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阳:国足实力不如过去,中超收入过高是年轻球员迷失自我的主因,你怎么评价?

智道足球


作为沈祥福那一批超白金一代的代表,曹阳依然活跃在中超赛场,这么多年下来,他无疑对这些是很有发言权的。曹阳所说的一点错没有,年轻一代太容易迷失了,不相匹配的高薪会直接导致这些东西,哪还有心思去踢球,更何况本身能力就没到那个级别,硬是靠政策的保护而得到的这些呢?


人有多大能量办多大事,当然这个能量是不断增长和增强的,但增强与否是要看你自身发展的,如果无法顺利发展,那么这个能量可能暂时就是负的。的确,很多年轻球员没到那个份上呢,硬是揠苗助长,然后高薪伺候——他没那么大能量,事实上就是承受不起的。


就好比职业联赛初期,记得范志毅接受采访说赚了钱去外滩喝15块一罐的可乐,还有魏群发3000块的工资,放床头一晚上没怎么睡着……这都是突然变化带来的,赚钱多了也得有相对的能量和气质匹配。


如今,这帮球身边的诱惑更多了,太容易迷失了。曹阳可谓一语中的,所以足协这个U23政策也算是间接毁了很多人——这一点,看看明年还有多少人能打上主力或者说是主力替补就知道了。当然,年薪问题由于工资帽的问题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


换成你,本来一个月也就2万块收入,结果突然你的年薪一下子上千万了,你会不会飘?何况,这帮运动员其实本身缺少一些内在的东西呢?记得韦世豪在欧洲踢球的时候一个月就几千欧的收入,合人民币不会超过3万块,如今什么级别?你再看看他前后着装的变化!


不是说不可以打扮和修饰自我,而是这种变化很突然,说白了气场和气质压不住这些。而且,这完全就是心理变化上的一些体现。当然,可能很多球迷也看不懂这些,没关系,自己多体会一下,或许就明白了。


美利坚的东与西


曹阳说的太对了,就是因为现在中国足球环境太过于优越了导致年轻球员都忘了初心…


其实足球经济化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利就是能未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中国足球这项运动当中,弊就是生活条件优越了,当年追寻的足球梦也就不在了…

曹阳其实对这个真的很有话语权,因为现年37岁的他经历过中国足球比较灰暗的时期,而他也表示当时工资只有1000多,训练环境也没有现在优越,就是单纯的靠着梦想在支撑着中国足球的发展。但是整体环境差,中国足球也自然而然很难像国外一样吸引更多年轻人投入到足球事业当中。这也是当时中国足球发展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

随着国家重视足球,资本行业强势入驻,让中国足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而金元成了中国足球主导地位之后,中国足球就逐渐迷失在了“钱堆”里。由于中国足球落后太多,足协一味的揠苗助长导致现在出现了另一个畸形的极端。各种政策之下导致球员薪水水涨船高,出口转内销的“骗”薪方式层出不穷,这也导致球员是越赚越多,但是足球发展确实是越来越差了。

在u23政策出台以后,中超一堆u23都拿到了千万年薪,但实则在俱乐部也只能充当填补政策的棋子。现在但凡在母队有稳定出场时间,在薪酬方面也都敢狮子大开口,漫天要价。等签到了属于自己的高薪之后也就可以顺其自然的放挺,安安心心的挣大钱。

我相信大多数年轻人在踏入足球这个行业之初心里可能都是足球,但是随着自身的价值观形成,他们也逐渐了解到了钱的意义。这也导致在好的条件之下让小球员们之间忘了初心是什么,开始目标还是成为像谁谁谁一样的球星,但是最后也都沦为钱奴,挣到千万年薪即可…

下赛季中超“帽”出台,不知道能否遏制现在年轻球员的过高收入问题。但是在我看来收入高低都是次要的,让他们有健全的价值观和思想才是现在中国足球最需要注意和改正的…

关注DK,绝对不亏!

DK体育文学


曹阳作为一名有20年足球经历的老队员,对当前足球水平下降,而球员收入过高,迷失自我,提出的批评是非常中肯的。那么如今为什么中国足球会走到这一步呢?我的覌点一直认为金元足球是罪魁祸首。有的球队财大气粗,认为金钱万能,能压倒一切,为了夺冠出成绩,于是不惜投入,高价聘来外援,利诱国内优秀球员加盟,为了比赛赢球,开出天价奖金刺激球员等等。这些刺激也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球员们如打了鸡血针一樣,为金钱而拼搏一场。但是金钱并非万能,它既是兴奋剂,又是麻醉剂,犹如鸦片一样,刺激到一定程度,就要加量,长此以往,就兴奋不起来了,这样培养下去的球员,怎么真正能有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呢?要改变这样的现状,我看出路只有一条,就是中国足协应该组织全国足球俱乐部,放下架子,振作起来,虚心向中国女排学习,学习她们刻苦训练,不畏对手,迊难而上,顶住压力,永不言弃,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女排精神。


手机用户59868620839


我同意老将曹阳说的观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来说就是那个实行了两年的u23政策,由于青少年人口基数的减少,青训的不作为,让优秀的年轻球员奇货可居,这时足协又推出u23政策,使得年轻球员一夜之间成为抢手货,从而是的他们的工资暴涨!放眼望去,试问如果不是靠着足协u23政策都吃,哪个年轻球员可以凭借自身实力获得稳定出场机会?



曹阳第一次在甲A联赛(当时甲A是最高级别联赛)出场是2000年第24轮天津泰达对云南红塔对的比赛,当时曹阳才19岁。随后曹阳逐渐成为泰达主力,并入选国家队。郑智,2001年从辽宁青年队转会到深圳平安队后是球队的绝对主力,在22岁时就成为足球先生。他们都是靠自身实力去赢得出场机会,而不是政策照顾!

其次,球员们高额的工资,让他们失去了进取心,到国家队害怕受伤耽误到俱乐部挣钱。加上俱乐部高价从国外球队把年轻的球员挖回国内,并许给高额工资,谁会不回来呢?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年轻球员不愿意走出去,去学习去提高!希望仅有的几名能够坚持住。

曹队只是说了一些大实话而已,希望足协和俱乐部多把钱用在青训上,多多学习国外先进理念,远的不说,且抛开历史成见,多学习学习近邻日本的青训是如何成功的!足球要从娃娃抓起!


大家觉得足协的U23政策,如何?欢迎留言讨论。


卡咔灬


一张图说明一切



三碗两小瓢


曹阳一个很不错的老国足球员,在当时的国家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敬业。一位老国脚用他亲身经历比较客观的评价了中国足球的现状。



老赵281165031


这个问题的始作俑者就是足协领导的23岁政策!滑天下大嵇的奇葩政策把一批年轻人培养成眼里只认钱不认人了!韦世豪,唐诗,高准翼这些岁数不大水平高的球员基本都是富翁了,所以天天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气都没有了,估计过了23岁这几个富翁们能打上球就不错了!因为他们不是靠真本事走进人们的视线的,想当年曲波,姚夏,周海滨都是不到20岁就自己踢出来了,不仅在母队踢上主力而且都进国家队了!所以说奇葩的23岁政策导致所有的中超球队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不管水平怎么样都要给高薪,真的把一批球员给毁了!


晚霞拾贝


这是当前中国金元足球大环境,球员工资都普遍提高,但是也是针对一部分有实力的的球员工资高,和国外对等球员来看工资的确较高,针对年轻球员来讲,国家出台u23政策,使各俱乐部对于23岁一下球员产生大的需求,这也是因为中国年轻球员的基础不是太好,数量少需求大,所以工资高,这样也使很多年轻球员有了钱之后开始迷失自我,但是相信在我国以后足球各方面的改革发展之后,这种金元足球回过去,年轻有基础有质量的球员也会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也会有改观的。


巴西暖流123


以前你没卖队友以前你是我心中第一的天津人,但是你挑拨闹事,最后卖别人,就看出你这人人品不行,而且年龄越大每次体坛新视野采访都是套话,没有一点想努力的样子,你先自己占着位置不就是为了挣钱,可是你挣钱还这么说别人,就让人恶心了



贫道法号卧槽


国足实力不如过去,我觉得到说不上。主要是其他国家的足球水平都在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国足进步的步伐太小,这才给人感觉国足实力不如过去。

造成现在国足处境的直接原因是:球员普遍个人学历不高,素质不高,没成名时家庭条件不是太好,而成名后拿着高薪,奋斗的动力不强了,再加上自身的自律性不高,总出现在娱乐场所等,这些负面东西太多了。给球迷的印象就是一群拿着高薪的大爷在踢球,同样的薪资标准去美洲大陆可以找到多少好的球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