讓孩子們快速的掌握讀字技巧,有觀點認為應該廢除拼音識字改為老祖先的象形文字,我認為這是社會的倒退,象形文字讀錯的幾率會更大,老祖先給我們打了一個很好的基礎,我們就要在此基礎上去創新、去昇華。所以拼音識字不能放棄!



東華澤明


放棄拼音,無助於幼兒認讀漢字。弊大於利,為什麼要放棄?

其次,誰提出要放棄?是不是閒得蛋疼?


一介草民68323097


不應該放棄的,畢竟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而且用處還是很大的


1翰墨書生


除非有更好的方法,不然的話拼音識字法始終是啟蒙識字最好的方式之一。


用戶105347427009


當然不是,拼音學習漢字更快更好,也容易打字。


夜燕


個人觀點,不應該。拼音是最簡單最快捷最全面最方便的方式,有聲的方式記憶。


砍砍來談


我想不出還有更好方法和工具

用漢字先生,事半功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