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剛:技術是中國新能源汽車透過產業迷霧的光芒

鳳凰網汽車訊 “汽車行業已經開始了軟硬一體化的垂直整合”,北汽新能源總經理鄭剛在第九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GNEV9)上表示,汽車行業面臨著跨界的顛覆,在科技、經濟、政策等綜合影響下,灰犀牛和黑天鵝也開始雙夾擊。

郑刚:技术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透过产业迷雾的光芒

儘管,影響汽車行業發展的變量從單一惑少數到多遠化,鄭剛認為萬千變幻背後總有不變的真理,他表示:“不變的是人類社會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科學技術未知世界的好奇與探索。沿著變和不變就可以回答人所發展的原點就是用戶的原點和技術的原點,用戶的原點背後是不變的人的內在需求動機,是技術的原點則是人類對於科學和未知世界探索的慾望。”

汽車企業基於這兩點的結合,將能夠使為未來的用戶提供更為豐富的移動出行解決方案、豐富使用場景來滿足更便捷、更綠色可控和更安全的出行基本要求。鄭剛表示:“只有回到原點,我們才能夠看到那一束透過迷霧的光芒,那就是‘技術’。”

在會上,他提出要從”創新產品、以人為本、賦能企業”三方面進行突破。首先,創新產品即打造核心競爭力,由於電池、電機以及智能網聯和輕量化等技術的進步才決定了新能源汽車的重生和未來的發展。車企從製造型企業向服務型企業轉化的過程當中,技術的演進使得打造個性化成為了可能。技術賦能產業,對企業來說技術不僅影響產品,更加影響業務創新、基礎應用、基礎設施和知識傳承這四個層面。

郑刚:技术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透过产业迷雾的光芒

其次,業務創新直接影響業務結果,數字化技術幫助我們更完整和深入的客戶洞察。雲、大數據技術在共享平臺的應用可以升級商業模式的改變,而信息技術可以固化流程、推進企業的最佳實踐。運營技術以信息技術、通信技術的結合也構成了智能製造的核心基礎。

在技術研發上,鄭剛認為中國汽車企業在多個細分技術領域仍落後於國際汽車企業。

關鍵的部件和技術依然被牢牢地把握在海外供應商手中,國內與之匹敵的寥寥無幾。自動駕駛的核心部件截止目前最難攻克的是激光雷達、AI芯片和帶冗餘的限控制動,在這個領域裡中國汽車車企幾乎沒有人與之匹敵。

新能源核心技術和零部件尚沒有形成自主可控的資源,今年年初在“貿易戰”的背景之下,同時受到日本自然災害和德國英飛凌某款產品產能不足的影響,整個芯片的上下游產業點供貨危機直接影響到了新能源汽車主機廠的市場供給能力。鄭剛表示在這一方面北汽新能源公司也深受其苦。

郑刚:技术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透过产业迷雾的光芒

動力電池所涉及的原材料加工設備、BMS的控制技術乃至電池的研發體系,要麼被國外控制,要麼技不如人。鈷礦為剛果國家的核心資源,雖然大部分被間接控股,但仍存在受制於人的風險。高水平電池、電芯的加工和製造設備,目前國內基本實現國產化,但是設備的精度和設備的效率遠不及國外的設備,對製造有著直接的影響。再下一步高性能的電芯全面面臨著產能不足的情況下,進一步的擴大產能勢必還受制於國外的設備廠商。BMS的技術同樣也是如此。

同時,圍繞著電子架構的變化、車內信息傳輸也需要重新的設計。原來的CAN總線已經達不到智能汽車的要求,但是這一些在全球電子與通信系統的各個聯盟卻罕見中國的整車製造企業及半導體公司的身影,甚至以車載在以太網所相關的中文文獻,目前也較少能夠有中國人的貢獻。與此同時,在諸如模具、車身和電子電器等傳統汽車製造技術上,自主品牌企業仍然還有很多短板需要補。在傳統汽車多年的發展和技術積累背景下,至今仍有一些技術國內無能為力,包括連續減震的控制技術、限速連接器、汽車儀表板的模具工藝以及四輪轉向技術等等。

對於中國新能源汽車目前的現狀,鄭剛認為中國汽車產業站在厚積薄發的新機遇點,需要腳踏實地、攜手合作、眾志成城、打破國外的壟斷,鑄造中國汽車的強國之夢。(文/朱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