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林子)同仁堂蜂蜜生產商竟然回收過期蜂蜜?近日,江蘇電視臺的一則報道將同仁堂引入輿論漩渦。關於媒體對鹽城金蜂涉嫌違規生產食品的報道,12月16日,同仁堂發佈公告稱,公司持股51.29%的下屬子公司北京同仁堂蜂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仁堂蜂業”)在委託生產過程中存在監管不力和失察的責任、所涉產品已經進行封存。
同仁堂稱,今年前9月,子公司同仁堂蜂業營業收入為1.97億元,淨利潤為-87.3萬元,營業收入佔同仁堂同期營業收入的1.88%。本次事件對公司收入利潤等財務方面影響甚微。
涉事子公司今年前三季淨利潤虧損87萬
同仁堂12月16日公告顯示,同仁堂蜂業2016年8月與鹽城金蜂簽訂委託加工合同,當年未實現生產。2017年委託加工產量220噸,2018年截至10月底委託加工產量1815噸。
同仁堂稱,子公司同仁堂蜂業具備氣質、液質、液相等設備27臺套,實驗室面積近2000平方米,檢驗人員近20名。在鹽城金蜂委託加工食品蜜所需原料購進及委託加工產品出廠,均由同仁堂蜂業質檢人員檢驗合格。
記者查閱天眼查發現,去年7月,同仁堂蜂業曾因未按規定提交年度報告信息而被列入企業經營異常名錄。
那麼,同仁堂蜂業的業績究竟如何?據瞭解,去年,同仁堂蜂業營業收入為2.8億元,淨利潤為268萬元,其營業收入佔同仁堂2017年度經審計營業收入133.76億元的2.09%,淨利潤佔同仁堂2017年度經審計淨利潤17.42億元的0.15%。
今年前9月,同仁堂蜂業營業收入為1.97億元,淨利潤為-87.3萬元,其營業收入佔同仁堂同期營業收入(未經審計)104.77億元的1.88%,同仁堂今年前9月淨利潤(未經審計)為14.49億元。本次事件對公司收入利潤等財務方面影響甚微。
同仁堂2017年報中並沒有直接提及蜂蜜相關業務。目前,同仁堂主營業務分為醫藥工業和醫藥商業,公司醫藥工業產品主要通過經銷商渠道銷售至市場,部分通過下屬子公司同仁堂商業的零售藥店實現銷售。去年底,同仁堂商業在全國主要地區設立同仁堂藥店700家。不過,兩類主營業務在去年毛利率都出現下滑,醫藥工業毛利率同比減少0.36個百分點,醫藥商業毛利率同比減少0.04個百分點。
此外,在風險提示中,同仁堂也曾提及,公司將以專業採購隊伍不定期赴主要原材料產地和藥材市場調研、考察,掌握原材料產出情況與市場行情,及早部署採購計劃,選擇恰當時機以合理價位購入生產所需多種中藥原材料,並以備案管理和審計方式並行加強對供應商的管理,確保原材料質量合格。
同仁堂承認子公司監管不力
實際上,這起風波是源於江蘇電視臺城市頻道《零距離》欄目播出了關於鹽城金蜂涉嫌違規生產食品蜂蜜的相關報道。報道稱鹽城金蜂存在違規處理退貨蜂蜜、更改產品標籤日期等行為。
同仁堂蜂業是同仁堂的子公司,主要業務為加工蜂產品,包括蜂蜜、蜂王漿(含蜂王漿凍幹品)、蜂產品製品、蜂花粉(分裝)等。12月16日早間,同仁堂發佈聲明稱相關產品已經全部封存,而同仁堂蜂業在北京市大興區註冊,大興區食藥監管局已經就此展開調查。
16日,同仁堂公告稱,關於報道中提及的違規處理退貨蜂蜜問題,同仁堂蜂業於今年8月與鹽城金蜂簽訂了退貨處理的相關合同,在合同中明確規定從退貨中“清理的蜂蜜只可用於養蜂基地進行餵養蜜蜂,不得做除此以外的任何用途”。經初步調查,由於同仁堂蜂業現場監管不到位,存在對清理出的蜂蜜未明確標識的問題,目前未發現這些蜂蜜進入生產用原料庫的情形,對此本公司及同仁堂蜂業將進一步深入調查核實。
關於報道中提及的更改標籤日期的行為,同仁堂蜂業稱,由於2018年年初工廠搬遷,在不同生產地址的標籤轉換時,對標籤的管理和使用出現差錯。所涉產品於2018年11月份已全部封存,未流向市場。
同仁堂稱,鑑於上述情況,同仁堂蜂業在委託生產過程中存在監管不力和失察的責任。同仁堂蜂業已通知鹽城金蜂在調查期間暫停其受託加工生產活動,對所涉物料全部進行封存。
新京報記者 林子 編輯 李薇佳 校對 吳興發
閱讀更多 新京報HI財經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