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报道:从“步行”到“便捷化出行”

“衣食住行”,“行”列第四。这是恰当的,前三者是最基本的,但前三者基本解决后,人们才发觉“行”是那样的弥足珍贵。改革开放前,步行和自行车是老百姓的主要出行方式,如今,漫步在城区,映入眼帘的是来来往往的私家车、摩托车、新能源电动公交车和便捷的出租车、网约车……出行方式的变迁,正是老百姓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生活理念不断变化的一大写照。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报道:从“步行”到“便捷化出行”

回忆起40多年前,自已在外滩骑亲戚家自行车拍照片的经历时,今年75岁的陈永庆显得还是那样兴奋。他说,40年前,中国是名副其实的“自行车王国”。自行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购买自行车要凭票,绝大多数都是步行。那时,拥有一辆自行车的感觉不亚于现在拥有一辆轿车,骑“永久”就像开奔驰一样有面子,而一辆“凤凰”就像现在有一辆宝马一样。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报道:从“步行”到“便捷化出行”

陈永庆1964年下乡插队,后来返城。第一站分配在当时城区五七中学校办厂汽车电机厂做供销员。由于工作原因,经常出差。老陈说,在那个年代,供销员跑得要比兔子快。因为你如果错过一班车,就没有下班车。那个时候出差,必须要带的是地方的交通图、电报单、介绍信。交通、通信条件相当滞后。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报道:从“步行”到“便捷化出行”

80年代初,从宝应向苏南城市没有几班直达车,都要到南京或镇江周转,向北方城市都要到徐州乘火车。如果秋冬季遇到浓雾天气的话,就更走不动了,轮渡码头全部关闭。如果货运就更加麻烦,全走水路,就连到隔壁的淮安市都要一天时间。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报道:从“步行”到“便捷化出行”

老陈工作的第二站是在化工材料厂,已经是90年代中期。据他回忆,那个时候交通条件相对还是比较便捷的,摩托车开始逐步成为人们的新宠。那时,摩托车是家庭富裕的象征,骑着一台摩托车游走于大街小巷会引来不少羡慕的眼光。品牌主要以雅马哈、本田、铃木等进口车为主,价格比较昂贵,但一般市民也开始光顾了。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报道:从“步行”到“便捷化出行”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000年左右,县化工材料厂被宝胜集团兼并,这也是老陈退休前的最后一站。老陈说,到宝胜之后变化就大了,宝胜有自己的小车班,货车有货车班,全国各地基本上都有电缆厂的办事处,交通也就相对方便多了。现在的供销员基本上都有自己的车了。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报道:从“步行”到“便捷化出行”

如今,越来越多的宝应人已经把轿车当作自己的生活、出行、谋生的现代化工具。从宝应到周边机场只需一个小时车程,京沪高速、国道344、233穿境而过,截止目前,县汽车运输总公司共有省际班线14条,市际班线29条,城乡公交19条,镇村公交36条,老百姓出行可以说相当便捷。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报道:从“步行”到“便捷化出行”

一到节假日,各大旅游景点人满为患,车流滚滚。春暖花开时节,去赏花休憩,或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了很多私家车主的假日选择。

经济欲发展,交通必为先。2020年,连镇铁路将全线贯通运行。通车后,从宝应到北京只需四小时。可以说,高铁改变的不仅是不断刷新的“中国速度”,更为区域与城市的发展带来新的模式。在未来,我们还可以展望一个科技出行的时代,智能化、共享化、互联网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百姓出行方式发生下一轮变革。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报道:从“步行”到“便捷化出行”

记者:宗明 顾伟

审核:吴海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